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蹤極點、環球跑、300俱樂部:南極的科學家玩得有些瘋
這不,在南極的冰天雪地裡,科學家除了探尋自然的奧秘,同樣在挑戰著運動的極限於是,許多運動項目成為了各國科學家都會參加的趣味傳統,一代又一代地流傳到了今天。有些人還為此成立了俱樂部呢!年度環球賽跑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跑步者繞著南極繞圈比賽時會經過世界上的每個時區。當然,如果你離極點足夠近,你可以在一分鐘內完成,所以為了讓比賽有趣,一個路線被設計成幾英裡長。傳統始於1979年,作為南極附屬麥克默多站的斯科特小屋比賽。大多數參與者跑步是為了娛樂,但獲勝者會得到一份大獎:五分鐘的熱水淋浴——與居民通常被分配的兩分鐘淋浴相比,這是一種享受。
-
極限跳傘明星終極挑戰 史上首個「飛」過南極
雖然現在的南極正處夏季,但平均氣溫仍在零下30攝氏度,還有平均風速17.8米/秒的大風。不過,如此惡劣的環境讓南極成為俄羅斯極限跳傘明星、世界跳傘冠軍瓦列裡·羅佐夫(Valeri Rozov)實現終極夢想之地。
-
極限運動是挑戰人類潛能,但不能挑戰生命底線
據景區通報,5月12日,北京某文化傳媒公司在天門山景區拍攝極限運動短紀錄片,劉某在飛行過程中偏離路線,降落傘未打開,導致悲劇發生。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白禹攝近些年極限運動蓬勃發展,各地爭相舉辦極限運動比賽。
-
在南極極點如何辨別方向,看似簡單,絕大多數人卻不知道
南極與北極的旅遊,正在正為熱點,越來越多的人有興趣去這兩個地方旅遊,特別是南極,這個比起北極更加的純粹的地方。那麼,你知道在南極極點以及極點附近怎麼辨別方向麼?極點附近還是能夠分辨方向的,但是在極點,就沒有東南西的,所有的方向都是北方。
-
南極科考四個必爭之點:極點、冰點、磁點和高點。
南極四個必爭之點:極點、冰點、磁點和高點;僅高點未被某個國家建立科考站。點擊播放 GIF 0.9M一,南極極點;(南極極夜下的神秘星空;1957年美國人就在南極極點建立了永久性的考察站"阿蒙森-斯科特站")二,南極冰點。南極冰點是指南極最冷的地方,也被稱之為「寒極」。1983年7月2日,科考人員在(前蘇聯)俄羅斯南極科考站「東方站」測得零下128華氏度(零下89.2攝氏度)的溫度,由此人們將這裡稱為南極的「寒極」。
-
從極限運動看人身安全
(王朝燁)近日,一位女翼裝飛行極限運動愛好者在張家界天門山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件事在網上引發了熱議,震驚了無數人。在極限運動在我國開始興起的背景下,她的逝去值得深思。極限運動屬於典型的小眾化運動項目,它的難度大、危險性高、專業性強,在極限運動中任何一個微小的失誤都會被放大,都足以致命。這位極限愛好者同樣在活動前籤了「生死狀」免責聲明,並在生前籤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他們深知其危險性和安全的重要性。雖然這項運動的安全風險如此之大,但我們仍不能忽視它對人類自身和自然極限的挑戰,以及極富冒險精神和挑戰精神的魅力和價值。
-
在南極極點如何辨別「方向」,看似簡單,但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南極和北極的旅遊正成為熱點,越來越多的人對去這兩個地方旅遊感興趣,尤其是比北極更純粹的南極,那麼,你知道如何在南極點及其附近辨別方向嗎?在極點附近方向還是可以區分的,但是在極點,沒有東南和西,所有方向都是北,指南針的指向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
英盲人學習蝙蝠利用「人回聲定位術」「看」世界
回聲定位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網站10日報導,盲人的聽力通常更加敏銳,有證據顯示,經過培 訓,他們能利用聽力解讀回聲、進而在腦中形成一系列詳細形象,包括物體距離、甚至大小和密度等。 支持這一理論的人把這稱為「人回聲定位術」。他們說,盲人藉助手杖能確定路上的障礙物,而回聲定位術能讓盲人「360度看到」周圍環境。
-
不必理解極限運動,尊重自由選擇即可
(11月9日《北京青年報》)極限運動是只屬於極少數人的運動,其具備超高難度、極高風險、失敗率非常大等特點,普通人往往敬而遠之,甚至看到都感覺害怕,而對於極限運動愛好者來講,則是無比刺激的挑戰,越是難度大的項目,他們挑戰的興趣越濃厚。極限運動難度係數太大,特別是部分無保護挑戰項目,一旦失手就容易給玩家造成身體傷害,輕者傷筋動骨,重者失去生命。
-
南極:世界那麼大,為什麼不去南極看看?
