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一周論文導讀 | 2017年4月14日

2021-02-23 科研圈

審校:半夏 訪冬 趙維傑 史靜雯 金莊維

Cassini finds molecular hydrogen in the Enceladus plume: Evidence for hydrothermal processes

卡西尼號在土衛二羽狀物中發現分子氫:水熱過程的證據

J. Hunter Waite, Christopher R. Glein, Rebecca S. Perryman…Tim Brockwell, Scott J. Bolton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155

(導讀 肖坤)  土衛二表面上存在被冰覆蓋的海洋,冰裂噴射出的羽狀物中有水-巖相互作用的化學特徵。本研究報導了從卡西尼號探測器上的離子與中性粒子質譜儀(INMS)發現羽狀物中含有海水與含礦巖石之間通過水熱反應產生的分子氫。較高的氫含量有利於與土衛二海洋中的CO2結合生成甲烷。

High-performance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carbene-metal-amides

基於卡賓-金屬-醯胺的高性能發光二極體

Dawei Di, Alexander S. Romanov, Le Yang…Manfred Bochmann, Dan Credgington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159

(導讀 王騰)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s)是一種極具潛力的高效發光技術。本研究報導了一種新型線性施主-橋-受主發光分子,在高亮度下能夠實現接近100%的內部量子效率。這一性能的關鍵是對三重態的快速和有效使用,並且與其它具有低交換能的系統不同,大部分振子強度維持在單線態-三重態簡併點上。

Colloidally prepared La-doped BaSnO3 electrodes for efficient, photo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使用膠體製備可用於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La-摻雜BaSnO3電極

Seong Sik Shin, Eun Joo Yeom, Woon Seok Yang…Jun Hong Noh, Sang Il Seok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167

(導讀 王騰)  使用介孔TiO2(mp-TiO2)作為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CS)電子傳輸層的問題在於TiO2會降低PSC在光照下的穩定性。本研究報導了利用超氧化物膠體溶液法在低於300 ℃的溫和條件下製備出的La-摻雜BaSnO3(LBSO)電極,可以很好的替代mp-TiO2。製備出的PSC轉換效率達到21.2%, 並且在1000小時照射後其初始性能只下降了7%。

Synthesis of a carbon nanobelt

碳納米帶的合成

Guillaume Povie, Yasutomo Segawa, Taishi Nishihara, Yuhei Miyauchi, Kenichiro Itami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172

(導讀 王騰)  由全融合、共邊界苯環環構成的閉合碳納米帶合成已經困擾了有機化學界60多年。本研究通過迭代Wittig反應以及後續的鎳調製芳基-芳基耦聯反應成功合成了這種化合物。對這種碳納米帶進行的晶體結構以及光電性質測試表明,該分子可以作為製備結構優良的碳納米管的構建基礎。

Semantics derived automatically from language corpora contain human-like biases

通過機器學習手段在語料庫中自動提取內隱偏意的語意

Aylin Caliskan, Joanna J. Bryson, Arvind Narayanan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183

(導讀 董堃)  機器學習憑藉對已有大樣本的訓練而獲取模式,使計算機達到人工智慧的目的。本研究表明機器可以通過內因關聯測試習得文本信息內在關聯,並由此分析隱含在背後的情感偏意。這種方法為鑑別和解決文化背景差異的研究開闢了新途徑。 

Complex multifault rupture during the 2016 Mw 7.8 Kaikōura earthquake, New Zealand

複雜多斷裂破裂——2016年紐西蘭卡爾弗登(Kaikōura)7.8級地震

Ian J. Hamling, Sigrún Hreinsdóttir, Kate Clark…Julie Rowland, Mark Stirling(封面文章)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eaam7194

(導讀 趙維娜)  2016年11月14日,紐西蘭南島東北部發生7.8級大地震。地震過程複雜,破裂向北延伸超過170km,至少穿過12個大斷裂,沿海岸線有大範圍的隆起且發生大面積非彈性變形。這一複雜地震顛覆了關於地震破裂程度被斷層控制的傳統假設,在地震災害模型中應重新評估這一問題。

Imag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ransient viscosity after the 2016 Mw 7.1 Kumamoto earthquake

2016年矩震級7.1級熊本地震後的瞬態粘度分布成像

James D. P. Moore, Hang Yu, Chi-Hsien Tang…Lujia Feng, Bunichiro Shibazaki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163

