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2020-04-29 新發現之旅

地球生命演化史好似一場演出,

各類物種就是這場演出的演員,

它們依次登場,

演繹了一場精彩而隆重的晚會。

有的物種登場,有的物種退場,

而唯有這個舞臺還在那裡——

永未落幕……


曾經在今日頭條《人為何物·從哪裡來·到哪裡去?》https://www.toutiao.com/i6717222137909740045/中,主要從自然科學的角度談到了人在宇宙、地球中的角色及其與自然界的關係。這裡主要談談地球上生命誕生35億年以來,到底發生了哪些重大的物種絕滅事件?這些重大事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些重大事件之間有否相關性?這些重大事件與人類的出現有什麼關係?作為「地球之王」的人類,為什麼姍姍來遲?不早不晚,而偏偏等到全新世才開始出現?從這些遠古的暗無天日、天翻地覆、光電血火的生命崢嶸歲月中,我們人類能獲得哪些啟示?作為宇宙至今已知的唯一的最高智慧生物,我們怎樣看待朝代更迭、權衡得失、淡看生死?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1 地球生命演化示意圖

奧陶紀物種大絕滅事件

距今約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全球性生物大絕滅事件,該事件造成的後果是:導致地球上大約85%的物種絕滅。此次地球生物大絕滅稱為奧陶紀物種大絕滅事件(Ordovician bio-extinction event)。也稱為第一次全球性生物大絕滅事件。

■此次大絕滅以前地球上主要有哪些重要物種呢?

地球演化到奧陶紀時期,當時氣候溫和,淺海廣布,世界許多地方,包括中國大部分地方,都被淺海海水覆蓋,海生生物空前發展。

在奧陶紀廣闊的海洋中,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生活著大量的各門類無脊椎動物。除早先寒武紀開始繁盛的類群以外,其它一些新物種還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其中包括筆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蘚蟲和軟體動物等。

筆石是奧陶紀最奇特的海洋動物類群,自早奧陶世開始即已興盛繁育。腕足動物演化迅速,鈣質殼的有鉸類則盛極一時。鸚鵡螺進入繁盛時期,它們身體巨大,是當時海洋中最兇猛的肉食性動物。

由於大量食肉性鸚鵡螺類的出現,刺激著三葉蟲在胸、尾進化出許多防禦性針刺,以避免食肉動物的吞食,珊瑚自中奧陶世就已開始大量出現。

奧陶紀晚期,地球上首次出現了陸生脊椎動物——淡水無顎魚。淡水植物據推測可能在奧陶紀已經出現。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2 鸚鵡螺是奧陶紀時期最兇猛的海洋生物

■奧陶紀物種大絕滅成因到底是什麼?

奧陶紀末期,地球曾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冰期(這是地史以來發生的第二次全球性大冰期),分布範圍涉及到非洲,特別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維亞以及歐洲的西班牙和法國南部等地。這次物種大滅絕主要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

在距今大約4.4億年前,撒哈拉所在的陸地曾經位於南極,當陸地匯集在極點附近時,容易造成厚層積冰,大片冰川使洋流和大氣環流變冷,整個地球的溫度下降,冰川擴大,造成海平面下降,原先豐富的沿海生態系統遭受破壞,從而導致85%的海洋生物滅絕。用更為通俗的語言說,此次的生物大絕滅實際上全是被凍死的。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3 奧陶紀古地理圖

實際上,在此次冰期之前,地球上曾經發生過一次全球規模的更大的冰期,叫做震旦紀大冰期事件(地史以來的第一次全球性大冰期),在距今約8億年前的時候。當時的氣候比大家熟知的第四紀冰期更為寒冷,影響的範圍比第四季還要廣泛得多。

因為當時地球上出現的,都只有藍藻、細菌等原始的低級生物,而且分布相對稀少,所以就談不上什麼生物絕滅事件。如果當時地球上分布有後來一樣多的生物物種的話,那後果肯定是「全軍覆沒」。否則,這次就叫做地球上的第一次物種大絕滅了。

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質年代名稱,是古生代的第二紀,時間上從4.38億年—4.9億年(距今)之間的地史時期,延續了6500萬年。奧陶紀是歷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在板塊內部的地臺區,海水廣布,表現為濱海淺海相碳酸鹽巖的普遍發育,在板塊邊緣的活動地槽區,為較深水環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淺海、深海碎屑沉積和火山噴發沉積。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4 奧陶紀巨蝦意向圖

泥盆紀物種大絕滅事件

發生於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這次事件造成海洋生物遭受了滅頂之災。這次物種大滅絕稱為泥盆紀生物大滅絕事件(Devonian bio-extinction event)。總體而言,此次物種絕滅事件規模和程度要比奧陶紀絕滅事件要小。

■在此次大絕滅以前地球上主要有哪些重要物種呢?

