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到底是促癌還是抑癌?PD-L1還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2021-01-07 澎湃新聞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收錄於話題#腫瘤治療51個

撰文|nagashi

編輯|王聰

排版|水成文

腫瘤免疫治療的興起,為人類徹底攻克「萬病之王」——癌症帶來了新的曙光。其中,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已成為當今最熱門的免疫療法之一,該療法顯著改變了目前癌症治療的格局,而PD-1/PD-L1免疫阻斷療法正是最典型的代表。

程序性細胞死亡受體(PD-1),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它可以下調免疫系統響應從而避免自身免疫病。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與T細胞上的PD-1結合,促使腫瘤細胞獲得免疫逃逸。因此,通過抑制劑來抑制二者之間的結合,能夠使得T細胞正常殺傷並清除腫瘤細胞。

PD-1/PD-L1免疫阻斷療法

因此,長期以來,PD-L1一直被廣泛描述為PD-1的膜結合配體。但出人意料的是,最新的一項研究卻發現了PD-L1不為人所知的新作用,它能夠結合DNA,從而控制與逃避免疫監視或腫瘤微環境炎症相關的不同途徑。

該研究以 Acetylation-dependentregulation of PD-L1 nuclear translocation dictates the efficacy of anti-PD-1 immunotherapy 為題,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 雜誌,由哈佛醫學院、中國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及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等研究機構聯合完成。

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已經極大地改善了多種人類癌症的臨床預後,但不得不說的是,免疫系統是精密而複雜的,人類對它的認知還十分匱乏。更深入地了解免疫檢查點通路的調控機制,將有助於我們解決在患者中觀察到的低應答率和缺乏長期治療效果等遺留問題。

在癌症背景下,PD-L1通常在腫瘤細胞上高表達,從而逃避免疫監控,但也有報導稱,PD-L1高表達可使腫瘤細胞對PD-1/PD-L1抑制劑更敏感。此外,有研究發現,在人類結腸直腸癌和前列腺癌中,細胞核PD-L1的表達與不良預後相關。

這些研究事實表明,PD-L1的功能可能十分複雜多樣,而非此前我們認為的、僅僅是PD-1的膜結合配體。

PD-L1 C端尾部的乙醯化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了PD-L1新的功能作用和調控機制。具體來說,他們證明PD-L1在其C端(胞質側)尾部上被p300酶乙醯化,而其他乙醯轉移酶沒有促進PD-L1的乙醯化,且當PD-L1 C端尾部缺失時乙醯化消失。

緊接著,通過對PD-L1 C端尾部的5個賴氨酸殘基進行突變,研究人員確定K263是PD-L1 C端尾部上唯一被p300乙醯化的殘基。Yang Gao等進一步研究了哪些酶可能介導PD-L1去乙醯化,他們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2 (HDAC2)的藥理和遺傳缺失增強了PD-L1的乙醯化。

PD-L1 C端尾部結構域和胺基酸殘基的示意圖

除此之外,研究者還在人和小鼠癌細胞系的細胞核和細胞骨架中檢測到PD-L1。他們發現,當PD-L1 C端尾部缺失和HDAC2處理時,PD-L1在細胞核的分布將減少,這表明PD-L1的去乙醯化可能阻止了其向細胞核的易位。

探索PD-L1核易位的分子途徑

基於上述這些發現,研究團隊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探索PD-L1核易位的分子機制上。最初,質譜分析鑑定出多種PD-L1相互作用分子,包括內吞作用和核轉運蛋白,以及亨廷頓相互作用蛋白1相關蛋白(HIP1R)。

研究人員注意到PD-L1乙醯化降低了HIP1R與PD-L1的相互作用,並且在HIP1R敲除細胞中,核PD-L1顯著降低,這表明該蛋白可能在PD-L1向細胞核轉移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去乙醯化依賴的PD-L1核易位促進腫瘤免疫逃避

事實上,研究團隊發現HIP1R可以被貨物接頭蛋白識別,從而誘導網格蛋白介導的內吞作用,PD-L1與中間絲蛋白Vimentin識別,可使其通過細胞骨架轉運至細胞核,然後核轉運蛋白(importins)介導其核易位。

細胞核內PD-L1的雙重作用

RNA-seq和ChIP-seq分析表明,細胞核內的PD-L1可以與DNA結合,並作為基因轉錄的調節因子。

通過RNA-seq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在PD-L1敲除細胞中發現了PD-L1 ChIP-seq峰基因和差異表達基因之間存在較大的重疊。PD-L1敲除細胞中下調的基因具有PD-L1重合峰,並且發現多種轉錄因子具有全新的PD-L1特異性結合基序。

這一結果支持了PD-L1依賴的基因表達是通過PD-L1與DNA或與DNA結合的轉錄因子相互作用介導的。

通過遺傳或藥理學方法抑制PD-L1的乙醯化,可以防止其核易位,促進免疫基因的重編程。基於此,研究人員結合抗PD-1/PD-L1治療和HDAC2抑制劑,以此抑制PD-L1核易位,並在小鼠腫瘤模型取得成功的治療結果。

