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p53 缺失促腫瘤的新發現

2020-11-25 生物谷

2016年3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TP53抑癌基因突變在人類癌症中廣泛存在,突變的p53會廢掉原本p53所具有的抑癌功能。突變型p53由兩步來在癌症中發生:首先是P53其中一個等位基因發生錯義突變,然後通過"雜合性缺失"造成另一個等位基因也被廢除從而成為突變型p53。

雖然,很多研究報導TP53的錯義突變促進腫瘤發生和進展,科學家開始普遍相信突變的p53獲得一系列新的促癌功能。但目前仍不清楚其它相關的抑癌基因的缺失是否同樣會促進腫瘤發生、進展產生類似的效果。

最近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科研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的研究工作表明,在小鼠模型上,對其染色體11B3(對應人染色體17p13.1)大約400萬鹼基區域進行雜合缺失後,科研人員發現將11B3這段區域缺失、並對小鼠Trp53缺失會對淋巴瘤和白血病的促進作用更顯著。

從結構上分析來看,對11B3的缺失,造成了對其它一些基因的聯合缺失,包括Eif5a和Alox15b(也稱為Alox8),這些基因的缺失與Trp53缺失協同產生了更嚴重的結果,增強Trp53促進腫瘤的生成。

他們的結果意味著,在人的染色體上高頻率出現17b區域缺失,體現了TP53基因缺失以及其它腫瘤相關的抑癌基因減少,共同造成一個更綜合性的促進腫瘤發生和進展的效果。(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APP

doi:10.1038/nature17157

Deletions linked to TP53 loss drive cancer through p53-independent mechanisms

Yu Liu,Chong Chen,Zhengmin Xu,Claudio Scuoppo,Cory D. Rillahan, Jianjiong Gao,Barbara Spitzer,Benedikt Bosbach,Edward R. Kastenhuber,Timour Baslan,Sarah Ackermann,Lihua Cheng, Qingguo Wang,Ting Niu,Nikolaus Schultz,Ross L. Levine,Alea A. Mills & Scott W. Lowe

Mutations disabling the TP53 tumour suppressor gene represent the most frequent events in human cancer and typically occur through a two-hit mechanism involving a missense mutation in one allele and a 『loss of heterozygosity』 deletion encompassing the other. While TP53 missense mutations can also contribute gain-of-function activities that impact tumour progression,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deletion event, which frequently includes many genes, impacts tumorigenesis beyond TP53 loss alone. Here we show that somatic heterozygous deletion of mouse chromosome 11B3, a 4-megabase region syntenic to human 17p13.1, produces a greater effect on lymphoma and leukaemia development than Trp53 deletion. Mechanistically, the effect of 11B3 loss on tumorigenesis involves co-deleted genes such as Eif5a and Alox15b (also known as Alox8), the suppression of which cooperates with Trp53 loss to produce more aggressive disease. Our results imply that the selective advantage produced by human chromosome 17p deletion reflects the combined impact of TP53 loss and the reduced dosage of linked tumour suppressor genes.

