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質數正如我和你

2021-01-08 超愛吃江

質數又稱素數,就是一個正整數,除了本身和 1 以外並沒有任何其他因子。質數只能被自己和1整除, 在所有自然數中, 他們處在自己的位置上 與其他數字相同,它們前後排列著數字,但它們是最孤獨的 但也是最獨一無二的。

它們的孤獨是無限的,就像自然數一樣,無窮無盡。它們孤單是因為,他們緊挨著的數字都不是質數,他們獨特是因為他們只有1和自己。這些質數讓我想到了我和你,我和你就像這些植樹一樣,平凡與無奇,循環又無期,孤獨又多疑。

質數的孤獨,它是一種無奈,因為它只有1和它自己,而我們的孤獨是因為我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誰也不愛,或者心裡住著一個觸不可及的人。

我們每個人的相遇,就像天上的星星相遇,就像質數與質數之間的相遇,會會沿著某一軌道,在某一交點相遇。我們會越來越近,但相交於一點後,又會漸行漸遠。

越長大,越覺得孤獨是生命的必然,它是每一個成功的人必經之路,每個人都是質數列中孤單卻特別的存在。可能我們不算特別,也不是普通。但我們都是那孤獨的質數,我們都承受著質數的孤獨。

「我看見你,卻試圖不去看你,你來到我眼前,我卻閉上眼睛。」

―― 保羅·喬爾達諾《質數的孤獨》

相關焦點

  • 《質數的孤獨》:孤獨的,不僅僅是質數
    保羅·喬爾達諾則在《質數的孤獨》中描述了孤獨的一代,他們出生成長在上個世紀80年代後,生活和平富足,卻由於各種原由拒絕與世界溝通,或被世界排斥,而不得不如質數一樣,永遠孤獨。義大利80後帥哥保羅·喬爾達諾是粒子物理學博士出身,處女作《質數的孤獨》一經出版便獲得義大利最高文學獎斯特雷加獎,顯示了他獨特的文學才華。作為小說,《質數的孤獨》結構簡單,故事情節清晰明了,讀起來流暢自如。
  • 《質數的孤獨》:我們都是特別的存在,承受著質數的孤獨
    兩顆質數因童年陰影產生的孤獨,加在一起便俞發強烈。——《質數的孤獨》小的時候,一個人面對黑夜的時候,心裡無盡的恐懼和酸楚,好像心被一塊橡膠套子裹住了,特別特別難過,孤獨茫然絕望。經過了悠長的青春,終於成長為不算太大的大人。
  • 誰也不能槍斃孤獨——評《質數的孤獨》
    在它們之間只有一個偶數,阻隔了它們真正的親密接觸...假如你有耐心繼續數下去,就會發現這樣的孿生質數會越來越難遇到......它們迷失在那個純粹由數字組成的寂靜而又富於節奏的空間中。」 此時,你會不安地預感到,到那裡為止,那些孿生質數的出現只是一種偶然,而孤獨才註定是它們真正的宿命。
  • 孤獨的質數
    1,3,5,7………曾經讀過的一本心理學讀物上這樣寫著,你知道嗎?好多「星星的孩子」都喜歡質數……星星離地面很遙遠,但夜晚一眼望去,便是滿天繁星,星星的孩子離我們很「遙遠」,但如若願聆聽他們的心聲,你會聽到他們的哭喊,他們的無奈,也會參與他們的快樂,他們對你發出的來自內心深處的喜悅。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顆微塵,於茫茫宇宙遨遊徘徊,如若偶爾俯首望向地面,忽驚滿地塵埃。「星星的孩子」有著自己獨特的悲歡離合。
  • 質數的孤獨
    從作者的專業背景來看,《質數的孤獨》寫的就是「質數」,所謂質數,指在大於1的自然數中,除了1和它本身外,沒法被其他自然數整除的數。也就是說,以質數比擬的這種人,只能與自己相處,不能也無法與其他人做伴。愛麗絲和馬蒂亞都是這樣不善於生活或者不善於交流的人,在人群裡顯得孑然孤單。
  • 數字喻人生孤獨如質數