在這次物種大絕滅之前,志留紀—泥盆紀屬於地球演進過程中的魚類時代。也就是說在距今約4.2—3.65億年時期,地球上的「老大」就是魚類。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魚類是人類最早的祖先,因為首先有了魚類,還來才有了兩棲動物。

泥盆紀是脊椎動物飛越發展的時期,魚類相當繁盛,各種類別的魚都有出現,魚形動物數量和種類增多,現代魚類——硬骨魚開始發展。所以,泥盆紀被稱為魚類時代。泥盆紀晚期,開始出現兩棲動物出現,成為陸地動物的祖先。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5 泥盆紀古地理圖

這個時期,陸生植物、魚形動物空前發展,兩棲動物開始出現,無脊椎動物的成分也顯著改變。最重要的是從總鰭類演化而來的,兩棲類、爬行類的祖先四足類(四足脊椎動物)出現。

泥盆紀早期,陸地上裸蕨類非常繁茂。中期後,腕足類和珊瑚發育,開始出現原始菊石、昆蟲。

泥盆紀晚期,開始出現原始兩棲類、迷齒類,以及蕨類植物和原始裸子植物;無頜類趨於滅絕。泥盆紀時期牙形石演化進入到一個發展高峰。

泥盆紀是古生代的第四個紀元,這個時代的海洋及河湖中,遊蕩著不計其數的魚形動物,鯊魚和肺魚都誕生於這個時代。

這個時代分布著十大恐怖生物:鄧氏魚、海納螈、含肺魚、提塔利克魚、恐魚、腔棘魚、房角石、陸地殺手蠍、雷蠍、胸脊鯊

泥盆紀古地理面貌相對於早古生代而言,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表現為陸地面積擴大,生物界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陸地上出現了最早的昆蟲,還有些淡水蛤類和蝸牛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6 在泥盆紀最兇殘恐怖的鄧氏魚面前,鱷魚只是小菜一碟

■泥盆紀生物大絕滅的成因到底是什麼?

泥盆紀生物大滅絕分兩個高峰期,首次是發生在泥盆紀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氣候變冷和海水退卻。總體而言,此次五種絕滅事件規模和程度要比上一次要小。

第二高峰發生在距今約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末期,與第一高峰期間隔約100萬年,發生地球史上第二次物種滅絕事件,導致地球海洋生物遭到重創。

應該說明的是,泥盆紀時期的氣候是溫暖的,當時遠至北極地區都處於溫帶氣候。這兩次絕滅高峰是在總體溫暖氣候條件下的兩次次一級的氣候變冷事件造成的。

泥盆紀(Devonian period),地質年代名稱,古生代第四紀,約開始於公元前4.05億年,結束於公元前3.5億年,持續約5000萬年。時間界限在4.1億年——4.35億年之間的地質時期。泥盆紀分為早、中、晚三個世,地層相應的分為下、中、上三個統。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7 泥盆紀火山爆發帶來的生物大絕滅意向圖

二疊紀物種大絕滅事件

此次物種大絕滅事件發生在距今約2.48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該事件的後果是造成超過96%的地球生物滅絕。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又稱二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Permian bio-extinction event)。此次生物大滅絕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物種大滅絕事件。

■在此次大絕滅以前地球上主要有哪些重要物種呢?

此事件之前是石炭紀—二疊紀時期,這是兩棲動物時代,在植物界屬於蕨類植物時代。在地理分異上,歐亞大陸和北美為北方植物群,下分安加拉、歐美和華夏3個植物亞群。而南大陸及印度半島為舌羊齒植物群。

二疊紀早期的植物群與晚石炭世的相似,以真蕨和種子蕨為主。晚期植物群中,鱗木類、蘆木類、種子蕨、柯達樹等趨於衰微或瀕於絕滅,代之以較進化或耐旱的裸子植物,松柏類數目大為增加,蘇鐵類開始發展。這一變化在北方大陸反映較明顯,一般被認為這裡的中植代始於二疊紀晚期。

爬行動物雖然發生在石炭紀,但首次大量繁盛是發生在二疊紀。爬行動物的杯龍目、盤龍目和獸孔目在二疊紀時廣泛分布。它們作為現代爬行類、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先祖(或近親),相當活躍地生活於南美和前蘇聯歐洲部分等內陸地區。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8 二疊紀古地理圖

■該事件造成的後果

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物種大滅絕事件,這場災難持續了幾百萬年,消滅了當時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估計地球上有96%的物種滅絕,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脊椎動物滅絕。