與此同時,本研究還報導了核PD-L1能夠上調腫瘤細胞的PD-L2和VISTA等免疫檢查點基因,從而促進腫瘤細胞對PD1/PD-L1阻斷療法的耐藥性的產生。此外,核PD-L1似乎還能強烈誘導免疫應答相關基因,包括Ⅰ型和Ⅱ型幹擾素信號通路、NF-kB信號通路和抗原呈遞通路。

這些結果表明,核PD-L1可能增加腫瘤微環境的炎症反應,促進新抗原遞呈,同時也促進抗腫瘤免疫逃逸。

模式圖顯示核PD-L1如何通過影響免疫相關基因的表達來增強免疫治療反應

簡而言之,核PD-L1具有複雜的雙重作用,既可以促進腫瘤發生,也能抑制腫瘤免疫逃逸。這種雙重作用引發了核PD-L1控制其轉錄調節活性的機制問題。然而,事實上,究竟是什麼決定了PD-L1刺激某種通路而不是另一種通路,還有待闡明。

結語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闡明了PD-L1核定位的乙醯化依賴調節,使人們對PD-L1途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十分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揭示了核PD-L1對腫瘤的雙重作用,其參與促炎通路和免疫檢查點基因控制可能對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和HDAC抑制劑的使用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雖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更好地理解調控核PD-L1活性的機制以及它與腫瘤侵襲性的關係,但不得不說的是,這項研究是解開這個謎題的一個重要部分。

參考資料:

1、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0-0562-4

2、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0-0568-y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抑癌好蛋白」的太極精神
    p21是一個在過去近二十年被認為指示腫瘤治療良好預後的「好」蛋白,甚至一度被當作是抑癌蛋白。然而,來自雅典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卻在最近揭露出了它「陰暗」的一面,並把這一發現發表在了Nature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上。
  • 抑癌基因或許會促進癌症發展 它還有什麼神秘作用?
    我們都知道,抑癌基因能夠有效保護機體免於癌症的產生,然而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有時候這些抑癌基因或許也會促進癌症進展,而且在疾病發生過程中或許還扮演著其它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讓我們共同學習,揭開抑癌基因的神秘面紗!
  • 《自然》:腸菌竟能把抑癌p53掰成促癌p53
    他們發現兩種常見的功能獲得性促癌p53突變,實際上有很強的抑癌能力,甚至比正常p53更強,只不過在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沒食子酸等的影響下,這兩種突變型p53超強的抑癌能力被完全消除,最終導致腫瘤進展不受控制[1]。
  • 《細胞》子刊:這一次,砒霜立大功了,可復活結構性突變的最強抑癌蛋白
    換句話說,盧敏等的研究成果證實:一直被認為缺乏邏輯支撐的「通過靶向藥物恢復突變蛋白活性」的思路,在p53蛋白上是可行的;一向被認為缺乏靶向藥物結合口袋的p53蛋白,確實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砷原子結合口袋。總的來說,這是抑癌蛋白p53靶向治療近40年來取得的重大突破,靶向治療或由此迎來新一輪爆發。
  • 明星抑癌基因p53的那些亮點研究
    ,近年來科學家們投入了大量精力對該基因進行研究,本文中小編就對近年來明星抑癌基因p53的突破性研究進行盤點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1】Nature:p53 缺失促腫瘤的新發現doi:10.1038/nature17157TP53抑癌基因突變在人類癌症中廣泛存在,突變的p53會廢掉原本p53所具有的抑癌功能。
  • PD-L1高表達到底是抑癌,還是促癌?
    然而,事實上,究竟是什麼決定了PD-L1刺激某種通路而不是另一種通路,還有待闡明。 結語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闡明了PD-L1核定位的乙醯化依賴調節,使人們對PD-L1途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砒霜竟可以復活結構性突變的最強抑癌蛋白p53,恢復其抑癌活性丨...
    我們都知道,在人體內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突變後,就會編碼癌蛋白,誘發癌症;而抑癌基因突變,會導致抑癌蛋白失去抑制癌症形成和發展的能力。因此,從理論上講,消除癌蛋白和恢復抑癌蛋白活性,都能用於癌症的治療。  不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 Nature子刊:上海交大發現,著名抑癌基因PTEN,有促進腫瘤作用
    PTEN基因是一個改變較為廣泛、與腫瘤發生關係密切的抑癌基因 該論文報導了腫瘤抑制蛋白PTEN翻譯變異體PTENα/β呈現促腫瘤效應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 《科學》子刊:納米技術助力恢復p53抑癌基因活性,成功延緩癌症發展!
    點擊查看 眾所周知,p53抑癌基因在癌症的發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在癌症患者體內突變率高達50%,是人體內突變頻率最高的癌症相關基因。牽一髮而動全身,從營養代謝、DNA的修復,到細胞的衰老、惡變和死亡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每日一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二十、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解析1 解析:B癌基因雖然最早在可導致腫瘤發生的病毒中被鑑定
  • 基因TP53如何抑癌?一文解讀
    TP53基因突變常見於各種基因檢測報告,在人體基因裡,TP53是非常重要的抑癌基因,在正常細胞中低表達,在惡性腫瘤中高表達。TP53基因翻譯的P53蛋白是細胞生長、增殖和損傷修復的重要調節因子。抑癌基因如TP53、BRAC1或BRAC2、PTEN、RB1和APC等,它們負責調控腫瘤細胞的增殖,如同汽車的剎車。需要注意的是抑癌基因的突變是比較隨機的,不管在基因的任何位置發生任何形式的突變,只要這個突變導致該基因失去功能,或者功能降低,都可能導致腫瘤的發生。
  • 深度闡釋| 抑癌基因p53如何促進癌症發生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Genes & Development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沃爾特與伊麗莎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抑癌關鍵基因p53的突變誘發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研究者表示,在癌症早期階段,突變的p53會攔截正常的p53蛋白,並且阻斷其扮演保護性的角色,因此,p53就無法激活機體自身抵禦癌症的天然防禦性策略了,比如機體的DNA
  • TSGene:腫瘤抑癌基因資料庫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簡稱TSG,是一類存在於正常細胞內,可以抑制細胞生長並且具有潛在抑癌作用的基因。TSGene是一個從文獻中收集整理的抑癌基因資料庫,文章發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連結如下https://academic.oup.com/nar/article/41/D1/D970/1074154資料庫的網址如下https://bioinfo.uth.edu
  • 擁有抑癌基因就不會得癌症?腫瘤專家教你看清癌症的秘密!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主要的兩大類變異基因是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已知有100個以上的癌基因與人類腫瘤形成有關。 例如,ras基因編碼的Ras蛋白能調節細胞的分裂,該基因的變異使Ras蛋白異常活化,導致細胞生長和分裂失控。 事實上,在25%的人類腫瘤中都有Ras蛋白的異常表達。
  • 中國科學家《癌症研究》封面成果:讓抑癌基因不再「沉默」
    科學家仍在努力尋找新的靶向藥物和研究方向,在對付腫瘤時喚醒人體自身的免疫機能,讓抑癌基因不再做「沉默的羔羊」。南開大學藥學院楊誠教授課題組研究了腫瘤惡性演進中抑癌基因共沉默現象,並針對這一現象設計了通過納米微球運載的人工單鏈環狀DNA,通過吸附miRNA以提高機體抑癌基因的表達水平,從而抑制腫瘤進展。
  • Nature子刊:從抑癌基因到致癌基因 這個蛋白有「兩副面孔」
    「p53和羅馬人的門神雅努斯(Janus)一樣,有兩副面孔,」 Anderson說,「p53基因是癌症中最常發生突變的基因,當發生突變時,它的功能就會從抑癌基因轉變為驅動大多數癌症的致癌基因。」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驅動這種穩定性的新機制——罪魁禍首是一種名為PIPK1-alpha的酶及其脂質信使PIP2,它似乎是p53的主要調控因子。
  • 抑癌基因甲基化聯合檢測與肺癌早期診斷
    DNA 甲基化是指在 DNA 甲基轉移酶的作用下,以 S-腺苷甲硫氨酸為甲基供體,將甲基基團轉移到胞嘧啶-磷酸-鳥嘌呤二核苷酸中胞嘧啶的第 5 位碳原子上[5],其在肺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抑癌基因啟動子區域 CpG 島的異常甲基化可以導致抑癌基因的沉默,進而影響腫瘤的發生發展[6]。
  • 院士論壇 | 王紅陽院士:基於抑癌基因pten的膽管癌治療新策略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紅陽在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院士論壇上,王紅陽院士針對此問題,向我們展示了基於抑癌基因
  • Nature:p53 缺失促腫瘤的新發現
    2016年3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TP53抑癌基因突變在人類癌症中廣泛存在,突變的p53會廢掉原本p53所具有的抑癌功能。突變型p53由兩步來在癌症中發生:首先是P53其中一個等位基因發生錯義突變,然後通過"雜合性缺失"造成另一個等位基因也被廢除從而成為突變型p53。
  • 刻在血緣中的詛咒:遺傳慘劇與抑癌基因的發現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費盡心機想去解開這種疾病的謎團,沒想到卻意外地發現了第一個抑癌基因。克努森的假說改變了人們對腫瘤發生的認知,不過,在那個年代科技局限,他並沒有試著想搞清楚到底是哪個基因出了問題、具體是出了什麼問題。想要深入研究,就只能靠漫無目的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