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日本三菱重工業公司利用一枚H-2A火箭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如果一切順利「希望」號將於2021年初抵達環火星軌道。而此次幫助阿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日本,也計劃2024年探測火星。
實際上日本是最早進行火星探測的國家之一。1998年7月4日,日本就曾發射過一個火星探測器「行星-B」,使得日本成為世界上第3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巧合的是,日本1998年12月發射的火星探測器也有一個同樣的暱稱——「希望」號。不過,「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雖然成功發射卻沒能成功進入環火星軌道。
2003年5月,日本發射了「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結局不同的是,「隼鳥」號儘管遭遇多次故障但成功造訪了小行星「絲川」,並在7年後的2010年6月帶著樣本重返地球。成為人類首個從小行星上帶回物質的探測器。
成功飛抵小行星「龍宮」的「隼鳥2號」探測器(資料圖片)
2014年12月,日本發射了一個「隼鳥」號的後繼探測器——「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2018年6月,經過約3年半的長途太空旅行,「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飛抵目標小行星「龍宮」。科學家認為「龍宮」比「絲川」更為原始,可能含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2019年底「隼鳥2號」已踏上歸程,按計劃「隼鳥2號」回收艙將於2020年底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著陸。科學家期待通過研究「隼鳥2號」帶回的小行星地下巖石等樣本,了解小行星的形成歷史和太陽系的演化等問題。
兩次對小行星的成功探測使得日本走在了小行星探測領域的前列。《日本經濟新聞》分析稱小行星探測未來在資源開發中也將受到關注。在全球對太空開發的關注升溫的背景下,這將有助於提升日本的存在感。
2015年6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宣布計劃於2022年發射火星衛星探測器,並計劃使探測器在火星最大的衛星「火衛一」上著陸採集樣本並帶回地球。今年2月,JAXA公布了火星衛星探測計劃MMX的詳細內容。MMX計劃是一項日本主導的歐美參與的火星衛星探測項目,計劃於2024年9月發射,2029年返回地球。按計劃這個火星衛星探測器將重點觀測「火衛一」,並在「火衛一」上著陸採集樣本,用於研究火星衛星的形成等。
通過在兩次小行星探測器上積累的技術和經驗,日本對探測火星信心滿滿。火星和小行星的探測顯得相對遙遠,而與地球最為密切的月球則是人類更加關注的星球。
日本也是月球探測的主要國家之一。日本的月球探測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當時日本發射了一個月球軌道探測器並於1992年抵達月球軌道,成為抵達月球軌道的第3個國家。
自從美國提出重返月球計劃之後,日本也緊跟美國,希望能夠藉機將日本太空人送上月球。日本文部科學大臣萩生田光一7月10日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舉行網上會談,籤署了一份「關於日美月球探測合作共同宣言」。日本一直期待通過加入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藉機將日本太空人也送上月球,這是日本參與美國重返月球計劃的重要目的之一。萩生田光一在聯合聲明籤署後說:「這對於日本人首次踏足月球,邁出了大大的第一步。」
在載人航天方面日本一直依賴美國和俄羅斯將本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因為憑藉日本的太空實力和財力投入無法實現載人登月,但是登月對於日本人來說是一個無法拒絕的夢想。JAXA理事長山川宏10日說,一旦日本太空人實現登月將給日本人、尤其是青少年帶來夢想和希望,在彰顯日本的國際存在感方面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