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之要,首先在於人才。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大力發現儲備年輕幹部,注重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的地方培養鍛鍊年輕幹部,源源不斷選拔使用經過實踐考驗的優秀年輕幹部」。
重視培育選拔年輕幹部,青島很用心。日前,青島罕見地面向全市和駐青單位集中遴選了100名優秀年輕幹部。其中包括副局級30名、正處級40名、縣級市正科級30名。
隨後的11月21日上午,青島市集中遴選百名優秀年輕幹部座談會舉行,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出席會議並講話。在這場持續了三個小時的座談會上,王清憲勉勵全市年輕幹部率先提升「三化一型」素質能力,勇當青春之島創業之城的生力軍。
透過城市「一把手」的表態,關於青島為什麼需要年輕幹部以及需要什麼樣年輕幹部的答案,都已躍然紙上。
在這座青春之島、創業之城,一場關於城市年輕幹部的「變形記」,正悄然上演。
青島市召開年輕幹部座談會
11月21日上午,青島市集中遴選百名優秀年輕幹部座談會在青島市級機關會議中心召開,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出席會議並講話。
座談會上,王清憲強調 青島改革發展事業需要敢打敢拼、衝鋒陷陣的年輕力量。同時,他也勉勵 全市年輕幹部要率先提升「三化一型」的素質能力,勇當建設青春之島創業之城的生力軍 。
站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之下,青島正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青春之島」、「創業之城」、「城市中的獨角獸」,更是成為市委書記多次向外界推介青島的名片。
誠然,「二次創業」的青島離不開資本等要素的支撐,但「人」尤其是那些「關鍵少數」所發揮的作用,同樣重要。
正如王清憲在座談會現場所說:「年輕幹部要率先提升「三化一型」素質和能力,用好『三述』『體悟實訓』兩大抓手,站在理論政策實踐的交叉點上思考問題,更加善於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幹事,提升法治思維和專業素養,拿出年輕人勇於勝利、敢於勝利的勁頭,樂於接受新事物、善於學習新事物、勇於探索新事物。」
年輕幹部的培養選拔為社會所矚目,是因為選什麼人具有風向標意義。此次青島集中遴選的百名幹部,一方面具有「年輕化」的特點,另一方面也有一定的「專業度」。而在年輕與專業之外,青島選拔的年輕幹部還應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唐代名臣魏徵提出知人的「六觀」,即「貴則觀其所舉,富則觀其所養,居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對今天培養年輕幹部仍不乏啟示。
坐在機關大樓裡培養不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年輕幹部只有通過實踐歷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才能在改革發展穩定實踐中增強擔當。
而在此次青島選拔年輕幹部的過程中,也看到了副局級幹部人選先不明確其職級和具體任職,而是充實進市、區市兩級防疫專班,到重大任務的第一線接受鍛鍊考驗這類舉措。
顯然,青島已經把 提升年輕幹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置於重要位置,一場關於城市年輕幹部的「變形記」正在悄然上演。
近年來,各地對優秀年輕幹部的培養選拔早已成為常態。杭州、蘇州等地對年輕幹部的「高調厚愛」,備受外界關注。那麼,正處於「二次創業」關鍵時期的青島,為什麼需要年輕幹部?
急需年輕幹部的青島
近年來 , 各地已有不少「80後 」甚至 「 90後」活躍在幹部崗位上,其中不乏處級幹部。 從這些幹部的任職情況看,不少地區都在大力引進年輕人才,他們將之稱為「戰略性培養儲備年輕幹部」。
在各地爭搶年輕幹部人才的背後,反映出了新一輪城市競爭的重要趨勢—— 搞活一座城,首先要搞活關鍵的人。
今年8月11日,杭州市委組織部發布任前公示名單顯示,擬提拔任用的20名年輕幹部,有1名「90後」、16名「80後」、3名「70後」。
而蘇州,則於今年6月8日舉行「再解放、再出發、再攀高」年輕幹部集訓班開班儀式。參訓學員共25名,平均年齡35.2歲,是蘇州歷年青幹班中最年輕的的一屆。參訓人員主要從全市35歲左右、近期可進一步使用或具有一定培養潛力的正科職幹部中擇優遴選。他們中,「85後」17人。
縱觀杭州與蘇州兩城,近年來的發展勢頭都極為迅猛,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他們都抓住了機會,加速實現轉型升級,同時又保證自身在轉型升級後,沒有掉隊。這其中,年輕幹部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提速,對城市專業化、專門化、精細化的要求越來越高,亟須培養選拔有專業背景的複合型領導幹部。
雖然杭州和蘇州對年輕幹部的重點提拔,並不是讓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全部原因,但卻成為推動城市蝶變的「催化劑」。
3月份以來,青島專門派出調研組對所有市管領導班子進行專題調研,在各區市各部門各單位「一把手」範圍開展幹部隊伍專業化需求問卷調查,經過對全市幹部隊伍建設情況的梳理分析,形成三點判斷和共識:
