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Buffer的聯合創始人Leo Widrich和Tom Moor。Buffer是一個社交分享工具,有瀏覽器插件也有App,有了它你可以更高效的分享社交連結,現在用戶已達50萬。
Buffer的兩位聯合創始人指出:大約兩年前我們就開始著手開發Buffer,我知道我們會與到阻礙,也會犯錯,而我們所犯的幾個最大的錯誤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選擇從中汲取教訓,犯了這些錯誤,我們才走得更遠,也更高效。我也相信正是有了這些錯誤,我們才能走到今天。
設計原則:先驗證,後開發
在談論這些經驗教訓之前,決定先說一下我們的產品開發的首要原則:"先驗證,後開發"。這原則是怎麼來的呢?
當我們想到要開發一種App,寫個Twitter插件或者其它社交產品的時候,Joel Gascoigne(Buffer聯合創始人之一)馬上就開始著手開發而不是首先驗證這個的想法是否合理(這是他的一貫作風)。在寫了幾分鐘代碼以後,他開始意識到方向似乎不對,所以他又開始嘗試別的方式。這次,他想到了要先驗證。
所以,他先寫了一個登陸頁面,給人的感覺就是產品都已經開發好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他什麼都還沒弄好。不過他還是繼續寫代碼,並把網站連結發布到Twitter上。感興趣的人會點擊登錄頁面上的一個按鈕註冊一個帳號,然後呈現在用戶眼前的是一個Buffer根本還沒有完成的頁面,要求用戶留下郵箱,以便Buffer發布以後,他們可以接收到郵件通知。
這種方法確實很不錯,我們在提出這個idea後的七周以內,得到了第一批付費用戶。
我們的首要產品開發原則就這麼誕生了:
儘量讓一個產品或者功能的第一個版本小,儘量不要投入太多。做好準備,踏上不斷調整的漫長旅程。把任何功能都先做一個假設,並讓用戶去進行驗證。好,這些都知道了,接下來就要告訴你們,我們都從錯誤中學到了什麼。
專注於留存率而不是收入
在產品開發早期,我們得到的一個UX教訓就是:我們需要全情服務於我們的用戶而不是追求收入。
下面是我們最初登陸頁面的流程:
當你第一次打開我們登陸頁面並點擊註冊按鈕的時候,我們會為你打開一個「訂閱及定價」頁面。然後,輪到你選擇「付費計劃」或者「免費計劃」。在選擇好適合自己的計劃以後,你就可以進行註冊,填寫詳細信息。有了這個流程以後,從註冊這一個過程開始,選擇「付費訂閱」的人就已經很多了,從一開始就有了增加收入的機會。
但是,我們很快發現,在還沒有使用產品之前就決定付費的用戶變動率其實是很大的,那些選擇願意付費的用戶,有些根本根本不曾啟用Buffer。最終,他們會選擇取消訂閱。
所以我們改變了登錄頁面的流程並調整了用戶獲取原則。我們決定先讓用戶去使用這個產品,先讓他們知道我們產品的價值,最終促使他們把「免費計劃」升級到「付費計劃」。換種方法之後發現,結果好多了。
註冊的人更多了。隨著時間流逝,更新到「付費計劃」的人更多了。從那以後,我們對產品做了更多調整,並推出了更多免費功能,而且我們產品的核心功能仍然是免費的,只有在讓用戶看到產品更多價值之後,才會鼓勵他們升級到「付費計劃」。注重「用戶流」並專注於用戶留存率是我們的學到的第一個重要教訓。
社交帳號登錄比用郵箱登錄要強
為了提高登錄頁面轉換率,在經過幾十次的A/B測試之後,我們想到利用社交帳號直接登錄的方式。
畢竟Buffter是一個與Twitter、Facebook和LinkedIn有關的App,潛在用戶想要用已有帳號方便快速的登錄Buffter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在採用這種方法之後,我們的用戶又增加了很多,登錄率提高了50%,幾乎一夜之間,我們的每日登錄數量從500增加到了800。
儘早測試你所有的假設
想告訴大家我們如何重新設計Buffer瀏覽器插件悲催經歷。
Chrome、Firefox及其它主流瀏覽器插件,都是Buffer服務的基礎組成部分,如果你使用這些插件,就會擁有這個產品最好的體驗。可以從任何網頁分享內容並簡單地把內容添加到Buffer當中,分享到Facebook、Twitter、LinkedIn。
所以,這自然就成了我們關注的焦點並想方設法進行完善的東西,至於如何改進,當時我們也有很清晰的想法。但是當修改完之後發現,我們悲劇了。下面是最開始我們開發新插件的流程:
找出已有Buffer瀏覽器插件的問題,然後大家集思廣益商量如何改進。花時間和資源進行設計並開發一款功能齊全的第一個版本。到開發晚期才開始測試,然後發現人們對這個功能齊全的插件非常困惑。然後我們放棄了這個想法,把它塵封起來。下面就是一個我們永遠不會發布的瀏覽器插件布局:
從那次失敗以後,我們總算明白了一個道理「儘早測試你的假設」,並銘記於心。為了正確行事,下面我們採取了這種做法開發新產品和功能:
找到已有產品的問題,並進行頭腦風暴,給出修改策略。諮詢用戶,看看他們是否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在於用戶討論之後,快速建立一個所花時間不超過兩天的簡單原型。再次和用戶討論,問他們使用你這個原型的感覺如何。用戶號則進一步完善,然後展示給更多用戶。追蹤參與率/增長率/收入並繼續與用戶討論他們的體驗。用戶界面圖標設計要一目了然
無論是標籤,按鈕還是幫助文本,都要很清晰的傳達相應的意思給用戶。
Des Traynor在一篇文章中這麼說到:「很多時候你認為你為用戶解決了一個問題,但是他們從未使用這個功能,通常是因為,他們沒有看見,或者即便看見了卻不知道它是幹嘛的」。
這也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舉個例子:在Buffter裡邊,其實你能綁定多個社交帳號,這樣你就可以在同一個地方一鍵把內容分享到所有社交網絡。最初的標籤是下面這張圖這樣的。
我們自我感覺很良好,一個「+」號就能表達正確意思了。結果卻是,我們不斷收到用戶的來信,問我們是否有方法可以將他們的Facebook或者Linkedin帳戶綁定到Buffter。
所以我們知道這個圖標未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所以決定改變這個連接按鈕,幾番嘗試,最終定了下圖的最下邊一個,並且在空白處寫上「連接更多」幾個字,畢竟,文本比圖片更能清晰的說明用途。這樣修改之後,問題就解決了。
結論:一切都是假設,都需要驗證
我想我麼的公司和App還處於一個早期階段,還在嘗試許多方法及設計。但總的來說,要記住一點——不要把idea簡單當作idea對待,而是要把每一個新設計或者功能迭代當做一個需要去驗證的假設。
(編譯/陳徐天九 責編/張寧)
文章來源:Sixrevisions
本文為CSDN編譯整理,未經許可或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market@csd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