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原子鐘更精確的光晶格鍾

2020-1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法國巴黎觀象臺20日宣布,即將過去的2005年應比平常年份多出1秒。這是因為地球自轉受太陽和月球的引力、潮汐和大氣的幹擾等因素影響會減速。察覺到這一現象的是每天誤差只有千萬億分之一秒的原子鐘。而日本科學家正致力於開發一種比原子鐘還精確的時鐘。
    
    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時鐘是用原子量為133的銫原子製成的。人們把銫原子發出的電磁波振動周期的大約91.9倍定義為1原子秒。但「銫鐘」有它的局限:和光波相比,電磁波的頻率要低得多。
    
    日本東京大學香取秀俊副教授等正在研究的時鐘叫「光晶格鍾」,它以獲得2005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光梳」技術為基礎。「光梳」擁有一系列頻率均勻分布的頻譜,這些頻譜仿佛一把梳子上的齒或一根尺子上的刻度。「光梳」可以用來測定未知頻譜的具體頻率,其精確度目前已經達到小數點後15位。研究人員把用紅色雷射冷卻的超低溫鍶原子封閉到被稱為「光晶格」的「容器」裡,這樣原子的各種外來擾動被消除,可以充當鐘的振蕩器。
    
    「光晶格鍾」理論上每天僅誤差10的負18次方秒,要比現在的銫原子鐘精確1000倍。除用來測量時間外,由於其對重力的影響極其敏感,還可以用於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據悉,日本科學家已經成功完成了「光晶格鍾」的基礎實驗,他們的成果刊登在今年5月19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科學家認為,10年內製造出比目前的原子鐘精確百倍的時鐘應該不成問題。

