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涉嫌利益輸送?真實情況或是這樣

2021-01-15 澎湃新聞

疫情有關治療藥物研究一直在推進。2月5日,有自媒體以「李蘭娟院士重磅推薦新藥為其兒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經過體外細胞初步測試」為題對李蘭娟院士及其於2月4日晚間發布的科研進展進行了質疑。

截至記者發稿,該文章已刪除。但其中關聯仍在持續發酵。對此,《科創板日報》記者展開了進一步採訪。

起因:一則科研公布

事件起因於2月4日晚間李蘭娟院士團隊的一則科研公布,其表示,阿比朵爾(國家藥監管理局審批名稱為阿比多爾)、達蘆那韋兩種藥物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據公布數據,上述藥物在體外細胞實驗中顯示:

(1)阿比多爾在10~30微摩爾濃度下,與藥物未處理的對照組比較,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達到60倍,並且顯著抑制病毒對細胞的病變效應。

(2)達蘆那韋在300微摩爾濃度下,能顯著抑制病毒複製,與未用藥物處理組比較,抑制效率達280倍。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上述公布中定性說法是「可有效抑制」,此前,就雙黃連口服液事件人民日報曾指出「抑制並不等於預防和治療」,「對病人如何有效還要做大量的試驗」。

據界面新聞,上述藥物「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的結論是體外細胞實驗中得出,具體療效仍需臨床驗證。

基於上述科研結果,李蘭娟院士建議將以上兩種藥物列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同時,團隊成員、浙大一院副院長陳作兵提醒,這兩種藥為處方藥,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轉折:關聯關係遭質疑

從科研上來看,上述公布是科研人員對自己階段性科研成果的一種「官宣」,但經過層層解讀後,事件走向了另一種方向。

2月5日,有自媒體內容指出李蘭娟院士重磅推薦新藥為其子名下公司出品,並指出:「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2個藥物,是杭州華卓信息科技等機構的研究成果。

第三方機構天眼查顯示,李蘭娟與其子鄭傑分別為杭州華卓信息科技的董事、董事長。

杭州華卓信息科技的高管信息,來源:天眼查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打造新一代基於網際網路的醫療信息平臺,與醫藥研發並不相關,其主要方向為:

1.拋棄原有以業務流水線為主體的產品體系,改為以醫療服務中各個服務對象為基礎模塊的區塊化產品體系;

2.拋棄原有以醫院財務、醫院服務流水線的產品架構,改為以患者數據為核心平臺的產品架構。

事實上,上述兩種藥物是從眾多抗病毒藥物中「篩選」而來,藥物本身與李蘭娟母子並無關聯。

據新京報報導,阿比多爾系前蘇聯藥物化學研究中心研發,早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申請了阿比多爾製備預防和治療SARS病毒藥物。

《科創板日報》記者查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信息,有6家企業生產相關藥物,分別為:石藥集團歐意藥業、石家莊中碩製藥、江蘇吳中醫藥、江蘇漣水製藥、石家莊四藥和海南先聲藥業。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顯示的相關藥品信息

而達蘆那韋商品名稱為普澤力,由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研發(系強生在華子公司),2018年7月23日在中國正式獲批上市。

《科創板日報》記者查詢李蘭娟與上述7家企業的關聯後發現,並無直接利益關聯。

針對有網民對「院士」或其家屬開辦企業的質疑,《科創板日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我國並無法律禁止這一做法。相反,為鼓勵院士通過創業將科研成果向實際應用轉化,一些城市或者機構出臺了不少鼓勵措施,比如長春市對院士創業給出最高五千萬的資金支持,中國工程院也推出了「創新領軍人才聯合培養項目」。

後續:多家機構進行藥物篩選

那麼,李蘭娟院士團隊關於阿比多爾、達蘆那韋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結論又是怎麼得出的?

