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號」衛星已上天:未來每部手機都會由量子晶片加密

2020-11-22 中國青年網

  8月中旬「墨子號」科學實驗衛星的成功發射,讓量子通信成為迅速躥紅的「網紅」,很多普通人都知道了這一高大上的事物。

  「墨子號」升空意義的確重大,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除了「墨子號」,國內量子通信在今年還會有一項「壯舉」,那就是「京滬幹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年底前將建成並驗收。

  目前來看,量子通信主要有兩個應用方向,一是取代傳統的介質(比如光纖),直接用量子技術傳送信息,二是信息本身仍是通過光纖等來傳送,但使用量子技術傳遞密鑰,這就是量子保密通信。前一種應用尚有諸多技術難關等待攻克,而後一種技術方案較為成熟,量子保密通信目前具備產業化條件。現在國內一些地方已經建立量子保密通信試驗網,產業鏈日益壯大,包括電信運營商也都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提升國內信息安全水平,為下一代國家主權信息安全生態系統打下基礎。

  量子保密通信的神奇之處

  「目前來看,量子保密通信是最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的不可分割、不可複製,而且是『一次一密』,所以無法被竊聽竊取。」 中國電信 上海公司總師室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量子為何不可分割?眾所周知,量子是最小的能量單位,這是量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所有的微觀粒子包括分子、原子、電子、光子,它們都是量子的一種表現形態。比如光量子是構成光的最基本單元,是光能的最小能量單位,已經無法再分割。

  除了不可分割,量子物理學還有一項基本原理:測不準定律。在經典力學中,物體在某一時刻有著確定的狀態,通過測量會知道物體在某個時刻的位置和速度,這些信息都是確定的,比如說某人某個時刻在北京,那麼他就不會出現在上海。但在神奇的量子世界中卻不是這樣。簡單來說,你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量子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因為對位置信息測量的越精確,速度測量就會越不精確,反之亦然。所以說,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單個量子狀態,想要在後期通過測量讀取量子狀態信息是不可能的,不能讀取也就不能複製。

  量子不可分割、不可複製的特性,使得它在傳遞密鑰過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比如甲乙雙方進行安全通信,因為不可分割的特性,竊密者無法將單光子切割成兩部分,讓其中一部分繼續傳送,而對另一部分進行狀態測量獲取密鑰信息;因為不可複製,竊密者在截取單光子後,也無法測量其狀態,然後根據測量結果複製新光子發送給接收方。

  任何的竊聽、複製、測量行為,都會改變量子狀態,從而被通信雙方所獲知,知道有人在「圖謀不軌」。「知道有人竊聽後,我們可以通過其他的線路來進行傳輸,比如從A地到B地,有好幾條公路,知道一條路上存在風險,可以換其他路。」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從城域、城際 再到天地一體

  對很多人來說,量子保密通信仍是高大上的新鮮事物,但實際上,它在國內已經開始得到應用。

  業內人士介紹,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的實際應用分三步走,一是通過光纖實現城域量子通信網絡;二是通過量子中繼器實現城際量子通信網絡;三是通過衛星中轉實現可覆蓋全球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現在,國內多個省市已經邁出第一步,已建或者正在建設城域量子通信網絡,而隨著「墨子號」升空及後續更多量子通信衛星的發射、「京滬幹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在年底的建成,第二步和第三步也正在推進過程中。

  在量子保密通信應用領域,我國走在了世界前列。2012年,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正式建成。2013年,濟南建立量子保密通信城域試驗網,山東省數十個省直機關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率先嘗試了量子加密通信,實現了語音電話、傳真、文本通信和文件傳輸等量子保密傳輸業務。在上海,一年多前初啟動建設量子保密通信上海總控及大數據服務中心、陸家嘴金融量子保密通信應用示範網。總控中心是「京滬幹線」等重大項目量子通信網絡的管理、監控、控制和展示中心,負責全網監察和運維指揮。

