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厚度對薄膜幹涉現象的影響及其物理意義

2020-09-05 彭曉韜

作者:彭曉韜

日期:2020.04.28

[文章摘要]:薄膜幹涉是一種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物理現象,對其幹涉條件也有比較系統性的研究。但就自然光(太陽光)條件下,往往大於一定厚度的薄膜(也是為什麼叫薄膜幹涉而不叫膜幹涉的原因所在)是不會出現幹涉的,而厚度小到與可見光波長相近的肥皂泡,甚至接近分子直徑的油膜卻可以產生幹涉現象。這就與光程差大於光的半波長即可產生幹涉的條件相背。也與光是具有動能與動量的粒子假設相背:光子為什麼不會穿透薄到與分子直徑接近的油膜,反而會在分子表面與底面形成反射?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與想法,供有興趣進一步研究者參考。

一、薄膜幹涉現象及機理簡介

從上圖一和二可知:在太陽光照片下,空氣中分布較均勻的微小水滴可使太陽光產生散射並形成類似薄膜幹涉一樣的彩虹。其機理是:水滴表面的散射光與入射進水滴並被水滴內表面反射出來的透射光合併並照射到人眼時,其複合後的光的主頻會因入射進入水滴內部再被反射而透射出來的光程差主要與視角度有關而出現不同顏色的光帶:波長與光程差相同或相近或成倍數關係的光將得到加強,其它波長的光將變弱。光程差小的複合後得到加強的光的頻率偏高而呈現出藍色光帶,反之呈現出紅色光帶。視高度大於太陽視高度的水滴產生的光程差隨視高度減小,因此,紅光帶在下方,藍光帶在上方;而視高度小於太陽視高度的水滴產生的光程差隨視高度增大,因此紅光帶在上方,藍光帶在下方。這就是彩虹為什麼會出現上下顏色顛倒的原因所在。

圖四 薄膜幹涉動圖

上圖三和四為薄膜幹涉圖像,其原理與彩虹完全相同:薄膜表面的散射光與進入薄膜並被薄膜另一側面反射回來的透射光合併後進入人眼或照相機後就會因不同視角度的光程差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當薄膜厚度基本相同時,則因光程差僅與視角度有關,因此,相同視角度上的複合光的顏色相同,從而隨視角度不同形成光同顏色的光帶。

需要指出的是:同時刻的彩虹或薄膜幹涉條紋會因觀測者的位置不同而不同。即:站立在不同位置上的人看到的彩虹或薄膜幹涉條紋的位置或高度是不盡相同的

二、薄膜厚度對薄膜幹涉現象的影響分析

1、薄膜光程差的計算

由上圖五可知:當不考慮經薄膜底部反射回來的光路的入射角與薄膜表面反射光路的入射角差異時,兩條光路的光程差△S計算公式為:

△S=2n1d/cosθ-2n0dtgθsinα (公式1)

根據折射率與入射/折射角間的關係式:sinα/sinθ=n1/n0可得:

Sinθ=n0sinα/n1

代入(公式1)可得:

為方便起見,可令n0=1,則(公式2)可簡化為:

則有:△S=kd (公式4)

由(公式4)可知:當入射與反射角α一定時,光程差僅與薄膜的厚度d成正比。也就是隨著薄膜厚度的增加,光程差隨之增加。

從上表一可知:

A、光程差係數與折射率的關係是:隨著薄膜材質的折射率的增加,光程差係數越來越大。

B、光程差係數與入/反射角間的關係是:隨著入/反射角度的增大,光程差係數由小逐漸變大,入/反射角度到22˚左右時達到最大;隨後又逐漸變小,入/反射角度到55˚左右時達到最小值;隨後又逐漸增大。光程差係數的最小值與最大值相差約1.2~1.8倍(材料的折射率越大,最大值與最小值差異越小),與可見光波長的最小與最大波長之比基本相同(380~780nm)。這就是在薄膜厚度相同情況下,幹涉條紋會出現可見光所有顏色構成的相間亮條紋的原因所在。

2、薄膜厚度對薄膜幹涉現象的影響

我們知道:幹涉條紋的明暗(單色光)或條紋顏色(全色光)決定於光程差△S與光的波長λ的比值,當比值為整數時為明條紋或可見色,當比值為0.5、1.5、2.5、………時為暗條紋或不可見色。