《科創板日報》記者查閱多方資料發現,上述藥物系浙江樹人大學樹蘭國際醫學院附屬樹蘭(杭州)醫院(下稱樹蘭醫院)牽頭開展的「基於人工智慧的新型冠狀病毒藥物靶點機制預測和藥物虛擬篩選」項目組科研成果。

該項目採用基於深度學習的病毒靶點-宿主蛋白的分子對接預測模型,對151個已經上市的抗病毒和抗炎藥物進行虛擬篩選,發現其中4種藥物可能對新型冠狀病毒有抑制作用。

其中,阿比多爾和達蘆那韋的抑制效果在體外細胞實驗中得到證實,另2個預測藥物還在進行實驗室檢測。

公開資料顯示,樹蘭醫院成立於2014年,院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之夫鄭樹森。天眼查數據則進一步顯示,樹蘭醫院與李蘭娟院士家族關係緊密,李蘭娟為該院董事長,其子鄭傑為董事兼總經理,鄭樹森為董事。

樹蘭醫院股東及高管圖,圖片來源:天眼查

而前述科研項目則脫胎於2019年立項的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研究項目「人工智慧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由醫藥衛生學部牽頭,李蘭娟為項目組長,鄭樹森等十餘人為項目子課題組負責人。

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研究項目「人工智慧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發展戰略研究」啟動會,圖片來源:中國工程院

因而,前述科研成果確係李蘭娟院士團隊「出品」,儘管項目牽頭方與李蘭娟院士一家有諸多關聯,但並不能推論出「李蘭娟院士重磅推薦新藥為其兒子名下公司出品」的結論。

有業內人士表示,從已上市藥物中篩選出可能對新冠病毒有效的藥物是對抗疫情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因為已上市藥物已經過毒理、藥物代謝等研究過程,只需確認其對新適應症是否有效即可,這可大幅縮短藥物研發時間。」該人士表示。

此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抗2019-nCoV病毒感染聯合應急攻關團隊通過虛擬篩選和酶學測試相結合等方法篩選出了30種可能對2019-nCoV有治療作用的藥物。

此次,李蘭娟院士選擇用人工智慧的方法篩選藥物也只是眾多藥物篩選方法中的一種。至於藥物療效仍待下一階段的研究數據來證明或證偽,在此之前,盲目追捧或質疑均非理性之舉。

特效藥什麼時候出現?

昨晚(5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主持人白巖松連線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

特效藥什麼時候出來?王辰院士回答白巖松提問時回應稱:「根據前期的結果,我們對瑞德西韋抱有比較大的希望,其他藥物包括中藥,我們都需要進一步的臨床觀察來確定其療效。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個例的藥品有效與否不是科學結論,一定要進行臨床實驗。」

詳細回應戳視頻↓↓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啟動

首批重症患者今天將接受用藥

2月5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在武漢啟動。

在科技部、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等多部門支持下,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已完成臨床試驗的註冊審批工作,第一批病例入組工作也已就位。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2月6日將接受用藥。

這是新華社記者2月5日下午,從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召開的科技部應急攻關「瑞德西韋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研究」項目啟動會上了解到的信息。

瑞德西韋臨床試驗項目負責人、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介紹,瑞德西韋是美國吉利德公司的在研藥物,在前期的細胞和動物實驗中均顯示出對SARS冠狀病毒、MERS冠狀病毒有較好的抗病毒活性,國外已開展瑞德西韋針對伊波拉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試驗;近日,我國學者報導瑞德西韋在細胞水平上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也有較好的活性,但在人體應用前仍需嚴謹的臨床試驗評價。目前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期待瑞德西韋在臨床中的表現。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在啟動會上表示,各界對這一試驗有期望,但有無效果,還需要等待嚴格的科學試驗結果。

據介紹,目前藥品運輸、分組編盲等前期準備工作已完成。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由中日友好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牽頭,研究將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多家臨床一線接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醫院中進行,擬入組761例患者,採用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方法展開。

由國家衛生健康委支持,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中國青年報社、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音樂家協會、西安演藝集團等單位聯合出品的原創抗擊疫情歌曲《最美的溫暖》,讓我們一起為武漢加油!

