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0月15日

2020-12-01 騰訊網

審校 紫蘇 棒冰 小象 小鍋 小勺 書牧

製版 阿金

生物學

Biology

Amygdala inhibitory neurons as loci for translation in emotional memories

杏仁核抑制神經元作為情緒記憶的翻譯位點

圖片來源:CC0 Public

(導讀 阿金)理解任務過程中情緒記憶的生理機制是研發記憶障礙症治療手段的關鍵。本研究將交叉化學生成策略應用到小鼠中央外側杏仁核神經元的抑制中,來阻斷細胞型特異性翻譯程序。結果顯示中樞外側杏仁核中生長抑素表達抑制神經元的從頭翻譯對條件性威脅響應的長期儲存是必要的。最終為理解在中樞外側杏仁核的不同抑制性神經元族群中實現蛋白質從頭合成提供新思路。[論文詳細信息]

eIF2α controls memory consolidation via excitatory and somatostatin neurons

eIF2α通過興奮性和生長抑素神經元調控記憶鞏固

(導讀 阿金)蛋白質穩態的調控是新記憶鞏固的關鍵和限速步驟,翻譯啟始因子eIF2α磷酸化使長期記憶形成受損。本研究通過分子遺傳學剖析整合應激反應(ISR)門控認知處理的神經環路,發現學習減少海馬興奮性神經元和一組表達生長抑素的抑制性神經元eIF2α磷酸化,去除上述神經元中p-eIF2α可增加mRNA翻譯,增強突觸可塑性,提升長期記憶。結果表明eIF2α依賴的mRNA翻譯通過細胞自主性機制調控記憶鞏固。[論文詳細信息]

Negative feedback control of neuronal activity by microglia

小膠質細胞對神經元活動的負反饋控制

(導讀 阿金)小膠質細胞通過移除死亡神經元,修剪突觸等方式調控大腦功能。本研究表明,小膠質細胞還是小鼠神經活動及相關行為的關鍵調控因子。小膠質細胞抑制神經元活動來響應神經激活,失去小膠質細胞會放大和同步神經元活動,導致癲癇。它們的神經元抑制力有高度區域特異性,並取決於其感知及代謝胞外ATP的能力。研究結果表明小膠質細胞驅動的負反饋機制是保護大腦過度激活的關鍵。[相關報導:小膠質細胞新身份:神經活動調節器]

Relatives of rubella virus in diverse mammals

不同哺乳動物體內風疹病毒的親緣關係

(導讀 阿金)目前仍不清楚風疹以及其致病因子風疹病毒的起源。本研究分別描述了非洲和歐洲的Ruhugu病毒和Rustrela病毒。Ruhugu病毒和風疹病毒的關係最親近,發現於烏幹達健康的獨眼葉型鼻蝙蝠體內;而Rustrela病毒則發現在德國患有急性腦炎的胎盤動物和有袋動物以及野生黃吼姬鼠體內。這三種病毒擁有相同的基因組結構,Ruhugu病毒與風疹病毒擁有相似的宿主細胞膜融合能力。該結果引起未來病毒人畜傳播的擔憂,也有助於建立對比研究和風疹動物模型。[論文詳細信息]

STING cyclic dinucleotide sensing originated in bacteria

STING對環二核苷酸的感應源於細菌

(導讀 王思菲)人類細胞中的STING可感知外來環二核苷酸信號,但其在哺乳動物固有免疫中的起源不明。本研究發現編碼STING的同源蛋白及其信號激活的保守機制。細菌STING的晶體結構限定最小的同型二聚體框架,特異性對環二GMP反應。比較結構分析揭示後生動物在原核STING框架上的擴充,使原本直接的效應功能轉為抗病毒轉錄調控。該研究結果揭示噬菌體防禦中cGAS-STING通路的保守性。[論文詳細信息]

