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專題解答:人體的穩態

2021-01-08 高考網

  導讀:生物必然跟人體緊密相關,如果把生物中的各個知識點跟人體系統的緊密平衡聯繫起來,不僅學習有興趣,而且在與人交往中也多了一些談資,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1.如何理解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之間的關係?

  我的思路:組織液和血漿之間只隔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毛細血管壁,毛細血管壁具有較高的滲透性,當血液流經毛細血管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物質(如血漿蛋白)之外,水和其他小分子的物質(如葡萄糖、無機鹽、氧氣等),都可以透過毛細血管壁滲入到組織液間隙中,形成組織液。組織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以後,大約90%的組織液又可以滲回毛細血管,同時把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和CO2等也滲回血液中,其餘大約10%的組織液則滲入到毛細淋巴管內形成淋巴。毛細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管,其內的淋巴流動是單向的,淋巴通過淋巴循環,最後在左右鎖骨下靜脈注入血液循環。

  2.細胞是怎樣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

  我的思路:外界的食物、養料等通過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進入循環系統(即內環境),然後進入組織液,由組織液進入到細胞中,在細胞中發生新陳代謝。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和CO2進入組織液,由組織液進入到循環系統,最後通過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皮膚等把廢物和CO2排出體外。所以,內環境是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中間環節。

  3.穩態對生物體有什麼意義?

  我的思路:內環境穩態對維持細胞的形態和保證細胞行使正常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內環境的調節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內環境的穩態遭到破壞時,就會引起新陳代謝的紊亂,並導致疾病。

  4.血糖的來源、利用的途徑有哪些?

  我的思路:血糖來源主要有3種途徑:①主要來自於食物中的糖類;②肝糖原的分解;③非糖物質的轉化。血糖的去路也主要有3種:①氧化分解;②合成糖原;③轉變成非糖類物質(如脂肪、某些胺基酸)。在正常的情況下,血糖的來源和利用總是保持著動態的平衡,使血糖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

  5.在血糖的體液調節中主要涉及哪些激素?它們分別具有哪些功能?

  我的思路::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島素是由胰島B細胞分泌的,它能促進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並促使血糖轉變成脂肪等非糖類物質;又能夠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類物質轉化為葡萄糖。總之,使血糖的濃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島A細胞分泌的,它主要作用於肝臟,促進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促進脂肪酸和胺基酸等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最終使血糖含量升高。由此可見,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相反的(即拮抗作用)。通過這兩種激素的作用使血糖維持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6.血糖的神經調節過程是怎樣進行的?

  我的思路:當血糖含量升高時,下丘腦的相關區域興奮,通過副交感神經直接刺激胰島B細胞釋放胰島素,並同時抑制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從而使血糖含量降低。當血糖含量降低時,下丘腦另一相關區域興奮,通過交感神經作用於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並抑制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使血糖含量升高。另外,神經系統還通過控制甲狀腺和腎上腺的分泌活動來調節血糖含量。

  7.水分和無機鹽攝入和排出的途徑主要有哪些?

  我的思路:人體內水的主要來源是飲水和食物中的水;而無機鹽主要從食物和食鹽中獲得。水分和無機鹽的排出途徑主要是通過腎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另外水分的代謝還有三條途徑,即由皮膚排出、由肺排出、由大腸排出。

  8.參與水平衡神經調節的感受器、效應器是什麼?效應器如何發揮效應?

  我的思路:參與水平衡神經調節的感受器叫滲透壓感受器,位於下丘腦,當人飲水不足時,會引起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此時滲透壓感受器就會興奮。參與水平衡神經調節的效應器有兩個,即下丘腦的神經細胞和垂體後葉。當效應器受到刺激後,效應器釋放抗利尿激素,它可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當人體飲水不足時,機體通過少排尿、主動喝水來調節機體內水的平衡。

  9.人體主要的產熱器官、散熱的部位是什麼?

