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燃油車了?NO!發展新能源汽車謹防「二元論」丨 產業觀察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26日訊(記者楊忠陽)儘管我國車市遭遇「開門黑」,產銷下滑均超兩位數,但新能源汽車卻喜迎「開門紅」。

  請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1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1萬輛和9.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3%和138%。

  這,是不是很亮眼喲!

  不過,與如此亮麗的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近好多人還是忍不住對新能源汽車吐起了槽。

  吐槽的理由是,「電動汽車續航裡程短,充電慢」,進而認為「很難顛覆傳統燃油車」。這也就罷了!更可氣的是網上有些「噴子」,還不忘對我國新能源汽車「換道超車」的戰略目標嘲諷一番,並冠之以「世紀大騙局」。

  總之呢,就是千方百計抹黑和否定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

  面對這樣的錯誤觀點,我們可不能被帶溝裡去了喲!其實呢,駁斥他們也不難,因為他們犯了我們常說的「二元論」。

  不可否認,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我國電動汽車確實還有產品設計不夠完善,續航裡程不夠長,充電不夠方便,在產品更新較快的情況下保值率低,部分產品明顯為迎合補貼而存在等問題。

  但這些問題並不改變當前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方向,也不阻礙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向好趨勢。畢竟技術的進步,產品的提升,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一個時間和過程。

  得益於國家高度重視和財政政策大力支持,近年來在以純電為主的技術路線驅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成績「棒棒的」:不僅產銷規模和產業鏈完整度位居全球第一,而且在技術上也躍居全球第一梯隊,已被視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風向標」。

  說來也是相當的不好意思。在傳統燃油車發展上,我們追趕發達國家50多年了,雖然近年來進步也很大,但短時間很難實現超越。

  如果發展新能源汽車,起碼現在就能「並跑」。如果再加上智能化,考慮到我國網際網路技術和應用場景的豐富性,我們就有了更多獲勝「籌碼」。

  更何況,電動車又是智能化的最佳載體。你知道嗎?與內燃機需要達到一定轉速,才能釋放最大扭矩不同,電動機在啟動時瞬間就可以達到最大扭矩,並且在運轉的平穩性、在可維護及未來模塊化方面,比內燃機明顯佔優。

  國家之所以選擇電動車,某種形式上也是在自動駕駛方面的提前卡位。因此,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實現「換道超車」,也並非絕無可能。萬一實現了呢!

  當然,「換道超車」並不是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唯一理由。

  要知道,汽車行業對於石油有著深度依賴,汽油、柴油、機油和變速箱油全部源於石油。

  海關總署最新數據表明,去年我國原油進口同比增長10.1%,達到4.62億噸;成品油進口同比增長13%,至3350萬噸,我國已經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9%。

  由於我國汽車每年耗油量就要佔據進口石油的80%,隨著保有量的不斷上升,這將使石油供應出現一個非常大的缺口。

  去年我國汽車保有量是2.4億輛,有預測說,未來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6億輛,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與燃油車不同,電動汽車的驅動源於電力,而電力的來源可以是石油,可以是煤炭,可以是水利,可以是核能,可以是太陽能,也可以是風能,這就極大降低和分散了我國對於石油的依賴,有利於國家能源安全。

  現在社會上還存在一種誤解,以為發展新能源汽車「就是完全顛覆燃油車」「不再需要燃油車了」,這其實也是一種「二元論」,一種典型的「非白即黑」思維。

  至少從目前的國情和技術階段來看,我們不應該把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發展絕對對立起來。如果我國將2.4億輛汽車全部換成電動汽車,且不問電網承不承受得了,單就生產動力電池上遊的鋰、鈷資源供應,就可能又要被「卡脖子」。

  反之,如果全是燃油車,能源安全又是問題。

  因此,當前我國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各保持一定比例發展,「和諧共處」,才是最好的選擇。

  也許你會問,現在全球不是已有一些國家明確提出了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了嗎?但請看清楚,迄今為止,只有英國(含蘇格蘭)和法國政府正式宣布了燃油車禁售計劃,其他國家或是部分政黨、或是部分州郡提出了相關議案,並未形成國家層面文件。

  而且,這不等於所有國家都會「依葫蘆畫瓢」。

  隨著技術進步和雙積分政策的倒逼,新能源汽車對燃油車的替代會逐步增加,但這種替代「絕不是顛覆性的」。考慮到技術進步的漸進性和地域氣候的複雜性,我國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將「並駕齊驅」,國家在制定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上更不會「一刀切」。

  當然,即使在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選擇上,也將是純電、插混和燃料電池等「多頭並進」。至於究竟誰能勝出,最終還將由市場決定。況且,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我國也容得下車用能源「多元化」發展。

  誰說不是呢?!