  連接北京和上海的千公裡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工程「京滬幹線」正是城際量子通信網絡,全程2000多公裡,從北京出發,經過濟南、合肥到達上海。 「未來十年,在『京滬幹線』的基礎上,建設多橫多縱的量子保密通信國家骨幹網絡基礎設施,支撐構建完全自主可控的信息通信體系,全面服務於國家信息安全戰略。」一名業內人士介紹。

  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不僅是從城域擴展到城際,隨著衛星的上天,未來將形成星地一體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

  運營商積極參與 中國電信先行

  目前,國內量子保密通信產業化進程推進迅速,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企業加入到產業鏈當中,電信運營商就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中國電信是運營商中的先行者,早在2014年11月,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上海電信)就與國內首家從事量子信息技術產業化的創新型企業國盾量子公司合作,共同參與上海量子通信產業園(一期)項目陸家嘴金融量子保密通信應用示範網建設。去年11月,上海電信正式啟用「未來網絡實驗室」,打造面向未來網絡的技術研究、開放合作平臺及試驗基地,量子保密通信是其中重要部分,上海電信藉此研究和推進量子保密新技術、新產品的落地。在今年6月舉行的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上海電信還聯手國盾量子展示了量子保密通信應用,在現場參觀的工信部總工張峰與上海電信總師室負責人利用量子保密通信系統進行了實時通話,張峰稱量子保密通信是目前最前沿的技術,希望電信繼續取得突破。

  量子保密通信未來的市場空間無疑是廣闊的,它不僅可用於軍事、國防安全,還可用於涉及秘密數據、票據以及證券、保險、銀行、工商、地稅、財政等領域,用來傳遞對安全性要求高的數據,市場需求巨大。以銀行為例,去年初,工商銀行採用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在同城間傳輸工行北京分行電子檔案信息。而且,未來量子保密通信在個人領域也會大規模使用,屆時每個人的手機都會有量子加密晶片,進行銀行轉帳、密碼輸入等涉密操作時,不用擔心被盜用或者攻擊。方正證券的研報稱,三五年內,量子通信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130億,未來將達到千億規模。

