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香鯨骨骼標本在廈門成型展示

2020-12-05 SZNEWS

【深圳商報訊】據廈門日報報導,4月28日下午,經過18天的浸泡,誤闖深惠海域的抹香鯨的骨骼從長3米、寬1.5米、高1.2米的不鏽鋼池中撈出,首次成型展示。廈大團隊公布了他們的新發現——這頭抹香鯨「孕媽」的上頜有14顆牙齒。該團隊此前解剖過五頭雄性抹香鯨,均未有類似發現。目前,他們正在向惠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申請,對上齒、下齒做切片對比,進一步確定其科研價值。知悉深圳市民關注抹香鯨近況,廈門日報的媒體同行蘭京特意向深圳商報發來現場情況報導及大量現場圖,以回應深圳讀者對抹香鯨的關切。

抹香鯨「左手」或受傷

4月28日下午,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科研教學實踐基地再次迎來關注抹香鯨的媒體記者。該院黃榮福、董仁春老師正按照抹香鯨骨骼結構擺放骨頭。骨頭經過18天的清水浸泡,好似「洗白」了。

經過1個多小時的擺弄,零散的250多塊骨頭出落成一副完整的抹香鯨骨骼。董仁春老師介紹,有趣的是,抹香鯨的鰭指和人的手一樣,有著明顯的五指結構。「這頭抹香鯨右鰭有25節骨頭,左鰭只有24節骨頭,在類似人的小指位置上,兩節骨頭連在一起。」廈大生物博物館館長、廈門市水陸生物研究所所長童慎漢說,很可能,它曾經受過傷。

除了「雙手」,抹香鯨還有一雙嚴重退化的「腳」,叫腰痕骨。和其他骨頭相比,這兩根腰痕骨特別細小且彎曲。「這兩根骨頭嚴重退化,和其他骨頭不相連。」童慎漢說。

6次抹香鯨解剖中首次發現14顆上齒

現場還有51顆狀如香蕉的鯨齒。其中,兩排腰果般的小鯨齒特別引人注目。「這是上頜齒。」童慎漢說,六起抹香鯨解剖標本製作中,這是他們第一次發現抹香鯨上頜有牙齒,兩側各7顆。據了解,前五次都為雄性抹香鯨。此次是他們製作的唯一雌性抹香鯨標本。

據《中國鯨類》等文獻記載,抹香鯨的上頜齒退化,一般埋藏於齒齦內不外露,每側有10-16枚。

「解剖時,我們就發現這頭抹香鯨有牙齒,且有少許外露。」童慎漢說,待骨肉分離後,他們才確定了這一發現。那麼,這次發現會有什麼科研價值?童慎漢說,他們正在代表廈大,申請對牙齒切片研究。「我們會從上齒下齒中,各取1顆進行切片對比研究。」這次也將會是國內少見的案例。

去味需三天一換水約半月晾乾一次

抹香鯨此次成型骨骼,並非最後的骨骼標本。童慎漢說,相較以往,這頭抹香鯨油脂較多,去味去脂還需要三四個月。這可能和它處在孕期、解剖時「鮮活」有關。「剛開始,浸泡幾天,水上就漂著一層油。」黃榮福說。

「浸泡去味去脂,最重要的是清水與油脂的順暢交換。」為了保證清水充分和油脂置換,童慎漢介紹,他們特別定製了這個5.4立方米、千斤重的不鏽鋼池子。每3天清水更換一次,每次水量需要3噸以上。此外,約半月就要將他們撈出晾乾,再放入清水浸泡,「讓他們餓下再吃,才能真的飽」。

這次取出,為再次浸泡外,也是為了方便記錄比對。童慎漢說,之前的現場測量受多種因素影響,通過骨骼標本的數據比對,可以確保準確。經過測量,這頭抹香鯨「孕媽」頭骨長2.78米,脊椎骨長7.2米,總長近10米,與之前體長10.78米呼應。「說明之前的測量還是比較準確的。」除了清水外,必要時,他們也會撒化學劑鹼。「鹼水更易去味去脂。」此外,據了解,童慎漢團隊將根據去脂情況,嘗試一種新技術,暫且保密。

