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在北極幹什麼,弄得國際社會緊張不已?

2020-11-25 觀察者網

據微信公號「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1月26日消息,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今天上午出現在國新辦。不過,身兼中國半島事務特別代表身份的他談的並不是朝鮮半島問題,而是解讀《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

這是中國第一份關於北極政策的文件,而發布會現場讓他「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孔鉉佑說,他想到了大家肯定會關心這個白皮書的發布,不過沒想到大家會這麼關心。

本文圖片來自微信公號 「政知道」

政知道全程參加本場發布會,不僅座無虛席,而且白皮書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整個發布會孔鉉佑回答了10個問題,其中7個是外媒提出的。

白皮書闡明了中國在北極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全面介紹了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政策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主張,全文約9千字,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三個部分組成。

對於國際社會對中國「極地強國」、「軍事意圖」等評價,孔鉉佑也做了「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的回應。

政知君接下來給讀者麼劃一下白皮書的重點,同時附送孔鉉佑回答的關於朝鮮半島問題的彩蛋哦~ 

北極主權現狀

北極大陸和島嶼面積約800萬平方公裡,有關大陸和島嶼的領土主權分別屬於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俄羅斯、瑞典、美國八個北極國家。

北冰洋海域的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公裡,相關海洋權益根據國際法由沿岸國和各國分享。北冰洋沿岸國擁有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管轄海域,北冰洋中還有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

中國參與北極治理的依據

北極域外國家在北極不享有領土主權,但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條約和一般國際法在北冰洋公海等海域享有科研、航行、飛越、捕魚、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等權利,在國際海底區域享有資源勘探和開發等權利。此外,《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締約國有權自由進出北極特定區域,並依法在該特定區域內平等享有開展科研以及從事生產和商業活動的權利,包括狩獵、捕魚、採礦等。

中國和北極的關係

中國是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方。中國在地緣上是「近北極國家」,是陸上最接近北極圈的國家之一。北極的自然狀況及其變化對中國的氣候系統和生態環境有著直接的影響,進而關係到中國在農業、林業、漁業、海洋等領域的經濟利益。

孔鉉佑說,對於中國要在北極事務中發揮的作用強調兩點:不越位,不缺位。

「不越位」指中國作為非北極的國家,不會介入完全屬於北極國家之間,以及北極區域內部的事務。

「不缺位」指中國作為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方,將在北極跨區域和全球性問題上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國的北極政策目標和基本原則

中國的北極政策目標是:認識北極、保護北極、利用北極和參與治理北極,維護各國和國際社會在北極的共同利益,推動北極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實現上述政策目標,中國本著「尊重、合作、共贏、可持續」的基本原則參與北極事務。 

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主要政策主張

中國參與北極事務堅持科研先導,強調保護環境、主張合理利用、倡導依法治理和國際合作,並致力於維護和平、安全、穩定的北極秩序。

不斷深化對北極的探索和認識

保護北極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

依法合理利用北極資源

積極參與北極治理和國際合作

促進北極和平與穩定

其中第三點, 依法合理利用北極資源中,包括:

參與北極航道開發利用

參與油氣和礦產等非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

參與漁業等生物資源的養護和利用

參與旅遊資源開發

中國在北極政策有戰略和軍事意圖?

有媒體提問表示,國際上有些聲音質疑中國在北極政策上有戰略和軍事意圖,包括中國在相關國家投資的增長造成影響力增加,最終可能會成為戰略實力,成為「極地強國」。

對此,孔鉉佑直接正面回應,中國重視北極的開發利用,鼓勵和支持有關企業團體依法有序的,按照依法、綠色、合作利用原則和商業原則參與北極開發利用。

簡而言之,中國參與北極開發利用的根本目標就是為了實現各方的互利共贏,來推動北極的可持續發展。

孔鉉佑強調,中國參與北極的開發利用是對北極的貢獻,帶來的是發展的機遇,受惠的是北極地區的人民。

有人對我們參與北極開發可能還有一些疑慮,擔心我們另有所圖,或者掠奪資源、破壞環境,我覺得這種擔心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北極國家有高度健全法律制度,對北極開發的環保、勞工、商業利用規定了很高的門檻,也有很高的標準。我相信我們會按照相關的標準和法律辦事,為北極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福祉做出積極的貢獻。

目前中國正在建設新的科學考察的「破冰船」,預計明年將會建成並且交付使用。

彩蛋:半島事務特別代表為何從未前往朝鮮?

