Maxwell的中國往事和特斯拉前景

2020-11-23 易車網

紅藍配:特斯拉收購Maxwell

農曆大年初一那天,因為被特斯拉以 2.18 億美元溢價 55% 收購,儲能產品企業Maxwell蹭了一波流量。

時光倒流幾年,在中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界,特斯拉還不算很有名,而Maxwell,則已經在中國日進鬥金,大發其財。

當時,超級電容器是中國大力推廣的混合動力客車的主要部件。Maxwell產品佔據多數市場份額,不下於如今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的市場地位。

一代新人換舊人。在中國建廠之際,特斯拉將Maxwell收入麾下,繼續交通工具電動化的徵途。我們追尋一下Maxwell的中國往事,再看看新紅人特斯拉和這個過氣明星,能碰撞出怎樣的前景。

1

中國往事:

曾經的王者

Maxwell起家是做政府生意的。

1965年,Maxwell的幾位創始人,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創立Maxwell實驗室,為美國軍方和其他政府機構服務。服務內容都是黑科技,比如先進物理、脈衝功率、空間效應分析等等。

20世紀90年代初,Maxwell實驗室開始將技術和產品商業化。1996年,Maxwell實驗室更名為Maxwell技術公司,主要產銷能源儲存和電力輸送產品。他們的超級電容器應用於交通運輸、汽車、信息技術、可再生能源和工業電子等行業。

Maxwell很早就到中國淘金。2007年,Maxwell在中國深圳建立了第一家合約製造商。目前,Maxwell中國總部設於上海浦東,分為超級電容器和高壓電容器兩個產品部門,並在天津和深圳分別設有合約製造商。

Maxwell的好日子,伴隨中國開始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

金龍混合動力客車

2009年,中國發起「十城千輛」示範工程,在全國25個城市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在那個階段,混合動力客車是主力車型,並非今天的純電動或者插電混合動力汽車。

當時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對10米以上的混動客車每輛補貼20萬-42萬元

在補貼政策刺激下,混合動力客車從零開始大發展。據《2012中國新能源大客車消費報告》顯示,在3年的示範運行中,25個示範城市共推廣節能與新能源公交車超過1萬輛,其中85%是混合動力客車。

混動客車的表現,政商兩屆都頗為滿意。2012年9月,工信部等四部委發布通知,將混合動力公交客車推廣擴大到全國。這一文件原計劃推廣3000-5000輛混動客車,額度用完就結束。結果,全國車企一哄而上,只用了5個月,就超出了推廣額度。

2013年當年,全國共銷售新能源客車9000輛,其中混合動力客車佔比超過80%。

當時的混合動力客車,一般採用油電或氣電混合系統。電儲能部分,有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三種選擇。

超級電容器混動客車,是最受歡迎的一種,市場份額在七成左右。

超級電容和電池不一樣,它存儲物理電荷,而不是像電池那樣的化學反應,因此超級電容有幾乎無限的循環壽命。更厲害的是,它充電速度極快,充電10秒~10分鐘可達到其額定容量的95%以上,也就是功率密度高,可達300W/KG~5000W/KG,相當於電池的5~10倍。

如果做個比喻,如果把放電類比成蓄水池放水,電池放電就是緩慢排水,而電容放電就如同開閘放水,充電也是如此。

Maxwell的超級電容

將超級電容用於客車的制動回收系統上,可以很好地回收動能,在瞬間將剎車產生的動能回收起來,用於驅動車輛,因此節能效果不錯。

當時的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應用於驅動汽車的還少,功率密度和穩定性都差得多。超級電容的特點,適合行駛狀況複雜的城市公交車使用,因此得到主機廠和供應商的青睞。

蘇州綠控副總經理洪思明見證了中國混動客車和純電動客車的興起。他回憶說,當年Maxwell 的超級電容極其搶手,「當時Maxwell 火到什麼程度?要現金才能提貨。」

價格也是相當貴。「剛開始一個模塊賣到1000美金,那個時候1美元還兌7人民幣。一個車上裝16個模塊。一個混動系統一大半的成本都在超級電容上。」洪思明說,一直到2013年、2014年,才降到500美元一個模塊。