  我的思路:人體內的各種器官和組織在進行新陳代謝活動時可產生熱量,主要的產熱器官是內臟、骨骼肌和腦等。在安靜時,主要有內臟器官產熱,其中肝臟產熱量最大;在勞動或運動時,肌肉成為主要的產熱組織。人體散熱的主要部位是皮膚,身體內部產生的熱量由血液循環帶到皮膚表面直接或間接散發到體外。但是,當人體處在高於體溫的環境中時,出汗是唯一的散熱方式。

  10.寒冷的環境中怎樣調節產熱以保持體溫的相對恆定?

  我的思路:當人處於寒冷的環境時,寒冷刺激了皮膚裡的冷覺感受器,冷覺感受器產生興奮並將興奮傳入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其分析、綜合,再使有關神經興奮,進而引起皮膚血管收縮從而減少散熱;立毛肌收縮、骨骼肌不自主的收縮、腎上腺素分泌增多、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以增加產熱,從而保證體溫的相對恆定。

  11.炎熱的環境中怎樣調節散熱以保持體溫的相對恆定?

  我的思路:當人處於炎熱的環境時,皮膚裡的溫覺感受器接受刺激後,將興奮傳入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中樞的調節,使皮膚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加強,散熱量增加,從而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

  12.什麼是免疫器官?

  我的思路:免疫器官可按其功能的不同而分為中樞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兩大類。

  (一)中樞免疫器官:中樞免疫器官又稱一級淋巴器官,是免疫細胞發生、分化和成熟的場所。

  (1)骨髓是形成各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各種血細胞的場所。骨髓中的多能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分化能力,主要可分化成:①髓樣幹細胞:可發育成紅細胞系、粒細胞系、單核細胞系和巨噬細胞系等;②淋巴幹細胞:可發育成淋巴細胞,再通過胸腺或法氏囊(或類囊器官)衍化成T細胞或B細胞,最後定位於外周免疫組織。一般認為,人類或哺乳動物的骨髓是B細胞的成熟場所。

  (2)胸腺是T細胞分化和成熟的場所。人和哺乳動物的胸腺位於胸腔的前縱隔,緊貼在氣管和大血管的前面,由左右兩個大葉組成,每個大葉又可分成若干小葉。其大小依年齡而改變——幼年時期,腺體逐漸增大,隨著性的成熟,胸腺逐漸退化,老年時胸腺變得很小(15 g以下),充滿脂肪組織。

  (二)外周免疫器官:由中樞免疫器官產生的T、B淋巴細胞在外周免疫器官——脾臟和淋巴結等處定居,在遇抗原刺激後,它們就開始增殖,並進一步分化為致敏淋巴細胞或產生抗體的漿細胞,以執行其免疫功能。

  (1)淋巴結 俗稱淋巴腺,全身共約有500~600個,大小不等,一般呈蠶豆狀,主要分布在頸部、腸繫膜、腋窩、腹股溝和肺門等處。淋巴結除了作為外周免疫器官以對抗原的刺激產生免疫應答外,還有過濾功能,它可以使來自組織液的細菌、毒素或癌細胞等有害物質進入通透性較高的毛細淋巴管中,再隨淋巴液流入淋巴結,通過淋巴結中的巨噬細胞和抗體等的作用予以清除。若有害物質過多過強,則它們可繼續沿淋巴管蔓延而進入血流,從而引起全身性擴散。

  (2)脾臟 脾臟是人和脊椎動物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是產生致敏淋巴細胞和抗體的重要場所,還具有過濾和貯存血液以及清除衰老細胞和微生物等的功能。脾臟也分皮膜和實質兩部分,後者又可分為白髓和紅髓。脾臟中大約含40%~50%的T細胞及40%~50%的B細胞,此外,還含有一定量的巨噬細胞,它們共同在機體防禦和清除異物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3)其他淋巴組織 除了上述的淋巴結和脾臟外,尚有若干外周淋巴器官,例如扁桃體、闌尾、腸集合淋巴結等,它們中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巨噬細胞在機體抵抗外來異物中均起著一定的作用。

  13.什麼是造血幹細胞?

  我的思路:造血幹細胞是所有造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的起源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歸巢(即定向遷移至造血組織器官)潛能。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於骨髓、胚胎肝、臍帶血中。它不僅可以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還可跨系統分化為各種組織器官的細胞,因此是多能幹細胞。

  14.抗原和抗體有何異同點?

