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合物準晶中捕捉到光——為雷射和傳感器的設計帶來新的可能

2020-12-04 江蘇雷射產業創新聯盟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光局域化在無缺陷的二十面體的準晶中存在已經在理論上給予了預測,卻沒有被實驗所證實。在這裡,報導了製造出亞微米的不導電的二十面體的準晶以及首次直接通過實驗證實並觀察到無缺陷的準晶中的內在的光局域化。這一結果是在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內在不同的雷射波長下於時間解析度的測量條件下獲得的。

ITMO大學的科學家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實驗來研究聚合物準晶,最終證實了他們一開始的設想。在不久的將來,採用準晶也許可以為設計新的雷射器和傳感器開闢了一扇新的大門。這一文章發表在期刊《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上。

晶體是一種周期性排列的固體結構,即當原子發生位移的時候,他們會取代其他原子的位置,後者是前者的轉移。這一事實在科學上已經在20世紀的初期就被證實了。這一理論導致了現代固體物理的誕生和也同時幫助建立了半導體技術的發展。

ITMO大學的助理教授Mikhail Rybin

計算機,智慧型手機,LEd燈泡,雷射——幾乎所有我們不能想像的,如果我們今天的生活中沒有這些會咋樣,Mikhail Rybin說到,他是ITMO大學物理和工程學院的助理教授,這些物品的設計得益於我們理解了半導體材料的晶體結構的本質。周期結構的理論使得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要使物質產生光,電子或者聲音,只有兩種辦法。一種辦法就是波長在晶體中的向前傳播,或者它快速的在一種稱之為帶間隙的波長處消散。幾乎不存在其他的選擇和它非常容易的簡化了當實施工程任務的時候粒子傳統的規律。

然而,一些器件需要晶體不會傳輸波長和不會發生熄滅。但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像光」陷阱「一樣保持它本身也是必須的。

例如,對於雷射或一些傳感器的運行來說,波長必須多次穿透器件工作區域以促使它同活性物質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效性,Mikhail Rybin解釋說,這對創造這一「陷阱」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要保持在一個非常小的區域是非常困難的。這對現代物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技術上的挑戰。

可以說,越大越好!

比較理想的,整個材料將會在「陷阱」的角色發生,這是因為更多的光被捕獲,波長同活性介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會更加有效。然而,在是晶體的情形下,就幾乎不可能了。正如前面所討論的一樣,它只會消散波長或使其通過。

文章中所展示的光「陷阱」的示意圖

可以替代的,這裡存在一個可能,就是局部光在非有序的結構中,例如 ,在粉末中, Mikhail Rybin解釋到,然而我們並不能獲得可以重複的這一系統。在一個樣品中,粒子會以一定的方式排列,而在另外一些樣品中,就會完全不一樣。對於特定的任務,對同一器件的批量製造,你需要一些適合的事物。

這裡同時存在第三種辦法。我們可以使用材料的一種中間態,此時粒子並不形成周期性的晶格,正如在晶體中所發生的一樣,但在同時具有數學意義上的嚴格排序。這些結構稱之為準晶,他們是在1980年被發現的,並且從此以後開始被物理學家們開始進行研究。

由於在準晶中並不存在周期性,Mikhail Rybin說到,這樣就不存在限制波長要麼直接穿過而不損失或快速消散的問題。在201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曾經預測了在準晶中光的局域化現象,而我們採用實驗證實了這一結果。

Artem Sinelnik 正在實驗室工作

在幾乎40多年的關於研究準晶的過程中,物理學家們理解了準晶的結構和學習使用計算機模擬技術來模擬它。可問題就在於這一準晶在微觀層面並不是比較容易合成的

這就是當這一技術發展起來的時候來拯救我們,Artem Sinelnik說到,他是物理和工程系的一名博士生,在我們的研究部門內,有一套三維的納米級別的列印裝置這一列印裝置的體素(列印設備的最小的列印體積單元)大約為一個微米的一半,這一數量級是人體頭髮絲的百分之一還要小。在這一設備的幫助下,我們列印製造出在三維空間具有複雜材料分布特徵的準晶結構

Artem Sinelnik 在具有納米列印精度的實驗設備前

在列印製造出準晶之後,科學家們開始進行了他們的初步研究。他們採用電子顯微鏡分析了材料的表面質量。於是,他們進行光學測量來證實樣品的內部容積確實具有準晶的結構。

在這之後,我們進行了實驗,該項工作的合作者Artem Sinelnik解釋說,一個短的脈衝輸送給準晶,然後來測量一個稱之為 餘暉的量。正如所預期的一樣,光的確在於我們的樣品中存在延遲,即,波可以在內部保留一段較長的時間。於是,我們可以證實這一三維的聚合物準晶的確有能力來捕獲光。

Mikhail Rybin 和 Artem Sinelnik

直到今天,該工作可以說僅僅是非常基本的。它顯示了聚合物準晶的主要的光學性質,這一聚合物準晶是通過三維納米列印來製備的,具有局域化光的能力。然而,正如作者所注意到的一樣,這一研究在將來將會獲得應用。

