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粒度測試的方法及應用簡介

2021-01-14 粉體圈

粉體顆粒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尺寸的大小和分布情況直接關係到工業流程,產品質量以及能源消耗和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因此,準確快捷地測量顆粒的直徑(粒徑)並得到粒徑分布函數成為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課題。




粒度是指顆粒的大小,又稱為「粒度」或者「直徑」。如下:


等效體積徑:即與所測顆粒具有相同體積的同質球形顆粒的直徑。雷射法所測粒徑一般認為是等效體積徑。

等效篩分徑 ( 篩分法的粒徑 )

等效沉速徑 ( 沉澱法的粒徑 )

等效投影面積徑 ( 顯微鏡法的粒徑 )

等效體積徑 ( 光學法的粒徑 ) 。


如下下圖選擇測量方法不同,同一個顆粒得到了不同的結果。因此在顆粒測量過程中,選擇正確的測量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平均徑:表示顆粒平均大小的數據。根據不同的儀器所測量的粒度分布,平均粒徑分、體積平均徑、面積平均徑、長度平均徑、數量平均徑等。

D50:也叫中位徑或中值粒徑,這是一個表示粒度大小的典型值,該值準確地將總體劃分為二等份,也就是說有50%的顆粒超過此值,有50%的顆粒低於此值。

D97:D97 一個樣品的累計粒度分布數達到97%時所對應的粒徑。它的物理意義是粒徑小於它的的顆粒佔97%。這是一個被廣泛應用的表示粉體粗端粒度指標的數據。




篩分法是指按照被測試樣的粒徑大小及分布範圍,將大小不同篩孔的篩子疊放在一起進行篩分,收集各個篩子的篩餘量,稱量求得被測試樣以重量計的顆粒粒徑分布。原理如下圖:




顯微鏡法是採用成像法直接觀察和測量顆粒的平面投影圖像,測得顆粒的粒徑。測試時將試樣塗在玻璃載片上,逐個測定顆粒的投影面積,以確定顆粒的粒度,測定範圍150~0.4μm,電子顯微鏡的測定下限粒度可達0.001μm或更小。




沉降法是根據不同粒徑的顆粒在液體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測量粒度分布的一種方法。沉降法分為:如沉降天平、光透沉降、離心沉降等。


斯託克斯Stokes 定律是沉降法粒度測試的基本理論依據。如下圖:



光透法測量沉降速度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方法。通過測量不同時刻透過懸浮液光強的變化率來間接地反映顆粒的沉降速度。

該方法廣泛應用於塗料和陶瓷等工業中。國際標準中,塗料顏料的粒度分布測試方法原理均基於沉降法。

缺點:測量速度慢,不能處理不同密度的混合物。結果受環境因素(比如溫度)和人為因素影響較大。



庫爾特電阻法在生物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也已經成為磨料和某些行業的測試標準。根據顆粒在電解液中通過某一小孔時,不同大小顆粒導致孔口部位電阻的變化,由此顆粒的尺寸大小由電阻的變化加以表徵和測定。原理圖如下:



該方法優點是測量精度較高,重複性好。

缺點是易出現孔口被堵現象。



雷射法是通過雷射散射的方法來測量懸浮液、乳液和粉末樣品顆粒分布。雷射粒度儀系統示意圖如下。包括半導體雷射器、多元光電探測器、光路系統、電路系統、軟體系統、循環分散系統等。




