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漫遠談達爾文的意義:從消除誤讀開始

2020-11-26 搜狐網

  文/淳子

  2010年3月14日,北京時間下午三點整,在名符其實的「白色」情人節這天,或者更geek一點,在全球同慶的π-day,科學松鼠會系列講座的第一站於安靜的涵芬樓書店火爆開幕了。值得一提的是,興業全球基金對科學松鼠會的公益系列講座將全程贊助支持。

  此次講座名曰「達爾文的意義──基因的女兒們如是說」,由芝加哥大學演化生物學系終身教授龍漫遠老師主講。主持人為科學松鼠會內容總監小莊,並有特邀臺灣著名科普作家王道還老師作嘉賓。

  來到現場聽講座的百來號同學大多並非生物專業,更有一小半是文科生,年輕而單純的求知熱情令人尤為珍喜。但是,科學與藝術的距離,真的很遙遠麼?君不見,龍漫遠老師以賞析《蒹葭》一詩為始,縱貫歷史之河,通過古今之比將達爾文學說的真確性娓娓道來。後,他又兼以分析當今學術界以及普通大眾對於達爾文演化論的四種常見誤讀,以證偽的方式闡述了達爾文的意義。最後,他介紹了自己在93年發現新基因──「精衛基因」的前因後果,推導出的結論令很多同學耳目一新。所以我們知道了:1,物種起源與演化是以基因的起源與演化為基礎的;2,新基因是由母基因在倍增過程產生的;3,對物種的自然選擇實際上是在對基因的自然選擇的基礎上產生的。

  兩個多小時激情肆意的演講過程中,龍漫遠老師不時在一些敏感的學術問題上與王道還老師對視,王老師頻頻點頭表示贊同。其後的問答環節,王老師和龍老師默契作答,頗是一見如故。唱和之間,惺惺相惜之情撲面而來。

  其實要讀懂達爾文,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消除一些錯誤的概念。比如達爾文的Evolutionism,正確的意義應當是演化論,而非進化論。以辭海、新華詞典、現代漢語詞典中的對「進化論」的定義「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進化的」為例。事實上,生命不總是在「進化」,在某些境況下還有退化的可能。其次,此句有語言學邏輯不通之處:低級高級是一種主觀價值判斷,根本不是科學術語。再次,生物並不總是向複雜進化的,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人類可能只是一種非典型例證。

  當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基本的理解之後,再來閱讀達爾文可能就會更理性。若如同物理學家霍金、經濟學家哈耶克或是獨立音樂人蔡健雅一般對達爾文理論進行跨領域的移植,卻導致一種泛選擇主義、泛適應性、泛達爾文主義的粗暴誤讀,真是叫人大呼可惜的殘念。

  這次活動持續了大約三個小時,結束得令所有人戀戀不捨。就如同王道還老師的即興評語一般:我們鼓掌,不僅是為龍漫遠老師精彩的演講,更是為了請龍漫遠老師下次還來!(掌聲雷動,轉向龍老師)當然,下次龍老師再來的時候,希望可以少闡釋一些誤讀,多談談達爾文演化論的新發現。(笑聲,掌聲,落幕)

  