對於自然光而言,入射光的波長為可見光波段內的所有可能數值。而薄膜幹涉能看到的都是波長與光程差比值為整數倍的光,其餘波長的光會被削弱或相互抵消而不可見。當入射角與反射角不變時,薄膜厚度的增加將導致光程差隨之增加,與之匹配的、可見(得到加強的)光的波長也隨之增加,直到波長最長的紅光不能產生幹涉時,則會進入下一個循環:波長最短的紫色光成為亮條紋。

三、光的相位穩定性和持續性對薄膜幹涉現象的影響

由光(電磁波)的產生機制可知:不同頻率的光是由不同運動狀態或運動頻率的帶電體產生的。從光的頻率特性一般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線性與非線性連續組合譜:原子外層電子在不同能級間躍遷期間,電子產生連續頻率的光(單一頻率的強度很小以致於在原子光譜分析中被忽視),而原子核產生單一頻率的光。兩種不同頻率類型的光組成了組合譜;

第二類為非線性的連續譜:分子/原子熱運動期間,由原子核與外部電子構成的時變電偶極矩的電偶極子產生與其電偶極矩變化頻率相同的光,但因任何物質的分子/原子熱運動期間,不同分子/原子的熱運動速度、方向、行程及頻率(導致分子/原子成為時變電偶極子)均不相同,一般呈現類似正態分布(普朗克黑體輻射強度與頻率關係公式與麥克斯韋氣態物質分子速度分布率)。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光為非線性的連續譜。光強度的峰值所對應的頻率與發光體的溫度正相關。

第三類為人工產生的可調製譜:人工用LC振蕩電路、壓電石英等產生的固定頻率(單一頻率或線性譜)的諧波,並在諧波基礎上進行振幅的調製而形成的調製譜。如電視和廣播信號,手機信號等。

就以上三類光(電磁波)的相位穩定性與持續性而言,一類光的相位穩定性與持續性最差,一般與電子躍遷持續時間相同,約為10-14秒級;二類光的相位穩定性和持續性次之,一般為納秒級。其相位穩定性和持續性主要由分子/原子熱運動狀態穩定性決定;三類光的相位穩定性和持續性最高,如果不對人工產生的光進行調製,其相位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可以無限大。就如工業電的頻率為50Hz的諧波,其相位基本上穩定不變且可持續。

由以上分析可知:薄膜幹涉使用的光的類型不同將決定可形成薄膜幹涉現象的薄膜厚度的極大值。假設光的相位穩定性和持續性的最大值為△t,則當△S/C=Kd/C>△t,d>△tC/K時,將不能產生薄膜幹涉現象。

以自然(太陽)光為例,若相位穩定性最大值為△t=1ns,能產生薄膜幹涉現象的最大薄膜厚度d=0.000001*C/K≈0.226~0.083m。實際上,太陽光下能形成薄膜幹涉的薄膜厚度遠小於計算值,因此,自然光的相位穩定性和持續性應該遠小於1納秒。

四、薄膜幹涉現象的物理意義

1、薄膜幹涉存在薄膜厚度上限證明光的相位存在穩定和持續性上限,也就證明了光不是粒子。否則,就不應該出現薄膜厚度的上限;

2、薄膜幹涉中薄膜厚度下限可為分子直徑證明光不是攜帶動能與動量的粒子。否則,光粒子不可能在分子的上界面與下界面上發生反射(實際上是油膜分子和油膜下的水分子被入射/透射光激勵成為了次生光源而產生的次生光)而不穿透薄膜;

