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曾計劃於1968-1969年間成為全球首個在月球上建設天文臺的國家

2020-09-25 科普百分百

蘇聯曾計劃於1968-1969年間成為全球首個在月球上建設天文臺的國家(© NASA . JPL/University of Arizona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9月24日電,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網站上發布的解密文件顯示,蘇聯曾計劃於1968-1969年間成為全球首個在月球上建設天文臺的國家。

中央精密機械工程研究所所長莫茲若林1967年籤署的文件中稱:「這一天文臺將成為未來登月站的原型,旨在為太陽、地球(用於氣象和其他目的)、行星和恆星提供永久和全面的服務。」

曾計劃在月球登陸站E-8的基礎上建設天文臺,並使用「質子-K」運載火箭將其發射到月球上。

俄羅斯科學院天文學研究所副所長薩奇科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俄中兩國科學家們正在研究2030年後在月球上建設聯合望遠鏡OAST的問題。

根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網站上公布的資料顯示,蘇聯月球計劃考慮過1970年代登陸月球背面,將土壤樣本返回地球,發射改進的月球車,並詳細繪製月球表面圖。

俄航天集團公布這些材料是為了紀念「月球-16」號探測器飛行50周年,它將101克月壤運到地球。

根據俄航天集團公布的1977年至1980年代提出的探索月球和繞月空間的提議,1977年計劃將月球背面的土壤運送到地球,1978年發射新的月球車,並在1979-80年代以高解析度拍攝月球的整個表面及其各個區域,以繪製出完整的月球地圖。

儘管如此,這些計劃從未實現。蘇聯在月球上的最後一個探測器是「月球-24」號,它1976年進行了飛行。最終,中國嫦娥四號於2019年第一個降落在月球背面探測器。此前,美國向月球進行了幾次發射,以執行測繪任務。

