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治療政策閘門漸開 企業加速產業化「等風來」

2021-01-08 中國證券網

  從叫停到開閘,現在的細胞治療產業與四五年前基因產業何其相似。一切準備就緒,細胞從業者們正在等風來。

  前幾天剛成立深圳生物樣本庫之後,12月6日,北科生物公布臨床研究和對外投資新進展,並展示其「BT+IT」雙引擎驅動的細胞雲平臺計劃。

  北科生物創始人、董事長胡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平臺是為了讓創新技術推廣變得高效容易,規模效益之後把成本分攤。我們在存儲細胞同時獲得了讀取細胞的機會,所以要把數據提取出來,把人工智慧訓練出來,進行健康管理。」

  細胞治療現在好不熱鬧。過去一周裡,A股上市公司南京新百、南華生物、姚記撲克,復星子公司凱特、外資巨頭GE等通過收購、增資、搭建產業化基地等方式加碼細胞治療。

  一派熱鬧景象背後,技術研發轉化路徑、質量標準、監管的長期缺失,使得國內細胞治療魚龍混雜。但隨著細胞治療納入藥品註冊申報、業內翹首期盼的《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落地在即等政策東風乍起,這一局面逐漸被打破。

  再戰細胞治療

  2005年在深圳成立的北科生物是幹細胞治療技術的首批受益者之一,其較為知名的是幹細胞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心肌梗死等。

  但國內幹細胞臨床試驗2012年叫停。2015年衛計委與CFDA發布《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2016年首批30個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名單公布後,今年11月, CFDA、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布第二批名單,72家三甲醫院入選。

  「政策開始放開,但至今暫無幹細胞產品獲批上市。」廣證恒生新三板研究總監趙巧敏指出,國內幹細胞治療面臨超敏反應、病毒載體安全性等技術壁壘,以及人才、資金壁壘。

  外界不知道的是,北科生物在細胞免疫療法領域也不斷跑馬圈地。

  胡祥告訴記者:「CAR-T在血液腫瘤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腫瘤微環境是要解決的問題,我們現在做了個五種方法的組合治療方案。」

  CAR-T無疑是2017年細胞免疫治療的焦點,今年CFDA批准了諾華治療白血病的Kymriah和Kite治療淋巴瘤的Yescarta兩款產品,業內外一片歡騰。

  即便如此,這一技術還有很多難點沒有攻克。胡祥介紹,T細胞通過產生免疫應答,殺傷外來敵人以保護機體。但對惡性腫瘤,T細胞不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因為腫瘤細胞會抑制T細胞功能,且腫瘤細胞具有免疫逃避機制。

  「免疫治療現在炒得最火,但很難在晚期癌症治療中消滅所有癌細胞,而比較容易達到和平共處。」中國工程院院士於金明指出,免疫治療面臨很多挑戰,例如缺乏特定靶點,不能稱為精準醫學;缺乏預測標誌物及空間、時間異質性等。

  探路產業化

  研發同時,北科生物在細胞存儲領域也繼續出手。

  北科生物前幾天啟動深圳生物樣本庫,自啟動之日起到2022年,將聯合各大醫療機構收集、存儲來自臍帶、胎盤、脂肪、乳牙等多種來源的幹細胞,以及來自成人外周血的免疫細胞等生物資源。與這些生物樣本相關的臨床與隨訪信息數據也將一併收集存儲,目標是達到5萬人份。

  細胞存儲已是一片競爭紅海。以免疫細胞為例,自魏則西之死引發關注後,轉而布局免疫細胞存儲成為從業者共識。記者梳理新三板中7家以免疫細胞為主業的企業,無一例外都在布局細胞存儲業務。

  而細胞存儲暫時未能帶領這7家企業走出虧損泥淖。如邁健生物稱,公司受魏則西事件影響,2017年上半年業績急劇下滑,上半年營業收入56.09萬元,同比下降88.36%;虧損339.19萬元,同比下降74.02%。幹細胞及免疫細胞製備、儲存、培養及銷售成為邁健生物主要收入。

  胡祥對於營收比較樂觀。他說:「收入來源在於如何貼近應用,服務方面就是存儲細胞,這個市場太大了,現在我們把利潤放得很低,希望走規模、走量,客戶需求很大,所以營收增長還是很快的。」

