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到銀河系中唯一的超新星時代恰好是中國在科學領域領先的時代

2020-09-18 天體生物學

地球所處的位置角度影響了對銀河系的觀察,但十分安全,地球是在銀河系的赤道盤面上運行的,也就是在銀河系的漩渦平面上圍繞銀河系的核在旋轉,這使得我們自己看不清自己星系的真實結構,由於我們從地球的角度來進行觀察,恆星們重重疊疊相互遮擋著視線,才把銀河系看成是銀河或者是牛奶。

銀河系的樣子是通過觀察別的星系才悟出銀河系可能具有的樣子

因為不同的星系有不同的物質,而我們發現,銀河系的物質狀態和旋渦星系的物質狀態很相似,所以就能判斷銀河系應該和這種物質狀態相似的星系是一樣的,我們真的應該慶幸自己是在一個旋渦星系中,而且是在這樣一個與旋渦面平行的位置上,那些相互遮擋的恆星,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生命的盾牌,在銀河系中不知道爆發了多少次的超新星的衝擊波和高能宇宙射線,都會因為恆星們的相互遮擋而大幅度減少了對地球的影響,如果我們在橢圓星系,那麼在一個球形的恆星結構裡,這種星際傷害是四面八方的,即使太陽系在旋渦星系中,但不在旋渦星系的盤面上運行,它也將遭到來自更多恆星的傷害。

按照正常的機率,每個星系大約100年就有一顆超新星的爆發,然而這個規律在銀河系中不適用,自從發明瞭望遠鏡以來,居然還沒有在銀河系裡發現過超新星,而其他類似的星系都基本符合這個規律,這大概是由於恆星們相互遮擋,也使得我們看到自己的星系只是一個很窄的角度,不過正是因為這個很窄的角度,極有可能保護了地球的安全,至少把超新星直接面對地球的機會減少了4~5倍。

中國古代曾經觀察並記錄過超新星

最典型的一次是在1054年,當時一個叫楊懷德的宋朝天文官員做了如下的記錄:

「至和元年五月,晨出東方守天關,晝見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見二十日。」

這個記錄是中國·宋代做的,非常的珍貴,世界罕見,而重新發現這段記錄的人卻是幾位美國的天文學家,其中一位叫鄧肯,他在拍攝一個蟹狀星雲的照片時,偶然發現,這個奇特的星雲相隔12年之後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膨脹,算出了它的膨脹速度,並且認為它是從900多年前的某個時刻開始膨脹的,當時蟹狀星雲一定有過非常耀眼的開端,因為它就是超新星。

計算是一種確定的方式,而科學家們更希望找到確切的實證記載,因為一顆如此明亮的超新星,不可能在當時的地球古人們中沒有反應,但是他們非常失望,尋找了幾乎所有相關的歐洲文獻,沒有發現任何這方面的記錄,最後他們轉向東方,轉向在天文學方面早就卓有成就的古老中國,這次他們欣喜若狂,在一本叫做《宋會要》的書籍中發現了上面提到的那段文字,這個記載與用數學計算出的這個超新星爆發的日期完全一致。

黃姤結語·中國人在科學領域領先的時代

現在已經精確地測算出,蟹狀星雲離地球6500光年,這個距離顯然對地球的生命沒有造成傷害,現在還不知道一顆超新星近到什麼程度,爆發會對地球的生命造成破壞性的影響,但有一點卻非常有意思,觀察到我們銀河系中這顆唯一的超新星時代恰好是中國在科學領域領先的時代,不管有沒有什麼因果關係,在超新星高能射線的照耀下,我們的祖先在那個時期已經完成了指南針,活字印刷,造紙術和火藥的四大發明。