(導讀 肖坤)  地幔和地殼巖石對應力的形變響應始終是個難題。本研究描繪了2016年日本熊本市的地震序列引起的大應力擾動的局部形變分布,揭示了下地殼中有效粘度較低的區域,尤其是有大尺度粘度變化圍繞的火山區下面。研究證明了大地測量學對不同時空尺度巖石流變的直接探測潛力。

The impact of hunting on tropical mammal and bird populations

狩獵對熱帶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影響

A. Benítez-López, R. Alkemade, A. M. Schipper, D. J. Ingram, P. A. Verweij, J. A. J. Eikelboom, M. A. J. Huijbregts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180

元分析包括的176個研究的地理位置

(導讀 李駿)  狩獵是生物多樣化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尚缺乏大尺度系統評估。我們通過綜合176個研究量化狩獵對熱帶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影響,結果顯示狩獵區動物數量下降50%以上,臨近獵人和交易城鎮地區尤甚,呼籲熱帶野生動物狩獵可持續管理策略,避免種群進一步消亡。

Single-cell whole-genome analyses by Linear Amplification via Transposon Insertion (LIANTI)

通過轉座子插入的線性放大進行單細胞全基因組分析

Chongyi Chen, Dong Xing, Longzhi Tan, Heng Li, Guangyu Zhou, Lei Huang, X. Sunney Xie(謝曉亮)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189

(導讀 柳寒石)  為了解決全基因組擴增(WGA)中拷貝數變異(CNV)檢測的低準確性和低擴增保真度問題,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通過轉座子插入的線性放大(LIANTI)的單細胞WGA優化方法,可以在千鹼基的解析度上進行微量CNV的檢測,並可以通過檢測同源細胞來鑑定單核苷酸變異(SNV)。

The preprophase band of microtubules controls the robustness of division orientation in plants

微管早前期帶控制植物分裂方向的魯棒性

Estelle Schaefer, Katia Belcram, Magalie Uyttewaal…Martine Pastuglia, David Bouchez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186

(導讀 馬歡)  控制細胞分裂平面取向對於植物的形態發生至關重要。對擬南芥突變體研究發現早前期帶(PPB)的破壞既不消除根細胞限定皮質分裂區的能力,也不會引起異常的細胞分裂模式,而是影響了細胞分裂取向的精確性,並表明PPB微管陣列的主要輸出是限制紡錘體旋轉以增加細胞分裂的魯棒性。

Nanoscale-length control of the flagellar driveshaft requires hitting the tethered outer membrane

鞭毛驅動軸的納米級長度由擊打拴系的外膜控制

Eli J. Cohen, Josie L. Ferreira, Mark S. Ladinsky, Morgan Beeby, Kelly T. Hughes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197

(導讀 馬歡)  細菌鞭毛組裝過程的小偏差可以消除運動並引起負面的生理結果。鞭毛杆作為驅動軸將扭矩從細胞質傳遞到外部細絲,本論文則探究了細菌鞭毛杆長度的調節機制,發現當細菌「感知」將擊打栓系外膜時將停止生長,因而杆自組裝約25納米長度是受到了內膜和外膜之間的周質空間寬度的限制。 

Architecture of a transcribing-translating expressome

轉錄-翻譯表達體的結構

R. Kohler, R. A. Mooney, D. J. Mills, R. Landick, P. Cramer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194

(導讀 柳寒石)  研究人員發現大腸桿菌的RNA聚合酶(RNAP)和核糖體會組成轉錄-翻譯表達體複合物。其冷凍電鏡顯微結構表明從RNAP活性中心延伸到核糖體解碼中心的的約30個mRNA核苷酸被連續保護。而一個含有α-羧基末端結構域的RNAP亞基對於RNAP-核糖體在體外的相互作用以及告知體內因翻譯抑制所導致的細胞生長缺陷都是必需的。由於這個表達體的結構只能在轉錄延伸的過程中形成,這也解釋了翻譯如何阻止轉錄暫停、後退和終止。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overlapping dinucleosome composed of hexasome and octasome

重疊二核體的晶體結構由六聚體和八聚體組成

Daiki Kato, Akihisa Osakabe, Yasuhiro Arimura…Masaaki Sugiyama, Hitoshi Kurumizaka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205