  然而,價格是細胞治療走進千家萬戶的絆腳石,目前治療白血病的Kymriah在美上市價格為47.5萬美元,治療淋巴瘤的Yescarta為37.3萬美元。

  這一問題在細胞存儲領域也很明顯。北科生物向記者提供的免疫細胞儲存套餐顯示,10年存期的三個產品包括安心版、安康版、臻享版,價格從1萬多到5萬多不等。儘管北科生物強調這一價格「在行業內算低的」,但依舊有消費者向記者直呼「有錢人的遊戲」。

  值得注意的是,大數據、平臺化是細胞企業破題產業化的新方向。北科生物正在力推雲平臺+大數據。此次成立的深圳生物樣本庫就包括把生物樣本資源轉化或翻譯成可以共享的數據信息資源。

  胡祥介紹,北科生物業務已分為北科細胞,主攻細胞存儲和細胞製備;北科生命,包括醫學知識庫、組學知識庫、用戶資料庫;北科健康,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相關焦點

  • 「機遇」細胞及基因治療產業化發展及政策研討會
    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在精準醫學和個性化治療中最具發展潛力,在政策和資本的助推下,中國相關的新興企業不斷崛起。國內創新型生物治療技術進展迅速,包括細胞治療方法在內的新技術、新應用、新成果不斷湧現,在多個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潛力,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均將細胞和基因治療作為醫藥領域重點支持和發展的方向,隨著我國科研投入和技術實力的不斷加強,國內開展的細胞和基因治療臨床研究逐年增加,對於相關產品產業化和臨床應用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 CDE發布免疫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指導原則,細胞療法有望更進一步!
    免疫細胞治療是利用人體自身或供者來源的免疫細胞,經過體外培養擴增或活化,再回輸到患者體內,激發或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清除腫瘤細胞、病原體或病毒感染等異常細胞的治療方法,包括過繼性細胞治療(adoptive cell therapy,ACT),治療性疫苗等。
  • 布局加速!我國基因治療產業現狀及趨勢簡析
    據統計我國目前基因治療領域累計企業489家,絕大部分集中在藥物研發領域。我國基因治療領域中遊藥物研發企業近年來不斷實現突破,如cart領域的南京傳奇、科濟生物、博生吉、藝妙神州等;基因編輯領域的博雅輯因;溶瘤病毒領域的上海希元、澳元和力等企業均實現臨床及產品研究的突破。同時對於藥物研發的規模化生產能力,目前企業雖加速布局,但整體市場空間尚需時日才能完全釋放。
  • 2020年國內幹細胞相關政策匯總
    措施中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市做精做深高性能醫療器械、基因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細胞治療等產業,培育世界標杆的生物醫藥企業和研究機構,打造全球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策源地。組織實施精準醫學與幹細胞、新藥創製、中醫藥關鍵技術裝備、高端醫療器械等省重點專項。
  • 細胞治療技術:未來醫學的第三大支柱
    細胞治療技術,保障人類健康的新希望 眾所周知,細胞治療技術正處於重大科學技術革命性突破的前夕,世界各國政府、科技界、企業和公眾也高度關注細胞產業的發展,其廣闊的應用前景正成為未來保障人類健康的新希望,然而細胞治療的發展之路卻任重道遠,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與發展瓶頸。
  • 產業界眼中細胞治療概念:中國剛剛起步 政策技術待突破
    今夏,「細胞治療」突然成為醫藥行業中的最in話題。不過,在本周舉行的「幹細胞、免疫細胞、基因測序專題」投資研討會上,產業界對細胞治療的看法非常冷靜,他們普遍認為,在技術、政策、接受程度都是剛起步的階段,細胞概念有過度炒作之嫌。
  • 細胞治療:千億美金藍海的細胞醫學革命
    但整個細胞治療行業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尚屬研發培育早期,需要一定的時間成長,我們預計國內相關概念上市公司短期內難以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業績較為平淡。申萬醫藥對於細胞治療類主題投資觀點:行業方興,長期關注;投資策略:敏銳把握,客觀審視。
  • 解讀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把好供給總閘門
    人民視覺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下半年貨幣政策取向怎麼看?怎樣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如何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本報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
  • 基因治療領域優質企業盤點(國內篇)
    國務院曾出臺《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說明開發新型抗體和疫苗、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生物製品和製劑的重要性。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布局基因治療領域的相關企業持續增長,自2012年的70餘家增長至目前的130餘家。
  • 細胞免疫治療第一股為什麼會是它
    成立14年,永泰生物是如何成為細胞免疫治療第一股的?未來,永泰生物將以怎樣的路徑打造出細胞免疫療法之劍?經開區還將以怎樣的方式託舉更多的創新企業開啟上市之路?成立14年,永泰生物是如何成為細胞免疫治療第一股的?未來,永泰生物將以怎樣的路徑打造出細胞免疫療法之劍?經開區還將以怎樣的方式託舉更多的創新企業開啟上市之路?