推薦閱讀

作者:黃姤——創作有關(天體生物學領域.太空生物學領域.科學.科技.科研.科普)的文章,歡迎點讚.評論.轉發.關注互相學習。

相關焦點

  • 「部分超新星」在銀河系中炸飛了白矮星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個奇怪的白矮星在銀河系中hurt繞,可能是「部分超新星」的倖存者。白矮星是地球大小酷而暗淡的死亡恆星核心,它們在中等大小的恆星耗盡燃料並脫落外層後被留下。有一天,我們的太陽將變成白矮星,銀河系中超過90%的恆星也將變成白矮星。
  • 超新星簡史,從中國古代到新的「殭屍之星」
    所以,當一個團隊的天體物理學家的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天文學家在拉斯維加斯Cumbres天文臺(LCO) ,望遠鏡組成的全球網絡,仔細研究了這顆叫做iPTF14hls,他們驚訝地發現在過去的幾年裡,似乎已經有幾次超新星了,早在1950年代就已經超新星了。它被立即廣泛譽為拒絕死亡的「殭屍之星」,它代表了我們對恆星死亡的理解的最新啟示,這是一個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的觀察和好奇的歷史。
  • 阿雷西博的時代已經落幕,中國天眼成為全球唯一
    古人有夜觀天象的習慣,有的人可以通過夜觀天象來預測第二天的天氣情況,也有的人將夜觀天象這件事神化,說是為了觀察上天授予的旨意。我們從許多古代文學作品和現代影視作品中可以看到,古人夜觀天象的行為往往和佔卜這種迷信行為劃等號。但實際上我國天文事業的發展從古代就開始了,宋朝就已經出現了天文學家。
  • 時代華娛《SN超新星計劃》讓童星之路不再遙遠
    本網3月19日訊兒童走秀今年越發的活躍,時代華娛作為深圳藝術教育行業最具引領的傳媒公司,每一次項目的發起都受到行業的關注。目前,由時代華娛影業集團、帝尊嘉禾影業集團共同主辦的《SN超新星計劃》項目火熱招募中,無數個「超新星」力量將迸發!
  • 敲開量子時代大門 百度搭建全球領先量子生態
    未來已來,我們早已進入量子時代 從1900年量子力學的出現,到量子計算逐步落地應用,中間已經走過了120年。 過去30年,我們經歷了全球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進程,其實也可以看做是第一次量子技術革命時代。
  • 在銀河系附近星系中,發現2顆超新星的殘骸!轟的一聲,就爆炸了
    來自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國際同事一起,對銀河系附近的一個星系進行了研究。來自物理和天文學系的Tana Joseph博士對銀河系附近的小麥哲倫星雲(SMC)的研究做出了貢獻。約瑟夫博士是最終論文的第一作者,其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期刊上。
  • 後真相時代的科學哲學
    一場新的科學革命正在醞釀,新的哲學理論也初見曙光,我們把正在萌芽中的新科學哲學理論稱為後真相時代的科學哲學。真相時代的科學哲學,關於科學理論真理性的辯護,都強烈依賴於經驗的檢驗。而在後真相時代,新的科學理論,一方面對傳統的科學觀念構成了極大的挑戰,另一方面,理論的真理性又很難通過實驗給出確認。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題是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首次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換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形式,兩者的制度性質是一致的。  第二,這個新時代的時間定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之內,而不是改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 從矽時代到碳時代——生命科學的未來已來
    但是,人類對於自身健康的關注度始終持續升溫,生命科學領域的服務和產品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下一個時代的核心元素一定會是有機物的核心元素,也是矽的同族元素——碳。我們已不期然地從「矽時代」過渡到了「碳時代」。
  • 科技日曆|望遠鏡時代最亮的新星——天鷹座V603首次被觀察到
    科技日曆|望遠鏡時代最亮的新星——天鷹座V603首次被觀察到  Winnie Lee • 2019-06-08 15:57:06 來源:前瞻網 E9365G0
  • 動力電池使用量連續3年領先全球——寧德時代為新能源領域「蓄能」
    當前,寧德時代的「朋友圈」不斷擴大,立足中國,面向世界,與越來越多的車企建立起合作關係。寧德時代崛起的背後是其創始團隊20多年來堅持不懈地科技創新。早在1999年,寧德時代的創始團隊便進入了鋰離子電池行業。如今,他們對該行業技術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並不斷開拓創新。
