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要/四/平/八/穩
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泡麵?
在中國,平均每秒都有1276人正在撕開一包泡麵,準備大快朵頤。
根據世界泡麵協會(沒錯,真的存在這種協會)的統計,2018年,中國人的泡麵消費量是402.5億包,排名世界第一。
而且,泡麵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和地域特色化。
在東北,泡麵增加了很多「亂燉口味」:小雞燉蘑菇面、酸菜燉排骨麵、紅燒肉燉幹豆角面等等萬物皆可燉,酸菜是靈魂。
同樣是燉,但是到了江南泡麵就升級了:有花旗參燉烏雞面、茶樹菇燉土雞面、雪菜大湯黃魚面。
而到了雲貴川西南地區,則以「泡椒」、「爆椒」、「剁椒」、「藤椒」、「野山椒」打頭的泡麵、泡粉在滿足人們的味蕾。
當然至於西北地區,各類泡麵概括起來就是「油潑辣子+羊肉臊子」。
有趣的是,在香港,你能買到:紅燒魚翅風味、芝士味、香辣鹹蛋黃味的「公仔麵」,當然,裡公仔麵裡面只有面並沒有公仔。
臺灣的泡麵是以貨真價實聞名的,說好的奶油培根面,就一定能有培根藏在裡面,很樸素很實在的樣子。
其實2012年方便麵的銷售出現下滑,原因可能是外賣行業興起的原因。餓了麼、美團在線點餐,而且提供了高額補貼,十元就能吃一餐飯,而且,送餐上門的便利感也擠壓了泡麵市場的生存空間。
畢竟,泡麵只能算是湊乎吃一下,很難被認為是一頓正經的飯。
但近兩年,外賣市場也發生改變了,首先是食材成本、平臺抽成的提高使點餐不再那麼便宜了。在一線二線城市,二十元以下的外賣佔比越來越小。比達諮詢提供的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外賣客單價在21-40元之間,有四成外賣的客單價在40元以上。
所以,便宜、好吃美味的泡麵又重新開始回到人們的辦公桌小抽屜裡。而且現在竟然有更多你料想不到的好吃不貴的選擇。
比如大篆D·MALL商城裡火爆熱賣的椒麻粉!
這可不是泡麵,雖然看起來和泡麵的形式一樣,但是顯然他的靈魂與眾不同,其實他是2020年的一種吃粉新品種!叫嗦粉 ,據說是不僅要吃粉兒還必須得喝湯。
搭配緩辣配方的椒麻油包和骨湯包,金黃濃鬱的湯汁裡晶瑩筋道的湯粉沉浮其中,配上出奇紮實、量大的豆皮、蔬菜外加2顆滷鵪鶉蛋。
簡直讓人無法拒絕。
這個椒麻粉裡的粉,是紅薯澱粉製成的爽滑粉兒,配料只有鹽和水,沒有任何不良添加成分。泡好的粉兒晶瑩透亮,每一口都有滋有味又Q彈。即便不小心泡久了,粉兒也不會坨在一起,特別適合辦公室裡的加班餐,下午茶、晚夜宵什麼的,這可比晚上叫馬路邊的小攤衛生乾淨得多了。
我確實就在前幾天的一個晚上,飢腸轆轆加班工作到半夜。抱著嘗試的心情打開這麼一罐嗦粉,在泡好入口的瞬間,覺得味蕾瞬間被椒麻香味全部解放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