相關焦點

  • 發展新能源汽車莫陷入「二元論」
    還須認識到,不應該把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發展簡單對立起來  儘管我國車市今年第一個月產銷量下滑均超兩位數,但新能源汽車仍舊喜迎「開門紅」。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1萬輛和9.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3%和138%。不過,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網絡和社交媒體上質疑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聲音仍此起彼伏。
  • 海松沙龍六期丨新能源汽車及電池產業新紀元的機遇與挑戰
    11月10日,新能源汽車及電池產業的機遇與挑戰暨海松沙龍第六期在北京華瑞大廈成功舉辦。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及電池產業的高速發展贏得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青睞,新能源汽車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本期沙龍座無虛席,北汽產投董事總經理賈廣宏作為特邀演講嘉賓拉開了活動序幕。
  • 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把握產業發展三大趨勢
    國務院辦公廳 2020 年 11 月 2 日發布《新能源汽 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汽車總銷量的 20%左右。財政 部、工信部、科技部和發改委 2020 年 4 月 23 日聯合發布的《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 通知》提出,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延續至 2022 年底。
  • 任澤平:汽車百年大變局——2020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
    變局之二:當今歐洲、日韓等國政府紛紛加速電動化轉型,一次次驗證十年前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的前瞻性。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經過十年的規劃和培育,已具備一定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中國汽車人離汽車強國的夢想從未如此近過。
  •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發布;長江汽車破產清算
    編輯丨AutoR智駕 智駕小郎君 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 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2020: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支持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技術互融協同發展,推進標準對接和數據共享。二要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三要鼓勵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合作。四要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
  •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分類及必要性如下特點
    新能源汽車產業汽車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為人們生活帶來便捷和舒適的同時因此,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汽車工業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必要性如下:1.能源危機。為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各國都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制高點。2.環境汙染。交通能源消耗是造成局部環境汙染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
  • 寶利財富觀察:再看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
    規劃指出要優化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隨後,2020年新能源汽車配套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臨港新片區舉行,儀式上共籤約了13個項目,涉及汽車產業鏈上的系列配套產品,投資總額超40億元,新能源汽車成為最新投資風向標。
  • 今明兩年新能源汽車將加入南海公交汽車行列
    繼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汽集團」)前日在佛山南海開展新能源汽車巡遊活動後,昨日上汽集團與南海區政府籤訂廣東省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產業基地共建協議。 籤約: 省級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產業基地設在南海 記者了解到,南海將在今明兩年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605輛。
  • 推進第三代半導體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
    近日,2020第三代半導體支撐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於廣州南沙召開,200多位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政府領導及相關企業高層出席參與,共同探討跨產業協同創新機制,促進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在新能源汽車上的示範應用。
  • 鋰電池為什麼是新能源汽車主流動力選擇?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索尼公司、NEC Moli Energy (Canada)Ltd.先後將不同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產業化後,鋰離子電池已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等。鋰離子電池經過20多年的應用發展,以及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大規模使用,技術趨於成熟,產業配套全面,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成本不斷趨近燃油車,從而成為新能源汽車主流動力選擇。
  • 新能源汽車將迎利好 2018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有哪些
    據最新消息顯示,目前新的汽車投資管理規定等多項政策正在加緊推進,鼓勵技術、模式等創新。未來新能源智能化汽車將迎來更多利好。那麼,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新能源汽車概念股龍頭髮改委表示,目前新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已經完成了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電動汽車安全焦慮-雷雨出行真的比燃油車更危險嗎
    電動汽車這幾年的發展特別的迅速,以至於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全面的概括的話,非一個「火」字莫屬。一方面,電動汽車從2015年開始,像火一般引領了全球的熱潮;而另一方面,電動汽車的著火事件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2018年開始,也許是為了解決裡程焦慮的問題,大幅提升了電池能量密度,導致電動汽車的自燃事件頻率增加,甚至幾天內接二連三的「火」。而在全球範圍內,電動汽車最火的應當算是中國,得益於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和銷量都走在世界前列,而新能源電動汽車的著火事件也是遙遙領先。
  • 長城汽車貓狗歡騰,緣何難破新能源困局
    文丨呂行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 在本土車企中,長城汽車是一個較為獨特的存在。此前因為押中SUV市場的爆發而異軍突起,甚至拋棄轎車車型集中資源,成為了SUV車型的領頭羊。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崛起,長城汽車開始慢慢掉隊。
  • 開年銷量遭遇寒流 2017新能源汽車面臨大考
    面對新能源汽車開年遭遇的寒流,儘管中汽協一再解釋,這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重審影響,相信經過幾個月的過渡期後,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80萬輛,不少人卻對此表達出擔憂。 擔憂的理由在於,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具有較強的政策驅動特徵。近兩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之所以能實現較高增幅,除了本身基數較小外,主要得益於國家和地方財政補貼政策的扶持,以及限購城市的倒逼。
  • 新能源汽車產業 南海領跑
    以一汽大眾、北汽福田、廣東福迪三家整車生產企業為代表,輔以各類零部件汽配產業群,南海的汽車產業基礎在佛山具有絕對話語權。在此基礎上,南海將向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升級。昨日,科技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佛山項目啟動儀式暨佛山市南海區新能源汽車(氫能)產業招商推介會在南海區丹灶鎮舉行。
  • 新能源汽車應用示範區跑出加速度
    、到商業區逛街購物也有充電樁停車位……近日,宏達三鼎產業園區職工馬政,購買了新能源汽車作為上下班及出行的代步工具,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遍布、充電服務半徑越來越小的經開區內,他感受到了開新能源汽車也如開燃油車一樣方便。
  • 經濟日報: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要快更要安全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要快更要安全作者:唐一平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汽車工業快速發展,再加上國際原油供求矛盾逐步加深、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加劇等外部環境,新能源的概念越來越普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飛速擴張,行業間的競爭也日益加劇。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綜合指數」超越美國
    通過中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多維度比對,得出的結論是,美國的競爭優勢主要在核心技術創新上,中國的競爭優勢則在政策力度、產業規模和市場空間上面。2019年10月,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發布《新能源汽車全球專利觀察》報告指出,到2019年7月全球各國,在BEV(純電動汽車)車型方向專利件數佔比分別為:日本26%、中國25%、韓國20%、美國18%、德國4%、法國1%;HEV(混合動力汽車)車型方向專利件數佔比分別為:日本52%、中國4%、韓國6%、美國16%、德國12%、法國4%;FCV(燃料電池汽車)車型方向:日本54%、中國2%、韓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