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臺南擬將就地掩埋兩年抹香鯨製成標本(圖)

2021-01-17 搜狐網

  中新網2月27日電 重達五十噸、兩年前埋屍臺灣省臺南縣北門鄉的抹香鯨即將製成標本,目前已挖掘出95%骨骼、牙齒等遺骸,並逐一編號。由於有部分骸骨受損,增加未來組裝困難。

  據臺灣媒體報導,這隻身長十四米的抹香鯨,是於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中午,於北門鄉王爺港汕的海埔新生地被發現。當時抹香鯨已死,由於體積龐大極難拖離,臺南縣政府決議挖深五米巨坑就地掩埋。

  掩埋兩年後,相關單位近日開挖,出土的抹香鯨骸骨約二十噸重。

  負責承制鯨骨的葉玉成說,依美國鯨魚博物館印製的抹香鯨骸骨組織圖比對,抹香鯨應有十一對肋骨,北門鯨魚肋骨數相同,但有殘缺,此外,頭骨碎裂、顎骨斷折、前肢不齊全、牙齒欠缺、尾鰭骨傷,都增加日後組裝困難度,須全數挖掘後,進行拼湊才能確定。

  工作人員謝弘洲表示,出土的骨骼仍殘留皮肉生理組織,已清除腐肉、爛皮、凝脂、殘垢,日後再以藥劑浸泡,烹煮骨骸,反覆進行三四次後,才能確實將油脂逼出骨骸,避免細菌孳生骨髓內,遭到細菌侵蝕。

  據悉,組裝工程預計耗時半年,完成後將在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行首展。

(責任編輯:高瑞)

