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路不暢?價格不高?中國吃貨來了,這些外國農民笑開花

2020-11-22 每日經濟新聞

銷路不暢?價格不高?中國吃貨來了,這些外國農民笑開花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17 14:26:41

數據顯示,中國在2012到2016年間的有機食物消費量維持了兩位數的年增長率。相應的,中國市場對進口食材需求量越來越大,這種需求也影響不少農產品出口國的生產布局。

每經編輯 李語涵

每逢年節,中國人最講究闔家團聚吃點好的。近年來中國人的飲食也在悄然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有機食品、進口食品成為人們的新選擇,甚至作為禮品饋贈親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的報告,中國中等收入人群2015年已達到1.09億人,超過美國的9200萬。而諮詢公司麥肯錫估算,到2020年幾乎4億中國人都可算作中等收入人群,其中又有超過一半年收入將在10.6萬到22.9萬元人民幣之間,消費力更強。

這樣的收入狀況在食品消費趨勢上有明顯的體現:人們更加願意為健康、精緻的食物買單。

來自統計監測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12到2016年間的有機食物消費量維持了兩位數的年增長率。相應的,中國市場對進口食材需求量越來越大,這種需求也影響不少農產品出口國的生產布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以「健康食材」牛油果為例,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資料庫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6年,七年間中國牛油果進口量從1.9噸飆升至2.5萬噸,增長了一萬三千多倍。墨西哥和智利是中國最大的牛油果進口國,而牛油果種植耗水量較大,難免會對其他產業(如同樣需要抽取地下水的採礦作業)產生影響。

近年來,中國「吃貨」改變世界的例子屢見不鮮。一種是為迎合中國消費市場而對本國的農業生產進行調整的;另一種情況則是通過技術轉移,讓中國農業科技在當地土壤「紮根成長」。

巴西:為中國保留非轉基因大豆

巴西全國大部分地區氣候炎熱,土地酸性大,而許多農戶看到轉基因大豆可以解決抗旱、除雜草、除蟲的效果,便紛紛開始採用轉基因技術。自1998年開始使用轉基因種子以來,近20年內巴西大豆種植面積從1300萬公頃增加到3400萬公頃,產量從3070萬噸增加到1.14億噸。

如今,巴西是世界第二大大豆生產國,最大大豆出口國,而中國是巴西大豆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出口到中國的大豆佔其出口總量的近80%。但目前出口到中國的產品都是作為油料和飼料的大豆,而非用於直接食用。

▲當地時間2017年3月13日,巴西桑託斯,工人在裝載準備運往中國的大豆。(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費國,特別是中國人喜歡直接吃黃豆以及各種豆製品,這讓巴西人對中國食品大豆的市場也非常眼饞。但很顯然,中國人對轉基因大豆的接受程度不高,特別是直接食用的更傾向於選擇非轉基因的。

因此巴西近年來增加非轉基因大豆的種植,在2017年7月還成立了非轉基因大豆研究所,專門研究非轉基因大豆的增產技術。

據新華國際報導,農業研究公司大豆研究所所長若澤·雷納託·博薩斯說,在巴西保留非轉基因大豆並不只是保證轉基因大豆田裡不會迅速形成「超級雜草」「超級蟲子」的措施,而是看到中國市場對非轉基因大豆的需求,非轉基因大豆項目就是為此設立的。

博薩斯說:「雖然我們一直在進行農業科技的更新換代,培植了轉基因品種,但我們知道非轉基因大豆在國際上還是有很大市場,特別是中國和歐洲地區,因此我們很自豪地說,我們會一直保留非轉基因大豆的種植。」

智利:為中國顧客培育更大的櫻桃

在智利最大的櫻桃生產商、出口商加爾塞斯農場,流水線上每一顆櫻桃被自動拍下約60張照片,上下左右前後,全方位、多角度,以確認櫻桃表面沒有瑕疵,並以此為判斷標準為櫻桃分級。

