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艇」元勳、原國家二機部部長劉傑逝世:享年104歲

2021-01-09 央廣網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9月27日獲悉,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家二機部部長、河南省委原第一書記、「兩彈一艇」元勳劉傑同志於9月23日21時20分在深圳市人民醫院逝世,享年104歲。

  劉傑是「兩彈一星」功臣、中國核工業奠基人之一,曾任二機部部長、黨組書記,經歷了中央決策、爭取蘇援、蘇援中斷、完全徹底自力更生等幾個階段,圓滿實現了原子彈、氫彈研製試驗成功和核潛艇動力裝置初步設計,建成了國內核燃料循環工業體系,為中國核工業創建和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劉傑1915年出生於河北威縣,「九一八」事變後參加革命,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七大代表。1945年至1949年分別任中共察哈爾省委副書記、察哈爾軍區政委、省委書記。北嶽區委副書記,豫西軍區第二政委、豫西黨委第二書記。開封市委副書記、警備區副政委。1949年至1953年任河南省委副書記兼工人工委書記、政協副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部長。

  劉傑在地質部工作時,地質部發現了中國的第一座鈾礦。1952年,他和李四光一起,制訂了國內地質勘探規劃並組織實施,使地質勘探事業得以迅速發展。1954年,地質部的一支地質隊伍在綜合找礦中,在廣西發現了鈾礦床。1954年秋,時任地質部常務副部長的劉傑帶著產自廣西的鈾礦石標本向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匯報,劉傑手持蓋革計數器進行探測,放射性物質使儀器發出響聲,到會領導人都十分欣喜和興奮,這證明中國地下埋藏有鈾礦。鈾是製造原子彈的核心材料,有沒有鈾資源,決定著中國能不能自力更生地發展核工業。此後不久,按照周恩來的指示,在國務院第三辦公室下設立地質部普查委員會第二辦公室,開始鈾礦資源的開發工作。在當年的鈾礦地質勘查大會戰中,為了能詳細了解到鈾礦勘查的第一手資料,劉傑和普通技術人員一樣,深入野外一線、風餐露宿。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作出了創建中國核工業的戰略決策,中國核工業從那時起正式誕生。同年5月,中央決定調時任地質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劉傑任國務院第三辦公室副主任,負責組織原子能事業的籌建工作。1956年11月,全國人大通過決議成立第三機械工業部(1958年2月改為第二機械工業部),作為國務院對中國原子能事業的歸口管理部門,首任部長為宋任窮,劉傑、劉偉、錢三強等為副部長。1960年9月,劉傑被任命為二機部部長。

  據史料記載,1959年6月,蘇共中央突然來信,婉拒提供原子彈樣品和資料。這是蘇聯政府在核領域毀約停援的先兆。後經中方多次催促、商談,仍無進展,直至1960年8月,撤退全部在華專家,停供所有設備材料。面對停援困難,周恩來代表黨中央於1959年7月指示:不理他那一套,自己動手,從頭摸起,準備用8年時間搞出原子彈。

  劉傑在1962年提出的製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兩年規劃,得到了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贊同。「兩年規劃」中提出1964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是個總目標和總任務。為了鼓舞士氣,二機部決定以蘇聯撕毀協議時間「596」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工程的代號,激勵大家造出中國的「爭氣彈」。

  1963年底,1:2全球爆轟出中子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次年初,又生產出合格的高濃縮鈾核燃料。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

  劉傑曾在採訪中回憶說,原子彈爆炸的那天,自己心情很平靜。「爆炸前一天,總理問我爆炸是否能成功,我跟總理說:『一定能。』其實,當時我內心裡想會有三種結果。一種是乾脆利落;另一種是拖泥帶水;還有一種就是完全失敗。但我對科研工作者們有十足的信心,所以堅信一定能成功爆炸。」

  在大力研製原子彈的同時,科學家們從1960年底已開始摸索氫彈原理。當時的二機部劉傑部長、錢三強副部長把研究氫彈的任務交給了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于敏等人。1966年12月28日,氫彈原理試驗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7時,空軍徐克江機組駕駛著72號轟炸機,進行氫彈空投試驗。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零3個月,中國用了2年零8個月。

  1978年,劉傑奉命調離二機部,赴任河南省委書記。1978年至1985年,擔任河南省委書記、省長、省委第一書記、人大主任。1982年至1987年為中顧委委員。

  2009年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首屆管理科學獎頒獎大會上,原二機部部長劉傑因在任內成功爆炸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奠定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技術物質基礎、基本建成中國核燃料工業體系、在組織管理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而獲得管理科學特殊貢獻獎。

  劉傑逝世後,中顧委委員目前仍然健在僅有6人。他們分別是:李銳(1917年生,中組部原常務副部長)、萬海峰(1920年生,原成都軍區政委)、蘇毅然(1918年生,山東省委原書記)、李力安(1920年生,黑龍江省委原書記)、袁寶華(1916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焦若愚(1915年生,北京市原市長)。