(導讀 馬歡)  染色質重塑過程中核小體會發生動態變化,與鄰近核小體重疊形成二核體。本文報導了重疊的二核體3.14 Å解析度的晶體結構,發現存在不尋常的組蛋白「六聚體」並和通常的「八聚體」核小體接觸並緊密聯繫。重疊的二核體結構可能提供染色質重塑過程中的重要信息。

Assembly of embryonic and extraembryonic stem cells to mimic embryogenesis in vitro

體外胚胎和胚外幹細胞組裝模擬胚胎發生

Sarah Ellys Harrison, Berna Sozen, Neophytos Christodoulou, Christos Kyprianou, Magdalena Zernicka-Goetz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eaal1810

(導讀 柳寒石)  哺乳動物的胚胎發生和形態發育是需要胚胎與胚胎外組織相互作用的複雜過程。作者通過一種三維支架將胚胎幹細胞與胚外組織幹細胞結合在一起,成功獲得了在形態上與天然的胚胎相似的組織結構。這種體外重構的胚胎可以在發育過程中對Wnt和 BMP信號作出應答,並表達中胚層和原始生殖幹細胞的標誌物。

Enhancement of Zika virus pathogenesis by preexisting antiflavivirus immunity

原有的抗黃病毒免疫可增強寨卡病毒發病嚴重程度

Susana V. Bardina, Paul Bunduc, Shashank Tripathi…Florian Krammer, Jean K. Lim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175

(導讀 郭思瑤)  黃病毒如登革熱病毒(DENV)和西尼羅病毒(WNV)的抗體可與寨卡病毒相互作用。研究人員發現,曾被DENV和WNV感染過而後來康復的病人血漿中免疫球蛋白G與Fcγ受體的作用,可以大幅度增強寨卡病毒的侵染能力。這或許可解釋近期寨卡爆發的嚴重程度並警示人們謹慎注射黃病毒疫苗。

Landscape of immunogenic tumor antigens in successful immunotherapy of virally induced epithelial cancer

針對病毒性上皮性瘤的奏效的免疫療法中的免疫原腫瘤抗原景觀

Sanja Stevanović, Anna Pasetto, Sarah R. Helman…Steven A. Rosenberg, Christian S. Hinrichs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6/6334/200

(導讀 陳月欣)  免疫療法在臨床上可用於某些病毒相關的癌症,但靶向的腫瘤抗原尚不明晰。本研究建立了抗人乳頭狀病毒相關的轉移性宮頸癌的T細胞免疫反應全局景觀,並發現T細胞的靶向抗原都為腫瘤相關抗原,而非病毒抗原。此外,免疫療法中T細胞的激活可能與PD-1抑制有關。


