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出土的一塊石碑,學者校注成書,解密中國第一位航海家的傳奇經歷

2020-12-07 騰訊網

為了弘揚涇陽優秀的歷史文化,近日,由涇陽縣委宣傳部、涇陽文聯組織相關學者編輯校注的《唐楊良瑤神道碑》成書面世,該書展示了楊良瑤作為下西洋第一人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楊良瑤是中國古代航海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節,此次校注的《唐楊良瑤神道碑》記載了楊良瑤傳奇一生,極具研究價值。由於該碑歷經千年,一些字跡模糊不清,涇陽縣委宣傳部、涇陽文聯組織相關學者在編輯中儘量體現原碑風貌。該書封面用青石底色,有一種古色古香的韻味。作為一部重要的碑刻文獻整理研究著作,該書有很多優點值得稱道,有很多特點值得借鑑。該書既有對碑刻文獻的整理,又有對碑刻語言文字的研究,是一部融二者於一爐的集大成之作。為唐朝語言文字研究,以及當時政治、歷史、宗教、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部書的面世,對傳承涇陽地方文化、講好涇陽故事、傳播擴大涇陽影響力、提升涇陽美譽度、凝心聚力鑄魂、推進縣域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在浩瀚歷史的進程中,涇陽遺存了眾多的碑石,記錄先賢志士的豐功偉績,為研究涇陽歷史留下了珍貴的史料。遺憾的是,這些碑石像無數斷線的珍珠一樣散落各處,沒有得到系統的保護和整理。為了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挖掘涇陽深厚的文化內涵,涇陽文聯從眾多的藏家中徵集涇陽碑石中的拓片善本,約請地方文化學者,逐一進行校注,編輯成《涇陽曆代碑石錄》。這部書十輯百種,系統出版涇陽從北魏到民國期間的碑刻、墓誌、摩崖等,可以說是用石刻反映涇陽歷史的總集。其中知名的碑刻有北魏王子悅造像碑,隋宇文述墓誌,唐龐廓碑、上都薦福寺開壇大戒德律師之碑、楊良瑤神道碑,宋遊師雄題趙光輔畫壁碑,元敕建大道迎祥宮碑等等。

《唐楊良瑤神道碑》局部

《唐楊良瑤神道碑》局部

《唐楊良瑤神道碑》局部

《唐楊良瑤神道碑》局部

《唐楊良瑤神道碑》局部

楊良瑤生於公元736年,字良瑤;他的祖輩因軍功落戶在京兆府雲陽縣。祖父做過別駕一類的小官,而父親則是一介布衣。雖家境一般,可楊良瑤少年時便志向遠大,娶妻生子後,二十多歲的他自願入宮,做了一位專門服侍皇帝的宦者。並在隨後以忠誠果敢、能力出眾,受到了德宗皇帝的賞識。貞元元年(公元785年)四月,他被唐德宗「賜緋魚袋,充聘國使於黑衣大食」,出使這一年,他已經49歲。

黑衣大食即阿拔斯王朝,因旗幟尚黑,故被稱為黑衣大食,鼎盛時期,黑衣大食城邦壯觀,人口密集,首都巴格達是與君士但丁堡、長安齊名的世界性大都市。然而,從唐長安到黑衣大食,迢遞千城,逶迤萬裡,是一段極其漫長的旅程。

雖然時至今日,尚無文字表明唐德宗當時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安排了這次出使,但有唐一代,尤其是唐中期,吐蕃的屢屢進犯,已令唐王朝不堪其擾。特別是在貞元元年前後,吐蕃相繼攻陷甘肅一帶的瓜州、沙洲和陝西鹽州、夏州等地,對大唐更是構成了極大威脅。由此,持有「國信詔書」前往黑衣大食的楊良瑤,應是負有著極其重要的政治軍事使命,或聯合黑衣大食以牽制吐蕃,或與黑衣大食定約進行針對吐蕃的聯合軍事行動,總之,是一件必須完成的使命,也正因如此,楊良瑤「奉命遂行,不畏乎遠」。