相關焦點

  • 李毅逝世胡錦濤慰問 曾為兩彈一星做出重要貢獻
    新華網北京3月20日電 原核工業部原子能研究所(現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兼常務副所長、代理黨委書記李毅同志(副部級幹部、部長級醫療待遇),因病於3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兩彈一星元勳核武器奠基人陳能寬逝世 享年94歲
    原標題:兩彈一星元勳、著名核物理學家陳能寬逝世 享年94歲又一位大師溘然長逝。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陳能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5月27日12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 「兩彈一星」元勳于敏逝世,曾28年隱姓埋名
    來自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消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國家科技進步最高獎獲得者
  • 著名加速器高能物理學家方守賢院士逝世 享年87歲
    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院士逝世 享年87歲原標題:方守賢院士逝世 光明日報北京1月19日電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方守賢同志
  • 侯鋒院士逝世 享年93歲
    光明日報天津11月8日電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名譽院長侯鋒同志,於2020年11月7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天津逝世,享年93歲。侯鋒,1928年2月3日出生於山東平度,1950年至1954年就讀於北京農業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先後在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天津市黃瓜研究所,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工作。
  • 空間物理學家、武大原校長侯傑昌逝世,享年83歲
    空間物理學家、武漢大學原校長侯傑昌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8月7日5時4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有機化學家胡宏紋逝世,享年91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有機化學家胡宏紋逝世,享年91歲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綜合報導 2016-05-24 13:42 來源:澎湃新聞
  • 又一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隱姓埋名20年完成壯舉,還剩幾位在世?
    已故的兩彈一星元勳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趙九章等十八位英雄,在此讓我們祝願先生們一路走好,中國定將實現偉大復興。現在,又有一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英烈,歌頌他的功績。我國元勳程開甲院士於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稱得上是福壽綿長。程老先生一輩子都在為中國軍工事業而努力,哪怕是退休都一直擔任中科院與總裝備部的常任委員、專家顧問,為東風飛彈的產生同樣做出貢獻。
  • 「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用紙筆描繪出核彈的模樣
    今天我們邀請軍史專家董保存繼續為您講述「兩彈一星」元勳的故事。周光召,理論物理和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高能物理和核武器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項卓著成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和戰略核武器的研究設計作出突出貢獻,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董保存:我們今天講「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周光召。
  • 核燃料化學和生命化學家、原北京大學教授王文清逝世 享年88歲
    新京報快訊 據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網站9月16日消息,我國著名核燃料化學和生命化學家、中國共產黨黨員、原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應用化學系王文清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2020年9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 今天,鄧稼先逝世34周年。緬懷!致敬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於北京逝世,享年62歲。鄧稼先是誰?他5歲讀小學,11歲入中學,12歲插班考入北平崇德中學初中二年級,讀至高一(因抗日戰爭,崇德中學在1939年停辦)。鄧以蟄學貫中西,視野開闊,要求鄧稼先不僅熟讀四書五經,還要讀外國名著,並親自兼任兒子的英語老師。誰也不會預料到,這個出了書法家、篆刻家、美學家、哲學家的鄧氏大家族,今後會有一位走上核彈研究之路,成為彪炳千秋的科學家。
  • 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享年80歲
    新京報快訊 據武漢大學官方微博10月18日消息,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編輯 彭啟航來源:武漢大學原標題:深切悼念 | 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院士逝世
  • 著名生理心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邵郊先生逝世,享年94歲
    著名生理心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邵郊先生逝世,享年94歲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網站 2017-09-21 20:12
  • 中共中央原委員、北京醫院名譽院長吳蔚然逝世,享年96歲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著名醫學家,傑出的外科專家,全國勞動模範,白求恩獎章獲得者,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原中央保健委員會委員,中央保健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專家組副組長,中央幹部醫療保健工作者的楷模,北京醫院名譽院長吳蔚然同志,因病於2016年8月8日0時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
  • 他推薦的人,有七位是後來的「兩彈一星」元勳!
    關注《國家記憶》,一起漲知識! 1959年的一天,時任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錢三強把鄧稼先找到辦公室,說了一句幽默的話:「小鄧,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準備調你去做這項工作,你怎麼樣?」 「大炮仗?」
  • 「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
    1960年6月,37歲的陳能寬調入二機部核武器研究所,參加我國核武器研究。從此過上了隱姓埋名的生活。1964年10月16日,新疆羅布泊,大地顫抖,天空轟鳴,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屹立天地間,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人自力更生研製、設計、製造的氫彈試驗獲得圓滿成功。陳能寬參與了中國大部分核試驗的方案制定和組織領導工作。
  • 李恆德院士在京逝世 享年98歲
    原標題:李恆德院士逝世  光明日報北京5月29日電 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教育家,我國核材料和金屬離子束表面改性研究的先驅者、生物仿生材料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恆德,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5月28日23時02分在北京逝世
  • 著名生物化學家許根俊院士逝世 享年73歲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消息:九三學社社員、我國著名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第九、十屆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第九、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第十三屆上海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常委
  • 中科院院士、地震地質學家鄧起東逝世 享年81歲
    「中國地震臺網」微信公號11月7日消息,我國著名構造地質學家和地震地質學家、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大學榮譽教授、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地震學會榮譽理事、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創始人和首任主任,地震地質期刊主編,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原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