加爾塞斯農場董事長兼總經理埃爾南·加爾塞斯說:「中國人喜歡紫得發黑的大櫻桃,他們覺得顏色越深越好、果徑越大越好,而智利本國消費者倒更願意選擇相對便宜的小櫻桃。」

他還表示,「我們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以貼近我們的客戶。電商業務發展得十分迅猛,像滾雪球。當然,我們仍專注於我們的農場,以生產質量和口味更佳的櫻桃,剔除中國消費者不喜歡的品種,種植更受青睞的品種。我們要種出質量更好、果徑更大、果色更深的櫻桃,因為那是中國消費者想要的。」

▲圖文無關(來源:視覺中國)

智利是中國第一大新鮮水果供應國,也是中國第一大進口櫻桃供應國。根據智利水果出口商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智利向中國櫻桃出口量在2017至2018年櫻桃季大幅上漲,已超過12.5萬噸,創下歷史新高。

智利水果出口商協會主席羅納爾德·鮑恩說,本季智利出口櫻桃中有83.75%去往中國。

「中國口味」讓他們開始養鴨、種菜……

據環球時報此前報導,過去,加拿大並沒有養鴨業。該國最早的大規模養鴨場是成立於1912年的「布羅姆湖鴨」,當年引進的品種不是別的,正是來自「中國餐桌」——北京玉泉山腳下的正宗北京填鴨。從那以後已過去105年,這家公司一直打著「北京鴨」的招牌吸引顧客。

加拿大目前最大規模的養鴨場是由穆爾比兄弟在1951年創辦的「京·科爾鴨」(King Cole Ducks),它是加拿大頭號產鴨和凍鴨出口大戶,年產北京鴨250萬隻左右。而加拿大總共年產鴨大概是550萬隻。

▲截自「京·科爾鴨」官網

另一家為當地華人熟悉的北京鴨場是「河谷專業家禽」農場,他們專門飼養「愛因斯坦鴨」和「臺灣走地雞」,前者其實也是北京填鴨。

有趣的是,這三大養鴨場的創始人和經營者都不是華裔。而他們雖然都飼養北京鴨,但只有最初的那家農場是從北京直接引進的,後兩者分別從英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引進。除了向中國出口,這幾家養鴨場有的主攻北美「吃貨」,有的則將目標對準華裔及亞裔社區。「河谷專業家禽」農場為貼近亞裔,專門起了中文名——山水農場,它還效仿中國,在當地搞起「農家樂」。

西班牙則出現另外一種新興行業,「給華人種菜」。位於該國瓦倫西亞省的2000人口小鎮埃爾佩雷約(El Perelló),擁有為歐洲多國提供近20種中國蔬菜的基地。可以說,中國蔬菜重振了小鎮的經濟活力。

上世紀50年代起,埃爾佩雷約70多家農戶組成農業合作社,種植西紅柿、土豆等當地常見農產品,農業幾乎是小鎮唯一的經濟來源。那時,小鎮靠得天獨厚的溫潤氣候條件獲得穩定收益,然而溫室種植技術出現後,氣候優勢不再,經營陷入困境。直到1989年一位華人提出了一個建議。

現任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貝爾特朗回憶說:「那時候,這位華人先生與一名瓦倫西亞女孩結婚,他們開了家中餐館,並在家中的小菜園裡種了些中國蔬菜。這位先生問我,能否為華人餐館和超市種植中國蔬菜。」後來,埃爾佩雷約農業合作社進行了第一次試種,大獲成功,據說,常常菜還沒長好就已被預訂走了。

西班牙蔬菜種類較為單一,超市裡見得最多的就是生菜、西葫蘆、西蘭花等。埃爾佩雷約種植有油菜、芥藍等,這些都是原來西班牙不種的蔬菜。如今,來自荷蘭、英國等地的競爭者也看到中國蔬菜的商機,因此與幾年前相比,市場菜價要低一些。不過埃爾佩雷約的蔬菜在冬季產量更大,這是一些靠北部的競爭對手無法做到的,其競爭優勢再次顯現出來。