為了避開吐蕃的軍隊,楊良瑤沒有選擇穿過西域從陸路去黑衣大食,而是經由海路前往,可相比陸路,走海路不僅艱險,路程也更長了。

從當時的海路路線看,他需要先從長安到達廣州,然後沿南海向南、向西航行,到達門毒國,古笪國,再穿越新加坡海峽,過蘇門答臘島上的佛逝國,到達天竺,然後再繼續向西,抵達幼發拉底河,並由此換乘小船,北行至今天伊拉克巴斯拉鎮上的末羅國,隨後再由此向西北步行千餘裡,到達當時底格裡斯河上的黑衣大食首都縛達城(今巴格達)。當時,因淮西鎮尚未平定,道路阻隔,楊良瑤僅南下便頗費周折,至於在南海舍陸登舟,其海上的行程,據《海內華夷圖》記載,也需要3個多月時間。可儘管如此,楊良瑤激勵隨從,「剪髮祭波」,「忠感鬼神」,晝夜兼行,最終「成命不墜」,到達黑衣大食, 完滿完成了任務。

來源:涇陽縣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公元前 中國第一位航海家如何漂洋過海?
    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2200多年前,那還是人們對海洋認識蒙昧的時代,就有一位航海家漂洋過海,實現了東渡日本的壯舉。他,就是秦朝著名的航海家徐福。一乘船入海為秦始皇尋長生解藥越是遠古時代,人類對未知世界就越發神往。
  • 中國第一位女航海家:孔慶芬
    1976年,孔慶芬取得遠洋一等船長的證書,成為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位女遠洋輪船長,也是中華民族航海史上第一個女航海家。孔慶芬女士於1933年生於天津,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遠洋輪女船長。孔慶芬少年時代就刻苦學習,1949年考入河北工學院,後來因病休學。雖然離開學校,但她一直堅持自學。後來到天津航政局當打字員,之後任港務監督員。
  • 尋找大航海家鄭和的足跡
    600年前的中國明代永樂年間,大航海家鄭和以歷經二十八年(1405-1433年),七下西洋的壯舉,震驚了當時的世界。今天,在中國日益開放,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環境下,航海家鄭和,這位中國古代開放的先驅,探險勇士,和平使者,以他一生頗富傳奇的航海經歷,重展魅力,吸引了海內外諸多關注的目光。 孟席斯語出驚人:鄭和船隊曾到美洲!
  • 冶山出土一塊神秘石碑!碑上4個大字,引人深思……
    日前,小編從福州市名城委獲悉,在清理泉山摩崖石刻時,他們在摩崖石刻北側發現了一塊神秘石碑,上面有四個大字「張弓匹馬」。這塊石碑是什麼年代的?又與哪位名人有關?快和小編一起了解下!據了解,該石碑為殘碑,長和寬都接近60釐米,厚度十幾釐米。
  • 人類文字起源,從羅塞塔石碑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
    這個謎團一直到了1799年才有了新的突破,1799年,法國拿破崙遠徵軍為了鞏固尼羅河口的控制權,並且防禦英國艦隊的入侵,而全面地在尼羅河沿岸建立了軍事基地,意想不到的是,在當年的七月份,在尼羅河口岸的一個小村-羅塞塔村的一座舊牆的後面,居然發現了一塊刻了密密麻麻文字的黑色玄武巖石碑,它長有115釐米,寬73釐米,厚28釐米,在這塊石碑上,古埃及人用三種不同的文字刻下了三段內容,最上面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 2020帆都青島|航海家——新世界的探索者
    玻里尼西亞人的航海,維京人的航海,中國鄭和的航海……15世紀開始的航海時代,航海家輩出。葡萄牙的亨利王子,葡萄牙的費迪南德·麥哲倫,葡萄牙的達伽馬,葡萄牙的迪亞士,義大利的哥倫布,義大利的亞美利哥,英國的德雷克,英國的庫克船長,荷蘭的威廉·巴倫支……這些熠熠閃光的名字後面都有一片被發現的新大陸。
  • 1799年7月15日,古埃及重要文物羅塞塔石碑出土