  • 千載難逢,近距離觀察超新星爆炸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銀河系中的超新星,但是我們從未近距離觀測到過超新星的形成,1604年蛇夫座的克卜勒星是我們在銀河系中發現的最後一顆超新星,而1987年曾觀測過位於麥哲倫星雲的超新星的形成過程。像參宿四這樣的紅巨星並不會停留在紅巨星階段太久,它的氫燃料將在1000萬年後耗盡。
  • 銀河系最大恆星海山二星噴發為新恆星爆炸類型(圖)
    ,通過長時間的反覆研究觀察論證,他們認為銀河系最大的恆星海山二星(Eta Carinae)的巨大噴發過程是一個全新的恆星爆炸類型,該類型與此前科學家所觀察到的恆星爆炸類型都不相同。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天文學教授內森-史密斯(Nathan Smith)是該項研究工程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他認為,在1843年銀河系中體積最大的船底座海山二星曾經發生過大規模噴發現象,當時海山二星所迸射出的巨大爆破波浪與超新星爆炸所產生的能量波浪極為相似;但是從威力以及能量上來說,海山二星的爆破要稍稍遜色於超新星爆炸。雖然該事件的發生年代是在距今150年以前,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特別留意到。
  • 科學家觀測到宇宙中最可怕的超新星爆發,有5700億顆太陽那麼明亮
    最強大的超新星爆發在2015年6月14日,中國北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觀測到人類有史以來最強的超新星爆發,相當5700億個太陽亮度,是銀河系內1000萬億顆恆星亮度的20倍,足以照亮整個銀河系。觀察到這場超新星爆發是在智利
  • 從「黃金時代」到「鑽石時代」
    2018年12月21日,以英國駐華貿易使節的身份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的彭雅賢指著這張照片回憶,那是促進兩國關係的時刻。鄧小平與希思在那次會面中談論世界事務,希望英中關係能夠更好。去年2月,彭雅賢被任命為英國國際貿易部中國區的負責人,這是中英貿易合作以來首次設立這樣的職位。該職位旨在全面提升雙邊,尤其在服務領域的貿易與投資,且進一步為英國企業,包括中小型企業,改善市場準入環境。
  •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哪裡?
    所以,根據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且不能實現通過科學儀器來拍攝銀河系的廬山真面目。雖然探測器還飛不出銀河系,但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構建出銀河系的全貌。銀河會發光,這主要是恆星所產生的。通過測量出恆星相對於太陽系的距離和方位、以及恆星在銀河系中的運動方向和速度,就能知道銀河系中的恆星三維分布圖,從而可以構建出銀河系的形狀。
  •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哪裡?
    晴朗夜晚,在光汙染與大氣汙染較少的鄉村或山區,我們通過肉眼能夠看到天空中淡淡的銀河,那是銀河系的恆星盤面,我們身處於其中。地球在太陽系中,那麼,太陽系究竟位於銀河系的什麼位置呢?太陽以及天上的星辰組成了巨大的銀河系。不過,人類發射的探測器至今還未飛離太陽系,要飛出銀河系更是遙遙無期。所以,根據目前的科技水平,尚且不能實現通過科學儀器來拍攝銀河系的廬山真面目。雖然探測器還飛不出銀河系,但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構建出銀河系的全貌。銀河會發光,這主要是恆星所產生的。
  • 天文學家發現新超新星類型:能在銀河系「超速」行進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稱,他們可能發現了一種新型超新星爆炸,它能使一顆白矮星以每小時56萬英裡的速度穿過銀河系。科學家們認為,一對恆星在經歷了部分超新星爆炸後倖存了下來,並很有可能在這一過程中在銀河系中向不同的方向爆炸。
  • 財界觀察 | 後移動時代,歌爾股份如何佔領行業制高點?
    文 | 劉文蕾美國時間2020年1月7日,第53屆國際消費電子展在美國開幕,在這場引領全年甚至未來一段時間的消費電子趨勢的展會中,超4500家公司、近兩萬種科技產品亮相。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以量子技術為制高點,在人工智慧、生物科學、地球空間科學等領域多點開花、集群突破。
  • 中國天文學家觀測到史上最強超新星爆發現象(圖)
    中國天文學家觀測到史上最強超新星爆發現象(圖) 2016-01-18 08:54:19北京天文館供圖  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東蘇勃領導的一支國際團隊,不久前發現了史上最強超新星爆發現象,在國際天文學界引起轟動。研究成果發表於1月15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據介紹,這顆被命名為ASASSN—15lh的超新星距離地球38億光年,屬於罕見的「貧氫極亮型超新星」家族中的一員。它的發現,有望為揭開極亮型超新星的爆發之謎提供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