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0月25日訊 溼地植被是溼地生態系統中能量固定者和有機物質的最初生產者,是研究溼地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基礎。開展基於高光譜遙感技術的溼地植物生物量及生化組分反演對於深層次挖掘植被的理化特性,快速便捷的量化植被特徵參數,對提高溼地植物生物量、生化組分估算精度,實現溼地生態系統長期動態監測與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林科院溼地所研究員李偉主持的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面上項目「基於無人機高光譜數據的溼地植物生物量及生化組分反演」,成功實現了溼地植被生物量及生化組分快速準確反演。
項目採集了不同季節溼地植物地物高光譜數據和無人機高光譜數據,開展了溼地植物高光譜信息提取研究,分析了高光譜數據與典型溼地植物的光譜特徵關係。實現了北京漢石橋溼地典型溼地植物的準確判別;採用逐步回歸、隨機森林、支持向量機、BP神經網絡的方法構建溼地植物生物量、相對葉綠素含量(SPAD)、碳氮磷元素、含水率以及溼地植物生長環境氮磷含量的高光譜反演模型,實現了溼地植被生物量及生化組分快速準確反演;通過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分析了蘆葦、黃花鳶尾、槐葉萍、浮萍4種溼地植物的冠層光譜反射率與人工溼地中水體和底泥的TN和TP濃度之間的相關性,以評估植被生長環境中氮和磷的濃度變化。研究證實了基於典型溼地植被高光譜數據對水環境的氮磷元素含量反演的可行性,可為不同時空尺度上快速、準確的水體富營養化監測提供技術依據。(中國林科院)
【來源:中國林科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