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探索者!這幾位河南小夥為火星探測器保駕護航

2020-07-24 東方今報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趙丹 萌友 周清林 遊連勇 李寶文/文圖

7月23日,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深空探測的新徵程。任務成功的背後,離不開無數航天人的奉獻和堅守。在他們之中,也有著咱河南小夥的身影,他們一起在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盡著自己的一份力,為中國人探索深空的腳步邁得更遠,貢獻著「河南力量」!

史祥健:吊裝太空飛行器的「好把式」

星際探索者!這幾位河南小夥為火星探測器保駕護航

(史祥健進行叉車維護)

火箭發射就是為了把太空飛行器送上天!

2015年,河南信陽小夥史祥健來到了發射場太空飛行器廠房工作,主要負責太空飛行器廠房勤務系統的工作,包括進行太空飛行器進場、吊裝,直到轉運等一系列保障工作。從此,他就和太空飛行器結下了不解之緣。

此次任務,火星探測器在發射場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測試、加注工作,史祥健也全程「照看」了探測器。因為測試項目多、工序複雜,為了趕上26個月才有一次的發射窗口,加班加點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

為了當好探測器的「保姆」,作為廠房勤務系統負責,史祥健做足了準備。從基本的設施防腐、房間維護,到幾十米的非標大門何時開啟,再有整流罩如何精確吊裝,他都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測試現場有了什麼條件變化,他都第一時間趕去處理,最後乾脆住在了值班室。

而對於勤務保障最有挑戰性的特種設備操作,他更是下足了功夫。探測器測試加注期間,有許多測試儀器要進入廠房,個個都是精密的貴重設備。在操作叉車進行產品裝卸的時候,有的時候上下左右操作的間距只有幾釐米,而在一些吊裝操作中更是要求精確到毫米級。

面對著這些金貴的設備,為了能夠圓滿完成任務,他帶著崗位人員搞起繞樁、跟線行駛練技術,叉著裝滿水的杯子練平穩度,吊著鐵絲入瓶練準頭,就為了保障探測器順順噹噹地完成測試。

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正是得益於平時紮實的基本功,面對著探測器扣罩、吊裝等高難度工作時,他沉著冷靜地將整流罩和探測器從幾十米的高空,分毫不差地精確吊裝入位。

「這是我的崗位,我就得盡力把它做好。」史祥健說。

李鵬亮、張中恩:給火箭「加油」的河南兄弟

星際探索者!這幾位河南小夥為火星探測器保駕護航

(李鵬亮在進行測試工作)

「啥?火箭也要加油?」

是的,本次火星探測器乘坐的火箭加的可是「環保油」—煤油和液氫。在發射場,就有這麼兩個專門負責給火箭「加油的河南小夥——許昌小夥李鵬亮和信陽小夥張中恩。

今年,是李鵬亮在文昌發射場煤油加注系統工作的第8年。在火星探測器任務中,他的工作是給火箭助推器加注煤油。

平時善於學習的他是煤油加注系統的「頂梁柱」,關鍵時刻也絕不掉鏈子!他是崗位上第一個參加長距離煤油押運的人,也曾成功處置屏蔽泵故障保證了試驗的正常進行……當同事們誇他的時候,李鵬亮只是笑著說:「我只是盡力幹好本職工作而已。」

在執行火星探測器任務的幾個月裡,他一直駐守在煤油庫區,與煤油寸步不離。從煤油進入發射場區到最後加注,先後進行了數十次試驗,測試分析了上千條數據。在煤油降溫過程中,更是要時刻關註上百個閥門的動作狀態和數據比對,確保煤油降至適宜溫度,安全加注至火箭助推器內。

而張中恩所在的液氫系統就更驚險刺激了,他所在系統被稱為「刀尖舞者」。氫氣作為「極危險」的氣體,萬一發生洩露,一根繡花針掉落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爆炸。

星際探索者!這幾位河南小夥為火星探測器保駕護航

(張中恩進行閥門操作)

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他沉著冷靜地將指揮員一條條口令轉換成控制指令,安全地將液氫輸送進火箭。液氫加注的最後階段是通過遠程控制完成,而加注過程中液氫極易揮發升溫。看似在平靜地敲擊滑鼠鍵盤的他,此時精神高度集中,雙眼緊盯著監視器上不斷更新的數據,同時不斷的操作閥門,保證進入火箭內的液氫處於高品質狀態。一個平時風風火火的漢子此時太「穩」了,他的系統指揮員曾笑著說,「張中恩穩了,我的壓力能輕一半了」。

作為一個與液氫這個「危險分子」打交道11年的老操作手,遇事的時候特別「靠譜兒」。在某次任務中,他就遇到了液氫洩漏,距離他十幾米的氫燃池一聲巨響,火焰突然竄起七八米高。當時正是任務執行的重要節點,面對緊急情況,他冒著生命危險穩穩地擰緊了洩漏點的螺栓,成功完成了應急處置。

