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辦法」讓細胞治療回到「魏則西時代」?專家:媒體誤讀 危言聳聽

2021-01-17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3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體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將醫療機構作為細胞(以下均為非生殖細胞)治療研究、製備、轉化的責任主體,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和應用可以在備案後進行,並允許轉化應用階段收費。徵求意見稿的出臺讓一些媒體驚呼:「魏則西時代又回來了嗎?」



2015年,「魏則西事件」後,我國全面整頓叫停了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隨著2017年美國藥監部門批准2個細胞治療產品上市,細胞治療又一次成為醫藥科技創新的熱點。


「備案後即可進行細胞治療臨床研究」「轉化應用可收費」……這些第一眼有著「違和感」的規則讓此次新規被認為是對醫療機構「放水」,可能再現魏則西事件發生時細胞治療行業的亂象。真是這樣嗎?






「發布這些言論的媒體和業內人士並沒有認真閱讀徵求意見稿。」北京醫院生物治療中心主任馬潔回應科技日報記者時表示:辦法對備案的醫療機構要求明確,需要符合6條要求,除必須是三級甲等醫療機構外,還要承擔過省級以上體細胞治療研究項目、有依據國家規範製備細胞的能力等。


「不要一看備案制就以為是放鬆管理。」馬潔說,事實上符合如此高要求的醫療機構並不多,如果該徵求意見稿正式出臺,現在打著「臨床研究」旗號實則進行變相收費開展的臨床治療將「偃旗息鼓」。


據介紹,按照目前臨床研究管理政策,原則上細胞治療臨床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即可進行。這使得一些不具備細胞治療研發核心能力的機構、企業在進行低端、重複的臨床研究,很難取得有創新性的研究進展。相關人士表示,頂尖醫學機構的研究更具原創性、創新力,尤其是細胞治療領域,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應用研究,都需要學術上、醫術上、人才、設備上等具備一定的實力才能勝任。因此,符合條件的機構是極少數。


國家衛生健康委同時發布的徵求意見稿解讀中寫道:對不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及其研究項目提出暫停或終止意見,符合條件的可繼續開展研究。也就是說,不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將不能開展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只有符合標準的高精尖式醫療機構才能夠開展細胞治療研究及轉化。可見,「備案制」的實質是「高精尖式」從嚴規範管理。






還有一些企業擔心,醫療機構可以以轉化應用的形式收治患者,那麼已經花重金進行的細胞治療藥品研發,會不會被「搶」了市場?


事實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對細胞治療的轉化應用項目實行目錄管理,與產業化發展前景明確的細胞治療產品錯位發展。「一旦企業研發產品獲得藥監部門臨床批件或藥證,同類細胞治療項目將從轉化應用目錄中移除,為獲批上市的細胞治療產品讓路。」馬潔表示。


據介紹,目錄管理是動態的,會依據產業層面的細胞治療進展進行調整,推動錯位發展。最終實現「兩條腿走路」,互不牽絆。如果醫療機構的臨床研究很成熟到了產業化階段,被市場認可,也可由企業參與轉化,推動上市。而由企業主導研發的體細胞治療產品,仍舊按照藥品管理有關規定向國家藥品監管部門申報註冊上市。






目前,國外已經獲批上市的細胞治療產品價格不菲。以諾華首個細胞治療產品定價47.5萬美元。而其後續將上市的新基因療法定價400萬到500萬美元。


「單一以企業為主導進行研發,即便攻克了疑難重症,也很難及時惠及百姓。」馬潔說,我國人口基數大、醫療體系也與國外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美歐模式,國家衛生健康委此次徵求意見的管理辦法也是借鑑了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的雙軌管理模式,既允許細胞治療按照產品向藥監部門申請上市,也允許部分細胞治療項目在醫療機構有監管地開展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細胞治療的臨床價值被逐步認可,讓我國的患者儘早享受到醫學科學發展的紅利,必須有符合國情的管理辦法,做到既促進發展又保證安全有效,同時還要「擠掉」商業化的巨額贏利空間。


