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希替尼治療EGFR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腦膜轉-BLOOM研究結果發布

2020-12-03 與愛共舞論壇

原創

與癌共舞論壇

腦膜轉移,也就是在軟腦膜和腦脊液中發現腫瘤細胞,近佔非小細胞肺癌整體人群的3%-4%,但卻因其兇險程度和進展迅速而另廣大患者及家屬非常憂慮。

然而EGFR突變陽性的患者發生腦膜轉的比例已經達到近10%,所以不得不引起許多正在服用靶向藥物的病友們重視。眾多研究綜合後,腦膜轉移的患者在確診後的中位生存期僅為3-10個月不等。

長期以來,治療手段也是非常乏善可陳。全腦放療的效果相當有限,化療的毒副反應又常常不能耐受。近年來靶向藥物開始成為治療腦膜轉移的主力軍,但是由於大多數都是回溯性的數據而缺少前瞻性研究,效果究竟如何無法分析。

近日,非小細胞肺癌腦膜轉移的唯一前瞻性研究BLOOM發布了其奧希替尼部分的試驗結果,(前期發布的結果是AZD3759的,詳情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並發表於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

BLOOM研究是一項前瞻性、開放標籤的多中心1期臨床研究,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試驗主要研究了AZD3759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第二部分,也就是本研究,重點關注奧希替尼(AZD9291)每日劑量160mg在治療EGFR突變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腦膜轉移患者中的療效。

患者入組標準

1. 大於18周歲;

2. 組織或者細胞學確認19外顯子缺失或者21 L858R突變;

3. 腦脊液檢測到腫瘤細胞;

4. 至少有一個MRI下可評估的腦膜病灶;

5. 既往接受過EGFR-TKI靶向治療,PS評分0-2分。

入組情況

41位來自韓國和中國臺灣的患者入組這項試驗,其中T790M陽性患者20人。71%的患者(29人)合併有腦實質轉移,49%的患者(20人)之前接受過全腦放療。

患者的基線數據特徵如下

100%亞裔,40位來自韓國,1位來自中國臺灣。女性佔比71%(29位),非吸菸患者佔比73%(24位)。

入組之前使用一代、二代靶向藥物治療的情況如下圖:

試驗結果解讀

腦膜轉移的客觀緩解率ORR達到62%,其中有12位患者的腦膜轉移症狀評估達到了CR標準(完全緩解),11位達到了PR標準(部分緩解)。

腦膜轉移的中位生存期DoR更是驚人地高達15.2個月(由雙盲獨立實驗室評估)(置信區間95% , 7.5 至17.5個月)和18.9個月(由研究者自己評估)(置信區間95% , 7.6 個月至未知)。

這一數據對於腦膜轉移的患者來說無疑是相當鼓舞人心的,儘管本試驗中採取的生存期DoR與常見的OS定義稍有不同。DoR指的是從首次記錄的症狀緩解,無論是全部緩解還是部分緩解,開始直至疾病發生進展或者死亡的總體時間長度(月份)。

然而採用新的評估標準並不代表研究者對傳統的評估標準沒有信心,中位PFS和中位OS同樣達到了腦膜轉移所有試驗數據中的制高點。

整體中位PFS(無進展生存期)達到8.6個月(置信區間95%, 5.4至13.7個月)

整體中位OS(總體生存期)達到11.0個月(置信區間95%, 8.0 至18.0個月)

除此之外,我們也更關注腦膜轉移患者的生存質量,也就是神經功能的減退和保存情況。入組時有近一半的患者(20位)神經功能時基本正常的,佔比49%;有34%的患者(14位)神經功能已經有輕度損傷;中度異常15%(6位);重度異常2%(1位)。

那麼接受奧希替尼每日160mg治療之後這些患者的神經功能又如何呢?

竟然有57%的患者(21位)神經功能得到了恢復或者提升(從中輕度異常恢復至正常);54%的患者(22位)神經功能沒有進一步惡化,維持原狀;僅有2位患者(佔比5%)發生了神經功能的惡化。

換句話說,接受奧希替尼160mg日劑量治療的腦膜轉移患者,保存了相當可觀的神經功能,甚至有將近六成的患者症狀得到緩解改善,神經功能得以恢復或者提升!

接下來小編又要發出靈魂的拷問:奧希替尼控制腦膜轉移的有效性得以證實,那麼它是否能夠控制肺部原發灶以及其他轉移灶呢?

數據顯示,有84%的患者(可評估的31人中有26人)腦部以外的腫瘤病灶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縮小!平均縮小程度36%!

