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2021-01-10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李蘭娟: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新社湖南衡陽12月13日電 (記者 餘湛奕)在13日湖南省衡陽市舉行的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利用人工智慧能夠實現人群軌跡識別和風險監測;通過生物大數據分析可追溯感染源。

談到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抗疫中的作用時,李蘭娟介紹說,在發現傳染源方面,利用人工智慧能夠實現人群軌跡識別和風險監測。以「大數據+網格化」方式,可以識別和挖掘目標人群遷徙軌跡,確定高危人群分布,協助排查疑似人群。通過生物大數據分析可追溯感染源,利用人口流動指數、周邊人群移動模式、傳播趨勢溯源與推演模型,從而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利用生物信息大數據技術,通過基因同源性對比,可以確定病毒毒株親緣關係和變異過程。

李蘭娟說,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可以解析醫院數據,實時更新傳播態勢。中國目前有研究團隊採用知識圖譜技術,可以精準查詢有關病種的關聯治療、藥品、飲食保健等信息,還可以自動分析電子病歷數據,可視化統計確診病例變化情況、治癒率情況等最新信息。

李蘭娟表示,疫情期間,利用5G通信技術來「戰疫」,全力保障通信需要,為疫情提供遠程協助和智能服務,實現了醫療資源深度共享。此外,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匯聚中國頂尖感染科專家資源,為患者提供「空中支援」。(完)