    作者:保羅·喬爾達諾出版:上海譯文出版社◎這本小說狠狠地補了我的數學常識,原來數學上把相差為2的兩個質數叫做「孿生質數」。喬爾達諾這一部小說把男人和女人變成了孿生質數。他們相愛,卻又最終走向疏離。不禁讓我想起自己曾經的一段感情,讀這本書又感到那種難以碰觸、質數般的孤獨。 馬蒂亞這個年輕的數學天才,他相信自己是質數中的一個,而中學同學愛麗絲正是他的孿生質數。他們都有痛苦的過往,同樣孤獨,同樣無法拉近和其他人之間的距離。從少年到成年,他們的生命不斷交叉,努力消除存在於彼此間的障礙,相互影響又彼此分離,就像孿生質數,彼此相近卻永遠無法靠近。
  • 一部與孤獨有關的電影——《質數的孤獨》
    「質數只能被一和它自身整除。在自然數的無窮序列中,它們處於自己的位置上,和其他所有數字一樣,被前後兩個數字擠著,但它們彼此間的距離卻比其他數字更遠一步……在質數當中還有一些更加特別的成員,數學家稱之為『孿生質數』,它們是離得很近的一對質數,幾乎是彼此相鄰。」以上是原著中的描述,用在馬蒂亞和愛麗絲身上再貼切不過。
  • 孤獨如同質數,從來不相鄰
    孤獨如同質數,從來不相鄰。朋友圈有提問說:「孤獨的人配有愛情麼?」幾乎都是一片倒的否定回音。其中有一條評論「孤獨是絕對的,最深切的愛也無法改變人類最終極的孤獨,絕望的孤獨與其說是原罪,不如說是原罪中的原罪。」
  • 《質數的孤獨》: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孤獨的影子
    但它成為暢銷書的理由並不十分充分:沒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沒有懸疑、暴力、變態、情色和其他怪力亂神的內容,沒有意識形態的背景,也沒有悲天憫人的崇高,甚至沒有一個看上去像暢銷書的書名。這部小說唯一可能形成「賣點」的就是那個「孤獨」的主題。但是,孤獨和愛情一樣,在文學裡已經盤踞了數千年之久,並不是一個容易產生新意的話題。我曾直截了當地問過喬爾達諾:「你覺得你這部小說憑什麼能這麼暢銷?」
  • 孤獨得像質數一樣
    對大多數人來說,質數大概是一個被遺忘在小學課本的數學概念。不過在量子物理學博士保羅·喬爾達諾看來,質數就像兩兩相望的戀人,之間幾乎永遠隔著合數。    這位義大利人在其處女小說《質數的孤獨》中,就大膽地使用了這一想像。他借質數講述愛情,也暗喻人生。
  • 讀書 | 《 質數的孤獨 》:兩個質數,代表兩個不幸的小孩,兩個孤獨的少年、兩個脆弱的大人
    >每天只需10分鐘收穫一天所需閱讀營養掃描上圖二維碼 識別加入👆01內容介紹《質數的孤獨馬蒂亞是一個年輕的數學天才,他相信自己是質數中的一個,而中學同學愛麗絲正是他的孿生質數。他們都有痛苦的過往,同樣孤獨,同樣無法拉近和其他人之間的距離。從少年到成年,他們的生命不斷交叉,努力消除存在於彼此間障礙,相互影響又彼此分離,就像孿生質數,彼此相近卻永遠無法靠近。
  • 孤獨?不被人理解?或正如你我一樣
    孤獨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常常有人告訴我,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孤獨。有的只是擅長將自己隱藏在人群裡罷了,當夜幕降臨,卸下了防備和虛偽的面具之後,孤獨也將悄然而至。很多人總是將寂寞和孤獨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相混淆。寂寞多是被迫的,有個人陪伴或許就能輕易地解決吧!正如新海誠名作《秒速五釐米》在片尾曲的歌詞裡這樣寫到:如果只是寂寞了的話,是誰都無所謂對吧!
  • 情感——質數的孤獨