相關焦點

  • 再說抹香鯨,莫要再「誤讀」
    各路媒體在直播過程中有過這樣或那樣的誤讀,使我們突然明白:作為深圳人,我們可能並不了解身邊的那抹「藍」——也就是使深圳以「濱海城市」命名的另一個「深圳」。 直播結束後,深圳商報讀創團隊特邀海洋環境講師大象爸爸,為讀創後臺小夥伴們上了一堂課:抹香鯨報導的媒體誤讀大匯總。同時,我們也走訪了此次參與救援行動的專家,為大家梳理了一些線索,解開心中的疑問。
  • 「兩個維護」的政治內涵不可誤讀
    鄧小平同志後來總結這一時期的經驗教訓時說,原因是「以前的領導都是很不穩定,也很不成熟的」,1945年4月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因此深刻指出,「這次會議(指遵義會議)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是中國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
  • 其實不讀「擔」,我們誤讀了幾十年!
    其實不讀「擔」,我們誤讀了幾十年!在現在的很多有關於歷史的影視劇裡,都會提到關於古代的方方面面,就比如說古代的度量單位,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對待糧食的稱量計算。但是在中國的古代,卻沒有「克」和「噸」的意義,可是大家用於計量的「斤兩」對於稱量糧食又太小了,於是乎古人就聰明地發明了一個新的量詞,叫做「石」。
  • 有些源於創造性誤讀
    歷史書寫首先是史家對於事件的選擇,並把這些事件編織在一個有意義的序列裡。因此即使同一主題,不同作者也會有自己的不同選擇,這就是個性。《中西文化交流通史》一書的宗旨,就是選擇了歷史上中國與西部世界的交往和文化關係的相關史實,構成作者賦予的意義序列。
  • 我們可能誤讀了張大千
    如果我們僅僅從張大千的作品理解張大千,恐怕是對張大千的誤讀。二、「五百年來第一人也。」這是徐悲鴻對張大千的評價。按照徐悲鴻的評價,我們將時間上朔五百年。大概是1550年左右,大概就是明代。那麼,在這上溯的500年裡,有些什麼麼藝術家呢?
  • 中科院5nm雷射光刻加工方法被誤讀
    近日,《財經》雜誌發文澄清了一個關於中科院光刻技術突破ASML的誤讀傳言。截圖自ACS官網這一消息被一些媒體誤讀為可以「突破ASML的壟斷」、「中國芯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不需要EUV光刻機就能製作出5nm
  • 微笑的海豚:人類最大的誤讀
    從31歲開始瑞察開啟了全新的人生,到處幫助海豚,建立海豚保護組織,演講、著述、拍電影,試圖終結海豚產業。眼前這個75歲的男人,消瘦而強壯,他靜靜坐在發布會會場一角,黑色T恤上印著一隻海豚。有讀者認出了他是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海豚灣》的主人公,走上前合影。他很溫和地配合,然後還是沉默。只有在談起海豚時,他激情澎湃。
  • 大連要成為直轄市 是誤讀還是真事兒?
    不知道是不是誤讀,還是巧合?筆者在翻閱「落實《大連2049城市願景規劃》之 《大連市城鎮體系規劃(2018-2035年)》(以下簡稱:《大連2035年規劃》) 公告」時發現了部分雷同的內容。今天咱們就來講講大連有沒有可能變成直轄市。
  • 新媒體時代輿論法則思考:如何消除「偏激共振」
    新媒體時代輿論法則思考:如何消除「偏激共振」   當「官二代」的身份標籤被證為
  • 又有何意義?
    又有何意義?鮑德裡亞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肇始於批判建立在使用價值邏輯上的物質生產理論。鮑德裡亞從批判生產理論到構建象徵交換體系的邏輯自有其生成土壤,對時代特徵的論述表現出了一定的深刻性。但其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實際是立足於對馬克思主義中基礎概念的誤讀和辯證思維的缺失,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 「馬鳴溪龍」被誤讀為「馬門溪龍」
    一次口誤/ 「馬鳴溪龍」被誤讀為「馬門溪龍」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館藏的合川馬門溪龍,是世界已知的恐龍化石中脖頸最長的蜥腳類恐龍化石,也是亞洲迄今為止發現的完整恐龍最大的。
  • 用推理思維消除狹隘:從區分3種情景意義開始,你現在能走幾步?
    在很多時候,人們都無法透徹地理解一個情景的正確意義。任何情景都包含有三種不同的意義:合理的意義,可能的意義,以及必然的意義。例如,每次你開車都暗含著可能發生事故的意義。而如果你在醉酒的同時還超速行駛在雨中擁擠的街道,一種可能的意義是你將會發生事故。如果你在高速公路的主幹線上快速行駛,在迎面開來一輛車時發現剎車失靈,將要發生的事故是這種情況下難以避免的意義。
  • 新冠病毒已突變系誤讀 研究表明其可能分為兩種類型
    行業媒體BioArt團隊分析相關科研團隊研究後表示,有媒體所稱的「新冠病毒已突變」系誤讀。BioArt團隊指出,前述被「誤讀」科研成果的正確理解應為,新冠病毒可根據基因組不同的突變位點分為L、S兩個類型,但這兩個突變型在病毒爆發的早期可能就已存在,並非近期突變而成。
  • 瑪雅曆法184個預言不攻自破 世界末日論系誤讀
    電影2012畫面   恐懼來自對瑪雅曆法的誤讀   末日傳言之所以引起人們的如此關注,甚至令部分人深信不疑,很大程度上在於這一預言與高深莫測的瑪雅文明有關   墨西哥國家人類學與歷史研究院近日組織了60位瑪雅研究專家舉行會議,聲明關於2012年12月的末日預言是西方視野對瑪雅曆法的誤讀。《聖經》創造的「線狀時間」概念,貫穿了整個西方文明發展史。從西方採用的公元紀年方法上即可看出,時間直線向前演進,有始有終,這是「末日」一說存在的前提。然而,與古代東方的天幹地支紀年法相似,瑪雅人亦將時間看做是一系列循環,周而復始。
  • 陶淵明的一首雜詩,千古流傳,最後兩句卻經常被人誤讀
    下面一起欣賞陶淵明的一首雜詩,千古流傳,最後兩句卻經常被人誤讀。雜詩魏晉: 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鬥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開篇兩句就發人深省,「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人生在世,就像無根之木、無蒂之花,又好比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
  • 不要誤讀國家對魷魚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
    13%13%03074990001按13%徵稅的其他幹、鹽制的墨魚及魷魚13%13%03074990002按17%徵稅的其他幹、鹽制的墨魚及魷魚17%15%由此觀之,相關出口企業誤讀了國家對魷魚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
  • 你知道嗎,營養物這個詞通常被人們誤讀
    二、營養物這個詞通常被人們誤讀營養物這個詞通常被人們誤讀。總的來說,營養物指的是可以維持生命的有機物和無機物。這包括了大量的化合物,它們在生物體內形成脂肪、胺基酸和碳水化合物。它們的含量多少直接影響了生物的成長以及繁殖能力。碳、氮、磷是飼養珊瑚最重要的營養物。可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通常對氮和磷兩種元素的獲取是有限的,光合作用可以提供無限的含碳源的物質。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在氣象專家看來,這場熱議背後存在一個誤讀,即氣象部門在預報這場暴雨時,就已明確主要降雨時段為中午到夜間,但有些人可能並未注意這一點。當天一早,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也對此進行回應:大雨正在路上——從雷達圖上可以看到,大雨正逐漸北上影響北京。
  • 2020年十大語文差錯公布:「新冠病毒」常被誤讀
    著名語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5日發布「2020年度十大語文差錯」,其中,「新冠病毒」常被誤讀,「螺螄粉」則常被寫錯。  這十大語文差錯分別是:  一、「新冠」的「冠」誤讀為guàn。「新冠」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簡稱,其「冠」字是取「王冠」之義,為名詞,應讀guān而不讀gu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