A STAT3 palmitoylation cycle promotes TH17 differentiation and colitis

STAT3棕櫚醯化循環促進TH17分化和結腸炎

(導讀 王思菲)本研究報導TH17的主要分化刺激因子STAT3,其半胱氨酸108是S-棕櫚醯化的修飾位點。DHHC7棕櫚醯化STAT3並促進其膜募集和磷酸化(p-STAT3),而APT2將p-STAT3去棕櫚醯化進而使p-STAT3轉位至胞核。棕櫚醯化-去棕櫚醯化的循環激活STAT3並促進TH17分化。抑制APT2或敲除DHHC7編碼基因減輕小鼠炎症性腸病(IBD)的症狀。該研究結果提示IBD的潛在治療策略,並揭示S-棕櫚醯化調節細胞信號傳導的模型。[論文詳細信息]

MeCP2 links heterochromatin condensates and neurodevelopmental disease

MeCP2將異染色質凝集物和神經發育疾病聯繫起來

圖片來源:CC0 Public

(導讀 郭懌暄)甲基化CpG結合蛋白2(MeCP2)是構成性異染色質的重要組成,其突變與Rett症候群相關。本研究發現在DNA刺激下MeCP2可形成液體樣凝集物,且凝集物選擇性結合和聚集異染色質輔助因子。MeCP2的幾個結構域參與凝集物形成,導致Rett症候群的MeCP2突變破壞其形成凝集物的能力。該結果表明MeCP2通過其凝集物劃分特性增強異染色質與常染色質的分離。[論文詳細信息]

C. elegans interprets bacterial non-coding RNAs to learn pathogenic avoidance

秀麗隱杆線蟲通過細菌非編碼RNA學習病原體迴避

(導讀 郭懌暄)線蟲需區分細菌中病原體和食物。本研究發現給予線蟲從綠膿桿菌(PA14)中純化的小RNA,而單次暴露足以誘導該個體及其後四代產生病原體迴避。RNAi、piRNA通路、生殖系和ASI神經元均參與迴避行為及其跨代遺傳。非編碼RNA P11是線蟲習得迴避PA14的充要條件,其線蟲靶點maco-1亦為迴避所必需。該結果表明非編碼RNA依賴的機制參與檢測線蟲的微生物環境,決定其行為並將信息傳給後代。[相關報導:病菌感染引起的傳代記憶]

Structural basis for dimerization quality control

二聚化質量控制系統的結構基礎

(導讀 陳欣桐)本文以SCF-FBXL 17這一E3連接酶為研究對象探究二聚化質量控制系統清除異常蛋白質複合物的具體機制。研究發現,對於那些不能穩定分子間β-摺疊的異常BTB蛋白二聚體,SCF-FBXL 17可環繞在其結構域周圍從而引起穩定的泛素化作用。這種能夠識別BTB結構域形態和互補性的功能機理適用於建立可循環的蛋白質組成質控系統。[論文詳細信息]

Structural basis for pH gating of the two-pore domain K+ channel TASK2

雙孔結構域鉀離子通道TASK2的pH門控結構基礎

(導讀 阿金)目前尚不清楚TASK2的pH門控基礎機制。本研究解析了脂質納米圓盤中小鼠TASK2開放構象和封閉構象的冷凍電鏡結構,識別出兩道門,有別於先前觀測過的鉀離子通道門,受膜任意一邊刺激的調控。細胞內門控涉及內螺旋體上的賴氨酸質子化以及細胞質和通道之間形成的蛋白質密封,而細胞外門控涉及通道表面的精氨酸質子化以及相關的構象變化。該結果解釋了內部和外部質子對於細胞內選擇性過濾門控的調控機制。[論文詳細信息]

Environmental drivers of megafauna and hominin extinction in Southeast Asia

東南亞大型動物和人類滅絕的環境驅動因素

(導讀 紫蘇)東南亞是了解古人類和哺乳動物遷徙和滅絕的重要地區。作者提供了一個跨第四紀的東南亞哺乳動物穩定同位素的大數據集。結果表明,早更新世的森林在中更新世已被大草原所取代,這導致了食草動物的擴散和食用樹葉動物的滅絕。大草原在晚更新世衰退,在全新世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度分層的封閉冠層雨林。這導致了給具有高度適應性的智人的優勢,代價是犧牲包括直立人在內的草原和林地物種。[論文詳細信息]

物理學

Physics

Room-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a carbonaceous sulfur hydride

