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華為只是華為嗎?

2020-08-28 商業思想聚焦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1958年中國航天人開始嘗試進入國際商業市場。1998年我們在國際商用發射市場佔有10%的市場份額。摩託羅拉的一星計劃總共66顆衛星,而我國一箭雙星性價比提高,最終承接了22顆衛星的發射,佔了1/3。

也是1998年。西方國家針對中國航天搞出了武器貿易條例。誰敢買中國的火箭,就有可能受到美國的制裁。中國航天成了被孤立的孩子,從那以後,我們基本告別了國際商業發射市場。

這還不算完,商業孤立之後就是學術隔離。美國航天局所有的設施都不允許接待中國訪問者。而且幾乎所有在美舉辦的高端學術會議中國科學家都不允許參加。

到了2019年,隨著華為的崛起,美國的商務部長羅斯說華為用到的美國技術和零部件太多會危及美國的安全。然而當華為決定自己造零部件和自己發展技術時,他又跳出來說華為的這種行為是不負責任的,美國要升級制裁。

隨後也就出現了孟晚舟事件。是什麼讓一個國家對一個企業宣戰。因為他們怕,他們害怕華為控制市場進而挑戰美國地位,他們怕企業所在的國家挑戰自己的霸主地位。

這不僅讓我想到周星馳的一部電影《九品芝麻官》,明明是常威殺害了戚家一十三口,怎麼反告戚秦氏謀害親夫呢?明明是美國在欺負我們,怎麼反過來說我們是流氓?

不過我們應該相信,中國是唯一一個傳承下來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的任性和團結是他們無法想像的。

你還以為華為只是華為嗎?