南極,是根據地球旋轉方式決定的最南點,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極區域,有一個固定的位置。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概念,南緯60度以南的地區稱為南極,它是南大洋及其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總稱,總面積約6500萬平方千米。南極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陸。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好吧,上面那段是我百度來的,不是今天的主題。我想說的「南極」,並非地理上的南極,而是我們內心的那個「南極」。
-
八旬老人遊南極挑戰極限 零下20℃身體無恙(圖)
原標題:內江八旬老人遊南極挑戰生命極限,經歷零下20℃身體無恙 對於退休老師徐光榮來說
-
當年挑戰人類極限,從近4萬米太空上跳回地球的男子,他現狀如何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挑戰絕對極限的男人,現在究竟怎麼樣了。,這個過程必須需要他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所以這一次的挑戰很極限,也很危險。在上升的過程中,菲利克斯還在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但是當他已經到了那個點時,他才感覺到這次的挑戰究竟是多麼的可怕,而當他終於說服自己跳下去的時候,他才感受到那突如其來的壓力,而他在下落過程中不斷旋轉,甚至一度失去了與地面的聯繫,但是好在他及時地打開了降落傘,完成了任何人都沒有做到的挑戰,他成功地從世界上最高的地方跳了下來,完成了最極限的跳傘挑戰。
-
極限挑戰的極限三傻,其實一開始只有極限二傻
看過極限挑戰的觀眾,一定對極限三傻這個名詞有一定的映像,但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透露一下,其實一開始極限挑戰中只有二傻。大家如果看過第一季的極限挑戰,應該也注意到了。第一季第一期的極限挑戰,男人幫在上海錄製節目,這期節目中男人幫也是第一次參加任務,導演組安排每個人都有一個已經打開了的箱子,只是手上還綁著手銬。但是作為極限三精的黃磊,黃渤和小豬第一時間就打開了箱子,而且也立馬明白了遊戲規則。但是有著極限三傻稱號的居然是兩個人連箱子都沒打開。接下來小編就告訴大家這極限二傻都是誰。
-
南極客,去看看真的企鵝
上周,攜程發布的《2015中國人南極高端旅遊報告》顯示:南極旅遊的主力人群以資產在千萬元以上的富裕階層為主,其中近8成遊客偏愛舒適度較高的南極路線。 南極客平均年齡48歲 男女比例較為均衡 攜程針對500位高端遊客、業內專家的調研訪問以及CRM數據顯示:超過九成中國高端客人有去南極旅行的意願。
-
萬盛奧陶紀國際極限挑戰節啟幕,300餘人挑戰極限蕩繩!
6月15日起,為期5天的極限蕩繩挑戰再一次在重慶萬盛奧陶紀景區上演。當天,奧陶紀景區下著小雨,但是依然沒有損耗前來參賽者的精彩表演,來自全國的參賽者在這裡進行了蕩繩表演,迎來的首隊表演者是一對情侶。「我和女朋友是異地戀,她是個特別愛極限運動的人,這次來就是想陪她一起來,也挑戰一下自己」,來自杭州的情侶組參跳者周一龍告訴記者。
-
研究發現:越運動越快樂 經常運動者快樂感更高
研究發現:越運動越快樂 經常運動者快樂感更高 2018-05-02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中新網5月2日電 美國《世界日報》近日刊文稱,研究發現,經常運動者會比
-
《雲中行走》一部關於戶外極限的電影,一個追求理想的瘋子!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總是格格不入,喜歡冒險,喜歡尋求刺激,不斷挑戰人類的極限,敢於直面生死,當然很多人在釋放腎上腺素的同時,也有人在挑戰極限的過程中搭上性命,這是可悲的,畢竟運動都是存在風險的,但即便知道戶外極限是一個死亡率極高的,但依舊吸引著年輕人的熱愛,因近期我們都只能待在家裡
-
從南極跑到北極 這個中國跑者要瘋狂一把
1個人、300天、600個馬拉松、24000公裡……這就是耐力跑者白斌未來10個多月要完成的極限挑戰——從南極跑到北極。3月2日,元宵佳節,白斌和他的團隊正式從南極開始奔跑,他自己說,元宵節有團圓圓滿的意味,他也希望南北極之旅圓滿成功。
-
助力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徵,波司登如何用44年成為「中國名片」?
其中,中國品牌波司登助力本次中國南極科考隊出徵,以其專業品質提供全方位「溫暖」保障,再次開啟挑戰極寒之旅。直到80年代初,我國成立了首支南極科考隊,科考隊員們帶著為國爭光的情懷和探索自然極限的使命對南極地區進行氣象、地質、海洋生態等領域的科學探測活動,中國南極科考的篇章才由此開啟,我國在南極問題上有了真正的「話語權」。
-
他一個人在南極徒步58天,尋找全球氣候變暖的證據。
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他花了58天時間,以越野滑雪的方式拉著185公斤的行李,走了1400公裡,成功抵達南極極點,成為首位從南極海岸出發、單人無助力、無補給抵達南極極點的中國探險者,並帶回了重要的科研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