碳氫化硫中的室溫超導性

圖片來源:ADAM FENSTER

(導讀 阿金)實驗物理學中一個重要挑戰就是室溫超導性的觀測。本研究在光化學改造的碳氫化硫系統中觀測到超導現象,最高超導轉變溫度為287.7± 1.2k(約15°C),在267± 10GPa的壓力下實現。超導性是通過觀測到零電阻確定的,磁化率高達190GPa。根據零度下的金茲堡—朗道模型,上臨界磁場約為62T。在三元系統中引入化學調諧可使在更低壓力下保留室溫超導特性成為可能。[相關報導: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但它有個附加條件]

Efficient and stable blue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

高效穩定的藍色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導讀 阿金)基於量子點技術的下一代電致發光顯示要求高效穩定的無鎘藍光發射器件。本研究展示一種基於ZnSe的藍光發射量子點,量子產率為100%。氫氟酸和氯化鋅添加劑可有效提高發光效率,消除ZnSe晶體結構中的堆垛層錯。在發光二極體中構建了具有氯化物梯度含量的雙層量子電發射層,表現出高效率,高亮度和長操作壽命。該器件有望應用於電致發光全彩顯示器。[論文詳細信息]

其他

【Astronomy-天文】H I 21-centimetre emission from an ensemble of galaxies at an average redshift of one

來自平均紅移為1的星系群的H I 21釐米波長發射

(導讀 阿金)想要理解星系演化需要理解恆星演化以及中性原子和分子氫的演化。本研究報告測量到紅移為1的恆星形成星系的平均H I質量,類似於恆星平均質量。在估計了來自1.4GHz射電連續譜的相同星系恆星形成平均速率,發現在缺乏新鮮氣體流入的情況下,H I質量能夠為恆星形成速率提供十億至二十億年的燃料。結果表明,紅移不到1的星系的氣體吸積可能不足以維持恆星形成星系中的高速恆星形成速率。[論文詳細信息]

【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A system hierarchy for brain-inspired computing

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

(導讀 阿金)類腦計算提供的計算技術和架構有望引發新一波計算機工程變革。本研究提出「類腦神經形態完備性」,放寬了對硬體完備性的要求,同時還提出一套對應的系統層次結構,包含一個圖靈完備的軟體抽象模型和一個通用的抽象神經形態架構。最終實現了工具鏈軟體支持在不同典型硬體平臺上執行不同類型的程序,表明了該層次結構的優勢。該成果有望在類腦計算系統各方面實現有效兼容的進展。[相關報導:類腦晶片繼Nature封面之後再突破:讓計算機像人腦一樣智能]

【Materials-材料】Surface coordination layer passivates oxidation of copper

表面配位層鈍化銅的氧化

(導讀 阿金)常用的抗氧化技術會降低銅的物理特性,引入有害元素。本研究利用甲酸鈉溶液,對銅進行熱處理,可以讓銅表面發生結晶重構,形成超薄的表面配位層。改變銅表面不會影響塊體銅的導電和導熱性能,但在空氣、鹽噴霧和酒精條件下具有高抗氧化性能。並引入烷硫醇配位體強化銅表面鈍化層的抗氧化效果。該技術有望擴展銅的工業應用潛力。[論文詳細信息]

【Geoscience-地球科學】Building cratonic keels in Precambrian plate tectonics

用前寒武紀板塊構造構造克拉通龍骨

圖片來源:Dietmar Müller

(導讀 紫蘇)古老的大陸核心(克拉通)位於地幔「龍骨」之下,即存在大量融化消耗、具有機械抵抗力、浮力和含金剛石的厚達350公裡的地幔。本研究利用在地幔溫度升高情況下,海洋俯衝後接弧-陸碰撞的模型研究地幔龍骨的可能起源。研究證明在太古代板塊構造開始後,位於俯衝大洋板塊之下的炙熱、韌性、正浮力的熔融耗盡的亞巖石圈地幔層不與板塊一起俯衝。移動板塊鄰近大陸域下留下了克拉通尺度的黏性原龍骨。[論文詳細信息]

期刊推薦

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 細胞死亡特刊

@BMC科研永不止步

毛偉敏/Herbert Yu/宋啟斌/王凱領導腫瘤學專刊開啟徵稿 | Frontiers in Oncology

@Frontiers開放科學平臺

Genome Instability & Disease | 第四期熱門文章一覽

@Springer

Acta Epileptologica專題徵稿:病毒與癲癇(Virus and Epilepsy)

@BMC科研永不止步

本周值得讀·論文推薦

睡眠不足6小時很傷腎;養寵物的人更易抑鬱焦慮,貓奴表現最明顯?| 本周值得讀 · 論文推薦

@領研網

— End —

"領研網"上的期刊可以訂閱啦!