其中,三葉蟲、海蠍及重要珊瑚類群全部消失。陸棲的單弓類群動物和許多爬行類也滅絕了。所有生物家族中約57%的科和83%的屬,永遠消失了。

這次生物絕滅事件從二疊紀末期一直持續八百萬年,包括三個滅絕高峰,並在最後一百萬年達到一個絕美最高峰。

這次滅絕事件是個漸進的過程,物種是在二疊紀末期一個接一個消失的,而並非在最終那一刻遭到了猛然的滅頂之災。例如,介形類和腕足類的大規模滅絕相差了60—110萬年。

這一大滅絕是地球歷史從古生代向中生代轉折的裡程碑。這次大滅絕使得佔領海洋近3億年的主要生物從此衰敗並消失,讓位於新生物種類,生態系統也獲得了一次最徹底的更新,為恐龍類等爬行類動物的進化鋪平了道路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9 二疊紀生物景觀意向圖

■二疊紀物種大滅絕的成因探討

這次生物大滅絕是由超級火山大爆發、氣候突變事件、沙漠範圍擴大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二疊紀晚期發生了兩次超級火山大爆發。峨眉山火山大爆發發生在瓜達盧普世末期,當時這個火山位於赤道附近,這次事件開啟了二疊紀末大滅絕。

西伯利亞超級火山大爆發發生在二疊紀末期,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火山大爆發事件之一,拋出的熔巖覆蓋了超過2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將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事件推上了高潮。

超級火山爆發將大量塵埃和酸性氣體拋往大氣中,塵埃會阻擋陽光,從而破壞光合作用,導致地球食物鏈崩潰。酸性氣體導致酸雨降落,會殺死陸地植物和具有碳酸鈣骨骼的無脊椎動物。

此外,這次事件相關重大影響因素還包括:曾經發生海平面升降變化、大陸漂移和聯合古陸的形成,使得生態系統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很多物種的滅絕是因為失去了生存空間。這個過程中導致海洋缺氧和硫化氫的釋放消耗了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

二疊紀(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二疊紀分為早二疊世、中二疊世和晚二疊世。二疊紀時限為距今2.95億年—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二疊紀的地殼運動比較活躍,世界範圍內的許多地槽封閉並陸續地形成褶皺山系,古板塊間逐漸拼接形成聯合古大陸(泛大陸)。陸地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海洋範圍縮小,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促進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預示著生物發展史上一個新時期的到來。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10 二疊紀末期的火山大爆發造成全球生物大絕滅意向圖

三疊紀物種大絕滅事件

此次大絕滅發生在距今約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為恐龍時代(爬行動物時代),植物界屬於裸子植物時代。

該事件的後果是造成地球上第四次物種大滅絕,尤其是爬行類動物遭遇重創。第四次生物大滅絕又稱三疊紀物種大滅絕事件(Triassic bio-extinction event)。

■在此次大絕滅以前地球上主要有哪些重要物種呢?

三疊-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一、二紀,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後現代生物群開始形成的過渡時期。

海洋無脊椎動物類群發生了重大變化,內生、遊泳的軟體動物—甲殼動物群落取代表生、固著的腕足動物—海百合群落而成為海洋中的優勢群落。六射珊瑚取代四射珊瑚,並迅速發展,遍及全球。

三疊紀時,槽齒類爬行動物出現,並從它發展出最早的恐龍。三疊紀晚期,蜥臀目(Saurischia)和鳥臀目(Ornithischia或Predentata)都已有不少種類,恐龍已經是種類繁多的一個類群了。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11 三疊紀古地理圖

■三疊紀也被稱為「恐龍世代前的黎明」

與此同時,從獸孔類爬行動物中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動物——似哺乳爬行動物,但在隨後從侏羅紀到白堊紀長達1億多年的漫長歲月裡,這批生不逢時哺乳動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龍為主的爬行動物的陰影之下,直到新生代才成為地球的主宰。

三疊紀早期植物面貌多為一些耐旱的類型,隨著氣候由半乾熱、乾熱向溫溼轉變,植物趨向繁茂,低丘緩坡則分布有和現代相似的常綠樹,如松、蘇鐵等。與之相反,盛產於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幾乎全部滅絕。

三疊紀是很多生物開始誕生的時期,六放珊瑚亞綱是這時候出現的,第一批被子植物和第一種會飛的脊椎動物(翼龍)可能也是這時候出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烏龜也出現在三疊紀晚期。也是在這個時期,第一批魚龍出現了。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12 三疊紀恐龍意向圖

■該事件造成的後果

三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尤其對海洋生物來說它的摧毀慘重。估計有76%的物種,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滅絕。

牙形石滅絕,除魚龍外所有的海生爬行動物消失。腕足動物、腹足動物和貝殼等無脊椎動物受到巨大衝擊。在海洋中,22%的屬,大約一半的種消失。

三疊紀物種大絕滅事件後,恐龍在此後的1.5億年中是地球上最主要、種類最多和數量最大的動物群。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13 三疊紀翼龍意向圖