應用領域包括製藥,生物醫藥,納米材料等行業。


典型樣品:氧化鋁粉、半導體、矽鹽等無機材料,聚合物乳膠、乳液、油漆、顏料、藥物等有機體。

作者:李波濤

相關焦點

  • 粒度測試的基本方法
    粒度測試的方法很多,具統計有上百種。目前常用的有沉降法、雷射法、篩分法、圖像法和電阻法五種,另外還有幾種在特定行業和領域中常用的測試方法。  1、沉降法:  沉降法是根據不同粒徑的顆粒在液體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測量粒度分布的一種方法。
  • 粒度測試方法及分布圖的解析
    用特定的儀器和方法反映出粉體樣品中不同粒徑顆粒佔顆粒總量的百分數。 二、粒度測試的方法及優缺點(1) 雷射法:優點:操作簡便,測試速度快,測試範圍大,重複性和準確性好,可實現在線測量和幹法測量。(4) 電鏡法:用電子顯微鏡(掃描電鏡或透射電鏡)拍攝顆粒圖像,然後再進行圖像 分析的方法。優點:能精確分析納米顆粒和超細顆粒,圖像清晰,表面紋理可見,解析度高,是表徵納米材料粒度的標準方法。
  • 粒度測試知識匯總
    粉體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如麵粉、水泥、塑料、造紙、橡膠、陶瓷、藥品等等。在的不同應用領域中,對粉體特性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在所有反映粉體特性的指標中,粒度分布是所有應用領域中最受關注的一項指標。所以客觀真實地反映粉體的粒度分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下面就具體講一下關於粒度測試方面的基知識和基本方法。
  • 超細粉體粒度檢測的7大方法!
    不同的應用領域,對超細粉體特性的要求各不相同,在所有反映超細粉體特性的指標中,粒度分布是所有應用領域中最受關注的一項指標,因此,客觀真實地反映超細粉體的粒度分布是至關重要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在超細粉體加工生產過程中,粉體粒度檢測是控制產品生產指標和調整優化生產工藝的主要依據
  • 粉體學基礎知識——粒徑和粒度分布
    粉體粒子的物理性質主要有:粒子與粒度分布、粒子形態、比表面積等。 粒子徑與粒度分布 粉體的粒子大小也稱粒度,含有粒子大小和粒子分布雙重含義,是粉體的基礎性質。 對於一個不規則粒子,其粒子徑的測定方法不同,其物理意義不同,測定值也不同。
  • 雷射粒度儀在粒度檢測中的應用淺談
    編者按:談到粒度,雷射粒度儀怎能缺席?目前,在各行各業的粒度檢測領域,雷射粒度儀應用廣泛。從傳統的石油化工、建材家居,到製藥、食品、環保,甚至在新興的鋰電、半導體、石墨烯等行業,都能看到雷射粒度儀活躍的身影。那麼雷射粒度儀在粒度檢測中到底是怎樣應用的呢?
  • 粒度在藥物研究中的應用及國內外相關法規匯總
    此外,輔料的粒度分布也可能會影響藥品的製劑工藝(如流動性、混合均勻性等),最終可能影響藥品的安全性、功效和質量。 採用何種方法進行粒度測定 各國藥典對藥物粒度的控制均有詳細的控制手段。常見的分析方法有篩分法、沉降法、顯微鏡法、雷射粒度測量等。
  • 德國新帕泰克:幹法粒度分析-水泥磁性材料粒度分析的最佳選擇
    首先,對於粒度測量方法的比較、納米材料測量方法、不同粒度分析技術周素紅主任做了簡要介紹。隨後,周主任主要對於動態光散射國際標準,圖像法、聲學法表徵顆粒的國際標準,以及目前國內和國際上粒度表徵的通用標準主要歸口做了介紹。
  • 雷射粒度粒徑分析儀在生物醫藥領域內的應用
    雷射粒度儀分為兩種,一種是幹法,另一種是溼法,測試方法對實驗的重要性我們不用多說,具體選用那種方法,還是要看樣品適合那種方法。粉劑藥物一般都需要測粒度分布雷射粒度粒徑分析儀在生物醫藥領域內的應用由於研發新藥費用的高昂
  • Day2之顆粒測試技術多領域應用探討——第十一屆全國顆粒測試學術...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11月16日,為期兩天的「第十一屆全國顆粒測試學術會議暨2017全國粉體測試技術應用研討會」在廣州如期召開。劉忍肖等發展了一種可對石墨烯粉體材料中所含雜質元素進行快速、無損分析的檢測方法。技術內容是基於X射線螢光光譜(XRF)技術對未處理或壓片成型的石墨烯材料進行無損、快速檢測,信譽ICP-OES、ICP-MS、SEM/EDS等通用測試方法的測試結果進行比對驗證,有望成為對石墨烯粉體雜質元素快速、簡單、經濟、無損、通用的定性半定量分析測試方法。
  • 粒度測試中的一次粒徑和二次粒徑問題初探