編 輯 | 張姮姮 校 審 | 張 妍 校 對 | 白瓊瑜

來 源 | 科工力量、現代快報、央視新聞、新華視點、南方都市報

原標題:《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涉嫌利益輸送?真實情況或是這樣》

相關焦點

  • 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涉嫌利益輸送?公開資料顯示傳言失實
    該則消息題為《李蘭娟院士重磅推薦新藥為其兒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經過體外細胞初步測試》,文中稱:「李蘭娟院士團隊宣布,根據初步測試,在體外細胞實驗中顯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而「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2個藥物,是杭州華卓信息科技等機構的研究成果,而杭州華卓公司董事長為鄭傑,是李蘭娟院士的兒子,因此李蘭娟院士在該事件中或涉及利益輸送。」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涉嫌利益輸送?
  • 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被指涉嫌利益輸送?真相究竟是什麼?
    但沒有想到,2月5日,基於上述兩種藥物,有自媒體平臺發出內容指出李蘭娟院士宣布的以上兩種藥物為其子鄭傑旗下公司的研究成果,因此李蘭娟院士的科研成果存在利益輸送嫌疑,並且該質疑內容短時間內在網絡迅速發散,對李蘭娟院士及團隊造成負面輿論趨勢。
  • 繼鍾南山、李蘭娟之後,有人再次將矛頭指向張文宏,網友憤怒了!
    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無數一線醫護人員以及科研人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疫情初期毅然奔赴武漢的鐘南山院士,比如脫下口罩後臉上留有清晰壓痕的李蘭娟院士,比如金句頻出的張文宏醫生等。這些人毫無例外的都獲得了人們的尊重,但是針對他們的質疑卻層出不窮。
  • 維遠化學涉嫌多項利益輸送帳面資金難填債務窟窿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維遠化學存在多項利益輸送嫌疑。這也意味著,乙二醇業務相關資產又回到了利津煉化手上,利津煉化還因此獲利2.11億元(14.87億元-12.76億元),這其中是否涉嫌利益輸送。雖然中信證券持股比例未達7%,但IPO前保薦機構突擊入股的行為很可能已涉嫌利益輸送,值得關注。
  • 李蘭娟推薦兒子名下公司產品?假的!那是前蘇聯研發的
    出品|三言財經 作者|江城 2月4日,據媒體報導,李蘭娟院士團隊宣布,根據初步測試,在體外細胞實驗中顯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
  • 李蘭娟院士獲國家科技獎提名,高福院士落選,SCI被踢下神壇
    在這樣的評價標準之下,使得一些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科研工作出現了過度追求SCI論文相關指標,甚至以發表SCI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論文、高被引論文為根本目標的異化現象,科技創新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誇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老趙說教育今年國家最高科技獎提名工作已結束,目前已有13位院士成為候選人,其中眾望所歸的李蘭娟院士位列其中。
  • 福彩曝黑幕 中彩在線高管涉數十億利益輸送
    福彩曝黑幕 中彩在線高管涉數十億利益輸送作品標題福彩曝黑幕 中彩在線高管涉數十億利益輸送>︶    彩票業是以國家信用作擔保的特殊行業,福彩發行機構——中彩在線公司被中國福利彩票中心稱為內設部門,但名義上是國有控股企業的中彩在線公司卻悄然轉變為高管曲線控股的企業,並在經營中涉嫌向其高管參股的第三方公司利益輸送數十億元
  • 從「赤腳醫生」到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學好英語是醫學生的基本功
    在這場全民抗疫的戰線上,衝在最前線的還有2位引人注目的老人,一位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而另一位就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是2020年感動全國人民的「逆行者」,同樣,李蘭娟院士也是頂住巨大壓力大膽提出封城,並主動請纓到抗疫一線。
  •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前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向國外專家介紹中國經驗時,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令許多人大呼「太帥了!」無獨有偶,沉寂許久的高福院士也剛剛接受了CGTN的採訪,全程同樣用英語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李蘭娟院士貢獻巨大,因為她不是科學家
    李蘭娟院士這次貢獻特別大,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她不是科學家,她最強的能力是政治敏銳性,以及決策果斷,更多的像個政治人物,李蘭娟早牢在浙大一院工作,的確是傳染病學專家,但後來從政,做衛生廳長那麼多年,怎麼可能再做科學家呢?
  • 獨家|東海資管總經理遭舉報 被指涉嫌利益輸送幹預投研
