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記者 江曉蠶
3月12日,一頭抹香鯨在深圳海域受困,深港惠三地及數十人專家團隊對抹香鯨的救援就此開展,但歷時四天的救援行動未能幫助抹香鯨回到深海。
目前,抹香鯨解剖工作已完成並轉入標本製作階段。抹香鯨母子從哪而來,因何而死,這些問題有待解剖報告出具後才能清楚。突然造訪的抹香鯨給深圳各路媒體,來了一場海洋知識大考驗。各路媒體在直播過程中有過這樣或那樣的誤讀,使我們突然明白:作為深圳人,我們可能並不了解身邊的那抹「藍」——也就是使深圳以「濱海城市」命名的另一個「深圳」。
直播結束後,深圳商報讀創團隊特邀海洋環境講師大象爸爸,為讀創後臺小夥伴們上了一堂課:抹香鯨報導的媒體誤讀大匯總。同時,我們也走訪了此次參與救援行動的專家,為大家梳理了一些線索,解開心中的疑問。
從自己開始,了解海洋、了解另一個「深圳」。
遠道而來的「客人」吃什麼?
抹香鯨送抵惠州解剖當天,科研人員在它的腸道裡發現未消化的魷魚喙骨。當天,讀創客戶端在直播頁面中提及「抹香鯨吃章魚和魷魚」,這句話雖然在兩分鐘內修改了過來,但也暴露了我們對抹香鯨的了解不夠深刻。
大象爸爸介紹,抹香鯨的主要食物是魷魚。
「可能大家覺得章魚、魷魚和墨魚是一回事,實際上並不是。」大象爸爸說,抹香鯨最愛的食物大王酸漿魷和大王烏賊,是世界上體積數一數二的軟體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人見過活體大王酸漿魷和大王烏賊,科學家們通過抹香鯨才能了解這種「深海霸王」。曾有科學家在抹香鯨身上發現屬於大王酸漿魷或大王烏賊40釐米的大吸盤,可想而知這種無脊椎動物的體積會有多麼驚人。
但作為世界上體積最大的齒鯨,抹香鯨對大王酸漿魷和大王烏賊毫不畏懼,就算被團團抱住,激烈打鬥也不會失敗。
抹香鯨到底長什麼樣?
這頭造訪深惠海域的抹香鯨到底長什麼樣?我們的前線記者說,第一眼並沒有看到完整的抹香鯨,因為處於海平面的視角。抹香鯨起初始終是弓著身體,只能看到它的背鰭,開始多日都看不到它的尾部。但我們能夠通過網絡上尋找到抹香鯨的圖片,知道它的腦袋佔身體的三分之一,呈方形。
但曾有媒體報導中配發一張「美麗的抹香鯨」圖片,圖片上帶著星星斑點的大魚,其實是最大的鯊魚——鯨鯊。而抹香鯨是哺乳動物,兩者截然不同。由於該媒體的微信公眾平臺一經發布不能修改,因此,這個錯誤一直停留在頁面上。
這同樣提醒我們媒體工作者,我們並不了解海洋。
它為什麼回不去深海
還有一個媒體報導在海洋環保志願者的圈子裡被不斷轉發——「被困鯨魚『噴水感謝』不願離去」,媒體有著過多擬人化的情感,導致出現誤讀。
3月12日發現抹香鯨遇困,潛水教練潛入水中清除漁網時,抹香鯨一度主動張開嘴向潛水教練「求助」。潛水教練第一時間為抹香鯨清除了背部、腹部和嘴巴裡的漁網。但脫困後的抹香鯨仍在淺海遊弋,次日部分媒體的報導中,將抹香鯨的行為解讀為「噴水感恩久久不肯離去」。
參與救援的專家現場初步判斷,抹香鯨聲吶系統可能出現問題,導致它無法找到方向返回深海。多次接觸抹香鯨的潛水教練描述,發現它時,它的身體沒有明顯外傷,也沒有被撞擊的痕跡。到底是不是像有人推斷的脊椎出現了問題,仍有待專家的進一步檢查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