記者注意到,抹香鯨骨骼上還有不少人工痕跡。比如,上頜骨釘著16個鉚釘,每一塊脊椎骨中間都有個6.5釐米的鑽孔。「鑽孔,既可讓清水浸泡更充分,也方便後期標本製作時,用鋼絲串起。」童慎漢說,47塊脊椎骨用金剛鑽鑽孔就花了兩天。鉚釘則為了將數塊上頜骨頭固定。「去味、漂白、烘乾後,上頜骨的骨頭就會黏在一起,鉚釘就不用了。」

據介紹,目前,鯨皮尚在冷庫保藏。待抹香鯨母子標本造型確定後,鯨皮的標本製作也將啟動,預計需要3-4個月。

(深圳商報記者 江曉蠶 整理報導)

相關焦點

  • 抹香鯨母子標本由廈大專家「主刀」 首獲胚胎骨骼圖片
    原標題:抹香鯨母子標本由廈大專家「主刀」 首獲胚胎骨骼圖片   抹香鯨母子留下四個第一次   ■我國首對抹香鯨母子標本   ■世界上首次獲得抹香鯨胚胎骨骼圖片   ■首次對懷孕抹香鯨進行解剖   ■人類首次嘗試對成年活體抹香鯨進行聽覺能力測試,以評估其聲吶系統的健康狀況
  • 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要「洗澡」了
    製成標本後2002年展出給一頭體長18.4米的抹香鯨標本「洗澡」,是什麼樣的場面?昨天,上海海洋大學在軍工路318號隆重啟動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維護保養工作。據悉,這個大傢伙上一次「洗澡」還是在十年前,這一「洗」就要用時半個月。清洗相當於重複製作一次在「洗澡」現場,只見帶著白口罩的工作人員,正拿著噴槍、小刷子等專業工具,細緻地為抹香鯨的表皮和骨骼除塵、補裂以及保色等工作。
  • 近15米長的抹香鯨「死而復生」,世界最大生物塑化標本這樣誕生
    ◎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4年前,兩頭來自深海的抹香鯨在江蘇省如東縣的海灘上擱淺死亡。4年後,其中一頭叫「洋洋」的抹香鯨成功「復活」,它不僅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塑化標本,也是世界上第一頭被塑化的抹香鯨標本。
  • 還記得那只在大亞灣擱淺死亡的抹香鯨嗎?它「重生」了
    這頭抹香鯨身長10.78米,體重14.18噸,在它子宮裡發現了一頭已成型的胎兒,這是國內首次對懷孕抹香鯨的科研解剖,並通過CT掃描獲得世界上第一張抹香鯨胚胎的骨骼圖片。讀創客戶端也創造了抹香鯨救助事件報導介入最早,持續時間長達100小時的紀錄。
  • 廈門——海底世界
    廈門海底世界——鼓浪嶼島上建立。是集旅遊、娛樂、科普教育於一體的大型海洋水族館,具有市、省、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光榮稱號。海底世界建築外形酷似一座藍色的水晶宮,被譽為「海底龍宮」入口處的大型章魚銅塑是標誌性建築廈門海底世界的鎮館之寶是鯨豚標本館,展示著抹香鯨表皮和骨骼兩付標本。——2000年發現的抹香鯨。來自秘魯的漢堡企鵝,害羞可愛,休息時會把頭藏在鰭腳下面,短小的羽毛更能夠適應溫暖的氣候海洋生物?——什麼種類呢。
  • 如東擱淺死亡的另一條抹香鯨何時和遊客見面?先睹為快
    要包裹住這麼龐大的身軀,抹香鯨給自己穿的是「超級厚」的皮衣。平均下來要18-25釐米,最厚的地方就在腹下,達到40釐米。   「洋洋」是世界上被生物塑化的第一條抹香鯨,從2016年3月被運到大連後,已經過去了3年多的時間。塑化團隊想要儘可能地為參觀者展示出抹香鯨的內部結構。因此在設計上狠下功夫,不僅將抹香鯨擺放出最「漂亮」的姿態,而且分左右兩側展示不同內容。