  我的思路:1.抗原——凡是能夠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或效應細胞,並且能夠和相應的抗體或效應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的物質,如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等。

  (1)抗原的兩種性能

  ①能夠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或效應細胞,這叫做免疫原性;

  ②能夠和相應的抗體或效應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這叫做反應原性。

  (2)抗原的特點

  異物性——「非己」成分,自身的組織或細胞有時也會成為抗原,如癌細胞;

  大分子性——相對分子質量大於10000;

  特異性——一種抗原只能與相應的抗體或效應T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

  (3)抗原的去向

   ①在細胞免疫中,被免疫細胞消滅;

   ②在體液免疫中,被相應的抗體消滅。

  2.抗體——機體受抗原刺激後產生的,並且能與該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如抗毒素、凝集素等。

  (1)分布:主要在血清中,也分布於組織液和外分泌液中。

  (2)化學本質:球蛋白。

  (3)功能:與特異性的抗原相結合。

  (4)條件:①只對抗原表面的抗原決定族起作用;②只對內環境中的抗原起作用(在抗原進入細胞後不起作用)。

相關焦點

  • 高二生物教案:《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教學設計(一)
    1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生理意義;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  2.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  (二)能力目標  關注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係  (三)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 高二生物必修3,內環境穩態重要性知識考點總結
    二、內環境的動態變化  1、調查:體溫的日變化規律  1)體溫:指人體內部的溫度。  2、穩態的概念  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稱為穩態。  ※內環境穩態的具體內容:酸鹼度、溫度、滲透壓等理化性質和各種化學物質的含量等。  3、對內環境穩態的理解  1)穩態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相對恆定的一種動態變化;  2)這種動態變化保持在一定範圍內。
  • 探秘「穩態強磁場」,探索前沿科學寶藏
    位於中國合肥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已建成3臺場強創世界紀錄的水冷磁體,建成場強排名全球第二的40T級混合磁體,將向45T的世界紀錄發起衝擊。——開啟大自然秘密之門的一把鑰匙》、《揭秘穩態強磁場》等科普視頻,帶領大家初識「穩態強磁場」。
  •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生命的基本單位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生命的基本單位 2012-05-08 16:01 來源:[標籤:來源] 作者:
  •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光合作用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光合作用 2012-05-08 15:59 來源:[標籤:來源] 作者:
  • 高考生物複習人體內環境與穩態的知識點
    6、血漿中酸鹼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 緩衝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
  • 免疫細胞療法:人體健康穩態調節的「總工程師」 ——訪上海交通...
    「人體免疫系統最重要的功能是區分自我與非我,並維持機體穩態的動態平衡,防止疾病發生。」他指出,在疾病狀態下,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失去對病變細胞的清除作用及對疾病的控制。以免疫細胞為對象及載體的藥物研發,目的是將免疫細胞作為載體,使其像一名盡職盡責的總工程師那樣,動態調控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實現機體穩態再平衡。
  • 生物《人體的免疫與穩態》說課稿
    一、說教材《人體的免疫和應答》選自北師大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2節,包括免疫應答、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流行病的危害和預防三部分內容。分2課時學習:第1課時,免疫應答;第2課時,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流行病的危害和預防。今天我說明的是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