3、薄膜幹涉具有頻率的選擇性證明光不是粒子。否則,自然光不可能因為反射角的不同而出現全色光變為不同的單色光,而其他顏色的光消失或不可見。

總之,薄膜幹涉現象證明光是變化的電場與磁場,而不是光粒子,更不具波粒二象性。

相關焦點

  • 薄膜幹涉現象是什麼?薄膜幹涉產生原因
    導語:薄膜幹涉現象是指當一束光照射薄膜,光波會出現神奇的上下界面分別反射的情況,最終相互幹涉形成了新的光波,因為光是一種波,不同顏色的光波可能有著不一樣的波長,而薄膜的表面厚度並不平均的,所以薄膜上會出現反射和吸收等不同的反應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薄膜幹涉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光的薄膜幹涉,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薄膜幹涉   (1)薄膜幹涉的成因:   由薄膜的前、後表面反射的兩列光波疊加而成,劈形薄膜幹涉可產生平行相間的條紋。
  • 物理光學輔導:薄膜幹涉
    物理光學輔導:薄膜幹涉  【薄膜幹涉】水面上的薄層油膜,機動車在潮溼柏油道上所遺留下來的油跡,或是肥皂泡等,都會在白光中出現燦爛的彩色。所有上述的各例中,均是由薄膜幹涉現象引起的。若將一用金屬細絲製成的矩形框架,浸以肥皂水形成一層薄膜,然後用弧光燈的白光或陽光照射於其上,就呈現出典型的薄膜幹涉。
  • 環保工程師基礎知識輔導:薄膜幹涉
    光程差公式  薄膜幹涉中兩相干光的光程差公式  式中n為薄膜的折射率;t為入射點的薄膜厚度;θt為薄膜內的折射角;±λ/2是由於兩束相干光在性質不同的兩個界面(一個是光疏-光密界面,另一是光密-光疏界面)上反射而引起的附加光程差。
  • 【每周三題】高二【102】有趣的薄膜幹涉
    【引子】光在薄膜前後表面反射或透射的兩列波相互疊加,形成幹涉條紋,這現象稱為薄膜幹涉。
  • 光學薄膜及其發展現狀
    1.傳統光學薄膜傳統的光學薄膜是以光的幹涉為基礎。光波是一種電磁 波,根據其波長的不同可分成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等,當光波投射到物體上時,有一部分在它表面上被反射,其餘部 分經折射進入到該物體中,其中有一部分被吸收變為熱能,剩 下的部分透射。
  • 大學物理——光的幹涉和衍射(一)
    學習資料:《大學物理》(下)大學物理課件PPT(來源於網絡)幾何光學提綱(本文學習的目的是波動光學)光的幹涉課本目錄:8.1 光源 光的相干性8.1.1 光的電磁理論8.1.2 光源8.1.3 獲得相干光的方法8.2 分波陣面幹涉8.3 光程與光程差
  • pet塑料薄膜厚度測量儀器產品介紹
    塑料薄膜的種類很多,如PE、PP、PVC、PA、PET薄膜等,其厚度範圍為幾微米到幾百微米,其應用領域涉及包裝材料、絕緣材料、感光材料、磁帶基材、農用薄膜、玻璃貼膜等。薄膜厚度測量是一項重要的檢測指標,用專業的實驗室檢測設備,精確,快速的測量薄膜厚度,可以有效避免因厚度不均勻導致的的物理機械性能下降的問題。今天,濟南三泉中石小編就簡單介紹下pet塑料薄膜厚度檢測儀器設備相關內容.
  • 物理所金屬薄膜材料的量子效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因此,量子阱態導致的費米面附近電子態密度的變化會改變這些性質和參量,從而導致材料奇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是最近材料科學、物理和化學等學科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基本問題。    半導體或絕緣體襯底上的金屬薄膜材料是一個理想的一維方勢阱體系。在這種體系中,電子運動被半導體能隙和真空勢壘限制在金屬薄膜對應的勢阱中。
  • 「大學物理」勞埃德鏡+薄膜幹涉+劈尖
    上一章楊氏雙縫幹涉實驗中我們講到了這個光的暗紋的明紋形成的條件,這一章我們先來補充一個知識點。在任意兩條相鄰明紋或暗紋中心之間的距離為x=d』λ/d(下面我們用x來表示)。在計算附加的波程差的時候,在具體計算附加波程差時,取+λ/2或-λ/2都是合理的,這兩種取法,應該與所取幹涉條紋的級數k相協調。因為如果我們是+λ/2,那麼此時如果k取0的話對應的角可能為負數,這樣的結果肯定是錯誤的。
  • 光學薄膜的分類
