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託·弗魯姆:激勵的期望理論及領導規範模型

2020-11-23 世界經理人網

        弗魯姆對管理思想發展的貢獻主要在兩個方面:

        一、深入研究組織中個人的激勵和動機,率先提出了形態比較完備的期望理論模式。

        期望理論的基礎是:人之所以能夠從事某項工作並達成組織目標,是因為這些工作和組織目標會幫助他們達成自己的目標,滿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

        弗魯姆認為,激勵力的大小取決於該行動所能達成目標並能導致某種結果的全部預期價值乘以他認為達成該目標並得到某種結果的期望概率,只有當人們對某一行動成果的效價和期望值同時處於較高水平時,才有可能產生強大的激勵力,即:

        M(激勵力量)=V(目標效價)×E(期望值)

        弗魯姆的期望理論辯證地提出了在進行激勵時要處理好三方面的關係:努力與績效的關係、績效與獎勵的關係、獎勵與滿足個人需要的關係。對於不同的人,採用同一種獎勵辦法能滿足需要的程度不同,激發出的工作動力也就不同。

        二、從分析領導者與下屬分享決策權的角度出發,設計出了根據主客觀條件來確定應採用何種決策方式的判斷選擇模型(領導規範模型)。

        弗魯姆認為,領導可以通過改變下屬參與決策的程度來體現自己的領導風格。根據員工參與決策程度的不同,把領導風格分為不同的種類,根據不同的環境來選擇最為合適的領導風格。管理者在進行決策時,應當將精力集中在對環境特徵性質的認識上,以便更好地針對環境要求選擇領導方式和制定決策。

        弗魯姆一生出版了上百部專著和論文,其中《工作與動機》(1964)一書提出的激勵的期望理論,被認為是管理學領域的裡程碑之一。

本文作者王迪邇,世界經理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CEC_GLOBALSOURCES)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本文版權屬於世界經理人網站(www.ceconline.com)所有,未經授權,任何企業、網站、個人不得轉載、摘編、鏡像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文。經授權使用文章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世界經理人(www.ceconline.com)」、圖文作者信息及本文連結http://www.ceconline.com/go/guru/7000000171/#8800068563,同時不得將授權文章提供給任何第三方,違者本網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 世界經理人:自1999年創立以來,世界經理人網站(www.ceconline.com)致力於引導職業經理人實現卓越管理,以專業的形象為經理人用戶全方位提供最佳管理資訊服務和互動平臺。