例如,通常一個雷射器的設計是基於我們具有活性介質的事實的前提下,這一活性介質使得光通過足夠充分的巨大的外部振蕩器來實現局域化, Mikhail Rybin解釋到,在這一工作中,我們的研究結果展示了準晶可以結合活性介質的功能同振蕩器的功能結合在一個結構中的能力。

文章來源: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Intrinsic Light Localization in Photonic Icosahedral Quasicrystals」 by Artem D. Sinelnik, Ivan I. Shishkin, Xiaochang Yu, Kirill B. Samusev, Pavel A. Belov, Mikhail F. Limonov, Pavel Ginzburg and Mikhail V. Rybin, 22 September 2020,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DOI: 10.1002/adom.202001170

相關焦點

  • 利用列印的聚合物準晶體來捕捉光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信息技術機械與光學大學(ITMO)的科學家們進行了幾項實驗來研究聚合物準晶體結構,並最終證實了他們最初的理論,在未來,準晶體的使用可能為雷射和傳感器的設計開闢新的可能性
  • 北京科技大學何戰兵教授團隊實驗發現一種新的準晶準單胞
    近日,我校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何戰兵教授團隊在準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實驗發現Lück類型的準晶準單胞。這一新的準晶準單胞的發現,不僅為解析準晶的晶體結構提供了便利,也為解釋準晶的生長提供了實驗上的支持,回答了「準晶體能否有一個像傳統晶體一樣的單胞」這一準晶研究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
  • 雷射傳感器原理
    導讀:科技中的雷射測距、測速、測長等,這些儀器中都少不了雷射傳感器的存在,那雷射傳感器又是什麼呢?本文將講述雷射傳感器的原理,感興趣的童鞋快來圍觀吧。雷射傳感器是新型測量儀表,它的優點是能實現無接觸遠距離測量,速度快,精度高,量程大,抗光、電幹擾能力強等。  這些交叉技術與新的學科的出現,大大地推動了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發展,使得雷射器的應用範圍擴展到幾乎國民經濟的所有領域。本文主要介紹雷射傳感器的原理。  雷射傳感器工作時,先由雷射發射二極體對準目標發射雷射脈衝。經目標反射後雷射向各方向散射。
  • 自動駕駛中雷射雷達和傳感器技術的應用
    來源: 傳感器技術 雷射雷達和與之競爭的傳感器技術(相機、雷達和超聲波)加強了對傳感器融合的需要,也對認真謹慎地選擇光電探測器、光源和MEMS振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感器技術、成像、雷達、光探測技術及測距技術(雷射雷達)、電子技術和人工智慧的進步,使數十種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得以實現,包括防撞、盲點監測、車道偏離預警和停車輔助等。通過傳感器融合實現這些系統的同步運行,可以讓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監視周圍環境,並警告駕駛員潛在的道路危險,甚至採取獨立於駕駛員的躲避行動以防止碰撞。
  • 雷射測距傳感器和雷射位移傳感器有哪些差別
    雷射位移傳感器與雷射測距傳感器的區別:一:測量原理不同1、雷射測距傳感器的操作原理:首先,是由對準政策發射雷射脈衝,然後經政策反射後雷射向各個方向散射。部分反光會回來到傳感器,然後接納成像後到了雪崩光電二極體。二極體是一種具有擴大功用的光學傳感器。
  • 酒泉雷射傳感器測距雷射位移傳感器廠商
    由雷射測距傳感器反射的光線通過一組透鏡投影到受光元件矩陣上,受光元件可以是CCD/CMOS或PSD元件。反射光線的強度取決於被測物體的表面特性。為此模擬元件PSD的需要進行調節,而對數字元件CCD傳感器,使用雷射測距傳感器實時表面補光技術可以瞬時改變接收光強。分析解讀小量程雷射測距傳感器探頭到被測物體的距離可以由三角計算法則精準得到。雷射測距位移傳感器是新一代非接觸式、高精度測距設備,其功能強大, 結構堅固,專為工業及野外測量、監測使用而設計。
  • 光傳感器原理
    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光傳感器的原理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7229.htm  光傳感器隨著生產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對生產環節的監控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在視覺檢測系統中可以滿足生產線上檢測的實時性要求,並且具有一定的柔性,精度適中。