相關焦點

  • 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要「洗澡」了
    製成標本後2002年展出給一頭體長18.4米的抹香鯨標本「洗澡」,是什麼樣的場面?抹香鯨陳列於開放式空間,直接暴露於空氣中,容易受到空氣中的雜質、灰塵等汙染,會造成標本的磨損,此外灰塵等夾帶微生物和蟲卵,會對標本直接產生損害,因此標本的除塵尤為重要。當標本表面有灰塵時,要用吸塵器除去灰塵,有深凹處用洗耳球吹塵,切記不能用溼布擦拭標本表面。抹香鯨標本長期暴露在空氣中,還會存在皮膚乾燥失脂,也可能導致標本表皮和骨骼出現開裂的現象。
  • 兩年了 還記得那頭擱淺在大亞灣的抹香鯨嗎?
    當年在大亞灣海域擱淺的抹香鯨被製成了標本,在惠州抹香鯨主題館暨科普教育基地展出。但是,兩年前誤入深圳大亞灣海域的一頭抹香鯨,沒能完成這個最後的「使命」。「鯨落」變成了「鯨起」。這座巨大的身軀在人類的打撈下,第一次離開大海,走進城市,如今棲息在惠州的一間展覽館裡,以標本的姿態「重生」。如果順利的話,或許她能把兩年前錯過的「使命」放在陸地上完成,用自己的身軀為海洋點亮另一種生命之光。這頭抹香鯨叫「浪花」。這是兩年前那場意外發生時,大家給她取的名字。
  • 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要「洗澡」了 上一次是在十年前
    原標題: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要「洗澡」了抹香鯨剝製標本和骨骼標本陳列在上海海洋大學博物館中 本版圖片晨報記者 陳徵工作人員拿噴槍為抹香鯨表皮除塵■上一次還是在十年前,洗一次用時半個月■該鯨2001年死亡,製成標本後2002年展出給一頭體長18.4米的抹香鯨標本「洗澡」,是什麼樣的場面?
  • 在臺灣臺南周邊,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風景區?
    當然,現在到臺灣去旅遊,作為一個普通老姓,雖然有一定障礙,但我想這肯定只是暫時的。"臺南"是臺當局設定的六大直轄市一之一,與大陸隔海相望。由原臺南縣和臺南市合併而成。面積兩千多平方公裡,人口一百八十多萬。當然這點兒面積與人口,在大陸來說,就是一個區縣的標準。由於面積不大,所以也沒有太多著名的景點。不過有些地方還是值得一去的。首先,推薦的是臺南孔廟。
  • 抹香鯨母子標本由廈大專家「主刀」 首獲胚胎骨骼圖片
    原標題:抹香鯨母子標本由廈大專家「主刀」 首獲胚胎骨骼圖片   抹香鯨母子留下四個第一次   ■我國首對抹香鯨母子標本   ■世界上首次獲得抹香鯨胚胎骨骼圖片   ■首次對懷孕抹香鯨進行解剖   ■人類首次嘗試對成年活體抹香鯨進行聽覺能力測試,以評估其聲吶系統的健康狀況
  • 世界最大 15米長、近40噸重的抹香鯨塑化標本即將完成:千年不壞
    作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抹香鯨一直是神秘的存在,現在4年前擱淺在中國海灘上上的一隻抹香鯨將以另一種方式「重生」,被製成了世界最大的塑化標本。抹香鯨是世界保護動物,為此當地政府決定將他們製作成標本,其中15米長的「沙沙」在2017年製成了剝質標本,隨後運回了如東。
  • 抹香鯨骨骼標本在廈門成型展示
    6次抹香鯨解剖中首次發現14顆上齒 現場還有51顆狀如香蕉的鯨齒。其中,兩排腰果般的小鯨齒特別引人注目。「這是上頜齒。」童慎漢說,六起抹香鯨解剖標本製作中,這是他們第一次發現抹香鯨上頜有牙齒,兩側各7顆。據了解,前五次都為雄性抹香鯨。此次是他們製作的唯一雌性抹香鯨標本。
  • 還記得那只在大亞灣擱淺死亡的抹香鯨嗎?它「重生」了
    它「重生」了抹香鯨主題科普教育館29日開館,國慶期間可預約參觀深圳商報2019年9月28日訊 還記得兩年前在大亞灣擱淺死亡的抹香鯨嗎?如今,它「重生」了!深圳商報&讀創對抹香鯨及海洋環保的關注沒有間斷,通過報導探索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海洋鯨豚類動物救助機制,檢討對抹香鯨和海洋生態的誤讀,通過對抹香鯨事件的報導喚起深圳人重新認識身邊的海洋。時間過去了兩年半,但深圳人始終記著那年春天牽動深圳人心的抹香鯨救援事件。
  • 海洋大學鯨魚館,中國內地最龐大的抹香鯨標本
    整個大廳基本上被一條巨大的鯨魚標本和整套鯨魚骨架所佔據,初看去容易讓人覺得是模型,真的就絕對是真的,在博物館勤工儉學的學生,對於我們外行的議論表示抗議,更說明才知道就是2001年在瓊州海峽附近,不幸被漁網纏住的一條抹香鯨,被路過的漁船花了一整天拖回碼頭,當時已經死亡,決定由上海水產大學將巨鯨製成標本,供科研教學用。
  • 揭秘水族館鯨魚標本:埋地下腐爛2年 挖骨拼裝
    如今這枚「龍牙」被放在青島水族館即青島海產博物館一個胡桃木展櫃裡,這裡還有1978年在唐島灣擱淺的抹香鯨標本和來自北極的神秘客人獨角鯨標本等,這些寶貝是這座亞洲最早的海產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記者來到這座有兩萬多件藏品的博物館中,探尋那些展品背後的故事。
  • 近15米長的抹香鯨「死而復生」,世界最大生物塑化標本這樣誕生