相關焦點

  • 《管理學原理》激勵原理
    動機和激勵都包含三個關鍵要素:努力、組織目標、需要。2、激勵的對象:激勵是針對人的行為動機而進行的工作,因而,激勵的對象主要是人,或者說是阻值範圍中的員工或領導對象。3、激勵產生的根本原因可分為內因和外因,注重內因,改變外因。
  • 2018軟考中項高項高頻考點之:激勵理論及相關歷年真題
    圍繞這些因素,在項目管理實踐中,專家們提出了各自的團隊建設理論,其中著名的有需要層次理論、雙因素理論、ERG 理論、期望理論、成就動機理論、X 理論和 Y 理論等。期望理論弗魯姆(Vroom)提出的的期望理論指出,一種行為傾向的強度取決於個人對於這種行為可能帶來的結果的期望度,以及這種結果對個人的吸引力。如果一個人認為努力工作會帶來成功的結果,而這種成功又會帶來相應的回報,他就會受到激勵而努力工作。弗魯姆認為,期望的東西不等於現實,期望與現實之間一般有三種可能性,即:期望小於現實,期望大於現實,期望等於現實。
  • 基於激勵理論的建設項目團隊激勵效果分析
    目前對於團隊激勵的研究,更多的是側重於企業,如Christopher P.Adams運用企業與團隊成員建立最優化激勵合同模型來激勵成員付出努力;Robert J.Oxoby根據企業團隊中成員身份特徵、認知等差異對團隊成員採取有效激勵措施從而提高整個團隊績效;Anil Arya等運用激勵契約,同時通過測定團隊業績採取獎懲手段來激勵團隊成員;趙偉等運用激勵理論,從成員風險意識、激勵類型、工作方式、監督機制等方面
  • ...個體管理心理學 之六、知覺與個體決策 & 七、激勵理論
    (1)規範化範式:是一種經濟學範式,旨在建立最優化的模型,規定個體為了獲得最佳結果「應該」.如何行動,即「完全理性」,其代表性決策模型為理性決策模型。(2)描述性範式:是以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概念為指導思想,認為人是理性的,但理性是有限的。人們在做決策時,追求的是滿意而非最優。
  • 2019年黑龍江省銀行招聘備考技巧小課堂:激勵理論
    ·考點特訓   激勵,就是利用外部的誘因,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人產生內在的動力,提高工作績效向著期望的目標前進的過程。激勵就是調動員工積極性的過程。這一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的關鍵因素:需要、動機和行為。
  • 三十餘年來的幹部激勵研究:問題檢視與未來展望
    沒有滿足的需求是激勵的起點,當一種需求得到滿足時,新的需求又成為激勵的新起點,形成又一個激勵過程。激勵不能脫離需求,因此,激勵機制必須以對人的種種需求研究為基礎[4]。   期望理論同樣將個體的需求作為分析問題的原點。唐素梅、肖家美介紹指出,期望理論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維克託·弗魯姆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也稱作「效價—手段—期望理論」。
  • 物業管理師輔導資料:現代激勵理論
    差不多所有的激勵理論,都透著一個共同的基本原理,人們願意做那些能夠從中得到報償的事情。  總的來看,現在的激勵理論包括兩種形式,即滿足/內容理論和過程理論,又大概可分為五大類:需要理論,強化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和目標設置理論。
  • 拓撲絕緣體中兩帶模型的規範理論
    第2部分以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有效場論為例,介紹傳統拓撲場論的基本思路,即以統計規範勢誘導陳-Simons型作用量來構造拓撲不變量。第3部分提出一種新的規範理論,即藉助兩帶模型,以群空間哈密頓矢量和Bloch 波函數為基本場,在其零點處誘導出單極和半子缺陷。最後總結全文。用數學語言來說,構建一種規範理論其實質是在底流形上構造一種主(纖維)叢。
  • 2014物業管理師複習資料:現代激勵理論
    現代激勵理論  可分為五大類:需要理論、強化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和目標置理論。  (一)需要理論  1.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第一層是生理需要  第二層是安全需要  第三層是社交的需要  第四層是尊重的需要  第五層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2.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工作中的滿足因素與工作內容有關的,稱為激勵因素。
  • 期望理論:風險條件下的決策分析
    丹尼爾.卡尼曼DanielKahneman  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Tversky    本篇論文對作為一種風險條件下制定決策的描述性模型的預期效用理論(expectedutilitytheory)提出批評,並提出稱為期望理論(prospecttheory)的替代模型。在風險期望中的選擇顯示出幾個與效用理論的基本信條相矛盾的普遍效應。
  • 2020年甘肅省公益崗考試公基:激勵理論之內容型激勵理論學習指導
    2020年甘肅省公益崗考試公基:激勵理論之內容型激勵理論學習指導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備考甘肅公益崗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公益崗考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參考學習,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學習。
  • 《組織行為學(二)》主要人物和經典理論
    「斯隆模型」事業部型首創於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杜邦化學公司。2、 1963年出版《我在通用汽車公司的年代》一書。3、 1921—1922年期間,提出了一種叫做「集中政策控制下的分散作業」組織結構,這種組織結構以後發展成為事業部制。十二、亨利-明茲伯格(加拿大):1、 經理角色理論的主要代表人。
  • 獎勵性薪酬計劃的5種激勵理論之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生產效率,泰勒最先提出,用獎金來激勵員工。這種激勵方式,慢慢地發展為如今的績效,績效和薪酬的結合,如今得到了非常普遍的運用。但這種獎勵性薪酬機制到底有沒有對員工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眾說不一。據統計,只有83%的公司認為這種獎勵計劃僅僅取得了一點點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