從Maxwell歷年年報的收入來源統計也可以看到,中國混動客車市場的崛起,為Maxwell貢獻了多少收入。在2007年,Maxwell在中國的收入還是百萬美元級。從十城千輛推廣混動客車開始,Maxwell在華收入激增,到2013年的混動客車推廣高峰時達到頂點。當時有報導稱,Maxwell超級電容器佔中國混動客車70%-80%的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Maxwell歷年年報

不過,「十城千輛」之後,中國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轉向「純電驅動」。2013年9月,四部委發布《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燃料電池汽車這三種技術被列入新能源汽車補助標準。混合動力公交車實質上退出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行列。

當時,多位專家和企業高層表示,混合動力客車已經能夠承擔起日常公交運營任務,應當堅持推廣。但是,歷史選擇了插混和純電。

在2013-2015年,無論是插電混動客車,還是純電動客車,Maxwell的超級電容仍能用於回收能量。但是,此後新能源汽車推廣越發鼓勵純電動,並提出純電續航裡程要求。到了2016年底,新能源客車補貼政策改為按動力電池裝載量來補貼。

這些政策修訂,讓超級電容能量密度低的短處暴露無遺。洪思明介紹說,雖然包括宇通等車企在插混成為潮流之後還做了「超級電容+電池」的方案,但量也不大。現在,就已經沒有新能源客車車企再用超級電容了。

洪思明認為,原因有多方面。但是,「現在鋰電池功率密度、循環壽命也能滿足需求。」相比之下,超級電容密度低,價格高,在這一技術路線下失去了競爭力。

從Maxwell年報披露在華收入數據也可以看出,2015年以後,Maxwell收入已經大滑坡。

政策給Maxwell創造的好日子,就這樣隨風消散。

2

特斯拉前景:

高比能電池

時光飛逝。當我們再聽到Maxwell時,是它被特斯拉收購的消息。

特斯拉為什麼要買Maxwell?

特斯拉的老闆埃隆·馬斯克曾對超級電容器表示過濃厚的興趣。他自稱是超級電容的大粉絲。作為儲能產品,特斯拉會用超級電容來做動力儲能設備嗎?

馬斯克Twitter發文稱是超級電容粉絲

如前所述,在充放電的速率上,毋庸置疑,超級電容器比電池的有巨大的優勢。所以如果將超級電容器用於汽車制動時的餘能回收和轉化,是個不錯的應用場景。之前在中國Maxwell主要用於混動客車制動回收。但是,Maxwell也將其推向了乘用車市場。

吉利汽車就是Maxwell的客戶之一。從能量儲存的角度看,相比電池,超級電容器雖然充放電快,但儲電能力則小得多。所以單獨使用超級電容器,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目前看似乎不太可行。

當然,如果將超級電容器和電池配合使用,可能可以獲得一些相互彌補的技術效果。Maxwell提出的電容電池混合應用,主要目的是解決汽車發動過程中反覆啟動及特殊溫度(如低溫)啟動時,電池的循環壽命降低的問題。

如果並不能單獨作為汽車動力,那麼超級電容器可能不是特斯拉花重金想購買的技術。

馬斯克感興趣的是什麼?答案和可能是乾電極技術。

乾電極技術專利的申請,是Maxwell在2004年完成的。也是這家公司在製造超級電容器的核心技術。現在,Maxwell將這項技術改良後應用於電池上。也許這就是馬斯克及他的團隊感興趣之處。

什麼是乾電極技術技術,我試著解釋一下:

在鋰離子電池製造的過程中,有一步重要工藝:製備「電極膜」(即電極)。在製備過程中,有溼電極技術和乾電極技術之分。

前者,是將電極中的化學物質、粘結劑、添加劑與溶劑混合製成料漿。再將料漿塗覆到導電的金屬上,比如銅或者鋁。然後再通過乾燥裝置,將溶劑蒸發掉,得到電極。而Maxwell所開發的乾電極技術,則是用粘結劑和導電劑代替溶劑。比如用聚四氟乙烯(PTFE)粘結劑和電極活性材料組合,以壓延方式製成電極。簡而言之,所謂乾電極技術,就是將電極材料直接「粘」在導電金屬上的技術。

再進一步說,乾電極技術可以分成三個步驟:

以上過程都是在無溶劑的條件下完成的。根據Maxwell的公告,它已經成功地將乾電極技術應用於矽負極和鈦酸鋰等材料,以及NCM、NCA、磷酸鐵鋰、硫等正極材料上,並可以製作成可以控制厚度的連續電極膜。

NCM乾電極(左)與石墨乾電極(右)

乾電極技術,比溼電極技術有什麼優勢?