    #生活# #親情# 文 | 利知晚 周三情感 | 情感——質數的孤獨 人生而為人,若是可以被肢解,我們幾億分之一,留在琥珀裡,或幻成宇宙微小顆粒,柔軟地寫進詩裡。
  • LSD 184 | 質數日不孤獨
    2019年S城行為藝術月的主題是「質數日不孤獨」,具體日程表如下:4月2日:在不小於A4大小的紙上創作或抄寫幾行警句、格言或詩歌,比如「鐵板易滑,煙花易冷」、「我生命中的一大遺憾是:我不是別人」或者「很有可能,任何大於5的奇數都可以分解為三個質數之和」,面向安檢員垂直放置通過地鐵安檢。觀察安檢員的表情。
  • 何時攻破質數難題,探尋神奇的質數
    質數(也叫素數)是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沒有其他因數的自然數。 它們是所有整數中特殊又孤獨的存在, 而它的孤獨不單單是與其他合數的格格不入, 更甚的是孿生質數之間相互吸引,卻無法真正靠近的那種孤獨。有本書叫《質數的孤獨》,是一個義大利著名作家保羅喬爾達諾寫的。這是一本關於童年經歷、愛與孤獨的小說小說的男女主人公就像兩個孿生質數,彼此相近卻永遠無法靠近,該書有力地表現了人性的孤獨,並深刻剖析了造成這種狐獨的原因.我最開始看書的題目時看成了孤獨的質數。大概是我主觀上已經認定了質數註定是孤獨的。
  • 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入圍電影:質數的孤獨
    片名:The Solitude of PrimeNumbers  譯名:質數的孤獨  國別:義大利,德國,法國  導演:薩維裡奧克斯坦佐(SaverioCostanzo)  主演:阿爾巴-洛瓦奇(Alba Rohrwacher),盧卡馬裡內力(Luca Marinelli),費立波提米(Filippo Timi),伊莎貝拉羅斯蓮妮(Isabella Rossellini),莫裡齊奧多納多尼(Maurizio Donadoni)  劇情:質數只能被它們本身或1除盡。
  • 專訪| 喬爾達諾:物理學的訓練使我精準表達孤獨時刻
    喬爾達諾:在寫第一本小說的時候,從一個你相當了解的世界出發是很自然的。對我而言,那就是物理的世界。正是在物理學中的訓練,幫助我想到了「質數的孤獨」這個隱喻。如果我是古希臘語專業,那麼當時可能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兒了。我現在傾向於把物理視為我學過的另一種語言,在想要精確地表達某些事情的時候,它會出乎意料地有效。
  • 豆瓣8.9分《再孤單的人也有同類》:孤獨,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01孤單的時候你會做什麼?一個人無聊、無奈、無力又沒人陪伴的時刻,你是怎麼來抵禦這些零零碎碎的孤單的?在網上搜索一下,各種各樣的回答紛至沓來。比如:最孤獨的時候,自己開著小號和自己的大號聊天。我想要的,你都懂;你的孤獨,你都知道。
  • 【普知】究竟有沒有最大的質數?
    大家好,我是阿桐木老師!
  • 〖美文〗孿生質數
    我努力學好數學,是想讓別人認為我聰明,讓班裡的漂亮女生來問我解答方法,以便滿足被人高看的虛榮心。至於數學本身,冰冷枯燥,我從未覺得有趣過,我只看重成績。然而孟傑以為我跟他是同類,他說你知道嗎,我以前所在的初中是個很閉塞的中學,我們班裡的人很多都不上高中了,更沒有人跟我一起討論數學題目。我覺得自己很孤獨。像個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的質數。質數?我不喜歡質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