另外有28%的患者(40人中有11人)治療後腦脊液中確認無腫瘤細胞(置信區間95%, 15%至44%)。

安全性數據顯示有66%的患者(27位)發生了嚴重的不良反應(3級以上),其中有9位患者因此停藥,5位患者減量服用。常見的副作用仍包括皮疹痤瘡、腹瀉、噁心、皮膚乾燥、甲溝炎等等。

討論

本研究設定的腦部應答(CNS response)的標準為腦脊液中完全檢測不到腫瘤細胞。該標準可能過於嚴苛,而排除了一些PR(部分緩解)的患者,因此僅為28%。奧希替尼的臨床獲益還表現在患者神經功能的改善和提高。鑑於我們之前認為腦膜轉移引起的神經功能減退是不可逆的,高達57%的患者神經功能得以提高和改善確實讓人看到了希望。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到,患者的神經功能評估都是在入組時完成的,而腦膜轉移的最初症狀例如頭痛或者嘔吐可能都未被記錄在本研究當中。所以一套標準且行之有效的腦膜轉移症狀評估表是相當必要的。關於奧希替尼的劑量問題:如果我們看同期的AURA研究中的腦膜轉移應答率數據,80mg的LM整體應答率也高達55%,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也高達11.1個月,中位生存期(OS)也高達18.8個月。(後續AURA研究詳解,敬請期待)後續可能需要更多關於奧希替尼劑量的研究來確認最佳劑量。關於T790M的問題:本研究中有一半的患者並沒有進行T790M的檢測,而這些未確認患者也顯示出了相當高的應答率和客觀緩解率。這證實了在腦轉和腦膜轉這一靶向藥物常常一籌莫展的領域,奧希替尼的表現相當驚豔,不管患者是否有用T790M突變。

