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竟在外太空存活3年! 震驚科學界

2020-09-06 ETtoday新聞雲



▲超級細菌竟能在外太空存活3年。(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實習記者高琳景/綜合報導

日本科學家將地球上的「超級細菌」菌株附著到國際太空站外部,沒想到3年後竟發現超級細菌還活著,讓許多科學家和微生物學家震驚不已。

根據《BBC》報導,「抗輻射奇異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是一種對輻射有免疫力的嗜極生物,它能承受殺死人類3000倍和蟑螂無法抵抗的15倍輻射,因此在此次實驗當中,日本研究團隊選用此細菌來實驗。

由於外太空空氣稀薄且含有密度極低的物質,甚至帶有許多輻射,因此超級細菌能在外太空存活3年,讓許多研究人員相當震驚。專家表示,這項研究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其他星球上是否可能存有生命。

相關焦點

  • 強過水熊蟲,只要抱成團,這些細菌能在外太空存活3年
    太空細菌只要「抱成團」,有些頑強的細菌在外太空待上3年也能活下來。這一結論來自一項在國際空間站進行的實驗[2]。科學家們把抗輻射奇異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送上太空,在空間站外部檢驗了它們的生存能力。正如其名,這種細菌擅長修復DNA損傷,對紫外線、電離輻射、乾燥等有很好的耐性。
  • 在太空中頑強生存3年的「超級細菌」
    只要團結一致「抱成團」,某些頑強的細菌在外太空待上3年也能存活下來。這一結論來自一項在國際空間站進行的實驗。科學家們把抗輻射奇異球菌送上太空,在空間站外部進行相關研究以檢驗其生存能力。三年後,在厚度超過0.5毫米的團塊中,研究者驚喜的發現了仍然存活的細菌。在這些菌落團塊中,雖然外層的細菌已經被太空輻射的紫外線殺死破壞,但這恰好可能為內部的健康細菌提供了保護,菌落內部的細菌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中任然得以存活。存活下來的細菌在國際空間站外「生活」3年後,被帶回地球培養,又開始繼續繁殖。
  • 細菌在外太空度過三年得以存活 證明微生物能夠與彗星或小行星一起到達地球
    細菌在外太空度過三年得以存活 證明微生物能夠與彗星或小行星一起到達地球(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上周日本科學家報告說,細菌菌落在實驗過程中在外太空度過了三年並得以存活。這項大規模的研究始於2008年,當時東京大學專家在對平流層下層進行研究時在12公裡的高度發現了Deinococcus細菌。隨後科學家多次測試了它們的耐力。試驗證明,溫度的驟變以及強烈輻射都沒有損害這種「頑強」的細菌。2015年乾燥的Deinococcus裝置被放置在國際空間站Kibo實驗艙的外板上。
  • 細菌如何在太空中存活數年?形成厚厚的凝結塊
    一項新研究表明,這種細菌還能在太空的惡劣環境下生存。  在國際空間站外的一個面板上,研究人員取下了乾燥的抗輻射奇異球菌樣品,發現這些樣品在太空中放了3年之後,竟然又「復活」了。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倖存下來的細菌此前形成了一團厚厚的凝結物。
  • 細菌可以在外太空生存嗎?
    在外太空生存微生物學家花了數十年的時間研究極端氣候的極端微生物,以了解地球上的生命。一些極端微生物可以在不受保護的空間中生活幾天。在2010年至2015年之間,他的團隊進行了實驗,在國際空間站的模擬條件下測試了射電杜鵑。因此,科學家證明了這種細菌將在太空中生存,並使用SpaceX火箭於2015年4月進行了發射。三組細菌與SpaceX火箭一起進入了太空:一組持續一年,另一組持續兩年,另一組持續3年。太空人準備好面板後,專門為該實驗設計並由地球控制的機械臂在國際空間站上安裝了專用面板。
  • 細菌能在太空中存活3年的意味:莫非地球生命真的可能來自外星?
    日本進行的一項太空實驗顯示,某些類型的細菌可以在太空存活 3 年。這挑戰了人們對生命的存在需要嚴苛條件的假設,並且支持了「泛種論」假說——該假說認為,地球的生命可能起源於隕石攜帶的微生物。研究成果發布在了《微生物學前沿》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為什麼細菌在太空中存活
    儘管進行了極端的淨化努力,來自地球的細菌孢子仍然設法進入宇宙飛船的外太空。福克斯和他的團隊正在研究一些孢子如何以及為何無法消除汙染。他們的研究發表在BMC微生物學。 為了進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世界上最大的潔淨室或加利福尼亞州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超級清潔潔淨室,員工可以通過一系列遊說活動。
  • 「地球生命」在月面首次出現,嫦娥四號戰功不斷,科學界為之震驚
    "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人們不禁幻想月球上是否和地球一樣有生命存在,最終人類通過自己的努力飛向月球,但是真實的月球並非人們心中所想那樣,地表荒蕪,毫無生命跡象,不過去年「地球生命」在月面首次出現,這都要歸功於嫦娥四號,它不斷立下戰功,就連科學界也為之震驚
  • 一周科技精選|馬斯克現場溜豬、它在外太空可待3年
    前延說:怎麼誇馬斯克都不為過,科幻般的未來已經如此接近現實,從保存記憶到超級人類,技術「奇點」似乎觸手可及,未來,肉體的生滅或不足以能夠定義一個人的生死!前延研究只要「抱成團」,細菌在外太空可待上3年在空間站外部,研究者放置了不同厚度的細菌團塊。三年之後,在厚度超過0.5毫米的團塊中,研究者發現了仍然存活的細菌。據悉,在這些團塊中,外層的細菌已經被紫外線破壞,但這似乎為內部的細菌提供了保護,讓內部細菌得以存活。