    使用粒度儀測試超細粉體過程中, 有一個不太好定性的問題,那就是一次粒徑和二次粒徑問題。對於多數粉體顆粒,它有一定的大小,廣義角度看單個顆粒是一個個體。但是從嚴謹角度說它依然是個可再分的由更小顆粒組成的群體。這時候問題就產生了,我們對顆粒進行粒度分析時,到底是希望測試粉體被分散到什麼程度時的粒度分布呢?
  • 焦炭粒度標準及方法(焦炭的平均粒度計算方法 )
    我的煤炭網>新聞>行業熱點>冶金焦>焦炭粒度標準及方法(焦炭的平均粒度計算方法 ) 焦炭粒度標準及方法(焦炭的平均粒度計算方法 ) 發布日期:2020-06-23 18:45:00 新聞歸檔
  • 粒度分布測定方法開發策略——溼法
    廣州微平服務有限公司粒度測試:https://www.weipingtest.cn
  • FDA審評專家對粒度控制的看法和建議
    在不同包衣階段對顆粒大小的變化進行監測和控制,可為控制產品的質量提供有效方法。Heinicket等人研究了顆粒大小與包衣厚度之間的關係[11],並證明了聚合物包衣厚度可以通過動態成像分析(DynamicImaging Analysis,DIA)來測量,這為多顆粒產品的包衣提供了一種潛在的替代分解測試方法[12]。除了成像分析,還可以用簡單的篩分分析方法對不同階段的顆粒大小的變化進行定量評估。
  • 粉體粒度檢測方法及選擇原則
    粒度大小及分布是粉體最受關注的指標,而這些數據都需要通過各種粒度檢測方法獲得,因此,客觀真實地反映粉體的粒度分布是至關重要的。特點:儀器便宜,方法簡單,安德遜液管法應用很廣;缺點是測定時間長,分析,計算的工作量較大。②比重計法基本原理:利用比重計在一定位置所示懸濁液比重隨時間的變化沒測定粒度分布。測定範圍:1~100μm。特點:儀器便宜,方法簡單,但測定過程工作量較大。
  • 雷射粒度分析方法中幹法和溼法的重複性比較
    雷射粒度儀測試法是新型粒徑測試方法,應用廣泛,測試速度快,測試範圍廣。雷射粒徑分析儀是根據雷射在被測顆粒表面發生散射,散射光的角度和光強會因顆粒尺寸的不同而不同,根據米氏散射和弗氏衍射理論,可以進行粒徑分析。雷射粒度儀的測試方法可以分為幹法和溼法2種。
  • 納米粉體粒度檢測方法大PK
    作為一種亞穩態中間物質,納米粉體的粒度指標對其性能影響巨大,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量子效應、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無不受粒度的影響。從粒度劃分的角度,納米粉體一般在1-100nm之間。測量其粒徑的方法也多種多樣,透射電鏡觀察法、X射線衍射法、BET比表面測試法,動態光散射法等都很是常見。那麼哪種方法才是測量納米粉體粒度的最優選擇呢?
  • 真理光學粒度儀新品及應用方案亮相2018全國碳化物技術交流會
    大會聚集了全國碳化物粉體行業的知名專家、企業及用戶,就此機會暢談碳化物陶瓷製備和測試技術以及碳化物粉體在各領域的應用。真理光學首席科學家張福根博士在會上作了題為《碳化矽粉體顆粒的表徵技術》的報告,詳細闡述了碳化物粉體的粒度測試原理和方法。
  • 雷射粒度儀是如何測試粒度分布的?
    雷射粒度儀是根據顆粒能使雷射產生散射這一物理現象測試粒度分布的。由於雷射具有很好的單色性和極強的方向性,所以在沒有阻礙的無限空間中雷射將會照射到無窮遠的地方,並且在傳播過程中很少有發散的現象。這樣,測量不同角度上的散射光的強度,就可以得到樣品的粒度分布了。為了測量不同角度上的散射光的光強,需要運用光學手段對散射光進行處理。我們在光束中的適當的位置上放置一個富氏透鏡,在該富氏透鏡的後焦平面上放置一組多元光電探測器,不同角度的散射光通過富氏透鏡照射到多元光電探測器上時,光信號將被轉換成電信號並傳輸到電腦中,通過專用軟體對這些信號進行處理,就會準確地得到粒度分布了。
  • 雷射散射粒度分析儀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
    雷射散射粒度分析儀作為一種新型的粒度測試儀器,已經在其它粉體加工與應用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它的特點是測試速度快、重複性好、準確性好、操作簡便。雷射散射粒度分析儀對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源消耗有重要意義。雷射散射粒度分析儀是利用粒子的布朗運動,根據光的散射原理測量粉顆粒大小的,是一種比較通用的粒度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