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負利率蔓延折射貨幣政策窘境

2021-01-07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財經觀察:負利率蔓延折射貨幣政策窘境

新華社記者許蘇培 歐陽為

歐洲央行近日再度下調關鍵利率,將隔夜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負0.5%。此前,丹麥、瑞士等國已有銀行開始實行存貸款負利率,美國是否會實行負利率也成為眼下金融市場關注的焦點。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負利率呈現蔓延之勢,離不開全球經濟疲軟、通貨膨脹率持續低位的大背景,折射出當前低利率環境下各國貨幣政策面臨的窘境。

在經濟學上,利率即資金的價格,利率的變化將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在金融市場上存在多種利率,既有像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利率、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這樣的短期利率,也有像長期商業存貸款利率和長期債券收益率這樣的長期利率。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利率通常被稱為政策利率,其調整變化將引起其他利率的變動。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經濟增長遭遇瓶頸,多數國家結構性改革進展緩慢,同時技術進步尚待更多突破,增長動能不足,經濟長期低迷,不得不將貨幣政策作為提振經濟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隨著主要發達國家紛紛採取降息和量化寬鬆政策,全球利率進入下行軌道並長期處於低位,同時通脹水平也處於歷史低位。在此背景下,少數經濟長期下行、受通縮以及本幣升值壓力困擾的經濟體開始嘗試推行負利率政策,以刺激融資、支撐經濟增長。

負利率政策作為一種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是非常時期採取的非常手段。從理論上來說,負利率政策短期內或可鼓勵人們減少儲蓄,刺激信貸和消費,從而達到支撐經濟的目的。但更普遍的看法是,負利率政策是對消極消費和投資行為的被動應對,反過來會進一步加劇微觀經濟主體對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

近年來,負利率逐漸被一些經濟體長期當作對抗通縮、刺激經濟的「慢性藥」,並呈現出向多地區、多領域蔓延的趨勢:從一開始的極少數國家向更多國家蔓延,從過去的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債券市場蔓延。

今年8月初,丹麥日德蘭銀行宣布推出世界首例負利率住房按揭貸款,瑞士銀行隨後也宣布將對50萬歐元以上的存款徵收年費,意味著存款出現負利率;8月末,德國首次發行收益率為負值的30年期國債。

有媒體報導,目前全球約有17萬億美元的債券收益率為負值,是今年初的兩倍,約佔全球債券總規模的四分之一。債券的收益率與其價格成反比,負收益率債券規模明顯擴大,反映了在全球經濟放緩背景下,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長前景擔憂加重,避險情緒上升,促使投資者加大了購買國債等避險資產力度。

專家認為,負利率不斷蔓延凸顯出眼下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刺激作用越來越弱,轉圜空間越來越小。美國前財長、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勞倫斯·薩莫斯曾警告說,利率接近於零的時候就像是一個「黑洞」,一旦陷入後很難逃脫。在「黑洞」中,疲弱的經濟增長和低通脹導致低利率,而信心下降又讓人們很難逃離低利率。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日前指出,利率越接近零,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能力就越有限,這是央行面臨的最大挑戰。

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所長克萊門斯·菲斯特表示,「貨幣政策已達到極限,推動增長因素必須來自其他政策領域」。

英國《金融時報》也刊文指出,歐洲央行擁有的貨幣「武器」的有效性受到懷疑,其副作用正在成為制約因素。

專家警告,過度倚重寬鬆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市場扭曲和風險不容忽視。例如,負利率首先會對銀行業造成衝擊,使銀行體系利差收縮,銀行盈利空間更小,並抬高不良貸款率。此外,負利率帶來的低成本資金還將推高房產、股票等風險資產價格,導致全球資產配置的重大調整。

美聯儲以及日本、英國、巴西、印尼等一些主要經濟體的央行即將公布最新利率決議,其貨幣政策未來何去何從,各方拭目以待。(完)