  • 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要「洗澡」了 上一次是在十年前
    原標題: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要「洗澡」了抹香鯨剝製標本和骨骼標本陳列在上海海洋大學博物館中 本版圖片晨報記者 陳徵工作人員拿噴槍為抹香鯨表皮除塵清洗相當於重複製作一次在「洗澡」現場,只見帶著白口罩的工作人員,正拿著噴槍、小刷子等專業工具,細緻地為抹香鯨的表皮和骨骼除塵、補裂以及保色等工作。
  • 臺灣臺南擬將就地掩埋兩年抹香鯨製成標本(圖)
    中新網2月27日電 重達五十噸、兩年前埋屍臺灣省臺南縣北門鄉的抹香鯨即將製成標本,目前已挖掘出95%骨骼、牙齒等遺骸,並逐一編號。由於有部分骸骨受損,增加未來組裝困難。  據臺灣媒體報導,這隻身長十四米的抹香鯨,是於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中午,於北門鄉王爺港汕的海埔新生地被發現。當時抹香鯨已死,由於體積龐大極難拖離,臺南縣政府決議挖深五米巨坑就地掩埋。  掩埋兩年後,相關單位近日開挖,出土的抹香鯨骸骨約二十噸重。
  • 揭秘水族館鯨魚標本:埋地下腐爛2年 挖骨拼裝
    標本陳列館中如花似玉的珊瑚、五光十色的貝類及高等海洋哺乳動物的標本,揭示著多種多樣的海洋生物由低等向高等的進化、演變和發展。    當年的水族館老建築現在被改建成夢幻水母宮,裡面展示著形態各異的水母,其中不但有從國外購買的珍稀水母,還包括在青島近海捕獲的白色霞水母和廈門隔膜水母,水母宮裡採用各種現代化的聲光電設備,讓前來參觀的遊客可以加入互動遊戲,與水母嬉戲,如同置身海底奇境。
  • 《廈門之旅》民族英雄鄭成功,海底世界
    浴血奮戰,解放夏、鼓兩品1949年9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解放了閩南大陸,形成對金門廈門國民黨軍三面包圍的態勢。10月15日,該兵團三十ー軍 ニ九軍開始對廈門發動越海作戰。景區內設有企鵝淡水魚館、抹香鯨標本館、海洋館&海底隧道、海洋表演館四大特色展館,向人們展示了我國近 海、印度洋、澳洲海域及亞馬孫河等世界流域內的知名珍奇水生動物,特別值得一看的是館內展示的長達18.6米、重達48噸的「抹香鯨標本」,是目前全世界最完整的大型鯨體標本之一。
  • 把一頭抹香鯨裝進博物館,總共分幾步?
    事後,這條抹香鯨(的剩餘部分)繼續了它的旅程,被製成了骨骼標本展於臺江鯨豚館。對於那些已經了無生機卻還在苟延殘喘的擱淺鯨,人們動用過毒劑、槍彈甚至炸藥來進行人道處理,但遺憾的是,至今尚未有一種方法能夠體面快速地為擱淺鯨執行安樂死。對擱淺的鯨魚進行屍檢。
  • 兩年了 還記得那頭擱淺在大亞灣的抹香鯨嗎?
    當年在大亞灣海域擱淺的抹香鯨被製成了標本,在惠州抹香鯨主題館暨科普教育基地展出。令人意外的是,研究人員在抹香鯨的乳房組織內發現了乳汁,隨後在子宮裡發現了一個已經成型的抹香鯨胎兒。這是一頭懷孕的母鯨。抹香鯨胎兒的出現給這起事件增添了更多悲涼的底色。為了記住這頭把生命中的最後三天留在大亞灣海域的抹香鯨,人們給她起名「浪花」。
  • 一頭抹香鯨的「自述」
    世界最大抹香鯨塑化標本「安家」金石灘。 樸峰 攝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鄭鴻    大家好,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一頭抹香鯨,有個可愛的名字叫「洋洋」。此時,失去了海水的浮力,巨大的體重已把我倆的骨骼壓垮,最終喪命在這片陌生的土地。    在我們抹香鯨的記憶裡,人類是最可怕的「敵人」。你們中國人說我們的身體裡有一種特殊的分泌物叫龍涎香,並且與沉香、檀香、麝香並列稱為「四香」,堪稱價值連城。你們可能並不知道,這曾經讓我們無比擔心,因為被你們同樣喜歡的象牙、犀角,帶給這一族群的可是滅頂之災。