  • 特崗教師招聘生物知識點: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二)
    【穩態】1.概念: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2.意義:維持內環境在一定範圍內的穩態是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 紅外線測溫儀對人體是否有害?專家解答
    紅外線測溫儀對人體是否有害專家解答 2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紅外線測溫儀不是對人體發出紅外線,而是接收人體的紅外線熱輻射,對眼睛和身體都沒有傷害。
  • 中考生物知識點輔導:內環境與穩態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答案符合題意要求) 1.人體的內環境指的是( ) A.體液 B.細胞內液 C.細胞外液 D.血液 2.細胞外液中不包括下列中的( ) A.血漿 B.組織液 C.淋巴 D.血液 3.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 專家解答:電動汽車輻射對人體有害?
    OFweek鋰電玩訊 電動汽車電池包會有輻射嗎,對人體有害嗎?更有甚者道聽途說小孩和孕婦不合適坐電動車?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動車進入尋常百姓家,怎樣才能知道自己買的電動車搭載的電池是否有輻射呢?輻射的標準值是多少,日常使用電動汽車需要做防輻射處理嗎?
  • 穩態強磁場影響人體細胞有絲分裂紡錘體
    近日,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科研人員與哈佛醫學院科研人員合作,利用強磁場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四號水冷磁體,首次發現27萬高斯強穩態磁場能夠顯著改變人類細胞有絲分裂紡錘體的排布方向及形態。據悉,這是目前國際上唯一一例20萬高斯以上強穩態磁場下的細胞生物學效應研究。
  • 高二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知識點,此處學不好的同學,逆襲開始啦
    同時,《遺傳與進化》的內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點學姐本文整理了《高二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知識點彙編》幫助高中童鞋解決此處知識點,穩住高二,吃定高三,贏在高考。對於看我文章不點讚的人,我嚴重懷疑,你不是不喜歡我的文章,你只是饞我的乾貨,為什麼每次白嫖完都不點個讚,只有一堆收藏的,這次白嫖完的同學記得點讚。
  • 新型高科技「淨水」穩態活性富氧水落地無錫
    作為顛覆富氧水行業的新型高科技淨水產品,潤水集團所研發投產的穩態活性富氧水將為廣大群眾帶來全新的「健康飲水」認知。據悉,由於穩態活性富氧水的水分子體積極小,活動方便,從而增加了對細胞膜的滲透能力,以及增加溶解力和輸送力,進而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好比給全身來了一次暢快的「按摩」,飲用水有了這樣的功能性,運用領域將十分廣闊。
  • 《穩態與環境》教學設計精選(上)
    作品簡介:本書依照人教版高中生物學必修三《穩態與環境》教材順序編寫,精選教材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的教學設計,為高中生物教師提供教學設計參考。目錄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1.「細胞生活的環境」教學設計——宋海燕;胡殿明2.以問題為主線的生活化教學初探——以「細胞生活的環境」...
  • 中考數學專題系列七十七:解答「分式方程無解」問題需注意什麼
    中考數學專題系列七十七:解答「分式方程無解」問題需注意什麼先請大家解答一下這道題:若關於x的分式方程7/x-1+3=mx/x-1 無解,則實數m=?其實,這個解答過程是錯誤的,錯誤出現在最後一步,分母=0,上面的解答漏了一種情況(原分式方程中的分母=0),因為無論哪個分母等於0,原分式方程都無解。所以由原分式方程中的分母x-1=0,得到-4/3-m-1=0,解得m=7,這樣就得到兩個答案m=3或m=7。
  • 「穩態假說」輸給了「大爆炸」?到底什麼是穩態假說?
    大爆炸理論的挑戰者:穩態理論隨著太空時代的到來,科學家們開始用可觀察到的現象來檢驗宇宙學理論。由此,20世紀下半葉出現了一些理論,這些理論試圖解釋所有物質和支配它們的物理定律是如何形成的。而在這些理論中,大爆炸理論仍然是最被廣泛接受的,但是還有一種理論在歷史上一直與大爆炸理論針鋒相對,那就是穩態理論。
  • 水池原型——理解穩態的關鍵
    生活中的收支管理、身材管理都可以用這個模型來解釋,在科學上它是理解穩態(負反饋調節)和平衡的關鍵,在高中生物第三冊《穩態與環境》中有著很廣泛的用途。以體溫調節為例,人體體溫之所以維持相對的穩定,是因為產熱與散熱的平衡。產熱相當於注水,散熱相當於放水,體溫相當於池中的水位。體溫的變化取決於「注水」和「放水」的相對關係,如果產熱大於散熱,體溫就會升高,反之體溫會降低。
  • 高二生物基本學習方法
    高二生物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涉及較多的有機化學知識,而此時學生尚未學過有機化學。因此對這部分教學內容做好預習工作尤為重要,以免從一開始就落於人後。預習時要動筆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提醒自己明天上課要特別注意內容,使聽課更有目的性。  二、三種方法結合進行。  不斷回顧,溫故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