首先,「傳統」的溼電極技術中使用的乾燥過程,是個即耗時又高成本的工藝。將該工藝省去,Maxwell聲稱可以將成本降低20%。同時在乾燥設備投入,廠房佔地面積上,也會獲得收益。

第二,利用乾電極技術可以把電極做的更「厚」。這意味著電極材料可以用的更多,其儲存的能量也就越多。Maxwell聲稱,乾電極技術可以將電池容量提高到300Wh/kg,比目前最好的動力電池高出20%。而未來有望達到500Wh/kg。

Maxwell宣稱可以做到300wh/kg,並通向500wh/kg

第三,乾電極技術製備的微觀塗層非常獨特,可以有效的提高電極的電導率。因此,相同容量下,乾電極技術比傳統溼電極技術可以獲得更大的放電功率。也可以反向理解為,相同的放電倍率下,使用乾電極技術的電池可以獲得更到可用容量,而且倍率越高,效果越顯著。

乾濕電極技術放電倍率性能對比

(NCM111/石墨,充放電截至電位4.2V&2.8V)

特斯拉收購Maxwell,是為了向固態電池進軍。

固態電池技術,被看作未來解決新能源汽車動力問題的核心技術之一。而利用乾電極技術,可以簡化未來特斯拉未來在固態電池開發環節。也許無鈷配方的固態電池,才是馬斯克的野心所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乾電極技術,並不等於固態電池技術。它只是電極與集流體之間的連接技術,並優化了對電極結構的控制。

不過,特斯拉收購Maxwell,也被戲稱為兩個虧損公司抱團取暖

2018年,特斯拉Model 3爬出量產地獄,大批量供貨,第四季度淨利潤為1.39億美元,連續兩個季度盈利,但去年全年仍虧損9.76億美元。成立十餘年來,從未盈利。而Maxwell同樣在失血,近七年來,它只有2012年和2013年盈利。

資料來源:Maxwell歷年年報

在金融市場「萎靡」的前提下,特斯拉必須實現自身造血,兌現盈利承諾。而控制電池成本,是最重要的武器。

Maxwell乾電極技術雖然並未走向商業化,但因為省去了乾燥環節,相比傳統溼電極技術,流程更加簡單,能源消耗更低,設備投入更少,也減少了CO2和溶劑乾燥時其他汙染物的排放,甚至生產的佔地面積也會更小,這無疑對未來特斯拉控制成本,或者當下講一個成本降低的好故事,有很大的幫助。

也許,特斯拉和Maxwell「負負得正」也能發生

回望Maxwell的中國往事可知,政策如城頭變幻大王旗,並不足以支持一家企業長足發展。特斯拉在中國目前取得的成績,則很少依賴於政策扶持。當特斯拉進一步加大攻勢之際,在新能源汽車政策逐步退出之時,Maxwell的技術和產品能否轉化為真正的競爭力呢?(完)


