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央行貨幣政策保持獨立性 有助於宏觀經濟恢復性增長

2020-12-03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意見領袖熱議《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趙建(西澤研究院院長)

央行行長易綱發表《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一文,他特別提到,正是基於對通過債務過快擴張推動經濟增長模式難以持續的判斷,決策者強調,不搞強刺激,在保持總需求基本穩定的同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央行貨幣政策保持了獨立性,並且在全球央行開啟量化寬鬆和負利率政策的氛圍下,央行堅持「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實施定向降準、LPR機制和人民銀行再貸款等重要舉措,為支持宏觀經濟恢復性增長進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同時及時預防了財政貨幣化的傾向。

相關焦點

  • 匯率波動效應考驗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
    人民幣匯率以增加波動幅度為特徵的市場化改革,對我國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考驗,既是動態的又是長期的。這是未來真正捨棄盯住美元這根「拐杖」所要跨出的關鍵性一步。這或將成為深化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障礙,並對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形成「反芻」式考驗。現實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在我國經濟長足發展和調整轉型的特殊階段形成的。其最大不足,是市場化程度不高,行政化主導色彩比較明顯,人為壓縮其波動空間並形成了升值趨勢下的單邊走勢。10年間,人民幣升值40%以上。
  • 央行孫國峰:貨幣政策應加強國際協調,「三支柱」維護宏觀經濟均衡
    去年以來,全球經濟同步復甦,中國經濟增速也企穩回升。不過,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中國潛在增速放緩、去槓桿進程持續的大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管理將將如何推進?針對上述話題,近期,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舊金山聯儲發表了英文演講。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央行: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 穩定性、可持續性
    記者12月29日從央行網站獲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於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 央行首次對宏觀槓桿率上升表示「鬆口」
    「我們當前面臨的是特殊情況,宏觀槓桿率的回升是宏觀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和國民經濟恢復的一個體現,應該允許宏觀槓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10月14日,在央行2020年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對宏觀槓桿率的表態引發市場關注。這並不是今年以來央行首次對宏觀槓桿率上升表示「鬆口」。
  • 央行重磅報告來了,貨幣政策後續走向如何?券商點評丨火線解讀
    11月2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已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
  • 貨幣政策領銜 央行圈定2021十大重點工作
    同時,央行提出繼續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綠色金融被作為重點工作單獨部署。在防範化解風險方面,加強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金融活動、支付、個人徵信業務、金融產品營銷等監管力度也再次重申。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與2020年相同,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是首位。央行提出,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 「2020年第4季度全球宏觀經濟季度報告 · 中國」雙循環下的貨幣...
    1%,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在外匯佔款渠道淨回籠基礎貨幣的情況下,央行創新了貨幣政策工具,通過SLF(常備借貸便利)、MLF(中期借貸便利)以及TMLF、PSL(抵押補充貸款)向金融市場投放基礎貨幣、補充流動性。2014年3月至2019年,央行通過SLF、MLF、PSL共投放基礎貨幣6.9萬億人民幣。這一金額衝銷了外匯佔款渠道的基礎貨幣下降數量,並且配合經濟、金融體系發展,向市場提供了額外的合意的流動性。
  • ...適宜貨幣金融環境——2019年央行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實施工作紀實
    他認為,貨幣政策需要關注經濟增長,又不能過度刺激經濟增長;貨幣政策要堅守幣值穩定這個根本目標,同時中央銀行也要強化金融穩定目標,把保持幣值穩定和維護金融穩定更好地結合起來;貨幣政策不能單打獨鬥,需要與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幾家抬」形成合力。  如何把握好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著力點?易綱在文中談到了五個方面:一是總量適度,在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把握好總量政策的取向和力度。
  • 更趨精準 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更趨精準 貨幣政策將保持連續性全面降息降準概率降低,結構性政策或持續發力日前,央行黨委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 展望明年,業內人士表示,宏觀政策向常態化回歸是大方向,但貨幣政策投放力度不會驟然收緊。與上一次強調「靈活適度」不同,這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這意味著結構性貨幣政策將作為明年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