「從事這麼久液氫加注,我也曾經想過不再從事這個行業,但一想到自己的工作能影響到航天發射任務成敗,比較有意義,還是捨不得。」張中恩深情地望著遠處的發射塔架。

張帥:想去看火箭發射的航天人

星際探索者!這幾位河南小夥為火星探測器保駕護航

(張帥調試攝像機)

「轟隆隆……」,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火箭騰空而起,託舉著火星探測器向著深空遠去。

大家在電視直播中看到的火箭升空畫面讓人震撼,而這離不開我們河南周口小夥張帥的神操作。

作為文昌發射場攝像機操作手,張帥崗位操作的一項重頭戲就是實時跟蹤火箭起飛,將火箭一飛沖天的壯景送到千家萬戶。

7年前,帶著對世界一流發射場和藍天大海的嚮往,張帥來到了文昌發射場。那時候的發射場正處於建設期,他所在的通信系統正在進行弱電施工。身為小組長的他,從最基礎的看圖紙做起,到後來玩得轉電鑽、起子、切割機,有時候一天更是要將二十多層高的塔架爬上爬下好幾次,發射塔架到處都留下了他揮灑的汗水。

如今,他親手參與的弱電項目已經受住了數次任務的考驗。「能夠參加發射場建設,還是很自豪的,這可是值得吹噓一輩子的事!」張帥笑著說道。

「其實挺想去現場看一次發射的。」說起有什麼心願,坐在監視器前操作攝像機的張帥說到。雖然每次任務都全程參與,但每次火箭點火發射時,他都要在機房操作攝像機跟蹤火箭起飛狀態,火箭升空那刻正是精力最集中的時候。對崗位的堅守導致多次參加發射任務的他至今還沒有親眼看過火箭發射。