有記者抓住這個機會問孔鉉佑關於朝鮮半島局勢的問題,並且詢問「作為中國半島事務特別代表為何還未去朝鮮」。

對此,孔鉉佑表示,自己作為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為什麼至今沒有去朝鮮,原因很複雜。

但是不論是去不去朝鮮,中方致力於維護半島和平穩定,致力於半島無核化進程的堅定立場沒有任何變化,積極的外交斡旋工作一刻也沒有停止。

同時,他希望目前半島出現的積極互動態勢能夠繼續延續下去,而且不僅僅限於平昌冬奧會,在南北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使南北雙方出現對話、接觸的勢頭適時能夠轉向解決半島問題的政治對話。

也希望其他有關各方對南北之間正面的接觸和互動多給予支持,多做一些有利於南北之間的接觸、對話延續下去的積極的正面的事情,而不是相反。

相關焦點

  • 中國積極參與北極公域治理的路徑與方法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基於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提出的,其並不否認國際社會具有的利益屬性,只不過這種利益不是國家的私益,而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公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旨在新時期建立新型的國家關係,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發表的演講中提出的,要建立一個持久和平、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世界。[15]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三大國際關係理論的超越。
  • 專訪|北極政策白皮書撰寫者:中國不覬覦成為「北極國家」
    在白皮書發布之際,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為其進行了專訪,解讀中國對於北極的理念。作為學者,此前當趙隆去參加有關北極的國際會議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國的報告為什麼沒有出來?中國到底想在北極幹什麼」。
  • 科考壯舉帶回緊張結論:北極垂危
    10月12日,在北冰洋上漂泊一年多後,「極星」號破冰船平安返航,歷時389天的「馬賽克」北極探險宣告結束。來自5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科考隊員長期在極夜或極晝中度過,上一次這樣的北極漂浮觀測還是在127年前,這次探測將把人類對北冰洋的探測提高到新的高度。這次探測,「馬賽克」的科學家們帶回了證明「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科學家警告稱,北極恐怕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原標題《科考壯舉帶回緊張結論:北極垂危》。編輯郭奕麟)
  • 蓬佩奧稱中國距離北極太遠「近北極」是幻想 外交部:美國距離南海...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1月5日北京消息(記者 曹婷)5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美國務卿蓬佩奧提「中俄威脅」應詢表示,蓬佩奧無視客觀事實,炒作意識形態,渲染北極安全威脅
  • 當年讓人緊張不已的臭氧層破洞,如今怎麼樣了?怎麼沒人提起了?
    文/行走天涯當年讓人緊張不已的臭氧層破洞,如今怎麼樣了?怎麼沒人提起了?在前幾年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人心惶惶的,也讓人非常的緊張,畢竟破洞可能不會修補,還會越來越大,那麼幾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如今這個臭氧層的破洞如何了呢?為什麼逐漸已經沒有人提起破洞了?
  • 美媒:若俄美局勢緊張 俄或切海底電纜致美癱瘓
    海底光纖電纜被喻作信息社會的血管,是現代經濟、政府和民眾嚴重依賴的基礎設施,每天傳輸的各種商業信息價值超過10萬億美元,承載超過95%的全球通信,重要性不言而喻。  多名美國軍方和情報部門官員25日透過《紐約時報》稱,美方注意到俄羅斯的潛水艇和間諜船近來活動頻繁,尤其是在鋪設海底電纜的海域一帶,這令華盛頓頗感緊張。
  • 日媒:中俄北極靠近 中國處在受益理想位置
    原標題:日媒:中俄北極靠近 中國處在受益理想位置日本《外交學者》1月3日文章,原題:對俄羅斯的制裁、中國和北極 目前,俄北極近海能源計劃處於中斷期,制裁促使西方企業紛紛離開俄羅斯,造成這些項目前途未卜。但這種狀況不會持久。
  • ...連發10推吹噓美國北極行動,稱中國要成「北極附近的國家」是幻想
    「伸手」北極地區,蓬佩奧又拿中俄當說辭。「擔心可能的氣候變化很好,但如果北極地區要繁榮,我們必須首先關注俄羅斯和中國的威脅。」「中國要成為一個『北極附近的國家』是共產主義的幻想。」當地時間3日,在談及北極話題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再次提到所謂的「俄羅斯和中國的威脅」。
  • ...蓬佩奧連發10推吹噓美國北極行動,稱中國要成「北極附近的國家...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伸手」北極地區,蓬佩奧又拿中俄當說辭。「擔心可能的氣候變化很好,但如果北極地區要繁榮,我們必須首先關注俄羅斯和中國的威脅。」「中國要成為一個『北極附近的國家』是共產主義的幻想。」
  • 多國加入北極航道油氣博弈 俄專家明確抵制中國
    俄羅斯能源基金會領導人西蒙諾夫說,俄羅斯注意到中國近些年來在北極地區的活動日益活躍,這不能不引起俄羅斯的警覺。  到目前為止,國際社會尚不存在專門規定北極地區法律地位的公約。成立於1996年的北極理事會是在該地區行動準則相對有話語權的機構。
  • 中國離北極有多遠