■該事件造成的原因分析

這次大滅絕事件的原因還不是很明確。可能的原因主要有:盤古大陸開始分裂,導致了強烈的火山運動,這是地球大陸形成後最強烈的火山運動了。其它可能的原因,很可能是全球性的氣候冷卻或隕星。

三疊紀(Triassic period)始於公元前2.5億年至2.03億年,延續了約5000萬年。海西運動以後,許多地槽轉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地臺區產生了一些內陸盆地。新的古地理條件導致沉積環境及生物界的變化。從三疊紀起,陸相沉積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國及亞洲其它地區都有大量分布。古氣候方面,三疊紀初期繼承了二疊紀末期乾旱的特點;到中、晚期之後,氣候向溼熱過渡,由此出現了紅色巖層含煤沉積、旱生性植物向溼熱性植物發展的現象。植物地理區也同時發生了分異。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14 三疊紀火山爆發帶來的生物大絕滅意向圖

白堊紀物種大絕滅事件

此次生物大絕滅發生在距今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白堊紀物種大滅絕事件(Cretaceous bio-extinction event)又稱為地球煙花時期第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

該事件的後果是造成地球上三疊紀晚期以來長期統治地球的恐龍大家族的整體滅亡,從而使地球上生物界進入到了哺乳動物階段,同時為人類界的出現鋪平了道路。所以又稱恐龍大絕滅事件

■在此次大絕滅以前地球上主要有哪些重要物種呢?

白堊紀時期,大陸被海洋分開,地球變得溫暖、乾旱。該時期屬於最大的恐龍出現時期,許多新的恐龍種類開始出現,恐龍仍然統治著陸地,翼龍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動物統治著淺海。最早的蛇類、蛾、和蜜蜂以及許多新的小型哺乳動物也出現了。

被子植物也出現於此時期。白堊紀早期陸地上的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仍佔統治地位,松柏、蘇鐵、銀杏、真蕨及有節類組成主要植物群。

被子植物開始出現於白堊紀早期,中期大量增加,到晚期在陸生植物中居統治地位,山毛櫸、榕樹、木蘭、楓、櫟、楊、樟、胡桃、懸鈴木等都已出現,接近新生代植物群的面貌。

中生代許多盛行和佔優勢的門類(如裸子植物、爬行動物、菊石和箭石等)後期相繼衰落和絕滅,新興的被子植物、鳥類、哺乳動物及腹足類、雙殼類等都有所發展,預示著新的生物演化階段——新生代的來臨。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15 白堊紀古地理圖

■該事件造成的後果

白堊紀物種大滅絕事件造成約75%—80%的物種滅絕。這次大滅絕事件所以引人注目,最主要原因是造成統治地球長達1.63億年之久的恐龍家族時代的結束, 海洋中的菊石類也一同消失。

恐龍生物大絕滅的最大貢獻在於消滅了地球上處於霸主地位的恐龍及其同類,並為哺乳動物及人類的最後登場提供了契機。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16 白堊紀恐龍生活場景意向圖

■白堊紀物種大絕滅的成因分析

這次生物大絕滅來自於地外空間和火山噴發,最主要是隕石雨成因說,其次是小行星撞擊事件。禍不單行的是,這個時期地球發生頻繁劇烈的地殼運動和海陸變遷,導致了白堊紀生物界的巨大災難。

在白堊紀末期(距今約6500萬年)發生的一次或多次隕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隕石雨撞擊使大量的氣體和灰塵進入大氣層,以至於陽光不能穿透,全球溫度急劇下降,黑雲遮蔽地球長達數年(幾百萬年)之久。

由於遮天蔽日,植物不能從陽光中獲得能量,海洋中的藻類和成片的森林逐漸死亡,食物鏈的基礎環節被破壞,大批的動物因飢餓而死,其中就包括陸地的霸主恐龍。

小行星撞擊說的科學家們推斷,這次撞擊相當於人類歷史上發生過最強烈地震的100萬倍,爆炸的能量相當於地球上核武器總量爆炸的1萬倍,導致了2.1萬立方公裡的物質進入大氣中。

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為中生代最後的一紀,時限為距今1.45億年—6500萬年,經歷了7000萬年。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白堊紀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沒程度最大的時期,在此期間北半球廣泛沉積了白堊層,白堊層是一種極細而純的粉狀灰巖,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積。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17 白堊紀隕石雨造成的生物大絕滅示意圖

全新世物種大絕滅事件

全新世是地球經過46億年崢嶸歲月後,繼第四期冰期之後萬事俱備之後出現的最適宜於人類誕生和生長的最佳環境和條件時期,這就是人類在這個時期出現的根本原因。

但就是這個人類主宰的所謂「文明時期」,無不例外地,正在孕育著地球上第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而人類的發展的歷程,就是處在這個過程之中。