    傳統光學薄膜  傳統的光學薄膜是以光的幹涉為基礎。光波是一種電磁波,根據其波長的不同可分成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等,當光波投射到物體上時,有一部分在它表面上被反射,其餘部分經折射進入到該物體中,其中有一部分被吸收變為熱能,剩下的部分透射。
  • 「手繪物理小課堂」之薄膜幹涉——為什麼牛頓環內疏外密?
    ——牛頓1675年,牛頓在研究胡克提出的「肥皂薄膜色彩」問題時,第一次發現的「牛頓環」現象。牛頓環也被稱作「牛頓圈」。當我們將一塊平凸透鏡放在玻璃平板上,並用單色光照射透鏡和玻璃板時,就可以觀察到一些明暗相間的同心圓。
  • 摩擦係數在BOPA薄膜使用過程的影響
    如果爽滑劑含量過高的話,還會影響到薄膜的印刷、複合適性,這對印刷、複合是極為不利的。複合收卷後的複合薄膜層間的壓力及距離還與構成複合薄膜的各基材自身的厚薄均勻度及印刷圖案的設計、墨層的厚度有著密切的關係。墨層越厚,則收卷後該部位的硬度就越大,則意味著該處的複合薄膜層間的壓力越大、層間的距離越小,從膜中"外遷"出來的滑爽劑"遷移"到另一薄膜中去的機率就會更大、數量就會越多。
  • 光學薄膜的特性原理及分類
    近年來以發展到了金屬膜系,當金、銀、銅和鋁的厚度為7~20um時,其對可見光的透射率為50%,而紅外光透射率小於10%,這種薄膜已成功地應用於阿波羅宇宙飛船的面板,用於透過部分可見光,而反射幾乎全部的紅外光以進行熱控制。以下本文主要介紹光學薄膜的特性原理及分類。
  • 光學薄膜應用及實例
    光學薄膜的種類有很多,這些薄膜賦予光學元件各種使用性能,在實現光學儀器的功能和影響光學儀器的質量方面起著重要的或者決定性的作用。傳統的光學薄膜是現代光學儀器和各種光學器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在各種光學材料的表面鍍制一層或多層薄膜,利用光的幹涉效應來改變透射光或反射光的光強、偏振狀態和相位變化。薄膜可以被鍍制在光學玻璃、塑料、光纖、晶體等各種材料表面上。
  • 什麼是光學薄膜?
    光學薄膜是一類重要的光學元件,它廣泛地應用於現代光學、光電子學、光學工程以及其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它不僅能改善系統性能(如減反、濾波),而且是滿足設計目標的必要手段。光學薄膜可分光透射,分光反射,分光吸收以及改變光的偏振狀態或相位,用作各種反射膜,增透膜和幹涉濾光片,它們賦予光學元件各種使用性能,對光學儀器的質量起著重要或決定性的作用。科學家曾經預言,21世紀是光子世紀。
  • 三種常見的薄膜材料物理氣相沉積方法(PVD)
    物理氣相沉積技術表示在真空條件下,採用物理方法,將材料源———固體或液體表面氣化成氣態原子、分子或部分電離成離子,並通過低壓氣體(或等離子體)過程,在基體表面沉積具有某種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術。物理氣相沉積的主要方法有,真空蒸鍍、濺射鍍膜、電弧等離子體鍍、離子鍍膜,及分子束外延等。
  • 多彩類金剛石薄膜,助力快速分類
    圖1 DLC的應用(圖片來自網絡)然而,DLC薄膜是一種非晶態薄膜碳材料,從成鍵形式來看,其結構中不僅存在著碳元素的3種雜化鍵,sp、sp2、sp3(圖2),同時,由於製備技術的影響,結構中還存在少量的氫元素。
  • Adv.Mater.綜述:雷射輻照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
    圖2 金屬氧化物薄膜和納米結構中的雷射誘導現象及其在各種功能器件中的應用金屬氧化物呈現出獨特的且廣泛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從而在科學和技術發展上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和興趣。金屬氧化物包含至少一種金屬陽離子和氧陰離子,且可以合成成不同的晶體結構,並且能夠提供不同的電子性能。其性能從絕緣體到半導體到導體,均可以實現。
  • 聚酯薄膜的新用途
    PET聚酯薄膜具有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及尺寸穩定性、透明性、可回收性,可廣泛的應用於磁記錄、感光材料、電子、電氣絕緣、工業用膜、包裝裝飾等領域,隨著特種功能性聚酯薄膜的開發,新的用途不斷出現。壓縮空氣塑料薄膜壓縮空氣塑料薄膜是由兩塊聚酯薄膜密封在一起,在它們之間裝入氣泡而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