    由於石碑是在羅塞塔郊外出土的,因此命名為羅塞塔石碑。如今石碑被存放於大英博物館羅塞塔石碑原為一塊古埃及託勒密王朝時期的巨大石碑的一部分,圖為現有石碑(黑色)在原石碑中位置圖。石碑上的古埃及文字1820年代,法國天才語言學家、古埃及學家,利用豐富的古代語言知識進行比對,成功破解了羅塞塔石碑上的古埃及文字,在1822年完成羅塞特碑碑文的全文翻譯。
  • 他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航海家,比鄭和整整早了幾千年!
    我們歷史上第一位開航海家是誰?可不是你想的鄭和去西洋的事,第一位開始航海的這位前輩比鄭和整整早了幾千年,他去航海還是奉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命令,去為他尋丹問藥去了,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秦始皇經過長期的徵戰,滅掉了其他六個諸侯國,然後感覺到自己已經把國家統一了,就不能再稱為秦王了,自己應該叫皇帝,秦始皇在做了皇帝以後,就天天想著自己如何能夠長命百歲,發動了秦國無數的練道士為他煉製丹藥,尋找可以長生的法子,弄的整個秦朝烏煙瘴氣的,到了最後有個叫徐福的道士實在看不下去秦始皇的所作所為,就對秦始皇說我知道有一個地方哪裡有位得道的仙家,已經煉成了長生不老之術
  • 誤打誤撞成就的傳奇:葡萄牙在西非的航海探險
    法西斯豎起的紀念碑葡萄牙首都裡斯本的發現者紀念碑葡萄牙首都裡斯本有一座船形的宏偉石碑,正式落成於1960年,紀念有「航海家」之稱的15世紀葡萄牙王子恩裡克逝世500周年。當然,石碑的來歷並不能否定十五世紀葡萄牙航海探險的意義,它的確是歷史上的一道傳奇:一個貧窮偏僻的小國,不但打開歐亞之間的直接貿易,還促成美洲的發現,對後世影響深遠。在近些年的中國,甚至時常有人將此當成開拓精神的典範,從中尋找大國興衰的經驗教訓。但是如果說航海探險是一個裡程碑,其背後卻還是有一段凡人的歷史,基於當時當地的實際考慮,有著相應的風險與利益算計。
  • 中國航海家獲頒吉尼斯紀錄證書 137天環球旅行
    新華社倫敦8月30日體育專電(記者王子江)中國職業航海家郭川在這裡獲得吉尼斯世界頒發的證書,他40英尺級帆船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的成績從此得到正式確認。  今天的證書頒發儀式在泰晤士河畔聖凱薩琳港上停泊的「青島號」帆船上舉行,證書上用英文寫著:「來自中國的郭川創造了40英尺級帆船單人環球航行最快成績:137天20小時1分57秒。出發點:中國山東青島奧林匹克中心。出發時間:2012年11月18日。返回時間:2013年4月4日。」
  • 中國航海家郭川在夏威夷海域失蹤 美國海岸警衛隊確認他已落水...
    這位航海界傳奇人物 正駕著傳奇帆船跨太平洋航行 10月25日,中國航海家郭川在美國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聯。當時,他正在挑戰單人不間斷跨太平洋航行。 連續搜索兩天未果,10月27日,美國海岸警衛隊宣布暫停搜救,確認郭川在航海途中落水。不過,專家認為,郭川落水時,可能穿著救生衣。另外,海面搜索仍在繼續。
  • 今天是我國第16個航海日!一起盤點山東有哪些「世界級」航海家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1日訊 今天是我國第16個航海日,中國航海歷史悠久,從7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舟,到宋代發明航海羅盤,再到明代鄭和下西洋,這些成績在人類航海史上熠熠閃光。山東作為我國海洋強省,擁有不少航海方面的人才。今天就讓我們盤點一下,當代山東有哪些「世界級」的航海家。
  • 致敬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寫在中國航海日之際