都有哪些期刊?

來看看我們前三期期刊介紹

# 本周值得讀的論文系列 #

10 月 17 日:一個隱藏了30多年的DNA片段,才是決定男性性器官形成的真正「開關」;動漫角色也可以用人臉識別了

10 月 10 日:打疫苗,就能將這種癌症的風險降低88%;別為了對象整理你的房間;患2型糖尿病的年輕人未來會怎樣?

9 月 26 日:只想熬夜,不想犯困?新研究揭示如何調控「困意」;身體裡能釀酒的男子,被自己女兒的糞便治好了

9 月 19 日:這種食物正悄悄影響我們的染色體,可能讓人過早死亡;上網=「裸奔」?僅憑瀏覽器歷史記錄就能鎖定你的身份

9 月 12 日:血壓輕度升高,也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變傻」;你和你的好友,正在免費幫微信訓練神經網絡

相關焦點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0月8日
    # 10 月 10 日:打疫苗,就能將這種癌症的風險降低88%;別為了對象整理你的房間;患2型糖尿病的年輕人未來會怎樣? 9 月 26 日:只想熬夜,不想犯困?新研究揭示如何調控「困意」;身體裡能釀酒的男子,被自己女兒的糞便治好了 9 月 19 日:這種食物正悄悄影響我們的染色體,可能讓人過早死亡;上網=「裸奔」?
  • Nature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0月29日
    根據大氣二氧化碳數據估算的中國大型陸地碳匯 (導讀 紫蘇)本研究提出了2009年至2016年期間從中國各地6個站點測量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摩爾分數的最新數據,估計出中國陸地生物圈平均碳匯為-1.11±0.38 億噸/年,相當於這一時期中國年度估計人為排放估算的45%左右。
  • Nature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1月26日
    SCoV2-PLpro參與病毒複製體的形成,並偏好於切割ISG15,削弱I型幹擾素應答。由此,該研究提出一石二鳥的策略:靶向SCoV2-PLpro可同時抑制SARS-CoV-2複製並提高宿主抗病毒免疫。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 2020年8月20日
    The tuatara genome reveals ancient features of amniote evolution(導讀 郭懌暄)喙頭蜥是現生與滅絕爬行動物的關鍵連接。本研究分析了約5Gb的喙頭蜥基因組並與其他脊椎動物比較,發現喙頭蜥的獨特性。系統發育分析顯示喙頭蜥在2.5億年前與蛇和蜥蜴類分離。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 2020年4月16日
    [論文詳細信息]LRP1 is a master regulator of tau uptake and spread(導讀 郭懌暄)tau蛋白的擴散和積累符合可預測模式,並與多種tau蛋白病的臨床嚴重程度相關,但其細胞機制尚不明確。
  • Nature一周論文導讀 | 2017年3月16日
    Wilman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3/n7645/full/nature21685.html(導讀 陸妍婷)  研究報導了六個大質量恆星形成星系的旋轉曲線,發現星系盤外部區域的旋轉速度並非恆定,而是隨著半徑增大而減小。
  • Science 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1月13日
    郭懌暄)本研究利用三層複合索引對來自53個樣本、涵蓋15種器官約80萬個單細胞的染色質可及性和基因表達進行檢測,建立了人類胎兒細胞圖譜。研究利用三層組合索引對超過110個樣本、涵蓋15種器官的400萬個單細胞的基因表達進行測定。對數百種細胞類型和亞型進行注釋。分析集中在廣泛分布細胞類型的器官特異性特化、胎兒紅細胞生成位點以及與小鼠發育圖譜的集成。該數據為了解多種組織和細胞類型中的人類基因表達提供寶貴資源。
  • Science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0月30日
    圖片來源:Diamond Light Source and University of Oxford (導讀[論文詳細信息] Metal-organic magnets with large coercivity and ordering temperatures up to 242°C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 2020年4月30日
