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對象:溫州市環境保護局
改革話題: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清晨,沿著中央綠軸公園散步,清新空氣迎面拂過,盎然綠意盡收眼底;夜晚,泛舟南塘河上,街道景色旖旎,流水潺潺……
現在,對於很多溫州市民而言,這樣的幸福生活觸手可及。因為,身邊的生態環境已日漸改善。
水清了,山秀了,道路更整潔,城市更宜居。
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坐擁得天獨厚的山水生態資源,溫州這座美麗的沿海城市,正凝心聚力,「改」出生態新畫卷。
綠美水鄉 蘇巧將 攝
改制度 為了家園生態綠
綠色,是生態家園的底色。如何保護好這抹生態綠,溫州亮出了新制度——全面推行溫州市環保系統生態報表制。
「把話語權交給群眾,把生態環境納入考核,這是我們保護生態的決心。」在年底的一場生態環境質量報告會上,洞頭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聽取完各街道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報告後,如此總結。
生態報表制,即將水、空氣等環境質量和生態改善情況,以生態專報的方式向社會公開,讓百姓獲得對環境質量的知情權。其強化了政府守土有責、企業治汙擔責、公眾參與有責的意識,落實了生態文明建設主體責任。
不僅在洞頭,溫州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提升生態保護「主人翁」意識,夯實生態工作基礎。
在蒼南,「離任審計+考績考核」體系把環境整治、環境質量提升、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生態環保相關工作納入重點。對鄉鎮幹部開展生態環保工作評定,並將結果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依據之一。同時,把「五水共治」、環境質量提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生態示範項目創建等作為鄉鎮黨委政府年度重點考績項目,壓實鄉鎮的環境保護責任。
在永嘉,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全面實施,12000多名村委候選人接受嚴格的環保審查,在環境保護工作方面存在瑕疵和問題的人員一律剔除,建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工作機制,實現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獎優懲過的目的。
亮舉措 管好家園生態藍
藍色,是城市發展的原色。環境要素變化多樣,面對複雜局面,最有力手段在監管。
而今,走進洞頭區東屏街道東岙村,不由感嘆這片景色:海岸線靚麗、村容村貌整潔、海島風光迷人,這是藍色海灣整治項目帶來的紅利。通過實施岸線資源整治修復、沿海村居改造升級、生態廊道建設,美麗海島輪廓漸現,引來大批遊客,實現產業轉型。
「這是生態帶給我們的財富!」嘗到甜頭的洞頭人明白,保護生態是實現發展的路徑。
在鹿城,環保部門針對排汙口實行「色卡標識+陽光排放」管控。對固定汙染源的雨汙管道採用紅綠黃三色標識,紅色標識企業汙水排放起終點,綠色標識雨水排放位置,黃色標識生活汙水流向,同時標明汙染源負責人信息;
在甌海,「環保管家」式服務成效顯著。該區採用「PPP」模式,對電鍍園區內22家企業的廢水和廢氣分別由專業公司管理,發揮第三方治理優勢,確保了園區內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減輕了常態監管的壓力,實現了多方多贏局面;
在蒼南,「聯動執法+機制創新」呈現新態勢。通過公安駐點辦案、法院駐點執行以及重大案件聯席會議,切實加大對重大環境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進一步提升環境執法的規範化。
創機制 共護家園生態優
生態優,則家園優。家園建設不止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就不會停。在此基礎上,長效機制是保障。
去年3月,溫州市環保系統開啟環保行政許可「最多跑一次」改革與「區域環評+環境標準」環評審批工作。通過精簡辦事手續、機器網絡和移動終端審批等方式,環保部門25項辦事事項件件實現了「最多跑一次」。與此同時,在「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舉措下,企業新建項目環評審批事項縮減了80%,節約企業50%以上的環評開支。僅去年一年,上萬件環評事項經受理,惠及企業數千家。
去年,為解決企業排汙問題,瑞安創新排汙權指標市場化機制,開展初始排汙權有償使用費徵收,完成徵收入庫1755萬元,催生了汙染資源新價值;在樂清,全國第二次汙染源普查試點工作全面啟動,有關部門成立領導小組,編制工作方案,啟動清查建庫工作,一系列積極探索取得突破;而在泰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順利開展,摸清了自家自然資源資產的「家底」後,轄區內生態資源發展藍圖躍然紙上……
站在全省乃至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潮頭,作為改革先發城市,溫州一直以來都是全省先行先試的平臺之一。2018年,溫州生態文明改革還將持續發力,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提升各地生態保護建設水平,共促大保護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建立自然資源產權機制;以建立健全出境水質互動機制、「五水共治」長效機制、節地生態葬法、城鄉垃圾分類處置辦法,鞏固環境治理成效。
改制度,亮舉措,創機制,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節點上,溫州環保已經做好準備,向生態文明邁進,向美麗溫州出發。
2017年溫州生態改革成績單
◆空氣品質全年9成優良
全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5.2%,PM2.5平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市區空氣優良率達90.1%,列全省第四;泰順縣環境空氣品質排名全省第一。
◆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
縣級以上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助推縣控以上20個劣Ⅴ類站位成功銷號;全市平原河網主要汙染物氨氮與總磷分別下降40.6%、25.9%。
◆美麗溫州建設考核「雙指標體系」完美構建
完成《美麗溫州生態示範系列創建指標體系》和《美麗生態示範創建「2+X」考評指標體系》。14個美麗示範項目創建初具規模。
◆美麗溫州建設初見成效
洞頭區、泰順縣創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縣)。
◆環境整治力度空前
檢查企業8萬家次,整治重汙染企業1852家,完成340個減排計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70%,實施分類小區714個、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1400個;私墳「禁新」整改率100%。
◆公眾生態環保意識顯著提升
成立溫州市環保志願者聯合會,為全市「百團萬人」環保組織和志願者提供統一管理平臺;連續7年舉行「生態文化月」活動;汙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