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淳子
2010年3月14日,北京時間下午三點整,在名符其實的「白色」情人節這天,或者更geek一點,在全球同慶的π-day,科學松鼠會系列講座的第一站於安靜的涵芬樓書店火爆開幕了。值得一提的是,興業全球基金對科學松鼠會的公益系列講座將全程贊助支持。
此次講座名曰「達爾文的意義──基因的女兒們如是說」,由芝加哥大學演化生物學系終身教授龍漫遠老師主講。主持人為科學松鼠會內容總監小莊,並有特邀臺灣著名科普作家王道還老師作嘉賓。
來到現場聽講座的百來號同學大多並非生物專業,更有一小半是文科生,年輕而單純的求知熱情令人尤為珍喜。但是,科學與藝術的距離,真的很遙遠麼?君不見,龍漫遠老師以賞析《蒹葭》一詩為始,縱貫歷史之河,通過古今之比將達爾文學說的真確性娓娓道來。後,他又兼以分析當今學術界以及普通大眾對於達爾文演化論的四種常見誤讀,以證偽的方式闡述了達爾文的意義。最後,他介紹了自己在93年發現新基因──「精衛基因」的前因後果,推導出的結論令很多同學耳目一新。所以我們知道了:1,物種起源與演化是以基因的起源與演化為基礎的;2,新基因是由母基因在倍增過程產生的;3,對物種的自然選擇實際上是在對基因的自然選擇的基礎上產生的。
兩個多小時激情肆意的演講過程中,龍漫遠老師不時在一些敏感的學術問題上與王道還老師對視,王老師頻頻點頭表示贊同。其後的問答環節,王老師和龍老師默契作答,頗是一見如故。唱和之間,惺惺相惜之情撲面而來。
其實要讀懂達爾文,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消除一些錯誤的概念。比如達爾文的Evolutionism,正確的意義應當是演化論,而非進化論。以辭海、新華詞典、現代漢語詞典中的對「進化論」的定義「生物是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進化的」為例。事實上,生命不總是在「進化」,在某些境況下還有退化的可能。其次,此句有語言學邏輯不通之處:低級高級是一種主觀價值判斷,根本不是科學術語。再次,生物並不總是向複雜進化的,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人類可能只是一種非典型例證。
當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基本的理解之後,再來閱讀達爾文可能就會更理性。若如同物理學家霍金、經濟學家哈耶克或是獨立音樂人蔡健雅一般對達爾文理論進行跨領域的移植,卻導致一種泛選擇主義、泛適應性、泛達爾文主義的粗暴誤讀,真是叫人大呼可惜的殘念。
這次活動持續了大約三個小時,結束得令所有人戀戀不捨。就如同王道還老師的即興評語一般:我們鼓掌,不僅是為龍漫遠老師精彩的演講,更是為了請龍漫遠老師下次還來!(掌聲雷動,轉向龍老師)當然,下次龍老師再來的時候,希望可以少闡釋一些誤讀,多談談達爾文演化論的新發現。(笑聲,掌聲,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