    全球變暖帶來的北極冰雪消融,如果使得北冰洋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名不副實的「無冰之洋」,這將影響到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如果格陵蘭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米;全球海平面只要上升1米,中國沿海地區就將成為澤國。」張俠說。  更重要的是,北極冰蓋的最終消融,將產生新航線,「如果走北冰洋的東北航道,從上海出發到德國漢堡,將縮短約45%的航程。」
  • 雙語表達積累:《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
    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北極在戰略、經濟、科研、環保、航道、資源等方面的價值不斷提升,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經濟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區域一體化regional integration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gain global significance /arouse
  • 第三屆中國·漠河「北極之戀」國際攝影大展
    第三屆中國·漠河「北極之戀」國際攝影大展徵稿啟事上蒼恩賜,得天獨厚,中國北極漠河以其獨特地理位置所特有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天象奇觀吸引著世人的關注。從2008年起,中國攝影家協會、大興安嶺地區行署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漠河『北極之戀』國際攝影大展」,為發展繁榮攝影事業,充分運用攝影這一直觀的藝術形式表現漠河、宣傳漠河,提升漠河對外知名度,進一步用攝影帶動旅遊,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第三屆中國·漠河「北極之戀」國際攝影大展現在拉開帷幕。
  • 破冰北極:北極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而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和遠期的航運利益,使得北極對中國的影響亦越來越大。2012年4月,中國與冰島籤署北極合作的框架協議,冰島支持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的永久觀察員。兩個多月後,中國第五次北極考察活動即將啟航。看似遙遠的北極,與中國的距離正越來越近。
  • 當年讓人類緊張不已的臭氧層空洞,如今怎樣了?難怪無人提了
    當年讓人類緊張不已的臭氧層空洞, 如今怎麼樣了?當然臭氧層空洞所帶來的危害並不止這一點,所以當人類發現臭氧層遭到破壞以後都顯得尤為緊張。多年前,科學家發現在南極上空出現了臭氧層空洞的情況,如果說臭氧層空洞不斷擴大的話,將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但是近年來大家似乎很少提到臭氧層空洞了,那麼當年讓人類緊張不已的臭氧層空洞,如今怎麼樣了?
  • 蓬佩奧說「中國想成近北極國家是幻想」,華春瑩回應
    「不知道他有沒有量過美國本土距離南海有多遠」美國國務卿蓬佩奧3日發推特稱,如果北極地區要發展,我們必須首先關注俄中兩國的威脅。中國想成為一個「近北極國家」是共產主義幻想,中國遠在北極900英裡之外。蓬佩奧 資料圖就蓬佩奧的上述表態,《環球時報》記者在5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向發言人華春瑩提問,華春瑩對此回應稱,蓬佩奧先生對這個距離算得很準,他精確地測量了中國在北極900英裡之外。
  • 十問:盛世良俄羅斯為什麼在北極插旗?
    而這次俄羅斯北極考察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證明俄羅斯的大陸架向北極自然延伸。 俄羅斯這一舉措的動機是什麼?盛世良:這次考察是俄羅斯「國際極地年」國家計劃中的一項,旨在進一步強化俄羅斯所主張的對北極地區的主權權利。
  • 提升參與國際海洋治理話語權——訪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隊領隊徐韌
    新華社「雪龍」號7月28日電  題:提升參與國際海洋治理話語權——訪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隊領隊徐韌  新華社記者鬱瓊源  目前,「雪龍」號正在白令海執行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任務。與以往七次科考相比,本次特點主要是滿足國家需求,開展業務化觀測;提升我國參與國際海洋治理的話語權,中國第八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領隊兼首席科學家徐韌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據介紹,我國前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都是圍繞重點科學問題展開,而中國第八次北極科考首次實施極地業務化調查,旨在建立長期調查斷面,開展系統監測觀測,推進北極環境的長期業務化觀測,為系統掌握北冰洋特性和變化趨勢積累資料。
  • 冰島小心拉近中國北極距離
    本報赴冰島特派記者 劉仲華 李玫憶從4月底到5月初,中國領導人對歐洲展開被外電形容為「不尋常」的密集出訪。冰島雖然是被訪歐洲國家中離中國最遠的一個,但它卻把中國與北極緊緊地拉到一起。支持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的冰島很希望與中國能夠「雙贏」。
  • 蓬佩奧稱如果北極地區要發展必須關注俄中兩國的威脅,外交部回應
    《環球時報》記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3日發推特稱,如果北極地區要發展,我們必須首先關注俄中兩國的威脅。中國想成為一個「近北極國家」是共產主義幻想,中國遠在北極900英裡之外。中方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蓬佩奧先生距離算得很準啊。他測算出中國距離北極圈900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