一是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幹部隊伍整體老化趨勢,優秀年輕幹部數量不足;二是全市「一把手」隊伍專業素養和領導班子專業化覆蓋率不高;三是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與國企領導幹部之間的交流渠道仍不通暢。這些都是青島需要專業化年輕幹部的主觀因素。
另一方面,青島近年來在經濟上的失速以及先後被無錫、寧波超越的現狀,意味著青島產業轉型升級的陣痛期仍未度過。
轉型升級過程艱難,諸多改革疊加,困難挑戰不斷,青島急需一支敏於改革、敢於改革、善於改革的幹部隊伍。
「80後」甚至「90後」的年輕幹部,大多知識豐富、充滿熱情、思維活躍,正處在懷揣夢想、伸展拳腳、大幹一場的年紀,是青島發展的生力軍。 這正是青島需要專業化年輕幹部的客觀因素。
青島對年輕幹部的重視,通過此次高規格的座談會已經無需多說,公開遴選100名優秀年輕幹部,這種被「一把手」稱之為「非常之舉」的方式,是青島在準確研判自身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釋放出願意為年輕幹部提供機會的信號。
此外,青島一方面通過提拔的方式為年輕幹部提供展現自身能力的舞臺,另一方面也通過體悟實訓、專業實訓的方式,讓更多年輕有為的幹部去往深圳和上海,通過實踐進一步深化 「三化一型」幹部隊伍建設。
與青島相似的是,近年來各地在加大黨政幹部後備人才引進力度的同時,也量身定製了培養方案,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比如福建的引進生計劃,2019年將「選拔引進前2年改為5年,與設區市委組織部(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籤訂合同,並下派掛任科技副職,在全省範圍內統籌安排,重點向山區、革命老區和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傾斜」。
而與城市對年輕幹部的重視相比,更關鍵的是新時代年輕幹部應該是什麼樣子,以及如何讓他們在青島「二次創業」的過程中發光發熱?
青島需要什麼樣的年輕幹部?
從青島此次遴選的百名優秀幹部看來,分布在市直部門、功能區、街道、各區市部門、企業、高校等各個崗位。
青島對年輕幹部的選拔早已不僅僅局限於黨政機關,而是試圖把不同領域的優秀人才匯聚起來。
在座談會現場,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指出:「年輕幹部成長成才是有規律的,沒有捷徑可走。」確實,年輕幹部的選用必須遵循幹部成長規律,講臺階但不能唯臺階,講資歷但不能唯資歷,既要不拘一格大膽使用,同時防止拔苗助長,讓真正有能力、有幹勁、有激情的年輕人脫穎而出。
通過「一把手」的表態,彰顯了青島對年輕幹部成長成才的包容與耐心。結合城市發展現狀,青島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年輕幹部?
首先,從對地方發展的角度來看,年輕幹部的融入將改善當地政府的決策生態,激活當地經濟發展。而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則是招商引資,政府服務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影響營商環境的質量。
營商環境影響的是企業對城市投資的興趣,政商環境的高低則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最終決策。營商環境與政商環境這兩個無形的「環境」,是城市競爭過程中的軟實力,也將在更大程度上決定城市未來能走多遠。
近年來,青島越來越重視資本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遴選出的年輕幹部一定要具有市場化的思維,在「雙招雙引」的城市發展大局下,為青島優化營商環境做出貢獻。
其次,隨著城市發展更加智能化,政府的職能分工也將更加精細化,這也對年輕幹部的專業度與創新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
由深圳40年的發展經驗來看,一個關鍵主題便是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而從「蛇口」到「前海」的創新理念,為深圳匯集了一批批敢於幹事創業的年輕幹部人才。
對青島的年輕幹部來說,身處幹事創業的「第一線」,也要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真正做到起而行之、勇挑重擔。
最後,造就優秀年輕幹部是一項基礎性工程,也是一項綜合性工程,需要久久為功。對年輕幹部而言,戒驕戒躁、揚長克短,是一門必須認真對待的「必修課」,修好了,才能幹出個樣子。
年輕幹部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要有「一心一意」的幹勁,要有「一鼓作氣」的衝勁,要有「一抓到底」的韌勁。
為此,青島要堅持搭建更多實戰平臺、實踐基地,捨得把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幹部選派到開放前沿、攻堅一線和吃勁崗位摔打磨鍊。
當「二次創業」的青島遇上一群有拼勁、有闖勁的年輕幹部,一場關於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變形記」正在黃海之濱澎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