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蘭娟: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抗擊新冠肺炎)李蘭娟: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中新社湖南衡陽12月13日電 (記者 餘湛奕)在13日湖南省衡陽市舉行的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
-
李蘭娟:人工智慧技術加快病毒樣本的基因分析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3日訊(趙芙瑤)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詳細介紹了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人工智慧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李蘭娟:人工智慧技術加快病毒樣本的基因分析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3日訊(趙芙瑤)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詳細介紹了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人工智慧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李蘭娟院士說出第三次去武漢的原因是帶了「一個大問號」
這次疫情研判來自於大數據的信息,大數據的研判對於傳染病的發生、發展的情況以及疫情預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以後通過大數據的平臺,尤其是對尋、管、研、服為一體的整合對疫情研判的模型,對遏制疫情的傳播、擴散,助力疫情的防控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李蘭娟出任「2021中國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主席
中新網北京1月3日電 (記者 餘湛奕)記者3日從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日前已接受「中國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組委會邀請出任2021年該論壇主席,同時出任「2021年大數據科技傳播獎(第四屆)」評審委員會主任。
-
軍工研究所大數據應用分析
大致在大數據存儲、分析利用上,都存在難點。一是難以進行存儲,繼而形成大數據。在這種氛圍下,質量管理系統能收集、整理的質量數據質量可想而知。二是數據的分析利用模式難以建立,軍工研究所的大數據分析,不能像商業行業、網際網路行業一樣,立刻轉化為企業的經營決策,必須深入應用環節進行定量甚至是定量的判讀才具備應用價值。
-
李蘭娟等院士出席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
中新社衡陽12月13日電 (記者 餘湛奕)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衡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13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舉行。在當天上午的論壇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柴天佑聚焦「抗疫大數據應用」「產業數位化與數學產業化」「工業人工智慧發展方向」等熱點話題作主旨演講。
-
揭秘李蘭娟重大成果,阿比多爾是什麼藥?
根據國家藥監局的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阿比多爾共計擁有5家藥企已經獲得批准,包括石藥集團、海南先聲等企業。石藥集團鹽酸阿比多爾片於2019年上市,並進入國家醫保。石藥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一直在加緊生產鹽酸阿比多爾片,疫情開始後,包括武漢、上海、重慶等在內,很多省市衛健委已將鹽酸阿比多爾片列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首批藥品儲備清單」,在臨床上大量使用。
-
專訪李蘭娟:疫後去過武漢三次,發展狀態很好
李蘭娟指出,人工智慧、大數據在這次抗疫中發揮了作用,首先是發現和控制傳染源方面,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我們能夠了解到與傳染源接觸到的所有人;第二是人員流動的控制,包括健康碼、紅外線測溫等等,極大程度地了解了人的健康情況。疫情期間,李蘭娟主動請纓趕赴武漢參與新冠肺炎病人救治和抗疫工作,後圓滿完成任務返回浙江。李蘭娟提出的疫情防控措施和建議成為日後疫情防控的關鍵。
-
李蘭娟稱新冠病毒零下20度可存活20年,可以被跨國轉運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19日表示,「新冠肺炎病毒特別的『不怕冷』,在零下4攝氏度該病毒可以存活數個月,在零下20攝氏度該病毒可存活20年。」
-
李蘭娟最新提醒!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蘭娟13日在湖南省衡陽市出席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期間表示,常態化防控背景下秋冬季新冠疫情防控要注意「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重點關注境外人員入境的隔離和境外受汙染的食品通過冷鏈輸入。「目前,國外的新冠疫情還在持續蔓延,我們隨時有可能通過各種方式,包括人和物的方式輸入。
-
重磅院士鍾南山、李蘭娟到訪澳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分別訪問澳門大學,了解澳大的最新發展和探討開展合作,他們均對澳大的發展予以肯定。 李蘭娟首先於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共同主辦、澳大承辦的「2020當代華人傑出科學家公開講座—抗疫專場」擔任主講嘉賓,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學抗疫,護衛健康」為主題,結合自己的切身體驗和在線和線下數百聽眾分享了中國驚心動魄的新冠肺炎阻擊戰。
-
李蘭娟最新提醒
李蘭娟最新提醒 2020-12-14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會種煙」到「慧種煙」——工業企業可通過電子標籤追溯信息
通過多年探索實踐,文山煙區在菸葉生產全程機械化推廣方面成效顯著,呈現出「實用、多樣、融合、智能」發展特色,打造出「全程覆蓋、降本增效、輻射帶動」發展典範。近年來,文山州局(公司)圍繞菸葉生產「耕、種、管、烤、收」等環節,整合科研、企業、市場等資源,以全程機械化為突破口,融入「網際網路+」,應用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構建「協同、高效、共贏」一站式種煙主體服務平臺,完善推廣「一部手機種菸葉」。「香葉助農」微信小程序是文山州局(公司)聯合雲南紅塔銀行研發的一款服務菸農菸葉生產的實用工具。
-
李蘭娟團隊:發現新冠病毒19個致病性新突變
然而,李蘭娟院士團隊的最新研究提出了直接證據,證明目前發生在新冠病毒基因組中的突變具有影響病毒致病性的功能潛力。李蘭娟團隊提示:疫苗和藥物的開發需要考慮到這些累積突變,尤其是始祖突變的影響,以避免潛在的缺陷。
-
大數據分析與數據分析的根本區別在哪裡?
如今大數據分析和數據分析火爆,要說時機,可謂處處都是時機,關鍵要明了的一點是,大數據分析和數據分析兩者的根本區別在哪裡,只有真正了解了,才會知曉更加適合自己的領域是大數據分析師還是數據分析師。畢竟職場如戰場,時間就是生活,不容兒戲,更不容怠慢。下面我來好好告訴大家兩者的本質區別到底是什麼!大數據分析: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範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
-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李蘭娟院士深度解讀!
李蘭娟院士就新型冠狀病毒答疑 今天一大早,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院士趕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隔離病房,查看了目前院內收治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上午10點,李蘭娟院士接受媒體採訪。
-
李蘭娟院士再談B肝:可從這3點要求,B肝患者看見治癒新希望
李蘭娟院士提到:B肝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導致B肝發生的病毒是B型肝炎病毒,這種病毒感染人體可在人體肝細胞中長期存活,並通過誘發機體免疫機制導致肝細胞損害,引起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
謠言:李蘭娟院士:零下20℃,新冠病毒可存活20年
網傳消息:近日,一條《李蘭娟院士:零下20℃,新冠病毒可存活20年》報導被大量轉發。報導稱,李蘭娟院士說:新冠肺炎病毒特別的「不怕冷」,在零下4攝氏度該病毒可以存活數個月,在零下20攝氏度該病毒可存活20年。
-
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涉嫌利益輸送?真實情況或是這樣
起因:一則科研公布事件起因於2月4日晚間李蘭娟院士團隊的一則科研公布,其表示,阿比朵爾(國家藥監管理局審批名稱為阿比多爾)、達蘆那韋兩種藥物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相反,為鼓勵院士通過創業將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轉化,一些城市或者機構出臺了不少鼓勵措施,比如長春市對院士創業給出最高五千萬的資金支持,中國工程院也推出了「創新領軍人才聯合培養項目」。後續:多家機構進行藥物篩選那麼,李蘭娟院士團隊關於阿比多爾、達蘆那韋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結論又是怎麼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