自從人類出現,特別是19世紀工業革命以後,由於人類無限制掠奪和肆意地加以開發,使地球生命維持系統遭到了明顯的破壞。科學家估計,由於人類的幹擾,使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滅絕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照片1 人類無止境對地球的掠奪

距今約1600年(東晉)以來,高等動物和植物已滅絕724種,而絕大多數物種在人類未經重視以前就已經滅絕。大約400年以來,生物生活的環境面積縮小了90%,物種減少了一半,其中由於熱帶雨林被砍伐對物種損失的影響更為突出。

全世界共滅絕哺乳動物58種,這個速度較正常化石記錄高7—70倍。在過去的20世紀的100年中,全世界共滅絕哺乳動物23種,大約每4年滅絕一個種,這個速度較正常化石記錄高13—135倍。

據估計,從1990—2020年,由於砍伐熱帶森林引起的物種滅絕,將使世界上的物種減少5%—15%,即每天減少50—150種。

最新研究顯示,人類種群數量在過去的35年裡已經加倍,而同時蝴蝶、甲殼蟲、蜂群及蜘蛛等無脊椎動物的數量已經減少了45%。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18 人類工業汙染示意圖

全世界的兩棲動物物種有超過1/3面臨滅絕威脅,據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家E·O·威爾遜估計,每年有2.7萬種物種從地球上消失。

我們是否處在這一次大規模滅絕過程的序幕之中,而這一過程最終將導致地球上數以百萬計的動植物物種——包括我們人類自己——的消亡?「第六次滅絕」假設的支持者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世界科學家警告稱,若人類再不停止耗盡我們賴以為生的資源和環境,到2050年時土質退化將導致至少5000萬人、多則達7億人大規模遷移。我們正行進在人類紀物種大絕滅事件(Anthropocene bio-extinction event)的過程之中。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照片2 人類製造的核武器是人類自身最大的威脅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事件,如何看待人生得失與生死?

■全球性物種大絕滅事件的巨大威力來自於大自然,包括造成人類文明的斷層。自從人類災難性武器發明和誕生那天開始,地球家園就一直處於兩種「死神」威脅的陰影之下:一是大自然,一是人類。

在地球生命演化過程中,總共發生了六次全球性生物大絕滅事件,平均每0.5億年—1億年就發生一次絕滅事件,每次生物絕滅事件持續100萬年—幾百萬年之久。

造成地球上物種大絕滅的原因多種多樣,有星球撞擊、超新星爆炸、地震、火山爆發、大冰期、隕石雨、地球化學中毒、沙漠事件、氣候突變、洪水事件、傳染病等等,無論怎樣,總的來說,只有一種,那就是自然界的威力。

人類自從誕生以後,就一直在第六次物種大絕滅中扮演主要要角色,從而使地球家園同時遭受前所未有的兩種「死神」的威脅:一是人類智慧創造出來的的前所未有的核武器、人造病毒、化學武器;二是上述談到的自然事件,如地震、火山、氣候突變、沙塵暴等。

在冷兵器時代,造成人類文明斷層的,往往並不是人類本身,而主要是大自然造成的。諸如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希臘、古印加等,主要都是大自然的威力所致,大多是地震、火山爆發、洪水、沙塵暴、氣候突變等。因為冷兵器時代通過戰爭造成的結果通常是人類漸進式的消亡。

我們人類正處於六次全球性物種大絕滅過程的序幕之中,而這一過程最終將導致地球上數以百萬計的動植物物種——包括我們人類自己——的消亡。由於這個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人類只有幾千年的歷史,所以人類並沒有感覺到自己正在身陷其中。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照片3 地震造成的災害是巨大的

■無論你是什麼信仰,無論你相信什麼,無論你地位多高,無論你財富多少,一個千真萬確、顛覆不破的真理是,在黑暗漫長的地球演化過程中,直到46億年地球演化末期的全新世,才開始出現了我們人類,人類只是地球生命過程中不經意間出現的「末代子孫」罷了。

全新世是地球經過46億年崢嶸歲月後,繼第四期冰期之後「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最適宜於人類誕生和成長的最佳環境和條件時期,這就是人類之所以在這個時期出現的根本原因,有學者也稱之為人類紀。

因為在此之前,即使有了人類,肯定也是徒勞的。因為一旦出現,不是被被星球撞死、被地震震死、被火山燒死、被冰期凍死、被海水淹死……就是被恐龍咬死、被毒氣毒死……也就是說,條件還沒有成熟。

