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揚
這是一間位於英國駐華使館內充滿歷史感的辦公室。在靠窗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張攝於1986年的老照片,上面是鄧小平和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SirEdwardHeath)的合照——彭雅賢也在其中。
當時的彭雅賢(RichardBurn)為愛德華·希思工作,他目睹了希思與鄧小平的交流過程。「鄧小平是一個富有領導力,也很有魅力的人。」2018年12月21日,以英國駐華貿易使節的身份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的彭雅賢指著這張照片回憶,那是促進兩國關係的時刻。鄧小平與希思在那次會面中談論世界事務,希望英中關係能夠更好。
去年2月,彭雅賢被任命為英國國際貿易部中國區的負責人,這是中英貿易合作以來首次設立這樣的職位。該職位旨在全面提升雙邊,尤其在服務領域的貿易與投資,且進一步為英國企業,包括中小型企業,改善市場準入環境。
過去的一年,他們正在改變在中國的戰略。「重點是確定了英國公司在中國的長期機會,並確定,我們認為可以說服政府放鬆市場準入壁壘。」彭雅賢表示,英國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機遇和公平,因此他們將繼續支持企業向中國出口產品。同時,他們還成功地鼓勵了幾家中國公司在英國投資。
去年10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亞歐會議(Asia-EuropeMeeting)上,中英關係又收穫了一枚升級詞彙——「鑽石時代」。「我希望目前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能升級為鑽石時代。」在彭雅賢看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這片土地充滿機遇。他甚至認為,如果從購買力的角度來看,中國可以說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沒人不對這個市場感興趣。」彭雅賢說。
進入中國市場
遇見鄧小平那一年,是彭雅賢第一次來到北京。時至今日,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彭雅賢認為中國已經取得了非凡的進步。他感受到,中國人民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千百萬人民擺脫貧困、建設穩定的現代社會等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
中國的改革開放讓彭雅賢看到了機遇,他意識到,由於低成本和廣闊的市場,更多的英國公司願意將生產轉移到中國。1989年,彭雅賢離開希思的辦公室,成立了一家諮詢公司,來幫助包括醫療設備公司、消費品公司、電子產品公司、製造公司等英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幫助他們了解如何在中國找到合作夥伴,以及如何克服監管障礙等問題。
四十年間,改變也在不斷發生。彭雅賢發現,現在的英國公司不會為了節省成本而搬到中國,因為中國的物價越來越高。但同時,很明顯,中國的市場也在進行發展,這使得更多類型的企業看到了中國的機遇。
據中國英國商會於2018年12月18日發布的《英國公司在中國:會員意見調查》報告,媒體和出版業、教育和航空航天行業企業認為,在中國的經商便利度得到了最大的改善;會員企業普遍反映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問題正在得到改善。這些問題持續性的監管和改善,將同時有利於中國企業與在華英資企業。
據上述報告,大多數受訪企業表示將在明年考慮增加在中國的投資。彭雅賢表示,很高興看到受訪企業的積極反饋,尤其看到眾多英國企業對中國未來兩年的行業前景表示樂觀。他認為,這些積極的展望反映出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市場,逐步提升營商環境的努力,同時也體現了英國國際貿易部為在華英資企業擴大中國市場準入的承諾。
彭雅賢預計,中國的金融服務將會更加開放。他看到,中國有關改革開放的承諾正在對英國的公司產生影響,銀行、資產管理和保險的投資上限被取消了,投資金融服務面臨更多機會。同時,他也指出,一些金融服務公司的業務仍受到限制;一些專業業務的諮詢亦是如此。比如,建築行業的工程諮詢公司,由於在中國沒有設計許可證,不能為整個項目提供諮詢支持,只能做項目的初始部分。
市場準入進展
彭雅賢辦公桌後的牆上,一張巨大的圖表佔據了大部分的面積。這張圖表上清晰地、分門別類地標示了中國高層領導人的姓名和職位。當經濟觀察報記者詢問彭雅賢為什麼會懸掛一張圖表時,他笑著說:「中國的政府官員太多了,這樣有助於我記住誰在什麼職位上。」
商務部是彭雅賢打交道最多的部委。2018年,英國國際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見過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三次。8月,中英經貿聯委會(JointEco-nomicTradeCommission)第13次會議在北京召開。雙方在會上正式會晤,討論如何深化和擴大英中貿易關係,再次討論了中英兩國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存在哪些障礙,以及它們所擔心的問題,希望找到改善貿易環境的方法。
2018年的中英兩國互動頻繁,這也成為彭雅賢津津樂道的事情。「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彭雅賢說,在黃金時代第二階段的發展上,英國首相在一月訪問中國,財政大臣在六月訪問中國,外交大臣在八月訪問中國。此外,英國國際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博士在2018年五次訪問中國,極大促進了兩國的貿易關係。
到目前為止,中英在市場準入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彭雅賢透露,中國同意取消英國牛肉對華出口禁令,雙方現在正在就協議進行談判,他期待真正的出口早日實現。他介紹,中國同意英國可以使用來自第三國的原料出口乳製品。這意味著,英國可以從愛爾蘭共和國的乳製品生產商進口牛奶,在北愛爾蘭生產黃油、酸奶或奶油等產品,然後出口到中國。彭雅賢告訴經濟觀察報,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從「黃金時代」到「鑽石時代」
2018年11月,英國作為主賓國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也備受與會者矚目。在進博會上,約30家英國公司在展臺上向中國展示自己的產品,並促成了20億英鎊以上的交易。「如果你問我兩國未來合作的領域在哪裡,我會認為這將聚焦在金融服務、金融科技、電動汽車、電池技術等領域。」彭雅賢說。
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英國的原創汽車製造商並不多,但是彭雅賢認為,英國在電池方面有很強的技術和能力;此外,也有很多英國專家研究自動駕駛汽車。他對經濟觀察報透露,目前,很多中國公司都在考慮與英國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
在英國,彭雅賢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中國投資,他認為英國仍然是中國投資者在歐洲的主要目的地。他介紹,大多數中國公司都在尋求投資技術,汽車供應鏈生物科技機械、房地產、機場,還有薄弱的技術和金融服務。彭雅賢認為,倫敦金融城仍是全球領先的金融中心之一,仍在吸引中國的銀行來倫敦開設分行、吸引中國企業收購金融科技或在倫敦設立歐洲總部。
什麼樣的投資是受歡迎的?彭雅賢表示,他們希望中國投資在英國進行研究和發展,在英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幫助公司擴大經營;或者幫助他們開闢中國市場,銷售產品。該公司需要繼續留在英國,同時利用中國市場,利用中國的專業知識和投資,獲得發展和經濟增長。「我希望黃金時代能升級為鑽石時代。」展望未來,彭雅賢如是說。彭雅賢所在的英國國際貿易部是負責英國同其他非歐盟國家開展、商談雙邊貿易協議以及市場準入協議的政府部門,國際貿易部致力於幫助英國企業出口海外並進入國際市場,同時幫助海外企業落地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