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對食材也變得越來越挑剔,吃膩了雞魚肉蛋,偶爾也要換一換口味,驢肉就這樣出現在了大家的視野中,加上民間一直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說法,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都想品嘗一下驢肉的味道。不過驢肉的價格並不親民,40多元一斤的價格,比牛肉還要貴上一些,看到這樣高昂的價格,讓很多人覺得養驢是一條不錯的生財之道,但是現實卻是很少有農民養驢,這是為什麼呢?
在過去,農民養驢主要是為了用驢來拉車、拉磨、耕地,從事各種農業勞動,而且驢的個頭小,相對來說食量要小很多,不會對農民造成負擔,農民家裡養一頭驢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驢的工作已經被機械取代,驢的作用就從工作變成了產肉,農民不願養驢,主要出於下面的這些原因。
首先,養驢的成本高。驢的價格並不便宜,如今市場上活驢的價格在16元一斤左右,一頭400斤左右的驢,成本就需要6400元左右,一頭驢一天的草料成本就需要8元左右,一年就需要3000元左右,農民想要賺錢,就需要養殖很多驢,成本非常高,一般的農民根本承受不起。
其次,養驢需要一定的技術。驢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很少會生病,就算環境很髒也沒事,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養驢不需要技術,相反,養驢的時候,農民要對驢有足夠的了解,對驢的食量也要做到心中有數,否則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再者,驢的繁殖周期長,見效緩慢。驢的繁殖周期是一年,母驢能夠正常繁殖則需要3年,繁殖周期比牛長了一個月以上,能夠正常繁殖的時間比牛整整長了一年,這麼長的繁殖周期,農民想要見到效益就要等很長時間,農民自然是不願意養了。
最後,驢的價格高,市場狹窄。驢肉的價格之所以如此昂貴,和驢的產肉率有很大的關係,驢的產肉率大概在30%左右,如此低的產肉率,價格自然就要高一些,但也造成了很多消費者對驢肉望而卻步,讓驢肉的市場變得非常狹窄,農民養驢在銷售的時候就成了難題。
上面的這些情況結合,大家會發現,養驢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是養驢很累,而且銷售的時候,驢不像豬那樣有統一的價格,難免會遇到商販的壓價,慢慢的就很少有養殖戶願意養驢了。對於驢肉價格40多元一斤,如此高昂的價格,為啥很少有農民養殖,大家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