在開始出現的時候,人類真的是很渺小的,屬於非常脆弱的那一類,打不過老虎、鬥不過獅子、跑不過豹子……,正是人類祖先親自經歷過了長達幾萬年-上百萬年的這種殘酷的拼殺過程,才「臥薪嘗膽」「脫胎換骨」,終於才變成了今天的「地球之王」。

人之所以變成「地球之王」,是因為人類演化過程中通過辛勤勞動所帶來的三次革命和解放,一是直立行走,二是使用和發明工具,三是語言和文字。

直立行走,不僅讓人站得高看得遠,更重要的是從此解放了雙手,讓人在行動的過程中雙手可以做很多事情,尤其是在雙手「無所事事」中可以創造更多的奇蹟。

正因為解放了雙手,人類學會了使用和發明工具,使人類在殘酷的物種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人類最終成為「地球之王」,其實這是偶然的,並非必然事件,這是人類的萬幸,比如類同時期的猴子就沒有變成人類,雖然猴子的DNA與人類相似度高達98%(2005年,科學家完成了對黑猩猩的基因測序,它有98%的遺傳基因和人類相同。)!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19 人類誕生與演化意向圖

■無論你是什麼信仰,無論你相信什麼,無論你地位多高,無論你財富多少,一個千真萬確的道理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體,每個人、每個動物、每個蟲子、每棵植物,也包括你我他,都來自地球上35億年前誕生的同一個細胞。在人類不斷與大自然乃至傳染病殊死戰鬥的過程中,能夠拯救人類界的只有人類自己!

在這個地球上,只要是生物界我們都是一家人,都來自地球上最早的同一個細胞。包括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產生於35億年前誕生的地球上最早的生命。

每個人、每個動物、每個蟲子,每棵植物,也包括你我他,都可以追溯到共同的源頭——35面前誕生的這個細胞。

所以,作為地球上的生物界,無論是人類、植物,或蝙蝠、穿山甲、蟒蛇,抑或還是冤家和敵人……都應該好好相處,因為我們從一開始都是一家

與六次重大絕滅事件一樣,人類經歷的重大傳染性疾病事件也是一輪一輪的,如公元六世紀的鼠疫、1351年的瘟疫、1648年的黃熱病、1779年的登革熱、16—18世紀的天花、1918—1919年的流感、1955年的瘧疾、1976年的艾博拉出血熱,若干年來的結核病、炭疽病、霍亂、愛滋病等,以及2003年的非典。當然這些在六大物種大絕滅事件面前,當然是忽略不計了。

人類歷史就是一個不斷與傳染病殊死戰鬥並最終戰勝傳染病的驚心動魄的過程。目前正在肆虐的新冠病毒(COVID-19),除了南極洲之外,其餘六大洲毫無倖免,涉及的國家達到200多個,全球感染人數已達300多萬人,大有星火燎原席捲全球之勢。能夠拯救人類的,只有我們人類自己!

除了COVID-19,今後會不會還有新的病毒會接踵而至呢?回答是肯定的。隨著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氣候不斷增高(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會引起冰川融化,從而造成深埋於遠古時期(可能是幾萬年、幾十萬年,甚至幾百萬年不等)某次冰川事件引起的埋藏於冰川之下的病毒宿主暴露地表,「起死回生」,從而波及人類界等。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20 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唯一的家園

■人類的出現是地球漫長殘酷洗禮過程中在環境條件適應的時候偶爾出現並倖存下來的偶然產物,既然這一切都是巧合事件,況且人類不出現則已,一出現就成為了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和「地球之王」,這確實是大自然的造化。

在過去35億年的生命崢嶸歲月中,生命經歷了無數次災難的洗禮,而人類就是在無數次災難洗禮之後偶然誕生的…人類的出現是地球漫長殘酷洗禮過程中在環境條件適應的時候偶爾出現並倖存下來的偶然產物。人類是幸運的。

人類正是因為自己的第二次解放,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輝煌成就,能上天、能入淵、能鑽地、能AI,能造飛機,能造核武器,無所不能。然而,人類真的非常渺小,歷史是極其短暫的,就像汪洋大海黑暗夜空中的一道閃電、一聲雷鳴

事實上,曾經統治地球上達1.63億年之久的陸地上最大的爬行動物——恐龍家族,也只能算是地球漫長演化過程中稍微「漏了一下臉」,便已匆匆離去。那麼,僅只一萬年乃至一百萬年的人類,相比之下,你又算得了什麼?

