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氣象衛星監測颱風「玉兔」

2021-01-09 中國氣象局

  今年第26號颱風「玉兔」(YUTU)今天(29日)下午14時位於北緯16.9度、東經125.3度,中心附近最大風速4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45百帕,強度減弱為強颱風等級。

  今天下午14:00時的風雲四號A星監測(圖1)顯示:「玉兔」目前位於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西側雲系開始影響菲律賓中北部,颱風中心眼區填塞,主體雲系呈對稱結構,南海和菲律賓南部雲系發展較弱,沒有明顯的雲系捲入颱風主體。由14:00時的風雲四號A星雲頂高度產品監測可知(圖2):「玉兔」中心附近雲頂高度較高,為15公裡左右,外圍雲系的雲頂高度較昨天降低。由28日風雲四號A星日平均海表溫度監測可知(圖3):在「玉兔」移動路徑前方的南海東北部海表溫度為26-27℃左右。13:30的對流層高層雲導風散度監測顯示(圖4):「玉兔」中心附近高層有明顯的輻散,但輻散強度較昨天下午減弱。

  預計,「玉兔」將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緩慢減弱。

  圖1. 風雲四號A星監測圖像(2018年10月29日14:00時)

  圖2. 風雲四號A星雲頂高度產品(2018年10月29日14:00時)

  圖3. 風雲四號A星日平均海表溫度產品(2018年10月28日)

  圖4. 風雲二號G星雲導風對流層高層散度產品(2018年10月29日13:30時)

  (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責任編輯:郝靜)

 

