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關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兩部法律修訂

2021-01-14 瀟湘晨報

近年來,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時有發生,觸目驚心。

而根據修改前的刑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無需承擔刑事責任。

更令人痛心的是,有的孩子犯罪後因未到刑事責任年齡免於刑罰,多年後居然再度犯案,且手法更加殘暴……

民之所呼,法之所向。

12至14周歲未成年人故意殺人等犯罪,將不再是刑事「免責人群」。

讓這些犯下重罪的「小惡魔」們受到應有的制裁。

未成年人犯罪,牽動太多人心。

事前的預防,永遠好過事後的懲治。

這次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偏常行為實施分級預防,進一步完善專門教育。

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問題孩子」,經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評估同意,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機關可以決定對其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是社會問題。

唯有凝聚全社會力量,完善教育機制、加強心理幹預、守牢法律底線,才能更好護航孩子身心健康,讓祖國的花朵茁壯成長。

來源 |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

【來源:綦江政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哪些改變?刑法修正案(十一)有什麼...
    在今天下午的閉幕會上,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於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決定。決定明確: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於明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 此外,在今天下午的閉幕會上,還有幾部法律也獲得了通過。我個人比較關注的是其中的兩部。首先是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今天在現場我們也請來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社會法室的郭林茂主任為我們作個簡要的解讀。
  • 新法速遞 聚焦未成年人犯罪懲防體系
    這兩部重要法律的修改包括:調整刑事責任年齡、開展偏常行為分級幹預矯治、完善專門教育體系等方面,對社會強烈關注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作出回應,推動破解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處置難」「預防難」問題。12至14歲未成年人故意殺人等犯罪不再無條件免刑責修改前的《刑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無需承擔刑事責任。
  • 封存保密未成年人犯罪檔案
    雖然能與張家人面對面討公道,但自己卻無意中觸犯了法律——涉嫌非法侵入他人住宅。    周氏族人眼見親人被撞死、孩子還因違法被抓,憤怒之餘,準備對張家人採取報復行動。    劍拔弩張之際,寧鄉縣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趕到了村裡,進行了調查和調解。考慮到事發的原因、情節和村組的意見,決定對周飛龍不予批捕,取保候審。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各方共同參與
    近兩年,媒體曝出多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比如,湖南沅江12歲男童弒母案、湖南邵陽三名未成年人弒師案、中關村二小校園欺凌事件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越來越普遍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成為嚴重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會「頑疾」,引起了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 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侵害未成年人重大犯罪該判死刑的毫不手軟
    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侵害未成年人重大犯罪該判死刑的毫不手軟 羅沙/@新華視點 2021-01-11 10:28
  • 未成年人犯罪,入學就業就封存檔案,網友質疑:未成年人是VIP?
    據悉,浙江省檢察院聯合浙江省宣傳部、共青團浙江省委等12家單位,共同出臺《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書面證明封存實施辦法》,規定對於罪犯不滿十八周歲,被判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未成年人,人民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對犯罪記錄、違法紀錄予以封存。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年10月17日第二次修訂)
    (1991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第一次修訂 根據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關於修改
  • 毫不手軟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_中國婦女報<20210112期>第1版:要聞
    最高法強調,要深入實施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堅決依法嚴懲各類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特別是針對未成年人的殺人、拐賣、強姦等挑戰法律和社會倫理底線的重大犯罪,該判處重刑乃至死刑的要毫不手軟。最高法要求,要深入推進家事審判改革,依法妥善審理婚姻家庭案件。加快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推動健全防範家庭暴力、保護人身安全的制度機制。
  • 浙江正式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記錄 入學就業不歸入檔案
    《實施辦法》中明確,對於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以及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包括檢察機關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案件中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依法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收容教養等決定案件中的未成年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對犯罪記錄、違法記錄予以封存。
  • 靳玉萌: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築牢法治屏障
    ,正是要回應社會關切、關注堵點痛點、滿足群眾需求,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突出家庭教育,完善學校、幼兒園的教育、保育職責;增設「網絡保護」專章,努力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增設「政府保護」專章,細化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職責……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為做好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法律保障。
  •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迎修訂,哪些變化引關注?
    段禮樂:人體器官移植不僅是一種純粹的醫療技術行為,還受到倫理審查和法律約束。近年來,人體器官移植技術不斷成熟,但法律規制卻滯後於醫學實踐,非法摘取買賣活體器官、醫療系統外的非法移植等違法犯罪行為並未消失。
  • 廣州提前啟動未成年人刑訴檔案封存
    本報訊 (記者練情情)明天就是新的一年,兩部重頭法律——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將付諸實施。訴訟法是程序法,我國的基本大法。修訂後的訴訟法凸顯程序正義,將全面影響訴訟規則,落實「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規定。
  • 控制網遊時間、防治校園欺凌 未成年人保護法迎13年來首次大修
    此前,國務院法制辦公布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對「電擊治療」等明確規定,提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虐待、脅迫等非法手段從事預防和幹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活動,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至今未出臺,有專家認為是出於下位法需服從上位法原則的考慮,先對未成年人保護法做出修訂,再據此對更低位階的《條例》進行立法,更能保持法律與法規之間的統一性。
  • 北京900餘輕刑未成年人犯罪檔案被封存
    在這些案件中,14歲以下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比例高達80%,外地來京務工人員子女容易遭受性侵害,而這些犯罪人員與被害人的相識度都比較高,常利用師生、鄰裡等關係,犯罪手段較隱蔽。  問題分析:  個別教師存在體罰現象  趙德雲告訴記者,未成年人違法或犯罪行為的發生雖然是個體行為,但是由諸多因素引起的,是反映社會問題的一面特殊鏡子。  在未成年人的保護上,部分學校還存在教育和管理漏洞。
  • 未成年人犯罪的全方位治理系統正在逐步完善
    來源:法制日報     未成年人犯罪的全方位治理     關注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    我國對未成年人犯罪沒有作專門的規定,在刑事訴訟法的各章節中,分散規定了未成年人案件的特別程序。     正如朱孝清副檢察長針對未成年人所堅持的意見一樣,與會專家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在修訂刑事訴訟法時,應設專門章節規定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別程序。     首先是偵查程序。
  • 輕罪犯罪檔案限制公開 粵擬封存未成年人「前科」
    沒有學歷、身存汙點,他又回到了原來的社會圈,多次惡劣違法,幾個月前又一次入獄。像小李這樣的青少年不少,他們的經歷讓檢察官們惋惜。為了讓曾輕微犯罪、真心改過的未成年人重新回歸社會,廣東省將探索未成年人輕罪記錄消滅制度和檔案封存保密制度。據了解,佛山市檢察院日前已申報試點,全省將根據試點情況逐步推廣。
  • 生態環境部公布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典型案件辦理進展情況(第...
    為遏制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案件頻發態勢,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020年7月至11月,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全國範圍內聯合組織開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活動。
  •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檔案封存 彰顯人性關懷
    永嘉法院少年庭副庭長谷曼青對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檔案進行封存被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檔案  溫州網9月11日訊(通訊員 周揚 葉聖義 記者 顏弘煒)隨著永嘉法院少年庭副庭長谷曼青手中的印章慢慢落下,該院首批6個案件的12名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檔案正式宣告封存。
  • 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最高檢對危險廢物犯罪亮劍 將嚴懲一批環境違法...
    眼下,由生態環境部、公安部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三部門)共同開展的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動正在進行中。三部門之所以對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亮劍,根本原因在於,近一段時間以來這類違法問題頻發,有些案件性質惡劣。今年疫情以來生態環境部公開通報了兩批案件,其中,至少有6起案件涉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