「心願是心願,但看不到發射我並不後悔,能夠平穩、準確的捕捉到火箭起飛的畫面最重要!」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安徽科技保駕護航
    為減少與次表層在相同距離上的地表回波對次表層分層檢測的影響,38所設計了雙頻段發射雙極化接收的先進體制,兼顧低頻段雷達的穿透性和淺表層的高分辨能力,並根據科學探測的實際需要,設計了高低頻脈間交替的工作模式,實現了對火星次表層10米以下的分層精度探測,其中,對次表層土壤的穿透深度可達幾百米,對冰層可達幾千米。
  • 地球上的「千裡眼、順風耳」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
    地球上的「千裡眼、順風耳」 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張幗霞2020-07-23 13:30火星最遠時距離地球4億公裡,是地月距離的1000倍,在天問一號飛向火星的漫長旅途中,想要精確地知道探測器每時每刻的位置,確保它按預設的軌道到達火星,離不開一件"利器",那就是VLBI測軌分系統。VLBI測軌分系統由北京站、上海站、昆明站和烏魯木齊站,以及位於上海的VLBI指揮調度和數據處理中心組成。
  • 「河南科技」護航「天問一號」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通訊員 王瑞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如以往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一樣,來自河南的一批「科技力量」,正在為「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和開啟「火星之旅」保駕護航。
  • 中國四地組「超級望遠鏡」為火星探測「長跑」護航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 供圖中國23日開啟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計劃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火星探測任務像長跑,火星最遠時距離地球4億公裡,是地月距離的1000倍。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方面介紹,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測軌分系統將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保駕護航。
  • 54所著力提升深空測控能力,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保駕護航
    54所技術人員積幾十年之功,在護航載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之後,再次技術擔當,為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你指路,護你出徵:控好「天問」風箏線我國是全球首個在第一次火星探測中就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的國家。「天問一號」任務重大並被給予了深切的厚望。
  • 青島科技大學:為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技術護航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 通訊員 李鯤鵬 李粟)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在這次任務中,青島科技大學作為山東省唯一一所參與火星探測任務的單位,為「天問一號」探測器精準、安全地著陸提供技術護航。
  •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保駕護航
    中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啟用,為天問一號探火之旅保駕護航 央視新聞11月17日消息,近日,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啟用,並已投入到「天問一號」「嫦娥四號」等深空探測任務中。
  • 冒險的太空行走:對哈勃望遠鏡進行維修,7位太空人為其保駕護航
    NASA再次實行一次冒險的太空行走,對哈勃望遠鏡進行維修,7位太空人為其保駕護航,進行「療傷」!哈勃望遠鏡於1990年發射,從此便成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一件儀器!哈勃望遠鏡的位置很獨特,它在地球的大氣層之上,是一顆在軌道上環繞地球的望遠鏡!
  • 探火要邁幾道坎?——盤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5道難關
    中新社文昌7月23日電 題:探火要邁幾道坎?——盤點中國首次火星探測5道難關作者 郭超凱 龐丹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天問一號任務將一次實現『繞、著、巡』三大目標,此前世界上還沒哪個國家可以一次同時實現,任務難度非常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如是說。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背後 有這兩位河南小夥的付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於揚 李玉坤 通訊員 曹永倩編者按: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而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的背後,凝聚著兩位河南小夥的智慧。
  • 天津大學空間力學團隊為嫦娥五號著陸器穩定著陸保駕護航:「嫦五...
    同時,空間力學團隊在羽流與月壤相互作用、模擬月貌區、穩定性試驗面、「嫦娥」再返地球大氣層的穩定性和姿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為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保駕護航。  此次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去月球採樣返回,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挖土」。
  • 為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作為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潛心育人,孜孜不倦,培養出全國結構工程領域的眾多精英;他是教育部首批長江學者,作為同濟大學王牌學科新一代的學術領袖,他嘔心瀝血,奮進在科學前沿,成為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主席;作為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所長,他殫精竭慮,不辱使命,為城市「生命線」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 這幾種無線技術為家電智能保駕護航
    打開APP 這幾種無線技術為家電智能保駕護航 Dick 發表於 2017-04-10 08:07:49 而無線通信技術成為了家電智能化的基石,當前市面上,智能家電採用較多的無線技術基本有以下幾種:zigbee技術、紅外技術、藍牙技術、Wi-Fi技術以及射頻技術等。 Wi-Fi技術 智能家電系統大多基於Wi-Fi無線物聯網技術,以實現對家電設備的智能控制。
  • 漫漫長路,它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保駕護航
    已用於月球探測器實時高精度測定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環繞、著陸和巡視分別由環繞器、著陸巡視器來完成。環繞器運行在環繞火星的軌道上,既可以自主進行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任務,同時為巡視器進行中繼通信;著陸機構負責攜帶巡視器安全著陸到火星上去,巡視器負責在火星表面進行區域巡視探測。
  • 海洋霸主為白鯨保駕護航,也不知道這隻白鯨是什麼來頭
    海洋霸主為白鯨保駕護航,也不知道這隻白鯨是什麼來頭提起海洋中的霸主,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白鯊,大白鯊體型龐大擁有鋒利的牙齒和強悍的咬合力,是深海中毫無疑問的霸主級生物,但是你知道嗎在海洋中還有一種生物。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你的第N代會移民火星呢?
    奧林帕斯山的高度約為珠穆朗瑪峰的3倍。火星表面上有河流的痕跡,曾經有大量的液態水在火星表面流動。現在我們已基本知道火星的水逃逸到行星際空間去了,並且是以一種不可逆的、永遠不再回來的方式。在過去幾十億年的時間裡,火星表面的液態水幾乎全部逃逸掉了。所以,水是怎麼通過大氣層逃逸的,這是火星探測的核心問題。
  • 翔為通航直升機為2015環中國自行車賽保駕護航
    湖南翔為通用航空公司的法國空客AS350直升機,在順利完成航拍和護航任務後平安返回株洲。  本次環中國國際自行車賽,舉辦方邀請湖南翔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作為航拍和護航合作夥伴。「翔為通航」派出機務部負責人殷曉東為領隊的機務團隊,攜公司最先進的小松鼠AS350B3E直升機出徵,經過10多天的全程參與,途經湖北、四川、湖南、廣東等多個省份,轉戰湖北黃石、湖北武漢、四川巴中、四川樂山,重慶巴南、湖南韶山、湖南郴州、廣東清遠等數個城市,機務團隊王湘輝等人員發揮不怕苦、能吃苦的翔為精神,完美完成了整個賽事的航拍和護航任務,央視臺將「翔為通航」的小松鼠直升機作為賽事亮點進行了報導。
  • 探測器發回照片,火星上發現形似「星際艦隊」標記,是真的嗎?
    不知道從具體什麼時候開始,荒涼的火星成為了我們大家關注的焦點,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人類就會在火星表面打造火星城市,實現火星移民。這不僅僅是幻想,有一些航天機構已經在展開這方面的準備工作。不過,從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來看,火星城市建設、火星移民,在短時間內可能沒法完成,畢竟這是很大的工程。
  • 心臟不好的人,要多吃這5樣食物,能為你的心臟保駕護航
    這幾年來患上心臟方面疾病的人群也越來越多,而且有一些血管疾病也容易誘發心臟疾病,為了心臟健康,在平時的飲食中,不妨多吃這5種食物,也能為你的心臟保駕護航。心臟不好的人,要多吃這5樣食物,能為你的心臟保駕護航核桃:核桃裡面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還能夠降低血管當中膽固醇含量,提高血管通透性,避免出現血管堵塞的問題,因此對於心臟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 衛星遙感為雪龍探極保駕護航
    據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石立堅介紹,該中心充分利用我國自主衛星數據,為「雪龍2」號進行北極科學考察做好保駕護航工作。「雪龍2」號作業點位周邊海域SAR影像 據悉,在「雪龍2」號科考期間,該中心根據考察計劃制定衛星觀測計劃,及時提供衛星觀測數據及相應的的海冰密集度、高解析度遙感影像圖等專題信息產品,為科考期間的潛標回收、冰站安全作業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