相關焦點

  • 迎戰颱風「浪卡」,風雲氣象衛星守護深圳
    颱風白色預警已生效……」這是深圳市氣象臺10月12日10時30分發布的一條氣象預報信息,而為氣象信息預報提供支撐的便是高懸天際的風雲氣象衛星。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 颱風「巴威」去東北,風雲、高分衛星全方位監測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 風雲、高分系列衛星,助力我國氣象部門嚴密監測颱風路徑、準確預報沿線天氣。8月26日,風雲四號A氣象衛星水汽監測動畫顯示:颱風環流結構完整,上午至中午颱風眼有加深過程,呈現加強趨勢。
  • 50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蓬勃發展
    根據氣象部門數據,風雲四號衛星投入運行後,我國對颱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識別時效從15分鐘提高到5分鐘,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從95公裡減小到71公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風雲氣象衛星是目前世界上在軌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氣象衛星星座之一。風雲氣象衛星應用廣泛,在應對防範氣象災害及其衍生災害、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森林草原火災監測預警、土地利用遙感監測和糧食產量監測預報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回眸:「風雲」激蕩五十年
    「今年的秋颱風非常活躍,15號颱風『蓮花』昨天晚上剛剛停編,16號颱風『浪卡』今天早晨就緊跟著生成了。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知冷知熱的百姓星」
    以2018年颱風「瑪利亞」為例,應用風雲衛星數據後,颱風24小時路徑預報精度平均提高8%,颱風強度預報精度提高5%。 精密的衛星觀測是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時效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利用風雲衛星可開展颱風、暴雨、強對流、大霧、沙塵、霾等災害性、高影響天氣,以及洪澇水體、森林草原火災、高溫和乾旱等地表環境的監測。
  • ——紀念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五十周年
    我國航天和氣象科技工作者瞄準國際氣象衛星科技前沿,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星地統籌發展,邁出鏗鏘步伐:1988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氣象衛星,實現零的突破,自此告別完全依賴外國氣象衛星數據的歷史;至今已先後成功發射兩代四型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風雲衛星是目前世界上在軌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氣象衛星星座,我國與美國、歐盟作為目前世界上3個同時具有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氣象業務衛星的國家和地區,共同構建了全球氣象衛星數據分發服務系統
  •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工程概況
    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高時空解析度成像資料、閃電監測資料、大氣三維溫溼度探測資料和空間天氣監測資料將在天氣監測與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航空和空間天氣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如對颱風分析和預報方面,能夠3每分鐘對颱風區域進行觀測,高頻次觀測可提供颱風雲結構及其演變的精細化動態信息,特別是對颱風眼區的監測,可彌補目前在軌衛星雲圖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不夠高的缺點,為颱風定位、定強提供更可靠更精細的觀測資料。  二是對災害及環境監測、人工影響天氣、支持大氣科學前沿性探索、空間天氣研究提高有力支持。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防災減災:精測風雲、服務百姓10月11日凌晨,位於南海南部海域的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第15號颱風「蓮花」。海南省氣象局發布颱風預警,提示作業和過往船舶回港避風。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最新進展及應用
    2018 年4 月23日,中國氣象局、國防科工局和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籤署風雲氣象衛星應用合作意向書,確定將FY-2H 定點位置從原定的東經86.5°移至東經79°,使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向西擴展到東經4°附近。監測範圍包括亞洲50個國家、非洲41個國家、歐洲39個國家、大洋洲9個國家,「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
  • 風雲氣象衛星:五十載精測風雲 服務防災減災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風雲衛星是目前世界上在軌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氣象衛星星座,從風雲一號、風雲二號,到風雲三號、風雲四號,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兩代四型」共17顆風雲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1970年,我國開始獨立自主研製風雲衛星。
  • 風雲氣象衛星:五十載精測風雲 服務防災減災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風雲衛星是目前世界上在軌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氣象衛星星座,從風雲一號、風雲二號,到風雲三號、風雲四號,我國已成功發射了「兩代四型」共17顆風雲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1970年,我國開始獨立自主研製風雲衛星。50年來,風雲氣象衛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跨越,我國颱風、暴雨、洪澇等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大幅提升。
  • 風雲五十載,煉就爭氣中國星——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說。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說。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董瑤海介紹,作為國際上首顆同時裝載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的高軌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堪稱是「以一頂倆」。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防災減災:精測風雲、服務百姓10月11日凌晨,位於南海南部海域的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第15號颱風「蓮花」。海南省氣象局發布颱風預警,提示作業和過往船舶回港避風。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據中國氣象局預計,10月份,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可能有4—5個颱風生成,其中,有1—2個登陸或顯著影響我國華南沿海地區。面對複雜的颱風形勢,天氣預報員們心中有底:風雲氣象衛星時刻監測著風雲變幻,提供著及時、豐富的觀測數據,颱風蹤跡一覽無餘。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
  • 回看「十三五」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
    全圓盤成像時間由30分鐘縮短到15分鐘實現中國區域每5分鐘一次的觀測覆蓋最高解析度從1.25公裡提高到500米實現全球首次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垂直探測、我國首次天基閃電監測,綜合探測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風雲四號成像儀與閃電儀融合監測颱風和閃電。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據中國氣象局預計,10月份,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可能有4-5個颱風生成,其中,有1-2個登陸或顯著影響我國華南沿海地區。面對複雜的颱風形勢,天氣預報員們心中有底:風雲氣象衛星時刻監測著風雲變幻,提供著及時、豐富的觀測數據,颱風蹤跡一覽無餘。「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
  • ——記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加密觀測新模式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開發的「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區域加密觀測功不可沒。它面向用戶需求,使科研與業務有機結合,顯著提高了氣象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日前,這一工作被評為2012年氣象部門創新工作。  「加密觀測獲得的高頻次衛星雲圖大大提高熱帶氣旋監測的時效性,並能及時捕捉熱帶氣旋結構和環流細微變化。」
  • 中國驕傲——「風雲」氣象衛星
    「風雲三號」A星臨危受命,對整個汶川地區天氣進行監測。接著2008年奧運會的奧帆賽開始之前,青島海域發生比較嚴重的滸苔現象,這顆衛星在監測到這一情況的同時,發現滸苔是從東海沿著洋流向北漂到青島近海海域。氣象工作者將滸苔漂流路徑提供給決策部門,使他們能夠及時採取措施,奧帆賽得以順利進行。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丨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據中國氣象局預計,10月份,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可能有4—5個颱風生成,其中,有1—2個登陸或顯著影響我國華南沿海地區。面對複雜的颱風形勢,天氣預報員們心中有底:風雲氣象衛星時刻監測著風雲變幻,提供著及時、豐富的觀測數據,颱風蹤跡一覽無餘。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
  • 風雲氣象衛星替你「提前」看天氣!風雲1號到風雲4號的逆襲之旅
    風雲氣象衛星替你「提前」看天氣!33個颱風全部進行了全程監測。從依靠國外資料到如今為國外同行提供數據風雲一號C、D星,風雲二號C、D星,風雲三號A星都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之中。不僅「上知天文 下至地理」還能「通曉天地 通風報信」近年來,氣象衛星提前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莫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