(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日「光晶格鍾」角逐原子鐘國際標準
    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人員稱,他們正在研發的「光晶格鍾」將角逐新一代國際標準原子鐘的地位,希望能成為新的全球計時標準。   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系研究科助手高本近日證實,該研究科科學家香取秀俊主持研究的「光晶格鍾」已作為新一代原子鐘的候選被推薦給國際度量衡委員會,若正在法國召開的該委員會會議採納這一推薦,「光晶格鍾」將成為全球5個正式候選的新一代原子鐘之一。   「光晶格鍾」以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光梳」技術為基礎。
  • 光晶格鐘有望重新定義秒
    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7月9日報導,法國巴黎天文臺吉勒莫·洛德韋克和同事最近證明,兩臺先進的光晶格鍾(OLC)的運行步調幾乎完全一致,精確度最少可達1.5×10-16。如果想用OLC重新定義秒的話,這種一致性測試必不可少,因此,這一最新研究有望讓科學家們重新定義秒。
  • 更精確原子鐘問世
    原子鐘是世界上最精確的計時儀器,可使用雷射測量以恆定頻率振動的原子,就像許多同步擺動的微小鐘擺一樣。世界上最好的原子鐘可以非常精確地計時,如果它們從宇宙誕生之初就開始運行,到今天誤差只有約半秒。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學家設計的一種新型原子鐘可能會揭示新的物理學特性,它不僅能準確計時,還能幫助破譯宇宙中的信號,如暗物質和引力波。
  • 日本驗證「光晶格鍾」6500萬年僅誤差1秒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日前發表新聞公報說,該機構與東京大學對雙方獨立研發的「光晶格鍾」生成的頻率進行了比較實驗,確認這兩個鍾都達到了6500萬年僅誤差
  • Nature:新原子鐘計時更精確—新聞—科學網
    Nature:新原子鐘計時更精確 時鐘和抽象背景 圖片來源:stock image 原子鐘是世界上最精確的計時儀器,可使用雷射測量以恆定頻率振動的原子,就像許多微小的同步擺動的鐘擺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今天的原子鐘被用來測量由數千種相同類型的原子組成的氣體,以得到它們的平均振蕩的估計數。典型的原子鐘是這樣做的:首先使用一套雷射系統將一團超高密度原子的氣體困住在一個由雷射形成的陷阱裡。第二束非常穩定的雷射,頻率接近於原子的振動頻率,用來探測原子的振動,從而記錄時間。
  • 新原子鐘精準度創紀錄 150億年內計時可分秒不差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4月22日報導,物理學家22日表示,他們已經微調一個原子鐘,該原子鐘在150億年內都不會增減1秒,維持時間比宇宙現已存在的年齡還長。原子鐘研發者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表示,這個「光晶格」鍾使用鍶原子,比2013年創下的世界紀錄精準3倍。
  • 更精確的秒,更同步的世界時:日意用宇宙信號比較兩地原子鐘
    但即使是如此精密複雜的定義,在新一代原子鐘的技術進步面前也不斷受到衝擊。目前,銫原子鐘能把8000萬年的誤差控制在1秒內,而鍶原子鐘的穩定度和準確度已提高了4-5個數量級。為了迎接更精確「秒」定義的到來,我們還需要更精確的手段對全世界的時鐘進行同步。
  • 下一代光學原子鐘更精確測量引力扭曲,可探測引力波、暗物質
    下一代光學原子鐘更精確測量引力扭曲,可探測引力波、暗物質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8-11-30 07:50
  •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重新定義原子鐘(更加精確)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量子糾纏可以使原子鐘更精確,它可以幫助科學家探索諸如重力對時間的影響等問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方法,他們說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建造迄今為止最精確的原子鐘。他們的方法可以幫助科學家探索諸如引力對時間流逝的影響以及時間是否會隨著宇宙變老而改變等問題。更精確的原子鐘甚至可以靈敏到探測暗物質和引力波。
  • 美國發布更精準原子鐘
    美國商務部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官方發布了一臺新的原子鐘,名為NIST-F2,並以此作為新的美國城市時間與頻率標準。NIST-F2在今後大約3億年裡既不會增加1秒,也不會減少1秒,精確性約是NIST-F1的3倍。
  • 最精確原子鐘:150億年偏差不超1秒
    從測量的角度看「間隔」比「時刻」更重要。在國際上這個時間間隔是通過國際標準「秒」來定義的。而「同步」對測量「間隔」又特別重要。就像兩個需要電話溝通的人,什麼時間打,打多久不重要,但他們必須同時在電話邊才可實現通訊。當代迅猛發展的通訊系統,衛星導航系統等對時間測量技術提出持續的挑戰,它要求同步兩個或更多的時間測量裝置,讓用戶以精確到千分之一,百萬分之一的精度同步測量時間間隔。
  • 100億年僅誤差半秒的原子鐘夠精確嗎?不,科學家又讓它更準了
    這個時候原子鐘登場了。原子鐘原理很快,世界各國根據這個原理都發展了各自的原子鐘,其中以銫原子鐘,氫原子鐘,銣原子鐘最為精確。直到1967年,人們發現用原子鐘來計時是如此穩定可靠精確。尤以銫原子最為精確,美國GPS衛星上的原子鐘就是銫原子鐘,其誤差大約在10億分之1秒。
  • 科學家觀察到能彼此相互作用的「時間晶體」,可以比原子鐘更精確
    「在此之前,沒有人在同一系統中觀察到兩個時間晶體,更不用說它們相互作用了。」這意味著我們可能要在原子鐘內實際利用時間晶體方面邁出一步。通過使用微小的頻率變化,原子鐘比標準時鐘更精確地測量時間,並且已用於創建GPS。
  • 原子鐘是怎麼計算時間的?為什麼能如此精確?有獎品哦!
    比如2008年的鍶原子鐘,使用鍶87,共振頻率達到429228004229873Hz。到2013年,鐿元素製造的鐿原子鐘被製造出來,每秒振動518萬億次,比之前的鍶原子鐘還要高,報導中聲稱精度達到宇宙誕生至今誤差不超過1秒。。。。
  • 原子鐘的量子力學濾波器
    原子鐘是世界上最精確的時鐘,在原子鐘裡,電子從一個軌道到另一個軌道的躍遷,決定了時鐘頻率。現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玻爾研究所(Niels Bohr Institute)的科研人員,研究出了一種可將噪聲降低100倍的方法,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物理評論快報》上。原子鐘裡的原子是被保持在一個真空腔裡的鍶氣體,利用磁場和精確的雷射(藍光)光束,原子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並保持住這個溫度。電子位於原子核周圍的一定軌道上,每個軌道具有一個能級。現
  • 「時間魔盒」原子鐘
    因此,在1967年,國際度量衡大會決定採用原子鐘來定義基本時間單位,即用銫元素唯一的穩定同位素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長度作為1秒。到20世紀末,一方面通過進一步對原子鐘的使用條件進行嚴格規定,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改進,例如使用雷射冷卻和原子俘獲,以及更精密的雷射光譜技術,使原子鐘的精確性有了更大的提高。
  • NASA將於今晚發射深空原子鐘:這個原子鐘有什麼了不起?
    NASA將於今晚發射深空原子鐘:這個原子鐘有什麼了不起?美國宇航局在一份聲明中說,在理想情況下,這種新型原子鐘將使宇宙飛船能夠更自主地導航到深空中的遙遠天體,比如火星。科學家們希望能夠利用深空原子鐘來精確測量宇宙飛船的位置,這樣的話,在深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就能夠在不與地球進行太多通信的情況下自主行動。NASA表示,這將大大改善目前太空飛行器的導航方式。但它的原理是什麼呢?天文學家早已經使用時鐘在太空中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