聲明:本文由易車號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易車網。

相關焦點

  • 特斯拉的太陽能屋頂在中國前景幾何?
    只有沿著產業鏈上下遊,尋找那些細分行業的龍頭比如太陽能瓦片玻璃貼膜等公司進行早期布局,估值便宜前景也可期。 而事實上,馬斯克輸出的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的理念,不僅僅是交通。 特斯拉規劃了一整套以家庭為單位的能源生產、存儲、使用方案,從利用太陽能屋頂發電,到使用儲能存儲富餘的電力,再到使用新能源汽車出行。
  • 特斯拉說漏嘴,電池黑科技C位主角原來是它
    據媒體報導,特斯拉正在自主研發和生產的電池未來則會推向全系列,而新電池是乾電池技術+超級電容組合,具體成分預計會在四月的特斯拉電池會議上進行說明。券商分析認為,特斯拉自主研發生產的是「乾電極」超級電容技術,技術來源於2019年收購的「maxwell」,是作為現在的動力電池技術的一個補充,可以提高性能。不會替代現有的產品,我們認為未來電動車發展的仍然是「鋰電池+超級電容」和「燃料電池+超級電容」方式。
  • Flink 源碼|自定義 Format 消費 Maxwell CDC 數據
    Flink 1.11 最重要的 Feature —— Hive Streaming 之前已經和大家分享過了,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另一個特別重要的功能 —— CDC。CDC概述何為CDC?Change Data Capture,將資料庫中的』增』、』改』、』刪』操作記錄下來。
  • 特斯拉太陽能屋頂年內進入中國,180平米23萬元​,前景會超電動...
    這是特斯拉CEO馬斯克最近在社交媒體上轉發的一條連結標題。他同時宣布,特斯拉今年將在全球拓展太陽能屋頂業務,並將很快進入中國和歐洲市場。被馬斯克寄予厚望的太陽能屋頂到底是個啥?所謂太陽能屋頂,就是在房屋頂部裝設太陽能發電裝置,利用太陽能光電技術進行發電。
  • 特斯拉收購Maxwell自製電池深度梳理與投資機會
    目前擁有員工超過500人,18年收入為0.9億美元,主要分布中國、美國、德國、韓國等。公司目前主要專注市場為儲能系統和乾電池電極,2013年和SK合作研發超級電容和乾電池電極,17年收購Nesscap energy加碼超級電容布局,18年和吉利/沃爾沃開始合作。超級電容器廣泛應用於風電、鐵軌、電網儲能等領域。
  • 特斯拉:我的未來在中國
    重組中國市場、上海工廠開啟設備調試,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布局速度讓人驚嘆,足以見得埃隆 · 馬斯克對這一市場的重視。與此同時,在中國新能汽車市場,各傳統車企已在加速布局電動化產品,新造車勢力們也在不斷向這一市場衝擊,特斯拉的地位並不完全穩固。
  • 特斯拉效應掀2014新能源汽車亂戰 資本前景令人期待
    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具有裡程碑意義。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路上的新能源汽車明顯變多了。在上海,車流中已不難覓得比亞迪"秦"、榮威E50的身影;在深圳,隨手就能招到一輛比亞迪E6計程車;而在北京,可能不經意間就會發現,自己所乘坐的公交車是一輛北汽福田的新能源客車。
  • 特斯拉和中國的共生關係-虎嗅網
    近些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發展勢頭迅猛,從中不難發現特斯拉和中國市場儼然形成了一種特別的「共生關係」,這是為什麼呢?對於特斯拉來說,中國是最大也最有潛力的海外市場,為了開拓全球業務和克服貿易壁壘,在中國建廠成了最佳選擇。
  • 曝特斯拉即將公布Maxwell乾電極技術 成本降低且提高能量密度和...
    打開APP 曝特斯拉即將公布Maxwell乾電極技術 成本降低且提高能量密度和續航裡程 威鋒網 發表於 2020-04-08 16:02:23
  • 特斯拉發布Q3財報 中國區貢獻巨大 成為特斯拉第二故鄉
    本土化戰略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擁有比任何國家都激烈的競爭環境,豐富多樣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讓中國消費者更多元化也更挑剔。想要獲取中國消費者,特斯拉必須做出充分的本土化調整。全面紮根中國,這是特斯拉本土化的根本所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能看到特斯拉展開密集的本土化工作。
  • 特斯拉在國外其實並不是很受歡迎,但中國為什麼還支持特斯拉?
    不光是特斯拉,西方企業都敢於使用新技術,比較激進,性能雖好但不夠成熟,比如特斯拉自燃事件後發布了新的軟體更新補丁,其實無非就是降低了車子性能。 特斯拉會是第二個蘋果公司。蘋果就是因為有中國的製造業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支持才能做到智慧型手機硬體天下第一,川普怎麼想讓蘋果生產線搬回美國都不可能;下一個特斯拉也會把蘋果的故事重演一遍。