  • 羅定BANNER邦納雷射測距傳感器長距離檢測傳感器LT3PILVQ光電傳感器
    雷射測距位移傳感器是新一代非接觸式、高精度測距設備,其功能強大, 結構堅固,專為工業及野外測量、監測使用而設計。它是一種當前先進的經濟型在線位移檢測系統,具有驚人的測試精度和極高的穩定性,由於是在線式連續檢測,免去了像手持雷射測距儀的人工點發,可無人值守連續監測,其位置數據還可傳送到遠程監控終端,是工業自動化和生產智能管理的理想儀器。
  • 雷射院士要在溫州建3D列印技術開發基地
    浙工貿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十二五』末溫州市雷射與光電產業總產值要超過1000億元的目標,屆時將需要15萬從業人員。  記者還了解到,姚建銓院士、吉林大學和溫州雷射工程技術聯合研究院還計劃聯合打造雷射3D列印技術開發基地。
  • PM2.5傳感器中,雷射、紅外原理之間的區別
    後來雷射型PM2.5傳感器的誕生,可以精確測量PM2.5濃度,主要應用在PM2.5檢測領域,可嵌入到家用(車載、手持)空氣檢測儀、空氣淨化器中,新型雷射型PM2.5傳感器是基於定量測量,可檢測0.3μm的顆粒物,能夠精確測量PM1.0、PM2.5、PM10的數值,精度高。 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 順應市場發展 雷射振動傳感器實現從高端設備到大規模應用的跨越
    在工業研究和開發中, 雷射都卜勒測振儀不但在機械工程、聲學及其它工程學科和科學領域中用於研究不同物體的動態和聲學特性, 研究對象包括從汽車車身、飛機部件、各類發動機和建築物等大型物件到MEMS器件和數據硬碟組件等微小物件,甚至可以對發熱物體、旋轉表面、超聲波工具和複雜敏感的結構進行測量。
  • 松下展示新款有機傳感器 可同時捕捉可見光與近紅外光
    (原標題:松下展示新款有機傳感器 可同時捕捉可見光與近紅外光)
  • 雷射位移傳感器原理和應用
    雷射位移傳感器原理先給大家分享一個雷射位移傳感器原理圖,一般雷射位移傳感器採用的基本原理是光學三角法:半導體雷射器①被鏡片②聚焦到被測物體⑥。反射光被鏡片③收集,投射到CMOS陣列④上;信號處理器⑤通過三角函數計算陣列④上的光點位置得到距物體的距離。
  • 雷射傳感器與光電傳感器的區別
    雷射傳感器先由雷射發射二極體對準目標發射雷射脈衝。經目標反射後雷射向各方向散射。部分散射光返回到傳感器接收器,被光學系統接收後成像到雪崩光電二極體上並將其轉化為相應的電信號。   二、光源   光電傳感器的光源可見紅光、紅外光,但是雷射傳感器利用雷射技術進行測量的傳感器。
  • 搭載LiDAR的飛機利用雷射脈衝測距
    它是一種基於光的飛行時間的距離測量方法。光源(通常是雷射)對視野範圍內的物體進行掃描。光從物體表面直接反射回來,被傳感器探測到,由於光的速度是恆定的,往返時間可以用來確定與該物體的距離,從而建立視野範圍的3D地圖。飛行時間可以直接計算,也可以使用脈衝光源或經調製後的光源通過距離選通成像,相位差可以通過光外差探測計算。
  • 對弛豫鐵電性質的新的認知可能會帶來許多技術進展
    賓州州立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團隊,最近對弛豫鐵電性質有了新的發現。這一發現解可能會導致柔性電子器件、致動器和換能器、能量存儲、壓電傳感器和電熱冷卻方面的進步。如圖所示的手性(鏡面)分子使弛豫鐵電體具有驚人的性能。
  • 賀利氏推出突破性65寸導電聚合物觸控螢幕
    該傳感器採用性能卓越、功能全面的SigmaDrive觸摸控制器,擁有優異的光學清晰度、可靠的柔性以及更低的成本,將為觸控傳感器市場帶來顛覆性變革。這為各種尺寸的經濟型交互式顯示器創造了條件,包括100英寸以上的顯示器。
  • 雷射距離傳感器
    雷射在檢測領域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技術含量十分豐富,對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影響也十分明顯。雷射測距是雷射最早的應用之一。
  • 硬核:雷射結構光的原理、設計和類型詳解
    結構光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光學領域中一種重要的工具,在成像、顯微鏡檢測、雷射材料加工以及光通信等眾多領域中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圖一. 各種形式的結構光的示例03如何在雷射器外部和內部產生結構光?第一種外部構建結構光的方法如圖2a所示,單步式有損耗復振幅調製方法,可以對近場相位和振幅進行控制。使用透鏡組將輸出平面中繼到所需的位置,同時透鏡組還充當空間濾波器以去除不需要的光。此時輸出遠場的相位和振幅都已構造成所需的輪廓。
  • 環境光傳感器在可攜式電子產品中的應用
    使用環境光傳感器可以延長電池壽命。 在可攜式電子產品中,降低功耗以為用戶提供更長的電池壽命是當今關鍵的設計考慮因素之一。 LCD(液晶顯示器)及其相關的背光是可攜式產品中更多(並且經常是最多)耗電量大的負載。結果,在各種環境照明情況下使用ALS(環境光傳感器)來優化背光LED操作正在增加。同時,設計人員可用於傳感的首選技術選擇已轉向更集成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