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重新定義原子鐘(更加精確)

2021-01-12 光亞星際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量子糾纏可以使原子鐘更精確,它可以幫助科學家探索諸如重力對時間的影響等問題。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方法,他們說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建造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他們的方法可以幫助科學家探索諸如引力對時間流逝的影響以及時間是否會隨著宇宙變老而改變等問題。更精確的原子鐘甚至可以靈敏到探測暗物質和引力波。

研究人員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他們使用了一種不同於現有原子鐘的方法來實現更高的精度。它們的設計中心是量子糾纏原子,而不是測量隨機振蕩的原子。原子以一種「根據經典物理定律是不可能的」的方式相互關聯。

該團隊將350個鐿原子糾纏在一起。稀土元素的原子振蕩頻率與可見光相同,比其他原子鐘所用的元素銫每秒的頻率高出10萬倍。麻省理工學院指出,如果科學家能夠精確追蹤這些振蕩,他們「就可以利用原子來區分更小的時間間隔」。

是採用這種方法的最先進的原子鐘,它們從宇宙誕生(大約140億年前)就存在了,研究人員相信,它們的精確度將不到十分之一秒。在同樣的時間框架內,最先進的原子鐘以目前的設置會偏差大約半秒。

更新(12月18日):這篇文章的一個早期版本說,研究人員基於這種技術構建了一個原子鐘。據該團隊稱,他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這樣的時鐘,但到目前為止,「我們所做的是證明量子糾纏可以幫助建立最精確的時鐘。」

引力波,研究,原子鐘,量子糾纏,暗物質,原子鐘,糾纏原子

MIT

原文

MIT researchers show quantum entanglement could make atomic clocks more accurate

It could help scientists explore issues such as the effect of gravity on time.

MIT researchers have designed a method that they say could help build the most precise atomic clock to date. Their approach could help scientists explore questions such as the effect of gravity on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whether time changes as the universe gets older. More accurate atomic clocks would even be sensitive enough to detect dark matter and gravitational waves.

The researchers, who published their findings in a paper in Nature, used a different method from existing atomic clocks to achieve greater accuracy. Instead of measuring randomly oscillating atoms, their design centers around quantumly entangled atoms. The atoms are correlated in a way that's "impossible according to the laws of classical physics."

The team entangled around 350 atoms of ytterbium.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atoms oscillate at the same frequency as visible light, or 100,000 times more often per second than cesium, the element used in other atomic clocks. If scientists can track those oscillations precisely, they "can use the atoms to distinguish ever smaller intervals of time," MIT notes.

Were the most advanced atomic clocks adapted to use this method and they'd been aroun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universe (some 14 billion years ago), researchers believe they'd be accurate to within less than a tenth of a second. The most advanced atomic clocks would be off by around half a second over the same timeframe with their current setups.

Update (12/18):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said researchers built an atomic clock based on this technique. According to the team, their goal is to build one, however so far 「what we have done is a demonstration that quantum entanglement could help build the most precise clock.」