  • 3D模型/Maxwell/OC教程
    安裝說明:許可證文件(.lic)的路徑應為:「 C:\ ProgramData \ Next Limit \ Maxwell \ licenses \ v5 \ maxwell_license.lic」將「 patched5.0.2.21」中的文件複製並覆蓋到:C:\程序文件\下一個限制\ Maxwell Render
  • 特斯拉給中國帶來了什麼?為什麼中國需要特斯拉?
    近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接受美媒採訪時的一番話引發熱議。他說:  中國政府很關心人民福祉,可能比美國政府對人民福祉更有責任感,中國若不在乎人權,怎麼可能會有平等和公平的競爭環境?  人權問題一直是美國揪著中國不放的問題,是美國最趁手的政治棍棒。現如今,我們竟然破天荒地聽到了一個歐美白人對中國人權的讚美。
  • 特斯拉又一業務進軍中國,比汽車更龐大|solarcity|特斯拉|光伏|...
    昨天聊過了最近的投資思路,但忘記說,大家別忘記特斯拉產業鏈的跟蹤,畢竟現在特斯拉國產化僅30%,今年年中有望升至70%,隨特斯拉國產化率提升其供應鏈值得長期跟蹤。不過,馬斯克的野心何止將汽車搬過來,他準備將特斯拉另一大業務太陽能屋頂(Solar Roof)打入中國、歐洲,沒說具體時間,不過應該很快就要到來。
  • 和特斯拉一樣的「套路」,為什麼大家更看好SpaceX?
    特斯拉掌門人手下的另一「王牌」SpaceX公司憑藉著這次航天飛行「一飛沖天」。這次的太空之旅對於馬斯克來說,價值不亞於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中國。而對於美國和全世界,背後的意義更是不凡,這是載人飛行是航天史的裡程碑,開啟了人類太空之行的新篇章。
  • 特斯拉市值一騎絕塵 中國「新能源一哥」比亞迪亦潛力無限
    在外界看來,作為中國「新能源一哥」的比亞迪,一直是特斯拉最強有力的競爭者。然而,兩者在資本市場中,相差八倍的市值差距,卻讓人瞠目結舌。 事實上,比亞迪的潛力一直被大眾所低估。從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來看,比亞迪和特斯拉在營收和淨利潤兩項關鍵指標上的差距並不明顯,前者分別為1050億和49億,後者為1344億和27億。
  • ...稱:作為Maxwell多年合作夥伴將延續為特斯拉供應超級電容器電解液
    格隆匯4月10日丨新宙邦(300037.SZ)公布,2020年4月9日,公司關注到有關媒體發布的標題為《特斯拉新電池發布會4月中旬舉行新宙邦表示繼續供貨「問題不大」》的報導,主要涉及內容為:被特斯拉收購的Maxwell前高管透露,特斯拉或將在4月中舉行的特斯拉「電池日」上主推Maxwell
  • 特斯拉如果翻盤,必須感謝中國!
    鋼鐵俠馬斯克,其領導的世界電動汽車翹楚,近期不僅震撼了美國,也震動全球汽車產業和新興經濟。幾天之前,特斯拉的市值接近887億美元,超過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之和862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市值最高的車企。特斯拉會否幹掉所有中國造車新勢力,顛覆全球汽車產業,再一次成為熱門話題。1、特斯拉老闆馬斯克的「中國槓桿術」很早之前,槓桿遊戲就說,我喜歡鋼鐵俠。但無論電影裡技術高超的鋼鐵俠,還是現實版鋼鐵俠馬斯克,做大、最強生意,都不僅僅是技術問題。
  • 韋德布希證券:預計2022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銷量將佔40%
    韋德布希證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發布最新報告,宣稱其十分看好電動汽車和特斯拉的未來前景。韋德布希在報告中稱,來自歐洲、美國,特別是中國的電動汽車需求增長將非常強勁。理由包括,歐洲減排的決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
  • 馬斯克揭秘特斯拉在中國的「新目標」
    隨著5G的落地,越來越多的應用前景明朗起來。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簡稱「馬斯克」)認為,5G自動駕駛很快會來臨。同時,馬斯克還透露了特斯拉在中國的「新目標」,快戳視頻,揭曉謎底。據悉,今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為主題,主題論壇活動圍繞「AI技術趨勢」「AI賦能經濟」「AI溫暖家園」三大議題,集聚全球科學家和企業家以及相關政府領導人,圍繞智能領域的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和熱點問題發表演講和進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