相關焦點

  • 負利率蔓延折射貨幣政策窘境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 財經觀察:負利率蔓延折射貨幣政策窘境歐洲央行近日再度下調關鍵利率,將隔夜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負0.5%。此前,丹麥、瑞士等國已有銀行開始實行存貸款負利率,美國是否會實行負利率也成為眼下金融市場關注的焦點。分析人士指出,當前負利率呈現蔓延之勢,離不開全球經濟疲軟、通貨膨脹率持續低位的大背景,折射出當前低利率環境下各國貨幣政策面臨的窘境。在經濟學上,利率即資金的價格,利率的變化將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狀況。
  • 財經觀察:美債收益率大跌折射市場憂慮升溫
    新華社華盛頓8月2日電 財經觀察:美債收益率大跌折射市場憂慮升溫  新華社記者楊承霖  美國國債收益率歷來被視為重要的基準利率和資本市場風向標,受近期白宮升級經貿威脅以及美聯儲降息意願不及市場預期影響,投資者避險情緒高漲,美國國債收益率顯著下跌,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倒掛加深
  • 趙建:央行貨幣政策保持獨立性 有助於宏觀經濟恢復性增長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熱議《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趙建(西澤研究院院長)>央行行長易綱發表《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一文,他特別提到,正是基於對通過債務過快擴張推動經濟增長模式難以持續的判斷,決策者強調,不搞強刺激,在保持總需求基本穩定的同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 【央行:貨幣政策需要有更大確定性來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保持三個不...
    2020-08-25 11:31:30來源:FX168 【央行:貨幣政策需要有更大確定性來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保持三個不變】2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貨幣政策需要有更大確定性來應對各種不確定性,那就是三個不變: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變,保持靈活適度的操作要求不變,堅持正常貨幣政策的決心不變。
  • 疫情反彈下 英國財政和貨幣政策面臨雙重挑戰
    在此背景下,需要英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持續支持。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英國財政支持政策力度在未來可能會有所減弱,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空間也受到明顯的限制,英國經濟復甦或將面臨更多的挑戰。  為應對疫情的強勢反彈,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已經宣布了實施新一輪嚴格的限制措施,以期控制疫情的再度蔓延。而這一輪全面限制措施可能為期六個月。
  • 財經57號|「央媽」最新季度報告中的貨幣政策傳遞了這些信號|貨幣...
    「央媽」每個季度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都是「重頭戲」,通常被視為下一階段我國貨幣政策的「風向標」。日前發布的三季度報告中,出現了不少與往期報告不同的新措辭、新表述。1、「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這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0月份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作出這樣的表述以來,「正常貨幣政策」再次被強調。「正常貨幣政策」並不是說此前的貨幣政策「不正常」,而是指與今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加大力度,特別是國外實施「負利率」等超常規貨幣政策相比,我國貨幣政策力圖長期保持常態化。
  • 全球負利率折射資產荒魅影
    近日,丹麥日德蘭銀行向客戶提供年利率為-0.5%的10年期貼息購房貸款,這標誌著全球首個負利率房貸橫空出世。這意味著,全球負利率風潮開始向個人信貸領域滲透,讓普通人看到了,在全球經濟低迷、預期不佳的背景下,金融市場扭曲畸形的冰山一角。金融市場是實體經濟的影子。
  • ...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已致信借貸機構,警告或面臨負利率...
    2020-07-05 11:38:03來源:FX168 【英國央行行長貝利警告貸款機構面臨負利率的挑戰】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英國央行行長安德魯•貝利已致信借貸機構,警告或面臨負利率的挑戰。
  • 從現代貨幣理論說開去
    但很不幸,近年來,低利率逐漸蔓延,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也在不斷擴張。在資產端,已出現了負利率的主權債、負利率的按揭貸款;一些國家的超額存款準備金付息已跌入負利率。儲蓄存款利率接近零利率,但尚未到負利率。迄今人們沒有觀察到零利率或者負利率放緩蔓延,甚至逆襲的可能。美聯儲在2015年底到2018年進行了短暫的加息嘗試,然後對增長低迷和資產泡沫的擔憂,迫使其再度轉向零利率。
  • 解釋負利率及其運作方式,負利率的主要後果是什麼?