俄羅斯2021年計劃進行現代史上的首次月球發射,其目的是練習軟著陸技術。

相關焦點

  • 中國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登陸月球遠端的國家
    中國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登陸月球遠端的國家 原標題:   2018年,中國航天又要幹不少大事。  年底,嫦娥四號將搭乘長徵三號乙火箭升空,最終登陸月球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成為世界首顆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
  • 50年前他在月球上說的這句話,如今成為「公廁名言」
    ▲1961年,蘇聯航天員尤裡·加加林率先進入太空美國當然不甘心被扣上「千年老二」的稱號於是憋了個大招為了確保最終的登月萬無一失NASA在1961-1968年間進行了多個輔助計劃對月球進行初步的勘測包括:9個
  • 蘇聯登月計劃因總設計師猝死和火箭難題而流產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宋華報導,據俄新社報導,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前蘇聯登月計劃參與者米哈伊爾-馬羅夫7月20日透露,前蘇聯載人登月計劃之所以沒能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項目總設計師科羅廖夫突然死亡以及N-1重型運載火箭難題未能順利解決。
  • 印度要全球第四個登月:首個衝向月球南極
    據外媒報導,印度計劃當地時間7月15日發射無人探測器「月船2號」,如果實現將成為繼美國、蘇聯(俄羅斯)、中國之後全球第四個實現登月的國家,而且第一個登陸月球南極。今年4月份,以色列首個月球探測器創世紀號在距離月面只有150米的時候失去聯繫,以每秒1公裡的速度撞向月球表面,軟著陸失敗。
  • 登月回憶:阿姆斯特朗——月球上首個足跡
    曾在韓戰中駕駛噴氣式戰鬥機參加了78次戰鬥。其後,他就讀南加州大學,獲航天工程科學碩士學位。1962年,阿姆斯特朗加入美國航空航天總署(NASA),成為在NASA受訓的九位太空人小組的一員。在此之前,他是空軍太空人的候選人,授命駕駛X-15噴氣式飛機在太空邊緣的大氣層上飛行。成為NASA一員之後,阿姆斯特朗進行了長達4年的阿波羅任務強化訓練,隨後他又擔任了三年的後備指揮官。
  • 嫦娥五號年內升空,我們為什麼要去月亮上「挖土」?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認為,月壤是從月球固體巖石圈到太陽系空間的過渡帶,包含著相關區域的大量信息。對月壤的研究不僅涉及月球本身,而且還包含太陽系空間物質和能量的重要信息。其中包括太陽系早期演化的歷史記錄、月巖和月壤的宇宙線暴露與輻照歷史、月球中揮發分的脫氣歷史、太陽風的組成、太陽表層的成分特徵、小天體和微隕石撞擊月球的歷史記錄等。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阿波羅計劃的樣品負責人瑞安·齊格勒曾透露,幾十年間,NASA收到了3000多份研究特殊月球樣品的申請,來自十多個國家的500多名科學家提出了申請。
  • 我國首次獲得月球上全部雷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
    目前,包括我國在內,全世界僅有五個國家具備雷射精準測量地月距離的技術能力,而「天琴計劃」珠海雷射測距臺站又是少數幾個能夠實現對部署在月球上全部五個雷射反射鏡實現測量的臺站之一。1969年7月21日,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登月太空人帶了一個雷射後向反射器陣列Apollo11,並將其放置在月面預定位置上。成功登月僅數日後,美國人即測到了來自該反射器的雷射測距回波信號。
  • 全球登月排名:月表63個人類遺蹟,中國佔7個排第三
    第五個角度 全球成功繞月國家(地區、組織)排名以探測器成功成為月球衛星的發射時間為準一、蘇聯(1966年03月31日發射的月球全球成功軟著陸月球的國家(地區、組織)排名以成功軟著陸月球的探測器的發射時間為準一、蘇聯(1966年01月31日發射的月球9號,成為全球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探測器)二、美國(
  • 蘇聯探索太空的幾個第一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57年10月4日,蘇聯低調發射了人造衛星,這是第一個繞地球運行的人造物體。事實上,蘇聯官方通訊社塔斯社直到第二天才宣布這個消息。全球對這一報導的反應從焦慮到高興不一而足。一些人擔心,一個有能力將物體送入太空的世界強國可能也會向外國目標發射飛彈。
  • 歷史上的今天|講述人類首登月球背後的故事……
    這場載人登月計劃是人類有史以來投入最大、耗時最長、資源投入最巨的科技項目,二戰時期的曼哈頓原子彈工程與之相比也相形見絀。從1969年7月20日首次成功登月到1972年12月最後一次登月,阿波羅計劃共成功地完成了6次月球登陸,而在從計劃開始到結束的11年間,美國僅在此個項目的開支,按當時的物價計算便高達250億美元以上。
  • NASA啟動「阿爾忒彌斯」計劃,準備在月球上建造人類基地
    而到了現代,特別是天文學建立起來後,人們對於月球好奇,是想要知道它作為一顆衛星,它是如何誕生演化的,以及它可以為人類提供什麼。根據資料顯示,早在1969年NASA施行載人登月之前,人類就已經有著近10年的月球探測歷史了。當然,這一切其實都歸功於美國和前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展開的「太空競賽」。
  • 1969年美國人真的登上月球了嗎?美國登月或是彌天大謊嗎?
    眾所周知,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載人探月飛船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成功。7月20日,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類。用阿姆斯特朗自己的話來說,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 1969年美國人真的登上月球了嗎?美國登月或是彌天大謊嗎?
    眾所周知,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載人探月飛船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成功。7月20日,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類。用阿姆斯特朗自己的話來說,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 美國人真的登上了月球嗎?人類壯舉還是世紀騙局,這裡告訴你答案
    之後的「阿波羅計劃」也並非一帆風順,阿波羅計劃從1967年到1972年一共進行了11次載人任務,而在阿波羅1號時就因為起火事故,導致3名太空人喪生。不過陰謀論者認為這3名太空人死於謀殺,原因是他們拒絕了NASA的造假表演。從1968年10月到1969年5月,阿波羅7、8、9、10號載人任務都成功完成,登月的一切準備工作確保無誤。
  • 美國人真的登上了月球嗎?人類壯舉還是世紀騙局,這裡告訴你答案
    從1968年10月到1969年5月,阿波羅7、8、9、10號載人任務都成功完成,登月的一切準備工作確保無誤。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成功發射,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類,也因此有了那句著名的「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
  • 1969年美國登月是騙局?斯諾登說:我相信俄羅斯首先探索月球
    1957年,蘇聯把人類歷史上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天,使得美國人大為緊張,他們定下了首先登陸月球的計劃。美國最早於1958年8月18日發射月球探測器,但由於第一級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總共有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成為了世界人民的英雄。但是圍繞阿波羅計劃的疑問卻一直不斷。
  • 1969年,美國在月球插第一面旗幟,如今又拍到,引科學界質疑
    "阿姆斯特朗一小步,人類一大步",作為全球首個登月的人,阿姆斯特朗的名字可謂是如雷貫耳,哪怕對航空航天事業不了解的人,也不會陌生他的名字。事情還得從二戰後美蘇冷戰說起。全球第一顆人造衛星是來自蘇聯的斯普特尼克一號,發射於1957年;而全球第一艘成功的載人航天飛船同樣來自蘇聯,名為東方號,搭載著的那位太空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
  • 懷疑論者的偽科學,阿波羅計劃沒有造假的6個原因
    今天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來描述6個關於登月無可辨別的鐵證,以解除大夥心中的疑慮!坦率地說,我們對阿波羅計劃表示懷疑並不奇怪,因為很多美國人都不相信自己國家真的登月了!據民意調查顯示,24%的美國人和25%的英國人認為美國宇航局偽造了登月計劃。其中一些人懷疑的更加具體:認為NASA花錢請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拍攝了登月的假鏡頭。
  • 北冕天文臺BIS+T國際聯合觀測計劃
    / ICQ搜索和跟蹤任務是一項觀測計劃,觀測地點是位於中國西藏阿里地區甲馬爾燈山上的北冕天文臺,觀測設施由騰訊公司投資,開展相關的遠程天文觀測系統出租業務。通過CCD成像系統對每個已知彗星進行系統地觀測並建立全球彗星科學檔案中心。 BIST計劃是一項國際合作任務,是由北冕天文臺(中國業餘天文愛好者陳韜)與ICQ /彗星科學檔案中心由哈佛大學/ EPS的Daniel W. E. Green牽頭,是哈佛大學地球與生命科學起源計劃的一部分)聯合倡導。陳韜是北京指尖天文科技有限公司的執行長,Green也是國際天文電報中心(CBAT)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