閱讀更多

內容合作請聯繫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相關焦點

  • Science 等一周論文導讀(上) 2017年2月第2期
    Zucolotto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5/6325/623圖片來源:sciencedaily.com(導讀 Takeko)  太陽星雲及其磁場的壽命難以確定。
  • Science 等一周論文導讀(下) 2017年2月第2期
    Schuman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5/6325/634(導讀 柳寒石)  microRNA能夠通過阻止mRNA的翻譯從而調節基因的表達。研究人員利用新開發的誘導螢光探針技術指示miRNA成熟的過程。
  • Science 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1月13日
    基因表達圖譜和染色質可及性圖譜發布,揭示人體細胞生長發育規律] Immune life history, vaccina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SARS-CoV-2 over the next 5 years 未來5年的
  • Science 等一周論文導讀(下) 2017年第1期
    Weiner, Katrin Amunts, Karl Zilles, Kalanit Grill-Spector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5/6320/68圖片來源:sciencemag.org(導讀 李駿)  從兒童期到成年期,隨著腦功能和行為能力的提高,相關的皮層組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Science一周論文導讀 | 2020年3月6日
    (導讀 王思菲)許多疾病的病理學可以通過局部分子網絡或微環境來解釋。 (導讀 王思菲)心理壓力引發生理應答的機制未知。 (導讀 劉奇)大腦發育過程中不可遺傳噪音如何作用於行為變化尚未充分研究。
  • Science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0月30日
    圖片來源:Diamond Light Source and University of Oxford (導讀[論文詳細信息] Metal-organic magnets with large coercivity and ordering temperatures up to 242°C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 2020年4月16日
    [論文詳細信息]LRP1 is a master regulator of tau uptake and spread(導讀 郭懌暄)tau蛋白的擴散和積累符合可預測模式,並與多種tau蛋白病的臨床嚴重程度相關,但其細胞機制尚不明確。
  • 2017年8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2017年8月9日/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8月4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8月4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UBE2O is a quality control factor for orphans of multiprotein complexes」。其他的質量控制通路往往利用不同的因子(經常是分子伴侶)進行靶標選擇、泛素提供和泛素偶聯。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0月15日
    本研究發現給予線蟲從綠膿桿菌(PA14)中純化的小RNA,而單次暴露足以誘導該個體及其後四代產生病原體迴避。RNAi、piRNA通路、生殖系和ASI神經元均參與迴避行為及其跨代遺傳。非編碼RNA P11是線蟲習得迴避PA14的充要條件,其線蟲靶點maco-1亦為迴避所必需。該結果表明非編碼RNA依賴的機制參與檢測線蟲的微生物環境,決定其行為並將信息傳給後代。
  • Nature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0月29日
    根據大氣二氧化碳數據估算的中國大型陸地碳匯 (導讀 紫蘇)本研究提出了2009年至2016年期間從中國各地6個站點測量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摩爾分數的最新數據,估計出中國陸地生物圈平均碳匯為-1.11±0.38 億噸/年,相當於這一時期中國年度估計人為排放估算的45%左右。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0月8日
    # 10 月 10 日:打疫苗,就能將這種癌症的風險降低88%;別為了對象整理你的房間;患2型糖尿病的年輕人未來會怎樣? 9 月 26 日:只想熬夜,不想犯困?新研究揭示如何調控「困意」;身體裡能釀酒的男子,被自己女兒的糞便治好了 9 月 19 日:這種食物正悄悄影響我們的染色體,可能讓人過早死亡;上網=「裸奔」?
  • Nature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1月26日
    (導讀 王思菲)本研究發現小鼠肌肉損傷及老化的特徵是組織內穀氨醯胺(Gln)受限。 (導讀 紫蘇)人為噪音和夜間照明的擴張引起了物種保護方面的重視。 # 本周值得讀的論文系列 # 11 月 28日:每天一個雞蛋會讓糖尿病風險增加60%?
  • Science一周論文導讀
    致癌突變導致同型二聚體細胞因子受體激活和失調的機制 (導讀MQ)本研究用單分子螢光顯微鏡定量了活細胞質膜上三種I類細胞因子受體的二聚體。>氣候變化導致跨越大洲的熊蜂數量廣泛減少 (導讀 郭懌暄)氣候變化導致氣溫和降水超出以往觀察的物種耐受水平會增加物種滅絕風險。
  • 2017年7月7日Science期刊精華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7月7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ultipotent peripheral glial cells generate neuroendocrine cells of the adrenal medulla」。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 2020年4月30日
    拓撲反鐵磁態的電操縱 圖片來源:Guorui Chen (導讀[論文詳細信息] Exploring dynamical phase transitions with cold atoms in an optical cavity 光學空腔中冷原子動態相變的探索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 2020年8月20日
    The tuatara genome reveals ancient features of amniote evolution(導讀 郭懌暄)喙頭蜥是現生與滅絕爬行動物的關鍵連接。本研究分析了約5Gb的喙頭蜥基因組並與其他脊椎動物比較,發現喙頭蜥的獨特性。系統發育分析顯示喙頭蜥在2.5億年前與蛇和蜥蜴類分離。
  • Nature一周論文導讀 | 2017年3月16日
    >審校:半夏 訪冬 金莊維 趙維傑Strongly baryon-dominated disk galaxies at the peak of galaxy formation ten billion years ago百億年前的星系主要由重子物質組成
  • 2017年6月9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17年6月11日/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6月9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6月9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 reveals off-target proteins of the FAAH inhibitor BIA 10-2474」。
  • 2017年12月22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17年12月30日/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12月22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1.Science:重磅!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月12月22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ecurrent infection progressively disables host protection against intestinal inflammation」。論文通信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Jamey Marth博士。
  • 2018年9月14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18年9月21日/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8年9月14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1.Science:重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