就在這次小得不能再小的新館病毒面前,地球上65億人口的全人類,包括地球上最牛叉的超級大國,最牛逼的總統,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類,都束手無策。目前也只能不得不聽從這些小小病毒給人類制定的規則——注意社交距離,人與人之間保持不信任感,甚至親戚朋友。

全副武裝的全人類,尚且如此。試想一下,遠古沒有工具的古人類,真的什麼都不是,連豬、兔子、羊、馬都打不過,別說老虎、獅子等貓科動物,或者蟒蛇等爬行動物了。幸虧人類獲得了第二次解放——學會了使用和創造工具。

說明白點,如果人類不藉助自己創造的「工具」,拋掉手中的「武器」,脫掉衣服,光溜溜,白白晃晃、肥肥嫩嫩,在自然界其它動物的面前,你又算老幾?在它們眼裡,你就是外星人,或者盤中餐。非洲大草原就是遠古自然生態的延續,不信你赤手空拳,到非洲大草原去闖蕩一番,能否會幹出一番大事業

既然地球誕生是偶然的,第一個細胞出現是偶然,生物的出現是偶然的,人類的出現更是偶然的。作為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宇宙的地球上的一種偶然生命體,你我他不但成為了地球上的最智慧生命,而且成為了實實在在的「地球之王」,此時此刻,還奢望什麼?!

你說呢?朋友。

且活且珍惜。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圖21 且活且珍惜——好好享受每一天

宇宙存在了138億年

地球演進了46億年

地球上的生命誕生已35億年

在這35億年的崢嶸歲月中

生命經歷了無數次災難的洗禮

而人類就是在這些災難之後誕生的……

相關的觀點:

新發現之旅.今日頭條《人為何物·從哪裡來·到哪裡去?》https://www.toutiao.com/i6717222137909740045/


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新發現之旅:從地球六次物種大絕滅事件•淡看人生與死

相關焦點

  • 地球正在經歷第6次物種大滅絕?
    瀕臨滅絕的植物伏牛花在地質史上,由於地質變化和大災變,生物經歷過5次自然大滅絕現在,因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了1000倍,地球進入第6次大滅絕時期。7月18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長、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秘書長馬克平在首都科學講堂上,呼籲保護生物多樣。■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自然》雜誌稱,50年後100多萬種陸地生物將從地球上消失。
  • 地球│五次大滅絕
    (事件:導致大約85%的物種絕滅。) 奧陶紀亦分早、中、晚三個世。(奧陶紀是地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 奧陶紀末期曾發生過一次規模較大的冰期。(其分布範圍包括非洲,特別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維亞以及歐洲的西班牙和法國南部等地。
  • 地球上的五次「大滅絕」事件
    「大滅絕」,指的是在一個地質學意義上的短時間內出現大量高階分類群(綱、目、科)的滅絕事件或多樣性減少。一次大滅絕發生的原因很多,但是這些原因並不會直接直接導致物種滅絕,而是作為一種推動力存在。一般來說,那些多樣性更廣的物種更不容易成為滅絕事件的受害者。科學家們是如何辨別一次滅絕事件是否屬於大滅絕呢?
  • 歷史上五次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嚴重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不管什麼原因,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巨大災難才會導致這些物種的滅絕。而下面我們就要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五大滅絕事件,嚴重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在奧陶紀與志留紀之間隔著一起大規模物種大滅絕——伽馬射線暴。在此次物種大滅絕中,60%的物種滅絕,主要滅絕動物有:圓月形鐮蟲、彗星蟲、原始生物。奧陶紀開始於同位素年齡485.4±1.9Ma(Million Anniversary,百萬年、),結束於443.4±1.5Ma。
  • 地球歷史上經歷的五次大滅絕事件,期待不會有第六次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各種巨大災難導致這些物種的滅絕,而下面我們就要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五大滅絕事件: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時間:發生於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事件:導致大約85%的物種絕滅。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質年代名稱,是古生代的第二紀,開始於公元前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
  • 2.52億年前地球上物種為何大滅絕?公認的五次大滅絕事件
    大約在2.52億年前,地球上曾發生被稱為最嚴重「大滅絕」(Great Dying)的物種滅絕事件,幾乎摧毀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這次二疊紀至三疊紀的大滅絕事件,殺死了96%的海洋物種和73%的陸生脊椎動物物種。科學家們一直都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一事件後果如此嚴重。
  • 能否避免物種滅絕?
    2020-11-25 12:07:00   我們面臨著第六次物種大滅絕。能否避免物種滅絕? 物種消亡是自然現象。人類導致了當代物種生存危機,是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主要推手。人類必須採取措施,避免物種高速消忘。
  • 科學網—地球五大生物集群滅絕事件
    地球史上5次大的集群滅絕事件最早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大衛·駱普(David Raup)和傑克·塞科斯基((Jack Sepkoski)1982年發布在
  • 2100年,地球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在近5.5億年歷史中,地球已經歷過5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每次都會造成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生物短時間內從地球上集群性消失。而現在,由於人類活動導致的植物生存環境破壞、自然資源過度開發以及汙染和氣候變化,物種正以比過去快千倍的速度滅絕,專家們預言稱,人類正在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地球誕生至今已經在宇宙中運轉了46億年之久,46億年裡地球上的物種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演變,有些物種適應了大自然的變化存活至今,有些物種卻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中逐漸走向滅絕,有科學家統計出從古至今地球上一共出現過五次物種大滅絕,分別是距今4.49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1.95億年前的三疊紀物種大滅絕和
  • 珊瑚白化、南極西瓜雪,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嗎
    人類既有的地質研究表明,地球生命自進入顯生宙以來,至少經歷過五次物種大滅絕,每一次物種大滅絕都意味著地球環境的巨大改變。雖然這五次物種大滅絕都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很可能將在有生之年見證這一末世的重現——更確切地說,按照科學家的最新說法,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不是迫在眉睫,而是已經來了。
  • 地球有過五次物種大滅絕,約每6200萬年發生一次,第六次還遠嗎?
    在地球的發展進程中,曾經有過五次大的物種大滅絕,顧名思義就是指在某個時間段裡,由於某種原因,地球上有很大一部分物種同時消失了。一般來說這種大規模的集群滅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大約每62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這五次物種大滅絕分別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呢?都是些什麼物種遭到了滅絕呢?產生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大滅絕又產生了什麼深遠的影響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五次驚心動魄的物種大滅絕事件吧!
  • 生物大滅絕事件(四)
    生物大滅絕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約6200萬發生一次,自地球誕生以來全世界發生過數次大滅絕事件,主要有5次生物大滅絕。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次發生在很久以前的滅絕事件吧 首先要更正一下上一期文章中說的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恐龍的消亡,其實不是消亡,而是崛起。為大家的造成影響很對不起。
  • 2.52億年前二疊紀末植物大滅絕事件有新說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趙漢斌)記者日前從雲南大學了解到,該校植物古生態團隊在二疊紀末生物大絕滅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不同緯度植物地理區系對大滅絕事件或存在不同響應,因此不能以單一機制解釋這一事件對全球生態系統的影響
  • 地球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生物大滅絕?
    寒武紀大爆炸以來,也就是顯生宙時期,地球共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而顯生宙之前的生命歷史細節已難以考證,像24億年前的大氧化事件,導致了大量厭氧的古細菌和真細菌消亡,但由於化石證據稀缺,滅絕程度到底有多慘烈已經無法證實。下面說一下顯生宙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 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人類進化已停止?為高級物種讓路?
    地球的歷史已經有46億年了,42億年前地球上出現海洋,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生命,自地球生命誕生以來,地球上已經經歷了六次生物大滅絕,這六次都屬於生物大規模集群滅絕事件,而規模較大的生物滅絕事件則超過了二十次,大大小小的生物滅絕事件則不計其數,地球上已經出現的生物,其中有98%已經滅絕了,倖存下來的只是少數,不過,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不全都是倖存者
  • 地球簡史6:什麼原因導致奧陶紀末期物種大滅絕?
    地衣奧陶紀末期物種大滅絕之謎大概在距今4.5~4.45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地球生命又遭遇了一次物種大滅絕。這次滅絕事件導致60%的物種消失了。目前大多數科學家認同的說法是,奧陶紀末期因頻繁的火山噴發導致全球進入冰河期引起的物種滅絕。可在近期發現的一些證據顯示,這次滅絕事件並不簡單。
  • 修正,科學家:地球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代,人類如今正面臨什麼?
    地球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代我們都知道,在地球的歷史上,科學已經記錄了五次的生物大滅絕過程,其中每次帶來的影響都非常的巨大。第一次、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總計導致大約85%的物種絕滅。第二次、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海洋生物受到重創,遭受滅頂之災。第三次、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總計導致超過96%的地球生物滅絕。
  • 史上發生的五次物種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最嚴重,90%以上的物種消失
    奧陶紀大滅絕也稱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因發生在奧陶紀而得名。、超級地幔柱滅絕事件,為第二次物種大滅絕事件。這次滅絕呈現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因發生在晚泥盆法門階的早期而被稱為法門大滅絕,第二個高峰出現在石炭紀與泥盆紀交接,兩次事件時間相隔100萬年,是地球史上第二次大物種滅絕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創,78%的海洋物種滅絕。該滅絕事件五次物種大滅絕中時間持續最長的,大約持續了兩百多萬年或更長。
  • 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已經開始了嗎?
    幾乎都跟環境的變遷有著很大的關係,因此科學家合理的推測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很有可能是溫室效應,也就是全球變暖所導致的。前段時間澳大利亞的森林中燃起了一把火,這把火持續了近半年的時間,直接導致瀕危物種考拉很可能會滅絕,還讓很多生物都死在了這場災難當中。這僅僅只是全球氣溫上升的帶來的災難之一!那麼生命漫長的進化演化之路是否一帆風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