  • 怎樣理解明年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
    ,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  其二,就是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其三,就是要根據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適度微調,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時機。  一方面,2003年以來,我們堅定不移地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有效地抑制了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我認為,目前我國的宏觀經濟運行已經進入了較高經濟增長、較低價格上漲的合理區間,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處於改革開放以來最理想的發展階段。」汪同三說。
  • 央行報告罕見7次提及泡沫 貨幣政策重心發生變化
    我們在該文中提出,由於2016年經濟金融形勢已經發生變化,為了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應當做出四點改變:一是貨幣政策「穩增長」權重下降,「防風險」權重上升;二是「降準降息」周期基本結束;三是適度增加貨幣市場利率波動,流動性拐點到來;四是將委外及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政策範圍。  結合本次公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我們的上述四點判斷均得到充分驗證。
  • 招商宏觀: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的歷史回顧
    理論上,超常規貨幣政策能壓低長期實際利率,向銀行體系注入基礎貨幣,並改善信貸擴張的條件,因此能穩定增長、促進就業、加速通脹。但現實中的政策效果卻在多方面超出了理論預期。本文對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操作進行了歷史回顧,並分析了政策實施和退出過程中美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利率走勢、價格指數、資本市場等方面的表現,主要結論有4方面。
  • 三部委勾劃2019宏觀經濟政策關鍵詞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記者孫韶華 張莫)《經濟參考報》1月16日刊發題為《三部委勾劃2019宏觀經濟政策重點》的報導。文章稱,在1月15日國新辦舉辦的發布會上,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央行的負責人介紹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具體舉措,對經濟熱點做出一一回應。
  • 更趨精準靈活 貨幣政策漸回歸常態
    在跨月的時間窗口,央行連續進行逆回購,更是打破月中續作的慣例開展200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體現了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政策意圖。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臨近年底時點,央行仍會通過加大公開市場操作方式進行流動性調節。而長期來看,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在下降,降息降準的概率也相對降低。
  • 招商宏觀謝亞軒: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
    第一,2021年政策可能會重提宏觀槓桿率目標,貨幣政策需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適當平滑宏觀槓桿率波動,使之在長期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軌道上;第二,貨幣政策要把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保持貨幣供應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儘可能長時間地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
  • 易綱: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可持續性
    作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金融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如何織密金融安全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就2021年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採訪。貨幣政策「穩」字當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 經濟學家鄧海清:貨幣政策究竟如何看?
    反轉的背後是種種事件信號:社融拐點、經濟拐點、通脹拐點接踵而至,宏觀經濟槓桿率「一夜回到解放前」,MLF縮量、降準降息落空,各種會議要求保持定力,市場情緒大反轉,預期央行會緊貨幣。   4、一季度社融存量增速遠高於名義GDP增速,宏觀槓桿率飆升,市場對新一輪加槓桿和房價泡沫的擔憂浮現。   5、央行一季度例會提出「保持戰略定力」、「堅持逆周期調節」,刪去了「提高貨幣政策前瞻性、靈活性和針對性」,重提「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4月政治局會議強調「保持定力、增強耐力」、「結構性去槓桿」。
  • 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GDP大概率保6無憂 貨幣政策有空間
    回顧2019年,外部經濟環境波雲詭譎,國內經濟轉型已然啟動,展望即將到來的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將呈現何種走勢?CPI高位何時來臨?貨幣政策是否邊際放鬆?西南證券認為,2020年是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不考慮普查數據調整情況下,完成小康社會翻番目標需要2020年經濟增速在6.08%以上。雖然普查後GDP數據可能上調,但結合近年調整情況,數據明顯上調可能性有限。2020年經濟依然需要保持一定增速,發展依然是第一要務。2020年經濟將保持平穩態勢,預計全年經濟增速將保持6.0%左右。
  • 趙建:央行的心事
    在全球央行開啟降息大潮,增長和就業數據依然較好的美聯儲都忍不住加入的背景下,中國央行卻「我自巋然不動」,引發市場諸多猜測:央媽到底在想什麼?   其實央媽現在心事重重:貨幣政策正處於一個尷尬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