  • 神秘地球細菌能在太空存活一年
    據悉,凱利曾在2015年在國際空間站持續工作一年時間。  但事實上並非他描述的那樣簡單,長期太空生活改變了他的DNA、端粒和腸道微生物群,骨密度降低,3個月後他的腳仍然疼痛。  研究人員調查分析這些強大微生物已有一段時間,早在2015年,一支國際團隊在日本實驗艙「希望號(Kibo)」外部進行一項名為「蒲公英(Tanpopo)」的科學任務 ,對耐輻射奇異球菌進行了測試。
  • 日本研究顯示:一種細菌能在太空環境中存活至少3年
    日本研究人員所做實驗發現,一種細菌能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存活至少3年,這為研究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一條途徑。研究人員把一種特殊細菌放置在距離地球400公裡的國際空間站外,它們身處真空環境,受到強烈紫外線輻射,經受29攝氏度至零下42攝氏度的巨大溫差。 這種細菌附著在地球大氣層內漂浮的灰塵上,對輻射的耐受力很強。報導說,這種細菌只有百分之幾在太空中存活下來。存活下來的細菌在國際空間站外「生活」3年後,被帶回地球培養,又開始繁殖。
  • 日本研究:細菌能在太空中存活3年,有助解答生命起源
    據《每日郵報》8月26日報導稱,日本研究團隊將一種特殊細菌放置在國際太空站外的太空中長達3年,結果發現這種細菌還能存活,顯示部分生物暗藏能在太空生存並移動的可能性,提供生命起源更多研究空間。研究團隊利用一種附著在大氣層漂浮灰塵上,且對抵抗輻射線有很強能力的特殊細菌
  • 超級細菌能讓人重返年輕?曾為自己注射細菌的科學家,如今啥樣?
    最開始,大家都喜歡用玻尿酸來保持的皮膚的年輕態,但現在隨著一種超級細菌被發現,這種細菌逐漸代替了玻尿酸。這是一種擁有自我修復能力的細菌,我們稱它為芽孢桿菌F,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細菌吧。地球的溫室效應,讓冰川和凍土開始融化,同時也使得許多數百萬年輕的動物屍體都被融化。而就在這種環境下,研究人員在幾百萬年的凍土中,發現了芽孢桿菌F。
  • 2020年震驚科學界的天空發現
    因此,在2020年,我們還是不知道自己最親密的鄰居是怎麼出現的。然而當我們到達外太空更遠的地方時,卻有新發現。這可能是旋轉的內芯體或超級巨大的黑洞。但也不排除是外星科技。講到這個光是銀河系,或許就有61顆類地行星。最新數據顯示,每五顆太陽般的恆星可能就至少有一顆行星在宜居地帶。而且不只是任何行星哦,知道嗎?是有延時核心和表面的,而且尺寸與地球相當。位於恆星的宜居地帶中。
  • 超強細菌被發現,能在太空中存活3年,或能佐證外星生命遍布宇宙
    根據外媒報導,近期《微生物學前沿》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耐輻射細菌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來自日本東京藥科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有一種細菌能夠在太空環境中生存長達3年的時間。它為何能夠在充滿了宇宙輻射和超低溫的環境下存活呢? 耐輻射球菌是一種什麼樣的細菌?據了解,日本東京藥科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的這種微生物名為「耐輻射球菌」,它們通過太空實驗發現這種細菌可以在國際空間站外面生存長達3年的時間,那麼它有何特殊能力來應對宇宙中極為嚴苛的環境呢?
  • 細菌可在太空環境存活八年,去往火星的飛船帶去了生命的種子?
    想像一下,諸如細菌之類的微觀生物,通過太空運輸降落在另一個星球上,然後適合生存條件的細菌可以大規模繁殖並發生變異,從而遍布在這個星球,就像2017上映的科幻電影《異星崛起》中那樣。在2018年,日本科學家檢測到大氣中存在微生物。
  • 科學家發現僅薄薄一層細菌就能在太空中存活三年
    來源:前瞻網據研究國際空間站外微生物菌落的科學家稱,細菌可以在太空中存活長達三年在研究中,將不同大小的乾燥的Deinococcus菌標本置於空間放置1年、2年或3年。在這一時期結束時,那些至少0.02英寸厚的細菌存活了下來,但表面的細菌死亡了——形成了一層保護層來確保菌落的存活。
  • 一種細菌在國際空間站外存活三年
    2016年3月7日發表的從國際空間站拍攝的風景圖片。(新華社/西霸)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惠曉霜)日本研究人員所做實驗發現,一種細菌能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存活至少3年,這為研究地球生命起源提供了一條途徑。
  • 超級細菌可能向全球蔓延 跨國醫療旅遊成為罪魁
    近期,一種可抗絕大多數抗生素的耐藥性超級細菌NDM-1在英美印度等國家小規模爆發,這種細菌其實是一種特殊的酶,它能夠進入大多數細菌的DNA線粒體中存活,從而使細菌產生廣泛的耐藥性,因這種細菌最初是在前往印度進行醫療旅行的整容者和外科手術者身上發現,又被西方媒體稱為「新德裡」細菌。
  • 俄國男子發現350萬年前細菌,為獲永生冒險注射,如今失去笑容
    世界上生命力最為頑強的生物並不是動物也不是植物,而是肉眼無法看見但是卻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各處角落的細菌、病毒以及部分寄生蟲。2009年美國上線的災難電影《解凍》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北極科考站隊員在冰川下發現了一隻遠古時期死亡的猛獁象,這隻猛獁象的體內有一種不知名的寄生蟲,它們已經在冰川之下沉睡了數百萬年,卻意外被科考隊喚醒,這些寄生蟲也對科考隊帶來了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