相關焦點

  • 泰瑞沙是唯一一個單藥一線治療讓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位總...
    西班牙巴塞隆納2019年9月30日 /美通社/ -- 阿斯利康9月28日宣布了詳細的三期臨床試驗FLAURA的總生存期(OS)數據,該試驗用於評估泰瑞沙(甲磺酸奧希替尼片)一線用於治療EGFR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療效。
  • 奧希替尼是第幾代肺癌靶向藥物?
    奧希替尼雖是肺癌第三代靶向藥物,但可用於晚期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 伊頓健康導讀 奧希替尼是第三代肺癌靶向藥物,是新藥研發史上研發並上市速度最快的藥物。
  • 奧希替尼防止非小細胞肺癌復發——ASCO 全體大會重磅摘要
    次要終點:無進展生存期(PFS),抗腫瘤活性、安全性、藥代動力學、免疫原性、可預測的生物標誌物以及患者報告的治療結果。 ASCO結果:研究達到了藥效首要終點。安全性符合此前的單藥研究結果。(Pembrolizumab)對生物標記物陽性的轉移性大腸癌治療效果是否優於當前標準治療?
  • 關小倩:EGFR-TKI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
    核心提示:肺癌可以大致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兩種類型,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佔全部肺癌的85%。僅有一小部分的NSCLC患者可以通過積極的治療得以治癒。約75%的患者在就診時已是局部晚期或有遠處轉移,如果不治療,其中位生存時間只有4~5個月,1年生存率不到10%。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腫瘤科主任關小倩表示,如何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是處在醫療界的一個難題。
  • 陳海泉教授: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檢測和治療
    而需要行術後輔助治療的II~III期患者,即使採用化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其術後的基因檢測仍是有意義的,因為一旦患者出現術後的復發轉移,有可能病灶會非常小、難以獲取標本,而大多數術後的標本對於術後復發轉移的治療仍有指導作用。我們一直致力於建立一個肺癌患者術後復發的預測模型,去年9月份也在CHEST 雜誌上發表了肺癌術後復發動態預測模型的研究文章。
  • 第四代EGFR抑制劑有望攻克奧希替尼耐藥難題!
    2019年ACSO會議上報導了JNI-372的I期研究數據。抗癌管家-康愛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截至2019年1月17日,研究共納入116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中可評估的有效數據是88位。
  • 非小細胞肺癌,MET陽性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
    2020ASCO系列小細胞肺癌,免疫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MET陽性靶向治療最新進展匯總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最新進展匯總全文概要1.
  • 非小細胞肺癌NCCN指南再更新!雙免疫治療、RET/MET靶點有突破!
    非小細胞肺癌診療可謂發展迅猛,日新月異。繼今年6月NCCN 2020.V5版非小細胞肺癌指南發布。近日,V6版指南對非小細胞肺癌診療規範再次進行了更新。此次更新要點仍然較多,雙免進入一線推薦,小靶點方面又有兩大靶點RET/MET進階成為初治必檢靶點,除此,還有眾多更新。時不待我,一起領略一下最新版本!
  • pralsetinib治療RET融合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2020年9月5日,全球第二款療效卓越的RET抑制劑Pralsetinib(代號BLU-667,普雷西替尼)獲得FDA批准正式上市,用於經FDA批准的測試RET融合陽性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療。同時,這款藥物也有了自己的大名-GAVRETO!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肺癌是發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癌種,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中約80%為NSCLC。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但由於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初診時已是中晚期,只能以藥物治療為主。
  • 非小細胞肺癌首個輔助療法Tagrisso,復發風險降80%
    近日,美國FDA宣布批准第三代EGFR-TKI靶向藥奧希替尼(Osimertinib,商品名:Tagrisso)新適應症,作為首個輔助療法,治療腫瘤攜帶特定類型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肺癌患者早期用上靶向藥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細胞肺癌約佔肺癌總數的80%以上。其中,約20%的NSCLC患者會攜帶EGFR突變。這種蛋白質上的突變,可引起細胞快速生長,幫助癌症擴散。
  • ADAURA中國研究亮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治療...
    對早期階段非小細胞肺癌(NSCLC)而言,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約1/3患者在診斷時可行手術治療。對可手術切除的Ⅱ~ⅢA期和部分ⅠB期NSCLC患者,推薦在手術後接受以順鉑為基礎的輔助化療。ADAURA研究是一項隨機對照Ⅲ期臨床研究,探索了進口第三代EGFR-TKI靶向藥奧希替尼(英文名:Osimertinib)作為輔助治療方案用於接受完整腫瘤切除的ⅠB-ⅢA 期EGFR突變NSCLC患者的獲益。
  • 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耐藥機制的探索
    麻省總醫院開展了一項研究,針對接受選擇性轉染重排基因(RET)抑制劑治療後復發的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
  • 非小細胞肺癌的四代EGFR-TKI靶向藥
    EGFR-TKI靶向作用機制二、非小細胞肺癌的著名靶點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個體化」治療階段,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藥物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化療藥物成為一線藥物。現在肺癌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做基因檢測,來看看是否有適用的靶向藥。
  • 一文讀懂2020非小細胞肺癌新療法
    肺癌分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小細胞肺癌(SCLC),非小細胞肺癌佔比80%以上,小細胞肺癌佔約15%。在近十年以來,科學家及藥物研發商們一直在探索肺癌的新靶點以及新方法來減少肺癌死亡率,目前市場上針對非小細胞肺癌已有20種以上的靶向藥及免疫治療藥物獲批,接下來也會有更多的新藥出現在市場上。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吉非替尼也適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化學治療(鉑類和多西紫杉醇)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厄洛替尼:適用於腫瘤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19號外顯子缺失或21號外顯子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線治療。
  • 2020 ESMO:III期ADAURA臨床研究結果,泰瑞沙在治療中樞神經系統...
    一項基於獲得陽性結果的III期ADAURA臨床研究的預設探索性分析顯示,阿斯利康公司的泰瑞沙(化學名:奧希替尼Osimertinib,商品名:泰瑞沙Tagrisso)在對接受過完全腫瘤切除術的早期(IB、II和IIIA期)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EGFRm)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輔助治療中,可帶來具有臨床意義的中樞神經系統(CNS)無病生存期(DFS)改善
  • 深度長文:一文盡覽2019非小細胞肺癌最新治療方法
    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由於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一般滯後3年,此報告發布數據為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匯總全國腫瘤登記處2015年登記資料。)。據估計,2015年中國肺癌發生病數為78.2萬人,佔新發癌症的20.65%,是我國第一大癌症,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佔85%。
  • 肺癌患者的福音:非小細胞靶向藥物前景如何?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
    因此,一代EGFR-TKI已成為伴EGFR基因敏感突變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一線治療。,並且經檢測確認存在EGFR T790M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性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療。
  • 醫藥生物行業: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EGFR-TKI前景廣闊
    2018年肺癌為我國發病人數和發病率最高的癌種,分別為86.8萬人(接近第二名胃癌的2倍)和0.062%,發病人數佔比全球的41.4%。  ◆靶向藥物能夠抑制癌症特定基因、蛋白質、或利於癌症生長或生存的微環境等,從而抑制或阻斷腫瘤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