    舉報者在舉報信中稱梅建予在公司管理、個人操守方面存在問題,同時質疑其涉嫌利益輸送,其中一個質疑是與東海證券資管作為投顧的粵財信託債鑫3號信託產品有關。舉報信稱,2017年,梅建予通過聯繫東海證券固定收益部負責人,成立了優先為廣發銀行,劣後為北京君諾合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君諾合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梅建予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李蘭娟院士致函《Nature》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就被英國《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致函該雜誌並發表聲明,表示有關她的介紹與事實不符,希望予以更正。圖源nature李蘭娟在聲明中指出,武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後,自己作為傳染病學專家,加入高級別專家組,參加了武漢的流行病學調查以及病人救治等工作。英國《自然》雜誌在介紹材料裡稱自己為「Lockdown Architect」(封城設計師)並基於此將自己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李蘭娟認為不符合事實,希望予以更正。
  • 李蘭娟院士夫婦設立,被譽為中國醫學諾獎
    在我國科學界,兩院院士是最高榮譽,累計人數不過幾千人,而夫妻院士更是在20對以內,同在醫學領域,又以夫妻兩人的姓名設立的獎學金,估計在全國僅此一家,那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伉儷,他們共同設立的「樹蘭醫學獎」,目前被譽為中國醫藥衛生學界的「諾貝爾醫學獎」。
  • 關於常態化防控,李蘭娟院士的最新建議來了
    」5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福建省晉江市衛健系統「院士大講壇」上,就當前的常態化防控,給出了最新建議。晉江市醫院職工陳金礦創作的李蘭娟院士剪紙作品李蘭娟院士在論壇上指出,風熱患者常態化監測,設置發熱門診非常必要,對於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有無可替代的作用,讓新發突發傳染病「前哨」更響。
  • 李蘭娟院士團隊發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兩種藥物能有效抑制病毒
    2月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團隊,在武漢公布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李蘭娟院士說,根據初步測試,在體外細胞實驗中顯示:(1)阿比朵爾在10~30微摩爾濃度下,與藥物未處理的對照組比較,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達到60倍,並且顯著抑制病毒對細胞的病變效應。
  • 重磅院士鍾南山、李蘭娟到訪澳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分別訪問澳門大學,了解澳大的最新發展和探討開展合作,他們均對澳大的發展予以肯定。鍾南山院士充分肯定了澳大的科技創新和轉化體系,並高度評價澳大研究的創新性和前沿性。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何必全民拼命學英語
    中國人與外國人交流不得不使用英語,但是近期李蘭娟院士應邀參與了跨國遠程視頻連線當中介紹中國的抗議經驗,給我們很多人上了一課。外國人也聽得懂漢語,在交流當中中英文切換技術是沒有問題的。對於英語,我們中國人很多人有深深的情節。一、李蘭娟院士是否擅長英語?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一國院士,出身貧寒的她靠知識改變命運
    鍾南山和李蘭娟兩位院士出席第二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2020年第二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前不久在北京飯店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熱心於醫療公益的醫師們齊聚一堂。在本次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分享了自己在疫情中的經歷和經驗,並從救治和防控兩方面對當前的抗疫防疫工作獻言獻策。
  •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展現國際話語權?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最近幾天,高福院士、李蘭娟院士又分別在鏡頭上露面了,他們一個全程「飈英語」,一個全程「紹興話」,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高福院士接受CGTN(CGTN是中國國際電視臺,或稱「中國環球電視網」的英文簡稱)的採訪,說:「我從未說過不存在『人傳人』」。
  • 李蘭娟院士等專家回應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牛宏超攝醫生、志願者、居民:每天都期待疫情早日結束「大概什麼時候能好起來?」「我天天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太想恢復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