據介紹,目前該辦法仍在徵求意見階段,相關細節仍在進一步討論中。

相關焦點

  • 魏則西事件之後,細胞免疫治療在中國迎來轉折時刻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記者 汪曉慧 閆媛媛 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傳奇」)正式申請細胞免疫治療CAR-T療法臨床試驗,拉開了中國癌症治療的新時代。細胞免疫治療第一次為普通民眾聽聞,是魏則西事件。事實上,在此之前的多年裡,細胞免疫治療和幹細胞治療等曾游離在「灰色」監管地帶,中國已經做了很多例細胞免疫療法的治療。2009年,原衛生部按照《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將部分免疫細胞治療作為第三類醫療技術進行準入管理。
  • 華大的「新衣」:魏則西事件後,細胞存儲捲土重來
    其核定的業務範圍並沒有細胞存儲這一項。  7月10日,華大研究院執行院長徐訊在媒體溝通會上坦承,華大也意識到這種合作方式是不合適,不利於國家基因庫的品牌及長遠發展。他介紹,今年年初已經跟11家合作夥伴發了解約函,目前已有4家完成了解約過程。
  • 專家解讀細胞免疫治療:新一代療法可能會延長滑膜肉瘤患者生命
    專家解讀細胞免疫治療:新一代療法可能會延長滑膜肉瘤患者生命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5-04 22:24:50
  • 細胞免疫治療的春天來了?-虎嗅網
    資本為何會在近兩年對細胞免疫治療行業表現出更大的興趣?高特佳投資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蔡達建表示,國際上CAR-T產品接連獲批上市和CFDA細胞製品相關政策的發布,意味著行業真正迎來了全新時代。
  • 過繼細胞免疫治療4、5月全球動態聚焦
    摘要:5月9日《火石創造-過繼細胞免疫治療全球地圖》的發布在業內產生了較大的反響,也為魏則西事件中被冤枉的細胞治療「平了反」。而在火石百家欄目,大咖們對細胞治療目前的行業現狀、技術進展、發展機遇等進行了更深入探討。本文將為您聚焦最近一個半月過繼細胞免疫治療領域的重大研究進展及產業、資本動態。
  • 爭議中前行的體細胞治療—新聞—科學網
    那麼《辦法》的發布,到底能拋出硬幣的正面還是反面?企業和醫療機構又該分別承擔何種角色? ■本報記者 李惠鈺 三年前,細胞免疫治療因「魏則西事件」被緊急叫停。三年後,一紙有意「解禁」的新規又引起業界震動。
  • 害了魏則西的「細胞免疫療法」這次治好了菲律賓女孩
    近日,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官方微信報導,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菲律賓籍女孩麥吉(化名)在同濟醫院接受了CAR-T細胞免疫療法治療後,日前恢復良好,武漢同濟醫院血液內科主任周劍峰表示:「麥吉通過兩個階段的CAR-T治療,體內已經沒有白血病細胞
  • 女大學生接受細胞免疫治療後去世引糾紛 專家:監管需重視
    4年前,魏則西事件曾引發關注,這個身患滑膜肉瘤的大學生曾在某醫院接受細胞免疫治療,未見療效,還貽誤了治療時機,最終早逝。近日,江西的樊女士告訴記者,2020年3月28日,她年僅20歲的女兒張帆(化名)在北京博仁醫院治療期間去世,生前正接受一種名叫CAR-T的細胞免疫療法。
  • 「魏則西」事件的醫學倫理與法律分析
    大學生魏則西臨終告白視頻截圖。東方IC 圖  「五一」小長假期間,魏則西同學因滑膜肉瘤死亡的事件瞬間刷遍網絡。2009年3月2日,衛生部發布了《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同年5月1日實行),將醫療技術劃分為三類:第一類技術如常見的血常規、尿常規等,該類技術有效性、安全性均確切,由各醫療機構自行使用,無需報衛生監管部門備案或許可;第二類技術包括大部分手術項目,如肺癌切除術、宮頸癌根治術等等,此類技術有效性、安全性確切,但涉及一定倫理問題或風險較高,由省級衛生部門審核;第三類技術包括克隆治療、幹細胞治療、細胞免疫治療
  • 張豪:做細胞培養設備智能化的先行者
    張豪願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為夢想買單,他要打造細胞治療領域中的精品國貨,助力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  本科畢業直升牛津大學博士生  學生時代的張豪是同學們眼中當之無愧的「學霸」。2007年,從武漢大學畢業的張豪同時取得化學和市場營銷雙學位,憑著出色的學習成績,直升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生,攻讀生物材料專業。