相關焦點

  • 100億年僅誤差半秒的原子鐘夠精確嗎?不,科學家又讓它更準了
    於是有個強烈的要求出現,必須要有更加準時的計時工具。這個時候原子鐘登場了。原子鐘原理很快,世界各國根據這個原理都發展了各自的原子鐘,其中以銫原子鐘,氫原子鐘,銣原子鐘最為精確。直到1967年,人們發現用原子鐘來計時是如此穩定可靠精確。
  •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家將原子鐘的精確性實現進一步提高
    在這些事件中,原子的振蕩是科學家目前所能觀測到的最穩定周期性事件。而原子鐘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計時儀器。原子鐘通常會使用雷射來測量原子的振蕩。以恆定的頻率振蕩的原子,就好像是許多同步振蕩的微型單擺一樣。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原子鐘能以極高的精確度追蹤時間,如果它從宇宙誕生之初就開始運行,那麼累計到今天,它的誤差也只有大約半秒而已。
  • Nature:新原子鐘計時更精確—新聞—科學網
    Nature:新原子鐘計時更精確有助更靈敏地測量暗物質和引力波,回答光速與時間流速是否會變化
  • 更精確原子鐘問世
    原子鐘是世界上最精確的計時儀器,可使用雷射測量以恆定頻率振動的原子,就像許多同步擺動的微小鐘擺一樣。世界上最好的原子鐘可以非常精確地計時,如果它們從宇宙誕生之初就開始運行,到今天誤差只有約半秒。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學家設計的一種新型原子鐘可能會揭示新的物理學特性,它不僅能準確計時,還能幫助破譯宇宙中的信號,如暗物質和引力波。
  • 新型原子鐘有望重新定義「千克」單位
    問題在於,由於表面上日積月累的汙垢和原子尺度上細微的變化,這些金屬圓柱體的質量已經不再能夠精確保持一致了。基礎物理學上的一個概念或許可以解救千克的定義。根據量子物理學,所有物質都會表現出波動性質,按某種正比於物質質量的頻率振蕩——如果我們測量這種振蕩,就能夠得到質量。然而,可靠地測量這一頻率是一項艱巨的挑戰,因為就算是電子這樣的低質量粒子,這一頻率也高得驚人。
  • 光晶格鐘有望重新定義秒
    如果想用OLC重新定義秒的話,這種一致性測試必不可少,因此,這一最新研究有望讓科學家們重新定義秒。1967年,秒被定義為當一個銫原子在兩個特定的能級間躍遷時所輻射或吸收的微波輻射振蕩9192631770次所持續的時間,這一定義保持至今。
  • MIT設計出新的量子糾纏原子鐘,進一步推動計時精度的極限
    但總是有改進的空間,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用一種新的量子糾纏原子鐘證明了這一點。例如,銫133的共振頻率為9,192,631,770Hz,而且非常穩定,自1968年以來,這種模式已正式定義了秒。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物理學家團隊設計出了一種新型的原子鐘,它可以進一步推動精度的極限。
  • 比原子鐘更精確的光晶格鍾
    察覺到這一現象的是每天誤差只有千萬億分之一秒的原子鐘。而日本科學家正致力於開發一種比原子鐘還精確的時鐘。         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時鐘是用原子量為133的銫原子製成的。人們把銫原子發出的電磁波振動周期的大約91.9倍定義為1原子秒。但「銫鐘」有它的局限:和光波相比,電磁波的頻率要低得多。
  • 物理學家用量子糾纏製造了空前精確的時鐘,物理學的一個重大突破
    沒有什麼比原子種計時更精確了。但即使是振動的原子核,也受到量子力學定律所施加的不確定性的限制。幾年前,麻省理工學院和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量子糾纏可以推動時鐘超越這個模糊的邊界。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實驗形式的概念證明。
  •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同一種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是一定的,可用作一種節拍器來保持高度精確的時間。原子鐘就是利用保持與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同步作為產生時間脈衝的節拍器。2020年底,《自然》雜誌刊載了一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成果報導,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
  • 最精確原子鐘:150億年偏差不超1秒
    更重要的是每天有幾百個原子鐘分布在世界50多個國家的角角落落,它們不斷地把自己測量到的時間傳送到位於法國的國際度量衡局(BIPM),科學家們正是利用這些數據定義了世界的時間,即國際原子時間,簡稱TAI時間(來自法語「Temps Atomique International」)。 國際度量衡局(BIPM)坐落在巴黎城郊塞納河邊一座白色木質兩層樓房內。
  • 科學家設計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解釋說,量子糾纏有助於減少測量原子鐘用來保持時間的原子振蕩所涉及的不確定性。
  • 科學家設計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解釋說研究人員表示,通過延長測量時間,可以使時鐘更精確
  •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已開發夢中插入主題的設備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方法,通過將應用程式和稱為Dormio的夢想跟蹤設備結合使用來操縱夢想。在已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該系統能夠將某些主題插入一個人的夢中……這很讓人想起電影 《盜夢空間》中的內容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麻省理工學院流體接口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一個開發可穿戴系統和接口以增強認知能力的小組——使用了一種名為「客觀睡眠孵化」(TDI)的技術。
  • 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十分之一秒
    科技日報記者 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解釋說,量子糾纏有助於減少測量原子鐘用來保持時間的原子振蕩所涉及的不確定性。糾纏增強的光學原子鐘有可能在1秒鐘內達到比目前最先進的光學鍾更高的精度。
  •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由「天文秒」時代進入「原子秒」時代
    同一種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是一定的,可用作一種節拍器來保持高度精確的時間。原子鐘就是利用保持與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同步作為產生時間脈衝的節拍器。2020年底,《自然》雜誌刊載了一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成果報導,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
  • 新型原子鐘140億年內誤差不超1/10秒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美國科學家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1/10秒之內。
  • 更精確的秒,更同步的世界時:日意用宇宙信號比較兩地原子鐘
    一秒鐘的官方定義是什麼?乍一眼看上去可能一頭霧水:無幹擾情況下銫 133 原子(133Cs)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輻射的 9192631770 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但即使是如此精密複雜的定義,在新一代原子鐘的技術進步面前也不斷受到衝擊。
  • 每三億年僅誤差一秒光 晶格鍾或重新定義「秒」
    【美國之音電臺網站7月10日報導】題:光學時鐘將重新定義時間我們所知道的秒作為衡量時間的標準可能很快就會成為過去。法國物理學家已經成功測試了兩臺光晶格鍾,這種鍾每三億年誤差一秒。
  • 140億年內誤差不超過1/10秒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本報記者 馮衛東2020年底,《自然》雜誌刊載了一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成果報導,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而在同樣的時間框架內,此前最先進的原子鐘偏差在半秒左右。自從人類意識到時間的流逝,就開始利用周期性現象進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