  • 復星凱特攜手Cytiva成立細胞與基因治療工藝開發聯合實驗室
    ,進行基因載體以及細胞製備的標準化工藝開發,加速研發管線中的自主研發CAR-T項目推向臨床,以及TIL/TCR-T等創新細胞療法的工藝開發;同時,通過實際應用,復星凱特將對Cytiva細胞製備相關工藝設備提供進一步改進和開發的思路。
  • 中國細胞治療領域藍海乍現 距全球領先還有哪些路要走
    然而,中國細胞治療政策歷經了多次變化,直至2016年NMPA才逐步確立了細胞治療按藥品受理和審批的機制。此外,目前雙軌制管理下,中國CAR-T細胞製備和質控方面與國際巨頭差距依舊較大;六、產業化實力在美國,藥企產業化實力較強,從抗體篩選、病毒生產到細胞製備全流程覆蓋,商業化水平較高。
  • 銀河生物攜手川大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 助推CART技術產業化
    銀河生物此次攜手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雙方將整合優勢,加速推進靶向人VEGFR-1和人CD19的抗腫瘤CAR-T細胞I類新藥SKLB083017、SKLB083019研發與產業化進度,同時雙方約定對於其他靶點的合作研發銀河生物擁有優先選擇權。
  • 中國部分細胞治療企業媲美歐美 A股何時掀起CAR-T熱?
    經過數年的發展,部分企業的研發技術平臺得以完善,取得臨床試驗批件等階段性成果,並獲得大額融資。從2016年以來,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衛計委等機構陸續發布了細胞治療領域的多個監管政策。2017年12月,CDE發布了《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該指導原則為CAR-T企業明確了研發申報的道路。
  • ...元人民幣A輪融資,創新3D微載體技術瞄準幹細胞治療產業化痛點問題
    從市場需求上來看,截至2020年7月30日,中國已批准成立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119家,14款幹細胞藥品獲藥監局受理,其中12款幹細胞藥品獲得IND批准進入臨床試驗,僅2020年上半年IND許可就有8款。並且中國目前已有77項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通過國家衛健委審批備案允許開展臨床研究。這意味著中國針對幹細胞新藥的相關政策逐步放寬,管理更加規範化。
  • 邀您共話細胞/基因產業未來
    ,圍繞中國市場,與會嘉賓探討了眾多議題,包括全球進程與中國機遇、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化和商業化的探索之路、中國細胞/基因治療產業的資本潛力、全球細胞/基因治療監管政策中國實現規模化。 其中,關於「細胞與基因治療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和和商業化的探索之路」成為熱點話題之一,中國話題之所以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市場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企業已經成為全球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的一個重要參與者。
  •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新「野心」: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
    隨著疫情後逐步復工復產,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以下簡稱BioBAY)近日在桑田島區域舉辦了BioBAY二期C區籤約暨B區開業儀式,其定位於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的二期項目全部啟用。據悉,本次落戶企業集中在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領域,將增強BioBAY在抗體藥產業鏈端的優勢,深入布局免疫治療等新領域。
  • 細胞治療新動態!國產CAR-T奔赴戰場
    細胞治療是指將正常或基因工程化人體細胞移植或輸入體內,替代受損細胞、增強免疫功能,進而治療疾病,可以分為幹細胞治療和免疫細胞治療兩大類。在十三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中,強調支持基因測序、腫瘤免疫治療、幹細胞治療、藥物伴隨診斷等新型醫學技術發展,完善行業準入政策。
  • 明明:「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是政策收緊的信號麼?
    一是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呈現健康發展,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增長動力加快轉換」;二是指出「保持戰略定力,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三是提到防範金融風險。具體來看:第一,對經濟形勢判斷更加樂觀,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在預期之內。
  • 中國首款細胞藥上市 ,細胞治療企業的思考與展望!
    最近兩年,在政策的推動下,全球新藥加速進入國內,國產創新藥也越批越多。但是創新藥高昂的價格卻讓醫保左右為難。2020年70萬一針的SMA(脊髓性肌萎縮症)新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突然登上熱搜,根據醫保局的相關回應,醫保局在該藥品上市後就已經和渤健進行過談判,但是卻未能達成合作。從SMA(脊髓性肌萎縮症)新藥所面臨的問題,就可窺見一斑,是目前國內醫藥行業現狀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