  • 魏則西事件已有定論,但關於免疫細胞療法、幹細胞、基因檢測等生物...
    在一些非常重大的事件剛發生的當下,我通常不喜歡去談它,比如前一陣子的「魏則西事件」。現在事情過去了,我準備來談這個事件的種種迴響。 魏則西在癌症末期的時候,求助於「免疫細胞療法」。 關於免疫細胞療法,當時大陸有很多媒體說,這種療法在 20 年前就被美國醫療界所淘汰了。這話是錯的,應該說是:在 20 年前,基因工程領域裡就有人提出了這個概念,但是過了 20 年它都沒能成熟化。而最近陸續出現的幾個例子,都顯示出這項技術終於趨近成熟了。
  • 細胞治療政策閘門漸開 企業加速產業化「等風來」
    我們在存儲細胞同時獲得了讀取細胞的機會,所以要把數據提取出來,把人工智慧訓練出來,進行健康管理。」  細胞治療現在好不熱鬧。過去一周裡,A股上市公司南京新百、南華生物、姚記撲克,復星子公司凱特、外資巨頭GE等通過收購、增資、搭建產業化基地等方式加碼細胞治療。  一派熱鬧景象背後,技術研發轉化路徑、質量標準、監管的長期缺失,使得國內細胞治療魚龍混雜。
  • 若魏則西早點用上Keytruda,也許...(附香港購藥攻略)
    最後附送怎麼在香港購買此類中國大陸未上市而臨床急需藥品的攻略。文/ 橫顏&汀汀編輯/ 沙漠&橫顏腫瘤免疫療法是一類專注於增加身體對抗腫瘤的免疫反應的療法。簡而言之,則是科學家發現了一些能夠解除腫瘤細胞對於免疫系統進行抑制的物質,從而讓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更加有效的攻擊腫瘤細胞。
  • 體細胞治療應嚴格分級分類監管
            國家衛健委於2019年3月29日發布關於《體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明確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以「備案制」的方式開展體細胞臨床研究,完成研究後經過備案可開展收費細胞治療項目,與之前國家食藥監局頒布的
  • 免疫治療是什麼?細胞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
    細胞免疫治療是通過人體自身免疫細胞來抵禦、治療疾病,目前主要被應用於腫瘤治療與感染性疾病(如HIV、HBV)治療的領域。在2013年,癌症免疫治療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之一。
  • 老虎證券:被誤解的細胞免疫療法和永泰生物
    今年的4月12日,是魏則西去世4周年的日子。含著悲痛回憶2016年,在知乎【你認為人性中最大的惡是什麼】中,魏則西揭露了自己患癌後遭遇的連環騙局,最終人財兩空,激起網民極大的憤慨。在這一事件中,除了臭名昭著的競價廣告和吃人不吐骨頭的莆田系醫院,用於治療魏則西的DC-CIK生物免疫療法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 求思諮詢晉家驤:2020年成細胞免疫治療密接資本元年
    時代周報記者:章遇「2020年將成為細胞免疫治療的元年。」11月10日,在時代傳媒集團與寶鼎資本聯合主辦的「併購影響力·時代中國行——2020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巡迴沙龍」上,求思諮詢金融事業部總監晉家驤稱。2020年,曾因「魏則西事件」而跌落谷底的細胞免疫治療悄然迎來上市潮。
  • 親歷者詳述武警二院做癌症免疫治療全過程
    魏則西生前在網絡問答社區「知乎」提到,自己因罹患癌症在北京武警二院腫瘤生物中心接受生物免疫療法DC-CIK。據北京武警二院醫生介紹,該技術是斯坦福研發出來,能夠保二十年,且該醫生提及此項技術多次被央視等媒體報導。魏則西因此接受該療法,前後花費二十多萬元,但幾個月後癌細胞轉移至肺部。  今年4月,魏則西不幸去世。
  • 再說抹香鯨,莫要再「誤讀」
    深圳商報記者 江曉蠶 3月12日,一頭抹香鯨在深圳海域受困,深港惠三地及數十人專家團隊對抹香鯨的救援就此開展,但歷時四天的救援行動未能幫助抹香鯨回到深海。 目前,抹香鯨解剖工作已完成並轉入標本製作階段。抹香鯨母子從哪而來,因何而死,這些問題有待解剖報告出具後才能清楚。突然造訪的抹香鯨給深圳各路媒體,來了一場海洋知識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