相關焦點

  •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李蘭娟院士說出第三次去武漢的原因是帶了「一個大問號」
    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在今天上午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指出,在新冠疫情防控戰中,人工智慧技術深度參與,成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人工智慧逐步釋放應用價值,走進疫情防控和人們的生活,讓我們真正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力量。未來,人工智慧結合醫療成為最可期的機遇之一。
  • 李蘭娟:通過大數據分析可追溯感染源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3日訊(趙芙瑤)12月13日,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發表了有關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抗疫中的作用的演講。
  • 醫生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張文宏又說大實話:不能迷信數據,要發揮人...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這次抗疫中到底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在今天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李蘭娟院士、張文宏、吳凡分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人工智慧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吳凡首先肯定人工智慧在此次戰「疫」中,在關聯分析、疊加其他大數據進行深度挖掘以及預警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在不斷數據「餵料」之下,機器還有自學習功能,變得越來越聰明。但吳凡話鋒一轉,「即便有了這些數據,機器是否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了呢?那還要人幹嘛?」
  • 專訪李蘭娟:疫後去過武漢三次,發展狀態很好
    李蘭娟指出,人工智慧、大數據在這次抗疫中發揮了作用,首先是發現和控制傳染源方面,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我們能夠了解到與傳染源接觸到的所有人;第二是人員流動的控制,包括健康碼、紅外線測溫等等,極大程度地了解了人的健康情況。疫情期間,李蘭娟主動請纓趕赴武漢參與新冠肺炎病人救治和抗疫工作,後圓滿完成任務返回浙江。李蘭娟提出的疫情防控措施和建議成為日後疫情防控的關鍵。
  • 獨家專訪李蘭娟:疫後去過武漢三次,武漢發展狀態很好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子姣 實習生 林夢雪)11月2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人工智慧將改變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讓醫療更加精準方便,更加有效,人民更加健康」。李蘭娟在論壇上表示,人工智慧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要控制傳染病,必須發現和控制轉移,今年1月初,我們就提出了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手段來發現和控制傳染源。利用人工智慧手段,能夠找到武漢海鮮市場、北京的新發地的人員流動趨,找到相關人的流動,從而進行檢測隔離,控制疫情的蔓延。
  • 李德仁對話李蘭娟:基於北鬥、物聯網、人工智慧的「網絡空間精準管理」替代封城
    03年SARS和這次抗疫有許多不同之處,在1月19日到武漢考察時我就提出來了。SARS時的流行病學調查主要靠人工,現在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我們通過網絡就能很快地發現並控制傳染源。到武漢後,我們很快做出了去年12月武漢海鮮市場九千多萬人流動的地圖,有三分之一多的人已經流向全國各省,三分之二不到的人還留在武漢。
  • LSTM之父贊中國科技發展 強調在抗疫進程中人工智慧的作用
    在本次智源大會上,Jürgen 先生針對近期人工智慧在應對新冠病毒疫情中發揮的作用進行了講解,同時對自己所做的研究及其在工程領域的應用做了精煉的概述,最後展望了未來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發展的方向。截止 6 月 23 日 16 時,已有 215 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 908 萬人感染,其傳播速度之快,傳播能力之強前所未有。 在中國抗疫的進程中,我們頻繁見到了人工智慧的身影。 在病毒分析、疫苗開發、診斷輔助和智能測溫上,人工智慧可謂大展身手。
  • 北鬥在抗疫、抗洪中發揮重要作用 未來將全面推動其深度應用
    今天(8月3日)上午10時,在國新辦舉辦的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北鬥在今年的抗疫、抗洪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也會多措並舉全面推動北鬥系統的深度應用。冉承其稱,北鬥應用前期取得很大進展,衛星導航產業產值2019年超過3450億元;但和系統建設成就來比,北鬥未來應用道路依然漫長,隨後會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 李蘭娟出任「2021中國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主席
    中新網北京1月3日電 (記者 餘湛奕)記者3日從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日前已接受「中國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組委會邀請出任2021年該論壇主席,同時出任「2021年大數據科技傳播獎(第四屆)」評審委員會主任。
  • 李德仁對話李蘭娟:「網絡空間精準管理」替代封城
    03年SARS和這次抗疫有許多不同之處,在1月19日到武漢考察時我就提出來了。SARS時的流行病學調查主要靠人工,現在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我們通過網絡就能很快地發現並控制傳染源。到武漢後,我們很快做出了去年12月武漢海鮮市場九千多萬人流動的地圖,有三分之一多的人已經流向全國各省,三分之二不到的人還留在武漢。
  • 李蘭娟等院士出席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
    中新社衡陽12月13日電 (記者 餘湛奕)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衡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13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舉行。在當天上午的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柴天佑聚焦「抗疫大數據應用」「產業數位化與數學產業化」「工業人工智慧發展方向」等熱點話題作主旨演講。
  • 姚期智:加密技術在數據治理上能發揮重要作用
    來源:澎湃新聞聚焦AI治理|姚期智:加密技術在數據治理上能發揮重要作用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12月18日,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在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合作與治理國際論壇上表示,加密技術在數據治理上能發揮重要作用。
  • 仝小林院士: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來源標題:仝小林院士: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醫藥參與治療,成為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方案」的亮點,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 李蘭娟院士用事實證明,不只有英語重要,漢語也是世界最重要的通用...
    應美國邀請,李蘭娟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我要給李蘭娟院士一個大大的贊,真的是藝高人膽大,有文化自信和能力自信。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文將跟英語一樣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通用語言,世界會掀起學習中文的熱潮。
  • 李蘭娟:人工智慧技術加快病毒樣本的基因分析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3日訊(趙芙瑤)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詳細介紹了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人工智慧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李蘭娟:人工智慧技術加快病毒樣本的基因分析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3日訊(趙芙瑤)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詳細介紹了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人工智慧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喬傑院士:女性醫者在抗疫和科研中發揮獨特作用
    今年年初作為北京大學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領導組組長帶隊馳援武漢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在9日舉辦的女科學家論壇上說,女性醫者的溫柔和堅強、感性和思辨正在抗疫和科研中發揮獨特作用。 喬傑說,這次抗擊新冠疫情,在全國4.26萬援鄂醫護人員中,女性醫務人員2.8萬,佔整個醫療隊約2/3。她帶領的406人北京大學醫療團隊中,女性有306人。
  • 運用雲計算、人工智慧?衛星遙感應用抗疫、治蝗
    正在福州舉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上,中科星圖自主研發的GEOVIS數字地球備受矚目,該產品覆蓋空天大數據獲取、處理、承載、可視化和應用等產業鏈環節,將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產業深度融合,在國內數字地球行業具有領先地位。  當前,以通信、導航、遙感為代表的三類衛星應用正深入各行各業。
  • 李蘭娟等院士專家聚山東 獻策生命科技和醫學融合發展
    與會專家聚焦醫療大健康產業發展,關注生命科技在人類健康共同體構建中的作用,圍繞工程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與臨床醫學的交叉發展、醫教研國際合作等展開討論。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大會致辭中表示,今年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醫藥衛生體系經受住了考驗,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專家帶頭開展疫苗和藥物研發及系列課題攻關,發揮各自專業優勢投入疫情防控主戰場,為快速檢測、應急預警、病患治療等提供有力支持。本屆大會以促進生命科技與臨床醫學融合、強化醫工產業合作為宗旨。
  • 2020全球人工智慧大會開幕:話科技智能 助推數字革命
    據悉,第二屆中國(杭州)國際智能產品博覽會、2020全球人工智慧大會是第22屆中國杭州西湖國際博覽會的核心項目,活動旨在推動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進一步做強數字經濟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雙引擎」,助力杭州打造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