中國農業技術在東協土壤「開花結果」

今年春節前夕,廣西南寧各大年貨市場上處處可見東協農副產品的身影,柬埔寨香米、越南百香果、馬來西亞榴槤等,成為中國民眾購置年貨的熱門選擇。這些物美價廉的優質東協農產品中,不少存在著中國科技的「基因」,是中國農業科技在東協土壤「紮根成長」結下的碩果。

據中新網報導,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副廳長郭緒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廣西已在印度尼西亞、緬甸、越南、柬埔寨、寮國設立了中國(廣西)—東協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項目。至今,共為相關國家引進農作物試驗試種300多個,篩選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和提純復壯品種共30個、累計示範推廣面積超過6萬畝。

▲圖文無關(來源:視覺中國)

2013年,中國科技部和廣西官方共建中國—東協技術轉移中心,並在此後4年內與8個東協國家建立了雙邊技術轉移中心,廣西與大部分東協國家的科技創新合作渠道已初步建成。

中國—東協技術轉移中心秘書處副處長羅錦模表示,通過上述雙邊技術轉移中心,中國雜交水稻、雜交玉米、木薯、蔬菜、水果、茶葉等農作物優良品種栽培技術順利在東協地區落地,深受當地民眾歡迎。

「中國雜交水稻在越南成功種植就是成功案例之一。」羅錦模說,自2012年起,中國科技團隊根據越南中北部地區氣候條件和生產實際需求,將廣西農科院育成的雜交水稻品種「特優136」引進越南,該品種單產可達500公斤每畝,具有穩產、容易種植、適應性強等優點。目前該雜交水稻品種在越累計種植面積約150萬畝。

隨著中國與東協農業合作日益緊密,越來越多的中國農資企業在東協國家落戶。藉助廣西渠道,廣西國宏集團(柬埔寨)大米加工項目、廣西農墾(緬甸)劍麻種植基地、廣西農墾(越南)年產10萬噸木薯變性澱粉項目、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等多個中國—東協跨國項目正在開展中。