    ◎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4年前,兩頭來自深海的抹香鯨在江蘇省如東縣的海灘上擱淺死亡。4年後,其中一頭叫「洋洋」的抹香鯨成功「復活」,它不僅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塑化標本,也是世界上第一頭被塑化的抹香鯨標本。
  • 揭秘鯨魚標本製作過程 鯨魚脫脂埋地下8年(圖)
    12月21日,記者從青島海底世界水族館工作人員處獲悉,這條鯨魚是2003年左右掩埋在地下的,最近剛清理出來,目前已經將鯨魚骨架冷凍在標本製作廠,下一步將進行骨骼標本製作。記者採訪了解到 ,青島有多家科研機構專門製作大型海洋生物標本 ,並已形成成熟的製作方式。國內沿海捕撈發現的大型海洋動物 ,多數會在青島的標本製作廠加工製作成標本 。
  • 臺南四草紅樹林:綠色隧道,簡直就是臺灣袖珍版的亞馬遜河
    鹽田、溼地、紅樹林,四草算是臺灣比較冷門的景點,也沒有很多人知道綠色隧道,約莫半年前在書上看到關於這裡的資訊,便一直想找時間造訪,這次終於成行,開心悠遊臺江國家公園的至寶– 臺灣袖珍版的亞馬遜河。大眾廟旁就有停車位,我們是在假日走訪,人潮並不多。
  • 滬死亡鯨魚將解剖製作標本 整個過程需時兩年半[圖]
    滬死亡鯨魚將解剖製作標本 整個過程需時兩年半[圖]2017-3-22 19:18:34 來源:東方網 作者:曹磊、劉輝 選稿:包永婷 有關部門表示將會把鯨魚製作成科普類的實物標本,供科普或者科研使用。  上午9點,東方網記者來到鯨魚解剖點,現場能看到擱淺的鯨魚,空氣中能聞到腐爛的臭味。據現場漁政工作人員介紹,22日凌晨,漁政人員藉助漲潮的時機,將死亡鯨繼續往岸邊拖動了3米左右,鯨身體大部分已經離開河道水域。  上午11點半,上海科技館標本製作中心工作人員抵達現場,對現場情況進行了勘查。
  • 一頭抹香鯨的前世今生
    抹香鯨標本。新華社記者潘昱龍攝新華社大連6月14日電(記者崔師豪)「興奮又震撼,工作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做過這麼大的標本。」大連鴻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塑化技師遲文千說。2016年2月14日,兩頭抹香鯨在江蘇省如東縣附近海域擱淺死亡,其中一頭被送往遼寧省大連市進行塑化處理,製成標本。據介紹,抹香鯨是世界上最大的齒鯨。這頭體長14.88米、重約41噸的抹香鯨,經過大連鴻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員們4年多的努力,現被製作成可保存上千年的生物塑化標本在大連金石灘文化廣場展出。
  • 荷蘭、臺灣建築師聯手打造臺南圖書館,花窗意象化身光影百葉窗
    位於臺南永康的「市立圖書館總館」,已經在12月5日試營運,預計2021年1月2日正式對外啟用。預計將提供全臺最大24小時借還書服務,空中花園,館內設置名人堂和臺南文史資料區、由企業進駐提供咖啡與美食服務,更有特色書店,不只能來使用公共服務,還能順便把書買回家。
  • 江蘇擱淺41噸抹香鯨屍解 胃中現8米長漁網(圖)
    同一片海域,兩頭抹香鯨相繼擱淺,背後有何原因?它們臨死前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傳說中的龍涎香是否存在?  答案,或許只能通過解剖獲取。  目前,兩頭抹香鯨都已被打撈上岸。2月27日,其中一頭抹香鯨被運往大連,進行塑化標本製作。抹香鯨塑化標本製作成功後,將成為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塑化標本。
  • 預報熱低壓將緊貼臺灣北上 臺南、高雄防雷雨轟炸
    華夏經緯網7月1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正在靠近臺灣的熱低壓昨預測可能登陸恆春,但臺「氣象局」今(15)日表示,此熱低壓不會登陸臺灣,將緊貼臺灣北上。吳德榮說,此熱低壓今晨已嚴重高低層分離,由於低層水氣增多,要慎防雨勢加大。「氣象局」早上已對高雄、臺南2地區發布大雨特報。
  • 一頭抹香鯨的「自述」
    世界最大抹香鯨塑化標本「安家」金石灘。 樸峰 攝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鄭鴻    大家好,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一頭抹香鯨,有個可愛的名字叫「洋洋」。我和我的同伴——另外一頭抹香鯨,誤打誤撞地遊到了你們中國的江蘇省如東近海。別看我身長14米,還能輕易潛到2000多米的深海,但是一到近海就「虎落平陽」了。由於遠離深海沒有我們賴以生存的食物,我倆早就飢腸轆轆、筋疲力盡了。
  • 如東擱淺死亡的另一條抹香鯨何時和遊客見面?先睹為快
    這些被當成材料的齒鯨和海豚標本,被分割成為各個需要的部分,給抹香鯨「查缺補漏」,血管、神經、肌肉等等都有它們存在,但經過工人們的巧手,完全看不出修補的痕跡。為了能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抹香鯨,11隻鯨豚標本在背後貢獻了不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