    從公元4世紀的希臘航海家皮忒阿斯駕駛小船進行最早的海上遠航算起,人類在一次次打破先輩的紀錄。從最初的涉水過河,漂流湖泊,到近海航行,再發展到遠洋航行,一次次創造了新的奇蹟。航海技術也從經驗航行,到以山形水勢和地物為導航標誌的地文航海,再到以星辰日月為引航標誌的天文航海;從燈塔到浮標,從指南針到衛星導航,從航海圖到自動標繪雷達等,人類一次次實現著跨越式進步。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沒有之一!
    在中國歷史上,不僅有大陸文明也有海洋文明,明朝時的中國是航海的黃金時代,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在古裡賜其王國王誥命銀印,並起建碑亭,立石碑「去中國十萬餘裡,民物鹹若,熙嗥同風,刻石於茲,永示萬世」。永樂五年九月初二回國,押陳祖義等獻上,陳祖義等被問斬。施進卿被封為舊港宣慰使。舊港擒賊有功將士獲賞:指揮官鈔一百錠,彩幣四表裡,千戶鈔八十錠,彩幣三表裡,百戶鈔六十錠,彩幣二表裡;醫士,番火長鈔五十錠,彩幣一表裡,錦布三匹。
  • 大地原點涇陽三美食,葫蘆頭、讓餄、茯茶,滿嘴流油還想吃,香!
    大地原點涇陽陝西省鹹陽市涇陽縣,涇陽在涇河以北,水北為陽,所以此地取名為涇陽。在涇陽,專門有一塊石碑標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也就是說,原點所在地,就在涇陽。其實就是中國國家地理坐標,經緯度的基準點和起算點。涇陽很多人都知道,清末秦商女首富周瑩,就嫁在了涇陽。周瑩是清末有名的慈善家,還是慈禧的乾女兒。周瑩本是三原人,嫁到了涇陽。來到涇陽,一定要吃有名的「涇陽三美食」:涇陽茯茶、讓餄、葫蘆頭。這三種美味也最能代表涇陽美食的特色。
  • 涇陽接連被陝臺央視報導,原來是因為……
    客觀真實、記錄身邊發生的一切 陝臺報導涇陽杏花 央視頻道播放涇陽野桃花
  • 成都出土兩塊漢碑背面刻滿神秘文字(組圖)
    2012年,成都博物館新館將在天府廣場西側拔地而起,就在這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過程中,兩座巨大的東漢石碑在天府廣場被挖掘出土,這不得不說是天作之合。昨日,在漢碑被運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第三天,考古人員開始對石碑進行拓片作業。當晚,考古所又調來一輛大型吊車,把兩個重達10噸以上的石碑翻了個「底朝天」,原來石碑背面竟然也銘刻著密密麻麻、極為重要的文字。
  • 鄭和原來是一個太監,後來成為了著名的航海家
    鄭和原名叫馬和,小名叫三寶,被人稱為三寶太監,是中國歷史上的航海家外交家。有人就問了,他明明叫馬和,為什麼大家稱他鄭和呢。因為他是被明成祖朱棣賜姓鄭。馬和本是跟隨明成祖朱棣的一個太監。明成祖朱棣發動政變獲取皇帝地位之後,由於馬和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說賜他以鄭為姓,叫他鄭合以紀念他的戰果。並且讓他做了監太監,屬於正四品官,在宮中的地位非常高,地位僅次於司禮監。
  • 一位真正的英雄,是民族的驕傲,中國偉大的航海家三寶太監!
    一位真正的英雄,是民族的驕傲,中國偉大的航海家三寶太監!西方的許多水手不僅探索海洋,中國古代還有一個著名的海洋傳說叫鄭和。今天我們要談論明朝的航海大師。鄭和四年前出生在洪武,原名馬三寶,雲南人。他從小就很聰明,喜歡學習。此外,他從小就對航海有濃厚的興趣。
  • 簡述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經歷,一個偉大的航海家的傳奇故事
    明代以前,中國就和古裡有過來往。永樂元年,明朝的使臣也來過這裡,古裡國王派遣使臣訪問過中國。鄭和到達古裡後,遞交國書,贈送禮品,並在那裡立碑紀念。碑文中說。古裡國與中國相距遙遠,這裡民情安順,時世昌明,刻石於此,永垂萬世。表示了兩國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古裡國是一個大商業都會,當時中國、爪哇、錫蘭等國的商人常來此匯集貿易。這裡的貿易定價非常有趣,稱為擊掌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