每經編輯 趙雲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國際頭條、環球時報、中新網等

相關焦點

  • 殘疾農民養奶牛銷路不暢 每天200斤鮮牛奶餵魚
    賀文兵 攝  本報訊(記者 賀文兵 實習生 李理)「希望有好心人能幫幫他,為他的鮮牛奶找找銷路,畢竟他是殘疾人,做點事不容易……」昨日,望城區喬口鎮荷葉湖村劉村長撥打晚報熱線96333求助,為自己村的眼殘農民劉再德的鮮牛奶找銷路。
  • 來中國的外來物種瑟瑟發抖?吃貨們真的有那麼強的戰鬥力?
    據說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都被吃得很慘。那作為吃貨大國的我們,還害怕這些生物入侵嗎?答案是肯定的,害怕!在入侵物種面前,吃貨們情緒高漲的喊著紅燒、清燉、蒜香、油炸來消滅它們。而眾多的入侵物種只是冷笑,內心的想法應該是這樣的:哼!瞧把你們能耐的,來吃一個試試呀!
  • 山西運城脆柿子銷路不暢,脆甜不膩,柿香滿滿!懇請愛心助力!
    這裡的果農幾乎都是祖輩相傳,種植技術成熟,經驗也足夠豐富,樸實的山西果農們為了保護土壤,不使用農藥、採用物理除蟲害、肥料也是用的自家的農家肥,既能避免汙染,又能很好給果樹補充營養。我們來到村裡時,61歲的樊大爺正在做飯,大爺是村裡幾十年的老果農了,二十多歲起就跟著父親學習種植脆柿。
  • 小龍蝦「跳」出農民歡心笑 ——安徽霍邱縣大力發展稻蝦養殖產業...
    小龍蝦「跳」出農民歡心笑 ——安徽霍邱縣大力發展稻蝦養殖產業發展側記2020-03-31 11:4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六安新聞網        瀏覽量: 1773 次 我要評論 「霍邱致富經,龍蝦成明星。
  • 史上「最聰明」外國吃貨!用巖漿烤牛排,極高的溫度瞬間鎖住美味
    美食是人人都愛吃的,不過對於吃貨來說,這生活中可以什麼都沒有,但唯獨少不了的就是美食了。吃貨們對於吃的也是非常講究的,平時閒暇沒事時也會對這些美食進行研究,而外國吃貨可能就更厲害了,竟然能想到用巖漿烤牛排。史上「最聰明」的外國吃貨!
  • 農村1種奇怪植物,不開花不結果,根部酷似金毛狗,被農民當成寶
    導讀:農村1種奇怪植物,不開花不結果,根部酷似金毛狗,被農民當成寶農民常常去山裡幹活,免不了有時候會被樹枝劃傷,或者是摔倒受傷的,不出血還好,如果出血了在山裡面就是比較麻煩的,第一時間就是要想辦法來止血。
  • 亞洲鯉魚讓外國恐慌?中國吃貨仰天長笑:放著我來!
  • 繼清道夫後又一「外來魚類」入侵中國,吃貨笑了:吃到它「滅種」
    繼清道夫後又一「外來魚類」入侵中國,吃貨笑了:吃到它「滅種」我國不僅是個美食帝國,更是個吃貨帝國。無論是什麼物種入侵我國,只要是能吃的、好吃的,一律按照清蒸、爆炒、紅燒、麻辣處理。一說到這個,外國人對我國也是非常佩服,在他們看來入侵物種都是非常可怕的,沒有及時找專業部門來處理的話就會在當地泛濫成災,而在我國吃貨眼中,像小龍蝦、清道夫這種入侵物種有多少來多少,來得少了還可能被我國吃到滅種呢。曾經清道夫剛剛泛濫的時候,大家對它也是毫無辦法,這種魚吃起來口感差、肉又少,只能找人來河道裡打撈它,然後做統一處理。
  • 為什麼烘乾機在中國銷路受阻呢?專家分析,才明白其中道理
    為什麼烘乾機在中國銷路受阻呢?專家分析,才明白其中道理如果大家比較喜歡看歐美的電影,或者比較喜歡去國外旅遊的話,都會發現,在國外的家庭裡面,烘乾機算是一個家庭的標配,可能不管是貧窮的家庭還是富裕的家庭,人人家裡都有一臺烘乾機,但是奇怪的是國外也並不都是陰雨天,為什麼在國外烘乾機卻如此盛行,而在國內幾乎很少有人的家裡配備有烘乾機呢,聽專家來跟我們分析分析吧。為什麼烘乾機在中國銷路受阻呢?
  • 有一種植物,農民看見它開花,就知道該種小麥了,現在咋不看了?
    在我們邯鄲平原,農民有一句農諺:洋姜開花,該播種麥子啦!咋現在洋姜花開正旺,別說農戶播種冬小麥了,就連夏玉米還沒收穫?洋姜,邯鄲很多農村的農民,都管它叫「洋山藥」「山藥瓜」,是近年來曾經有人大片種植幾百畝,有醃鹹菜的商販專門收購,當地農民才知道他叫洋姜。的確它的地下莖塊長的形狀和生薑一模一樣。洋姜,它的官名叫「菊芋」,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性,菊科草本植物。
  • 五常大米價格大透析,農民的苦你們知道嗎?
    但這兩年五常大米行業內造假現象越發猖獗,網絡上文章眾說紛紜,究其根源也說不出個所以然。總有人說五常大米不值這個價錢,覺得是在忽悠人,完全就是吹出來的品質,今天就來好好說道說道這些事!我之前說過,見過太多的人噴五常大米了,有的人一知半解,有的人略懂一二,有的人盲目跟風,還有的根本就是在起鬨瞎吆喝。