相關焦點

  • 《自然》:腸菌竟能把抑癌p53掰成促癌p53
    他們發現兩種常見的功能獲得性促癌p53突變,實際上有很強的抑癌能力,甚至比正常p53更強,只不過在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沒食子酸等的影響下,這兩種突變型p53超強的抑癌能力被完全消除,最終導致腫瘤進展不受控制[1]。
  • Nature:p53缺失通過引發全身炎症導致乳腺癌轉移
    對於大多數人類上皮性腫瘤類型,高的系統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率與較差的總體存活率有關,實驗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與轉移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然而,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尚不清楚決定腫瘤患者系統性中性粒細胞炎症的異質性的腫瘤細胞內在機制。
  • 《科學》:發現錯義突變的P53沒有促癌活性,但能促進腫瘤發展
    作為腫瘤界最大的明星基因,p53的抑癌能力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最耳熟能詳的便是其在超過50%的腫瘤中都發生了突變。 其實,這個大明星的作用並非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 最初被鑑定出來時,p53便被人們當做一個促癌基因。
  • 明星抑癌基因p53的那些亮點研究
    【1】Nature:p53 缺失促腫瘤的新發現doi:10.1038/nature17157TP53抑癌基因突變在人類癌症中廣泛存在,突變的p53會廢掉原本p53所具有的抑癌功能。突變型p53由兩步來在癌症中發生:首先是P53其中一個等位基因發生錯義突變,然後通過"雜合性缺失"造成另一個等位基因也被廢除從而成為突變型p53。雖然,很多研究報導TP53的錯義突變促進腫瘤發生和進展,科學家開始普遍相信突變的p53獲得一系列新的促癌功能。但目前仍不清楚其它相關的抑癌基因的缺失是否同樣會促進腫瘤發生、進展產生類似的效果。
  • 【盤點】腫瘤抑制因子p53亮點研究一覽
    p53是迄今為止細胞中最為重要的腫瘤抑制因子之一,人類50%以上的腫瘤細胞中都發現有它的缺失或突變【2】Nature:抑癌基因p53和罕見發育障礙之間的分子關聯CHARGE綜合症影響著萬分之一的嬰兒的健康,其常見的症狀表現為:眼缺損、心臟缺陷和後鼻孔閉鎖等,起初,研究者在研究該疾病的發病機制時檢測了腫瘤抑制蛋白p53的特性,並沒有調查發育的障礙,但是當小鼠模型產生了一系列的機體缺失時,研究者們就將p53和CHARGE綜合症的發病聯繫起來了。
  • 重磅級文章聚焦腫瘤抑制子p53研究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腫瘤抑制因子p53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2】Nature:p53缺失通過引發全身炎症導致乳腺癌轉移doi:10.1038/s41586-019-1450-6癌症相關的全身炎症與癌症患者較差的預後密切相關。對於大多數人類上皮性腫瘤類型,高的系統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率與較差的總體存活率有關,實驗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與轉移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 科學家發現ALOX12對p53依賴的腫瘤抑制至關重要
    through a distinct ferroptosis pathway」的文章,發現ALOX12通過調控一個獨特的「鐵死亡(ferroptosis)」通路,促進p53介導的腫瘤抑制。  鐵死亡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由鐵依賴的氧化損傷引起的細胞死亡模式,是一種受調控的壞死過程。鐵死亡是由於膜脂修復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4)失效,造成膜脂上活性氧自由基(ROS)的積累所致,而這一積累過程需要鐵離子的參與。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員發現p53的激活可以調節鐵死亡過程,而對GPX4的功能無明顯影響。
  • P53腫瘤抑制基因研究新進展
    新加坡的科學家通過識別基因DNA的特殊核苷酸序列確定了腫瘤抑制基因p53控制細胞中基因開或關的機制。
  • 解讀近期腫瘤抑制子p53重要研究成果!
    利用納米技術的進步,這些研究人員發現,恢復p53不僅會延遲缺乏p53的肝癌細胞和肺癌細胞的生長,而且還可能讓腫瘤對mTOR抑制劑變得更敏感。【7】Nature:p53缺失通過引發全身炎症導致乳腺癌轉移doi:10.1038/s41586-019-1450-6癌症相關的全身炎症與癌症患者較差的預後密切相關。對於大多數人類上皮性腫瘤類型,高的系統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比率與較差的總體存活率有關,實驗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與轉移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 《自然》:P53基因在小腸中是抗癌先鋒,但在結腸中反成促癌因子