    拓撲反鐵磁態的電操縱 圖片來源:Guorui Chen (導讀並發現每平方米10^10至10^11 A的電流密度誘導非磁性金屬的磁切換。研究結果有助於進一步探索拓撲磁性和反鐵磁自旋電子學。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
    阿金)本研究評估了從2020年2月到5月4日,在歐洲11國新冠肺炎疫情從開始到暴發期間所採取的主要幹預措施效果。# 8 月 15 日:雄性比雌性更具遺傳優勢,所以女性老得快?|《科學》封面:泡泡為啥會破裂|牛屁股上畫眼睛,能避免被獅子吃 8 月 8 日:整容零風險?Nature揭示「拉皮」背後的真正秘密|無限長的微納金屬玻璃問世 8 月 1 日:吃橙子最好關燈?
  • Science一周論文導讀 | 2020年3月6日
    (導讀 王思菲)許多疾病的病理學可以通過局部分子網絡或微環境來解釋。 (導讀 王思菲)心理壓力引發生理應答的機制未知。 (導讀 劉奇)大腦發育過程中不可遺傳噪音如何作用於行為變化尚未充分研究。
  • Science 等一周論文導讀(下) 2017年2月第2期
    /nature/journal/v542/n7640/full/nature21066.html(導讀 董堃)  大腦伽瑪共振與多種高等認知行為相關。/nature/journal/v542/n7640/full/nature20817.html(導讀 Takeko)  集體振蕩行為在許多生物過程中至關重要。
  • Science 等一周論文導讀(上) 2017年2月第2期
    Lukin & Vladan Vuletić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2/n7640/full/nature20823.html(導讀 Takeko)  在強相互作用系統中實現穩健的量子現象是現代物理的主要挑戰之一。
  • Science一周論文導讀 | 2017年4月14日
    Complex multifault rupture during the 2016 Mw 7.8 Kaikōura earthquake, New Zealand複雜多斷裂破裂——2016年紐西蘭卡爾弗登(Kaikōura)7.8級地震Ian J.
  • Science 等一周論文導讀(下) 2017年第1期
    Hite & Roderick MacKinnon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1/n7635/full/nature20608.html(導讀 劉小鷗)  鈣離子活化的鉀離子通道Slo1有極高的導電性,能將電信號與肌肉收縮等鈣離子信號行為耦合。
  • Nature Photonics 論文導讀 -- 2020.10 Vol.14 Issue 10
    Photonics14, 601–606 (2020).Photonics14, 607–611 (2020).Photonics14, 612–617 (2020).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38/s41566-020-0678-x  The soft nature of metal halide perovskites makes them potentially applicable as flexible X-ray detectors.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第一隻恐龍蛋是軟殼蛋
    [相關報導:這三組「軟蛋」,能推翻過去幾十年的假設? (導讀 阿金)微生物與宿主大腦信號傳遞的機制及其生理相關性尚不清楚。(導讀 譚坤)地球上最豐富的元素之一,錳的氧化為化能自養菌供能此前還停留在理論階段。
  • Science一周論文導讀
    致癌突變導致同型二聚體細胞因子受體激活和失調的機制 (導讀MQ)本研究用單分子螢光顯微鏡定量了活細胞質膜上三種I類細胞因子受體的二聚體。>氣候變化導致跨越大洲的熊蜂數量廣泛減少 (導讀 郭懌暄)氣候變化導致氣溫和降水超出以往觀察的物種耐受水平會增加物種滅絕風險。
  • Nano Research熱點和高被引論文導讀(2020年3-4月)
    Nano Research在2018年和2019年發表文章入選Web of Science2020年3、4月熱點論文1篇,高被引論文論文29篇。
  • Science 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1月20日
    @BMC科研永不止步 @MDPI 開放獲取出版 @BMC科研永不止步 @Springer 科學60秒 @領研網 本周值得讀·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