  • 上海自然博物館動物標本製作師:續寫生命傳奇[圖]
    東方網5月29日消息:老虎鉗、牙刷、鑷子、手術刀,走進龍吳路上海自然博物館標本製作工場之前,你很難把這些工具和「賦予動物第二次生命」這樣光榮偉大的工作聯繫起來。實際上,「標本製作是一項超冷門的職業,目前在中國不足百人,也沒有任何一所大學開設這個專業。」張湯銘告訴記者。
  • 海洋大學鯨魚館,中國內地最龐大的抹香鯨標本
    整個大廳基本上被一條巨大的鯨魚標本和整套鯨魚骨架所佔據,初看去容易讓人覺得是模型,真的就絕對是真的,在博物館勤工儉學的學生,對於我們外行的議論表示抗議,更說明才知道就是2001年在瓊州海峽附近,不幸被漁網纏住的一條抹香鯨,被路過的漁船花了一整天拖回碼頭,當時已經死亡,決定由上海水產大學將巨鯨製成標本,供科研教學用。
  • 為這頭抹香鯨做「大保養」, 50個人準備豁出去半個月
    2001年5月14日,一隻體長18.4米,重約60噸的壯年雄性抹香鯨屍體在瓊州海峽被發現,隨後科研人員用了一年多時間,將這隻抹香鯨的屍體做成了剝製標本和骨骼標本,並於2002年11月1日起在上海海洋大學博物館對外展出,至今已接待了15萬名參觀者。
  • 新型樹脂包埋標本與傳統標本的對比
    新型樹脂包埋標本,是採用有機高分子樹脂材料,將以往動植物生物體的骨骼標本、浸制標本、剝製標本、幹制標本等通過包埋的方式,加工製作成的一種新型標本產品。該產品安全無毒,透明度高,可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展示標本的特徵狀況。它主要由高分子樹脂材料,以及經過特殊處理的標本物兩部分構成。
  • 他是海洋世界「魔法師」 為青島水族館「復活」千件珍稀標本
    館中長年展示著2000餘件珍稀海洋生物標本,其中超過半數的標本皆出自標本製作部主任蘇新剛之手。    一雙滿是傷口的斑駁巧手,堅持近40年。他把每一次修復都當作是和生命在對話。重塑動物最美的瞬間,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也是他畢生追求。近日,記者探訪青島水族館標本製作部,見證了這位海洋世界的 「魔法師」「復活」海洋生物的技藝。
  • 吃黃燜雞拼骨骼標本獲點讚
    「玩骨頭的盧老師」獲網友贊超百萬古脊椎動物學家要學生買一份雞的骨骼標本,結果學生買回來一份黃燜雞,怎麼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盧靜在其拍攝的抖音視頻中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一伙人將黃燜雞吃乾淨後,把骨骼清洗乾淨,一塊塊擺在一起,沒過多久就拼成了一具骨骼標本。
  • 了解人體和動物的骨骼結構,有這幾個網站和APP就夠了
    3D Cetacean Scanning3D Cetacean Scanning是由英國歷史自然博物館建立的鯨魚類3D模型標本,不過標本的數量並不多,總共收集了十種鯨魚,但包括了抹香鯨、長鬚鯨、露脊鯨等大型鯨魚,非常難得一見。雖然界面本身為全英文顯示,但是可以通過瀏覽器插件翻譯出中文視圖,不會對查看有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