    儘管它如此長如此大,然而,小腸原發性腫瘤卻極為罕見,只佔胃腸道腫瘤的2%;而高達98%的腫瘤卻發生在結腸中。那麼問題來了:與小腸比,結腸為什麼這麼容易產生癌變?北京時間7月30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研究腸道細菌與胃腸道癌的聯繫時,可能已經找到了上述問題的答案。他們發現,癌症突變本身並不一定是有害的。
  • 腸道微生物組可將突變型p53從抑制腫瘤轉變為致癌
    腸道微生物組可將突變型p53從抑制腫瘤轉變為致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7:13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哈達薩醫學院Yinon Ben-Neriah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p53通過調控OPG影響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以及腫瘤相關骨骼的重塑
    作為重要的抑癌基因,p53參與調控細胞增殖、分化、代謝等多種生命過程從而深刻地影響了腫瘤的發生發展。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p53突變不僅會發生在腫瘤細胞中,在腫瘤相關間充質細胞中也普遍存在p53基因的改變。然而,p53基因影響MSCs細胞分化、微環境塑造的作用和機制尚不明確。
  • Nature:p53基因成為癌症治療的開關
    美國科學家們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辦法,通過激活可以抑制癌細胞分裂的基因,來啟動人體自身對抗癌細胞的機能。     這種可以抑制癌細胞分裂的基因被稱為p53。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說,對白鼠的實驗發現,通過激活白鼠體內的p53基因,某些白鼠體內的腫瘤縮小了40%甚至完全消失。
  • Cancer Research:中南大學腫瘤研究所等發表p53新發現
    LKB1基因是一種重要的抑癌基因,之前的研究證明LKB1與p53關係密切:LKB1可以激活p53靶基因p21/WAF1,近期來自美國賓州Wistar研究所(Wistar  Institute)基因表達與調控計劃組,以及中國湖南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腫瘤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了LKB1是否是這個過程中的關鍵因子
  • Nature子刊:p53突變腫瘤的3個關鍵靶點
    TP53突變會導致TAp63(p53家族成員)的抑制,TAp63是重要的腫瘤和轉移抑制因子,缺乏TAp63的小鼠會形成高度轉移性腫瘤。10月14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文章中,美國Moffitt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確定了通過TAp63調控的lncRNA激活AKT通路的關鍵機制,並鑑定了兩個致癌lncRNA和它們共同的細胞質效應蛋白。
  • 不依賴於p53的DNA損傷所引發的的凋亡信號通路
    本次會議上,他為大家介紹了自己最新的科研進展:發現了不依賴於p53的DNA損傷所引發的的凋亡信號通路,這條信號通路與p53相互協調增加腫瘤的抑制作用。p53在腫瘤發生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一個等位基因發生突變都可能增加人和小鼠發生腫瘤的可能性。而更重要的是,p53信號通路的缺失是臨床上成功治療腫瘤的一大障礙。p53在腫瘤抑制過程中具有巨大潛力,這與它在腫瘤脅迫條件會引發細胞凋亡是密切相關的,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已經證實在腫瘤的有效抑制過程中p53引發的促凋亡下遊信號通路並不是必須的。
  • Nature:華人科學家發現p53作用的新機制
    p53蛋白在肌體各個部分發揮抑制腫瘤的功效,在一半以上的人類癌症中都已發現p53蛋白突變或者功能障礙。論文第一作者黃京(Jing Huang,音譯)博士表示:與DNA結合對p53蛋白正常發揮功能至關重要,我們發現那個位點的甲基化能夠抑制p53蛋白與DNA
  • 科學網—p53基因突變與腫瘤(摘要)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系朱衛國教授在《2008科學發展報告》中發表了一篇題為「p53基因突變與腫瘤」的文章。 全世界大約有1/3的人在一生中會因癌症而遭受痛苦。
  • 【Nature】兩面派!抗氧化食物竟使p53基因促癌!
    而近日,有科學家發現,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紅茶,巧克力和漿果)可能會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 人體的每個細胞中都存在一種叫做TP53的基因,它會表達p53蛋白,該蛋白質可作為細胞的屏障,抑制細胞中的基因突變。
  • Nature:p53藥物研發,艱難前行
    當羅氏的科學家Lyubomir Vassilev在2003年開始寫有關他的團隊發現了抑制p53–MDM2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抑制劑的文章時,他已經預測到,這篇論文會引發熱議。因為,p53是人類癌症中突變最頻繁的基因,而他的團隊已經發現了能夠選擇性增強該腫瘤抑制因子活性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