    但是它帶有明確的字眼:這些政策通常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並且可能導致超出解決方案範圍的問題。無論您是借款人,儲蓄者還是投資者,這都是您需要了解的負利率,包括負利率的作用以及對您的影響。什麼是負利率?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負利率一直是[慣用的]非常規政策工具之一。如果您看任何傳統的收入教科書,都沒有提到負利率。在過去的十年中,這是一個實驗,主要參與者是歐洲央行和瑞典中央銀行。負利率如何運作負利率在銀行業倒掛的世界中起作用。
  • 負利率環境增強了貴金屬吸引力
    負利率環境增強了貴金屬吸引力 中國經濟新聞網
  • 招商宏觀: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的歷史回顧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謝亞軒 高明 文:軒言全球宏觀金融危機之後,主要發達經濟體先後實施了長期資產購買計劃(即量化寬鬆、QE)、名義負利率、前瞻性引導等超常規的貨幣政策。金融危機之後,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宏觀經濟政策設計都面臨著現實基礎的變化與既有分析框架的調整,重點方向包括:(1) 短期名義利率觸及零下限並失去下行空間,貨幣政策調控對象轉換為中長期利率,前瞻性引導、QE、名義負利率等超常規的調控工具進入實踐,又在階段性、局部性的效果顯現之後漸次退出。
  • 朱民談疫情後的世界經濟和金融:長尾、「日本式衰退」和政策新邊界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朱民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在速度和規模上,都以遠遠超出人們想像的力度衝擊全球經濟金融,深刻地改變著世界。疫情還在指數級蔓延,危機遠遠沒有結束,未來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我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曾經寫道:「危機開始之時,也是思考啟航之點。
  • 財經觀察:三大悖論令「安倍經濟學」不攻自破
    新華社東京5月27日電 財經觀察:三大悖論令「安倍經濟學」不攻自破新華社記者許緣被日本政府奉為圭臬的「安倍經濟學」推出三年多來,不僅在輿論場上逐漸失色,在企業界得到的「差評」也越來越多,民眾認同感更是有減無增
  • 超短期美債驚現負利率!美股反彈之路能否避免二次探底?
    美聯儲貨幣政策支持及美國國會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法案即將落地預期的提振下,美國股市在經歷大幅回調後企穩反彈,道指自今年2月6日以來首次實現日線兩連陽。然而短期美債市場收益率跳水依然顯示出投資者的謹慎情緒,在經濟下行壓力驟增的背景下,美股反彈之路或荊棘密布。
  • 美聯儲打開流動性水龍頭 我國貨幣政策更應具備定力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我國貨幣政策更應具備定力繼實行「零利率」後,美聯儲打開了流動性「水龍頭」。3月23日,美聯儲宣布將實施不限量、開放式量化寬鬆。這已是美聯儲在1個月之內第三次推出超常規貨幣政策。「雖然3月23日美聯儲推出開放式量化寬鬆政策,但本質上仍是央行貨幣政策的『單兵突進』,如果未能得到其他政策的積極配合,其作用仍將有限。」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說。程實認為,市場顯然受到政策的「驚嚇」而非「驚喜」。基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治理經驗,美聯儲首先應當通過坦誠清晰的前瞻指引預警風險,在缺少政策溝通的情況下,意外地超常規行動加劇了金融市場的恐慌和波動。
  • LPR「七連平」折射貨幣政策新信號
    在經濟企穩回升情況下,LPR「七連平」的背景是貨幣政策將更加強調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的平衡,市場無需對非常規貨幣調控逐步回歸正常化而過於擔憂。LPR「七連平」有兩個直接原因:一是日前央行超額續做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但中標利率與前次操作相同,這意味著LPR報價的參考基礎未發生變化。二是近期中期市場利率較快上揚,銀行資金成本存在一定上行壓力,抑制了銀行調降LPR報價的動力。
  • 歐央行迎首位女行長 拉加德如何掌控歐洲貨幣水龍頭?
    當時正值希臘債務危機鬧得沸沸揚揚、面臨系統性風險之際,德拉吉曾說自己並沒有十足把握成功拯救歐元,但他將放手一搏,並開展「不惜一切代價捍衛歐元」的舉措,包括長期再融資計劃(LTRO)、直接貨幣交易(OMT)、實施負利率等,也包括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購買擔保證券與資產支持證券等資產購買計劃。
  • 堅持「穩」字當頭 貨幣政策保持定力持續護航經濟發展
    「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指出今年貨幣政策的方向。不久前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也要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 震驚:首支負利率主權債券,負利率時代這麼快就來了嗎?
    首支負利率主權債券橫空出世,你看到後是什麼反應呢!負利率發行是什麼意思?通俗地說,舉個例子,就是借100元,承諾之後還99元。也就是說,購買負利率債券的最終收益率為負,為什麼還會有人買呢?業內人士認為,在國際上負利率時代的大背景下,對未來的利率更低的預期可能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