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屬於龜類動物,也是壽命較長的動物之一,據記載,我國壽命最長的象龜,在世年齡高達256歲。但人們也在好奇,為什麼烏龜行動緩慢,幾乎每天一多半的時間都縮在龜殼裡睡覺,從來不做運動,可壽命為什麼這麼長?
那是不是人也可以不運動,選擇靜止的方式最好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正確做法。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研究結果來得知真相,據2016年的數據顯示,刊登在《全球衛生》著名柳葉刀雜誌,全球有1/4以上的人,每天活動力都不足,正因為如此,才會比普通人增加二型糖尿病、老年痴呆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
在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上,研究了一萬人群,結果顯示:即便體重正常,也就是BMI在18.5~23.9之間的人群,雖然避開了因肥胖引發的慢性疾病高概率,但也會因為不運動,包括不良的生活習慣,如久坐、久站等,從而影響心血管生理功能。
相反, 鍛鍊了兩周後,心血管功能恢復了正常。此外,不運動還會間接使人新陳代謝變慢、身體組織器官衰老。
既然如此,那老年人適不適合靜止的生活呢?不提倡年輕人仗著代謝快不運動,危害會逐漸累積,到後期生病概率更大。
針對老年人因身體比較特殊,一方面隨著各項機體下降,體力、腦力大不如前,再靜止生活,沒有了增強體質的基礎,衰老會更加明顯。
在最新一項研究發現,身體健康的老人在停止鍛鍊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大腦血液循環也會變慢,緊接著記憶力、反應力都會下降。反之,老人做適量運動,可延緩大腦衰老、避免萎縮,並提高大腦指揮能力,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危險。
另一方面,有疾病基礎的老人,因身體情況比較特殊,如老年高血壓患者,都不應該做過於劇烈的運動,以免血壓短時間內驟升,增加心梗、腦梗死的概率。這種情況建議老人下午鍛鍊,以緩和運動為主,比如太極、走路、瑜伽等等。
其他症狀的老人,在身體不允許的情況下,都不妨以身體放鬆為主,適量鍛鍊才是減輕負擔的最佳方式。
各位朋友,你認為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不妨在下方評論中留言,分享給我們的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