相關焦點

  • 同一時間,華為女兒扣押、張首晟跳樓自殺,你真以為是巧合嗎?
    12月1號,對於華為是個不尋常的日子,華為女兒孟晚舟在海外「被扣留」,美國打算引渡回美國,面臨紐約東區未指明的指控。而在同一天,華籍最頂級的物理學家張首晟在美國跳樓自殺,重要的是說三遍,同一天,兩個最頂級的人,都和美國間接扯上了「關係」。而在一個對月前,國內電商大佬劉強東,也是在美國出事了,你們以為這是巧合嗎?
  • 你所不知道的華為與華為手機
    這位朋友回答我:華為不要這種人,再有本事的人也得服從華為統一步調的快節奏,而且還要參加所在層次的考核,沒人可以搞特殊化,要麼給你40萬你跟上節奏幹,要麼一分錢不給不要你。在國際電信產業競爭中,中興的報價要比華為略低一些,在這筆60億盧比的項目中,中興認為CDMA網絡架設是自身強項,報價一貫比華為低,而比華為低就肯定是最低,因此對中標非常有信心,但結果卻非常意外,華為以出價最低競標者的身份勝出,出價僅為34.5億盧比。 中興急眼了,華為你在歐美市場牛逼也就算了,在第三世界國家你也搶我的單子,而且還是在我們最擅長的領域,遊戲不能這樣玩啊。
  • 華為進軍筆記本,或許只是為了「喝湯」
    儘管官方尚未正式宣布,各方消息似乎落實了華為將在今年發布首款筆記本電腦的事實,時間也被定格在今年四月份。  和小米不同的是,華為的筆記本業務並未被灌輸性價比的概念,反倒是多個跡象表明華為把筆記本業務瞄向了高端商務市場。儘管華為在2015年重回國內手機市場銷量第一的寶座,可整個手機市場增長的疲軟已是不爭的事實。
  • 華為的成功能複製嗎?秘訣是什麼?
    那成功可以複製嗎?這個問題要分兩個層面來看,首先複製是行動,但結果怎麼樣?成不成功?要看你會不會複製了。 企業是一個系統,具有一套自己的內在運行邏輯,所以學習一個企業,一定要系統理性的學習。華為這些年發展這麼好,有人說華為的研發好我就學華為的研發。華為的人力資源好我就學華為的人力資源,華為的項目管理好我就學華為的項目管理,聽著很有道理,也很有針對性,實則不然。
  • 你知道華為手機有7大AI功能嗎?花粉:我怕是用了個假華為
    ,強大的AI人像留色功能,可以拍攝出獨留人物色彩畫面,還有多種電影濾鏡可以隨意切換,讓你隨手一拍都是大片。AI 隔空操控 大家有用過華為手機的AI 隔空操控功能嗎?這個功能真的絕了,滿滿的黑科技。
  • 華為自稱拍照拍到銀河系!三星連續反擊華為:貶低別人提高自己?
    華為,對於這兩個字相信大家是不會陌生的。是中國的跨國企業跨國企業,也是它的核心技術讓我們中國人有了不少揚眉吐氣的機會。但同時也有人認為華為的機會與神氣都是依靠著懟別人家產品懟出來的。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無風不起浪,有這句話也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
  • 華為有可能收購臺積電,讓其為華為製造晶片嗎?
    中芯國際的外部宣傳將在19年上半年實現14nm晶片生產(優良率為95%),但14nm晶片只是中端晶片。對於高端7納米晶片,目前只有臺積電和三星可以批量生產。因此,華為所有目前的高端晶片,都是由臺積電製造的。如果臺灣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不為華為製造,那麼華為的高端旗艦系列手機將無芯可用。華為可以收購臺積電嗎?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 華為隱藏功能在哪裡?原來華為有這些隱藏功能,你都知道嗎?
    華為隱藏功能在哪裡?不少小夥伴都想知道這個問題,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華為手機有哪些隱藏功能吧,下面就一起來詳細看看吧~一、隱藏功能1. 查詢IMEI碼手機拿到手後,如果想要辨別手機的真假,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IMEI碼來查詢了。
  • 華為的WiFi6+真的那麼厲害嗎?
    前段時間華為發布的p40系列上,正式搭載了自研的WiFi6+,宣稱網速還要高於友商的WiFi6。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真的,又要什麼條件呢?Wi-Fi 6已是當下最火的話題,無論新出的路由器或是終端產品均已支持Wi-Fi6。
  • 華為手機截屏功能在哪裡設置?六種華為截圖小方法你學會了嗎?
    華為手機截圖的方法有很多種,今天這五種方法很簡單。分別有指關節雙擊截屏法、音量鍵快速截屏法、屏幕下滑截屏法、s型截屏法、圓圈截屏法等。第一種方法是用指關節在屏幕上連續敲擊兩次,系統會自動截取當前頁面截圖。
  • 打壓只是表面,其實怕失去技術主導地位,拜登上任華為能突圍嗎?
    晶片對華為的影響 從一些事態我們可以看到英特爾受到許可,可以繼續向華為技術公司提供部分產品,可以看出華為與英特爾的關係可能有限。因此,華為在自己的晶片設計上投入了大量資金。華為的鯤鵬晶片功能強大,足以代替英特爾的部分技術。
  • 你知道華為手機怎麼投屏到電視上去嗎?原來華為手機這麼厲害
    手機投屏成為日常生活、辦公必不可少的一項功能,而華為手機作為國人的主力機型,投屏到電視上就成為很多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果你的手機是華為手機,那麼該怎麼投屏到電視上呢?
  • 無人駕駛還沒兌現,華為又要搞無人機?
    要知道,自動駕駛有車不是必要的,重點還是他的系統,這一下讓國民對華為的崇拜再次上升了一個高度,但是我卻從這其中發現了貓膩。在其相關頁面中將其展示的極為晦澀的定義進行釋義我發現這些跟自動駕駛幾乎都沒什麼關聯,而成功案例中非常醒目地提到了東風本田,我原以為跟自動駕駛應該沾邊了吧,誰知道點進去一看才明白原來是華為給人家裝了一個4S店的數據管理系統。
  • 你知道華為真正面臨的是什麼難題嗎?
    時下很多人刷著手機,跟隨大流地呼喊著要愛國,要支持華為。但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華為乃至中國現在面臨的到底是什麼問題。下面的內容請大家花幾分鐘時間耐心的看完。華為中國在微博上發布了這張伊爾2轟炸機圖片,配文是「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 蘋果手機的信號沒有華為好,難道華為手機已經超越蘋果了嗎
    相較而言,華為手機的信號就比蘋果手機強不少,且華為在高端旗艦機方面也接近蘋果,故而不少消費者認為華為手機已經超越蘋果了,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華為是世界第一,華為大部分的營業額都是來源於通信,而華為手機也是近幾年才聲名鵲起,成為華為營業額的大頭。
  • 華為如果倒了,還會出現另一個華為嗎?網友:少了誰地球一樣轉
    華為真倒了,我們會如何?有人說,「我就買蘋果三星唄,還有小米啥的,都能用!」買什麼手機沒人強迫,但你有沒有想過,華為倒了,那些優秀的軟體工程師,晶片工程師,這些人才最終會流向哪裡?國內沒有那麼多崗位給他們,很多人會流向國外,為國外的公司搞科研,做貢獻,幫助他們賺錢!
  • 華為只是企業,為啥卻有上千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
    華為只是企業,為啥卻有上千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對於華為,大家都很熟悉,作為咱們中國科技企業的代表,即便是在全球範圍內,華為的實力都很強悍,在通信行業更是處於「龍頭」地位,掌握的5G專利是全球最多的,而且是最為核心的。然而對於華為,我們卻更好奇,華為只是企業,為啥卻有上千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呢?
  • 100倍變焦+6攝徠卡,華為再次屠榜,網友:這就是華為的實力嗎
    華為P40 pro或將屠榜,OPPO還能衛冕嗎?現在用戶在選購手機的時候拍照能力是非常重視的,很多人都會特別的關注拍照能力,而OPPO一直以來都是做拍照手機的,目前在全世界最強大的dxo手機拍照排行榜上,Oppo同樣是拿下了第1名。其實這件事情也讓華為是相當的不滿,因為華為曾經說過,拍照這事華為將會永遠無敵。
  • 谷歌「不講武德」,偷襲華為兩拳!華為大意了嗎?防得住嗎?
    今年手機市場的競爭激烈無比:三星銷量下滑卻穩佔第一,小米逆襲成世界第三,華為也終於還是留在了世界第二;只有蘋果,在一眾的罵聲當中滑落到了世界第四。而在這最後的關鍵12月,各大手機廠商應該都會衝一下銷量和業績,不過這個12月註定是華為的主舞臺,因為華為已經是「雙喜臨門」了!
  • 華為建立雲生態,華為要做一家偉大的公司
    而在這次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英特爾的CEO、SAP的CIO、infosys的CEO、霍尼韋爾(HBS)總裁以及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首席科學家等一概人馬,「不遠萬裡」來到上海。這一度讓人懷疑,這是一家中國公司開的技術會議嗎? 也許這是一種轉變的開始,也許未來在全球科技領域會出現一種新常態,現在也許只是一種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