  • 好心放生7隻帝王蟹,卻在這國家「洪水橫流」,中國吃貨:我來了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最為棘手的困擾,國家不一樣所面對的難題自然也是不一樣的。但是唯獨有這麼一件事,卻是很多個國家一直以來都很頭疼的,它就是物種入侵。物種入侵給國家和地區帶來的是最為毀滅性的生態環境的嚴重影響。
  • 出貨不暢壓制行情走勢 短期PE價格維持偏弱振蕩
    進入12月中旬,國內PE下遊需求增減不一,整體開工略有下滑,而前期檢修的石化生產裝置已悉數重啟,PE供應有所增加,現貨市場在原油走高提振下以挺價為主,但出貨不暢依舊壓制行情走勢,短期PE價格維持偏弱振蕩。供應增加?
  • 生物質顆粒燃料銷路
    不管是什麼行業,想要發展就脫離不了能源的支持,生物質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是僅次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於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能源。相比其他能源,不管是前三位的一次性消耗能源,還是跟隨其後的可再生能源,遍地黃金的生物質能源顯然佔據了更大的優勢。
  • 裙帶菜市場調查:價格翻番養殖戶仍不賺錢
    當時大連的養殖戶大批的裙帶菜在手裡銷售不出去,價格在不斷下跌,九成的養殖戶都在虧損。今年記者再一次來到大連旅順、金州等裙帶菜主產區,發現今年的裙帶菜的價格已回歸到了正常水平,比去年低谷時期相比價格也已經上漲了一倍,然而即便這樣農民可能還會賠錢,來看記者調查。  這家裙帶菜養殖加工企業的場地上,記者觀察了一下這堆剛剛撈上來的裙帶菜,發現這種比較細的裙帶菜比例很高。
  • 這魚沒有天敵,橫行了「1億年」,現在輸在「中國吃貨」的嘴裡
    中國的物產是非常豐富的,因此飲食文化也是特別的深厚,換一種說法就是中國的吃貨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多的。真是因為吃貨較多,所以也常常會被拿出來調侃,就像之前說外國的小龍蝦泛濫到沒有辦法處理,中國的網友就建議派吃貨過去,只要很短的時間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 這幾個品種甜度高銷路好,你會考慮嗎?
    京欣系列品種: 京欣系列西瓜品種適合北方種植,近幾年種植面積非常大,而且銷路比較好,價格也很好,京欣系列中比較出名的品種有「地雷」、「冠軍」、"特大京欣"、「新疆農人"、「新幹線"、「甜王"等,這些品種都比較優秀,口感極佳,瓜形好,很適合北方地區種植。
  •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價格如此高,為啥很少有農民養殖
    不過驢肉的價格並不親民,40多元一斤的價格,比牛肉還要貴上一些,看到這樣高昂的價格,讓很多人覺得養驢是一條不錯的生財之道,但是現實卻是很少有農民養驢,這是為什麼呢?在過去,農民養驢主要是為了用驢來拉車、拉磨、耕地,從事各種農業勞動,而且驢的個頭小,相對來說食量要小很多,不會對農民造成負擔,農民家裡養一頭驢是非常有必要的。
  • 農民翻身機會來了!多個重磅信號!2021年這些作物價格即將上漲……
    答:從元旦春節形勢看,現階段主要「菜籃子」「米袋子」品種產能和供給都有保障,如果不發生大範圍低溫雨雪災害天氣,這段時間的價格大幅波動上漲的可能性不大。這裡,筆者按品種為大家講解一下市場形式:「菜籃子」篇豬肉價格在春節前受需求拉動可能小幅震蕩上升;禽肉、禽蛋市場供給有保障,價格不會出現明顯上漲;今年蔬菜種植戶生產積極性高,冬春蔬菜整體供給能力穩中有升,菜價將按常年規律運行;水果總體豐產,市場供給充足,價格受需求拉動將繼續季節性小幅上漲。
  • 聽說中國吃貨太多,入侵物種都會被吃光?
    在江西九江,小龍蝦每公斤零售價高達80元,在餐館吃一盤小龍蝦,價格穩穩地超過一百元,但依然賣脫銷。國內的小龍蝦貴到飛起,國外卻泛濫成災,不用錢隨便吃,難怪中國的吃貨們恨得牙痒痒。不過,這並不妨礙國人對著電腦舔屏。可想而知,要是在中國海灘出現這麼多小龍蝦,前來撿小龍蝦的吃貨,可能會比小龍蝦還多…..由於外國人口下留情,外國的小龍蝦比較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