  運營商在光纖、IDC機房、用戶資源方面有著深厚積累,這為其在量子保密通信領域拓展打下良好基礎,有助於提升運營商在網絡安全領域的競爭力,開拓新的藍海。

相關焦點

  • 墨子號衛星的發展歷程.量子晶片.量子加密通話手機量子SIM卡
    2016年8月,「墨子號」中國研發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墨子的名字命名。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墨子號發射成功帶動量子晶片.量子加密SIM卡.量子通信與量子手機
    2016年8月,「墨子號」中國研發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墨子的名字命名。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上天4年,墨子號有「意外收穫」:衛星量子通信規模化可期
    該成果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領銜完成,論文 「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安全量子加密(Entanglement-based secure quantum cryptography over 1,120 kilometres)」 現已在 Nature 在線發表。
  • 上天4年,墨子號有"意外收穫":衛星量子通信規模化可期
    該成果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領銜完成,論文 「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安全量子加密(Entanglement-based secure quantum cryptography over 1,120 kilometres)」 現已在 Nature 在線發表。
  •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取名「墨子號」它的技術未來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發布會結束後,錢報記者採訪了潘建偉院士,他不僅是一位科學牛人,更是記者的浙江老鄉,來自東陽,關於量子衛星,他最有發言權。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昨天召開新聞發布會錢報特派記者獨家對話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取名「墨子號」它的技術未來有望走進千家萬戶  即將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著一個不同尋常的名字,叫「墨子號」。
  • 「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該成果標誌著「墨子號」已具備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為未來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基礎。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1月1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據介紹,基於衛星平臺的量子通信是構建覆蓋全球量子通信網絡最為可行的手段。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上天都要忙些啥?
    今天,我們站在了和他們一樣的位置上:2016年8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 「墨子號」從酒泉升空了。墨子可能是第一個發現光沿直線傳播的中國人,而「墨子號」則可能改變我們世界中信息傳播的方式。它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實現最先進也最安全的信息傳送手段——量子通信;這不但是未來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絡的先驅,甚至還有助於進一步驗證量子理論自身的完備性。
  • 關於量子加密手機,三星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樣
    量子加密,可能三星和你想的不一樣從三星對外公布的細節來看,所謂的量子加密手機,實現方式就是在三星 Galaxy A71 5G 手機上,搭載由本地運營商 SK 電訊開發的量子隨機數生成晶片 ( QRNG ) 。這也並不是什麼新技術。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
  • 我國量子晶片迎來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世界領先,還有首顆量子衛星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在量子領域的發展突飛猛進,從量子晶片、量子通信以及我們的量子衛星,都已經是世界領先的,並且刷新了世界紀錄,讓我們在未來的智慧化、智能化城市中掌握先機。,或將帶領我們走進一場新的數據變革,讓科幻變成現實!
  • 「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實現三大目標 墨子號的意義
    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中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實現洲際量子密鑰分發 有望構建全球化量子...
    7600公裡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並利用共享密鑰實現加密數據傳輸和視頻通信。該成果標誌著「墨子號」已具備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為未來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基礎。相關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1月1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據介紹,基於衛星平臺的量子通信是構建覆蓋全球量子通信網絡最為可行的手段。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潘建偉團隊今年6月已發布在《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宣布,「墨子號」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及大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檢驗。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宣布:至此,「墨子號」已圓滿實現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  這些科學目標的實現有何意義?量子衛星的下一階段目標是什麼?我國空間科學還將瞄準哪些前沿去發力?
  • 中國「墨子號」衛星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奠定未來導航基礎
    中國「墨子號」衛星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奠定未來導航基礎 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模型。人民視覺 資料圖新華社合肥5月13日消息,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與同事彭承志、徐飛虎等人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量子安全時間傳遞的原理性實驗驗證,精度達到30皮秒(1皮秒等於1萬億分之一秒)的世界先進水平,為未來構建安全的衛星導航系統奠定基礎。日前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物理》發表了該成果。
  • ...地球——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潘建偉團隊今年6月已發布在《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宣布,「墨子號」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及大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檢驗。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宣布:至此,「墨子號」已圓滿實現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  這些科學目標的實現有何意義?量子衛星的下一階段目標是什麼?我國空間科學還將瞄準哪些前沿去發力?
  • 「墨子號」衛星完成量子糾纏傳輸實驗,壯哉我中國!
    那麼讓法國人念念不忘的究竟是什麼量子科技呢,就是「墨子號」量子通訊衛星,這顆2016年發射升空的衛星,是目前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那麼它有什麼獨到之處呢,首先它可以解決最快傳輸,並且可以做到最安全快捷的通訊,尤其在通訊加密幾乎無限可擊。
  • 墨子號衛星上天!「量子糾纏」證明佛法空性(圖)
    8月16日凌晨,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顆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帶著探索星地量子通信的使命升空,將繼續為中國和世界的前沿科技「探路」。
  • 「墨子號」量子衛星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 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墨子號衛星在做啥: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
    不久前我看到了潘建偉院士談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新聞,但我發現大多數人,也包括我,對墨子號衛星到底在做啥並不太了解。所以我就稍微研究了一下,給大家科普一下墨子號衛星。另一種是極端反對派,認為有「量子」兩個字的研究就是偽科學,騙經費,騙錢。很明顯這兩種偏激觀念都是錯誤,而偏激往往來源於無知。所以讓我們就學習一下墨子衛星的一些知識,你就能正常看待它。墨子號衛星的全稱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為全球第一顆設計用於進行量子科學實驗的衛星。
  • 如果三星5月推出的「量子加密智慧型手機」不是噱頭……
    據報導,屆時將有一片由SK電訊開發的「量子隨機數生成晶片」(QRNG)安裝在三星最新款5G手機上,用以確保對用戶敏感信息的可信認證和加密、防止黑客攻擊。 三星公司完善的工業積累與SK電訊在量子隨機數生成晶片上的技術準備,為這款量子加密智慧型手機的誕生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