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EGFL6 / PAX6軸:沙利度胺抑制小腸血管畸形的血管生成

2021-01-14 生命新知




表皮生長因子(EGF)超家族成員EGFL6在早期發育中表達,EGFL6在許多腫瘤中被上調,例如乳腺癌、肺癌和鼻咽癌,並參與腫瘤的進展和轉移。還不清楚EGFL6是否促進小腸血管畸形(SBVM)中的病理性血管生成,以及EGFL6是否是沙利度胺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靶標。


對SBVM血漿和組織樣本的分析顯示,與健康人相比,EGFL6在患者中過表達,EGFL6水平和患者體內血紅蛋白水平負相關。體外和體內試驗表明,EGFL6 / PAX6軸觸發的EMT(上皮細胞間質轉型)途徑參與了SBVM的發病機理;CRBN可以介導沙利度胺對EGFL6表達的影響,並且CRBN蛋白通過Lon N末端肽與EGFL6相互作用。


這個研究,揭示了EGFL6在小腸血管畸形發病機理中的關鍵作用,並提供了解釋為何沙利度胺可以治癒SBVM引起的小腸出血,這也可能解釋沙利度胺治療實體腫瘤中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機制。


相關焦點

  • 沙利度胺靶向EGFL6抑制小腸血管畸形中EGFL6/PAX6軸驅動的血管生成
    in small bowel vascular malformation沙利度胺靶向EGFL6抑制小腸血管畸形中EGFL6/PAX6軸驅動的血管生成1、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仁濟醫院,衛生部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重點實驗室,消化內科和肝病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200001;2、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消化內鏡科
  • PNAS:Ω3不飽和脂肪酸或可抑制老年黃斑變性患者眼部的血管生成
    2014年6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老年性黃斑變性(AMD)主要表現為患者脈絡膜新血管生成(CNV)或者血管生成研究者Kip Connor博士表示,這項研究是首次揭示LCPUFAs和CYP衍生物在體內調節脈絡膜血管發生的研究,我們的研究不僅可以為開發AMD血管生成的靶向療法提供希望,而且還可以為開發其它疾病比如病理性血管生成以及炎症的療法提供幫助。
  • 【Neurosurgery】神經損傷與重症分冊 | 毛穎教授團隊:基質金屬蛋白酶-3在多西環素抑制顱內靜脈高壓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Huashan Hospital,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Med-X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The Shanghai
  • 抑制血管細胞的增殖和遷移的複方
    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血管平滑肌細胞從中膜向內膜下間隙的遷移,是引起內膜下纖維肌性增生,導致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抑制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來對抗動脈硬化十分重要。疏肝活血方適用於氣血瘀滯的動脈硬化患者。
  • 骨生物學進展:Masquelet技術新進展:髓源性抑制細胞(MDSC)促進PMMA誘導膜的血管生成
    本研究建立了小鼠股骨骨缺損PMMA誘導膜模型,並證實了髓源性抑制細胞(MDSCs)是誘導膜血管化的重要調節因素。MDSCs數量的增加與誘導膜的厚度和毛細血管密度的增加顯著相關。體外共培養實驗證實了,誘導膜組織中的MDSC通過上調VEGFA,Ang2和HIF-1α的表達,能夠誘導臍靜脈內皮細胞的血管生成。
  • 老藥新用,同時抑制癌細胞線粒體和血管生成,可有效治療多種癌症
    研究人員從FDA批准的小分子藥化合物庫中,篩選到了奈必洛爾(nebivolol),發現這一靶向β1腎上腺素受體來治療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的老藥,能夠抑制癌細胞中線粒體ATP合酶活性,以及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從而抑制腫瘤生長。
  • 【抗癌】牛樟芝中抑制血管新生活性成分之研究
    對於大多數實質腫瘤而言,血管新生對於腫瘤的生長與轉移是必要的。藉由抑制血管增生進一步抑制腫瘤的生長,為近年來相當熱門的研究課題。牛樟芝為臺灣特有的藥用真菌,其已被證實具有抗癌、抗腫瘤的活性;本研究目的在於評估從牛樟芝子實體乙醇粗萃取物 ( ACCE )中利用管柱層析法所分離出來的兩個分離物 ( Fra-10, Fra-13 ),是否具有抑制血管新生的潛力。
  • 【突破】抑制一種與痴呆相關的酶,或可逆轉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損傷
    而β澱粉樣蛋白水平升高與血管,內皮表面層的損害有關。這破壞了血管的正常功能,導致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即沿血管壁的斑塊堆積。研究發現,BACE1不止生成β-澱粉樣蛋白,還能破壞細胞生成PKA(蛋白激酶A)功能所需的因子,而PKA在記憶生成中起到重要作用。由此看來澱粉蛋白前β-分解酶1是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重要因素。
  • 科學家發現腎癌腫瘤血管生成新機制
    腫瘤血管生成在腫瘤的形成和轉移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是現代治療腫瘤的一個重要策略。
  • 抗腫瘤血管生成
  • Diabetes:華人科學家發現AMPK抑制血管炎症分子機制
    2015年4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 -- 近日,來自美國的華人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Diabetes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AMPK抑制炎症過程主要是通過對STAT1信號途徑的抑制實現的,同時這一過程依賴於磷酸酶
  • Theranostics :腫瘤血管生成抑制劑為什麼療效不佳?
    2017年1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由維也納醫科大學和匈牙利及瑞典的科學家合作的新研究首次證明抑制腫瘤血供的藥物(血管生成抑制劑)療效不佳的原因可能是由於藥物很難滲透到腫瘤組織的最小血管中。
  • JBC:多糖化合物通過抗血管生成抑制腫瘤細胞機制進展
    以抑制腫瘤血管生成而間接抑制腫瘤生長不失為一種優選方法,但是由於機體對抗血管生成抑制劑的耐藥性,尋找高效、低毒的抗血管抑制劑是癌症治療的熱點之一。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糖生物學及糖化學實驗室丁侃課題組對多糖的抗腫瘤作用機制進行了研究。
  • 又一「跨界」典範 西羅莫司在血管異常類疾病中顯奇效
    起初被作為低毒性的抗真菌藥物,1977年發現具有免疫抑制作用,1989年開始把RAPA作為治療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的新藥進行試用,從動物實驗及臨床應用的效果看,是一種療效好,低毒,無腎毒性的新型免疫抑制劑。
  • ...作用_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_骨質疏鬆_骨關節炎_椎間盤退變_醫脈通
    RAS由2個軸組成,第一軸為ACE,以AngⅡ為最終產物,以AT1R為主要效應器,介導AngⅡ的生物學作用;第二軸為經ACE2介導的AngⅡ水解產生的Ang-(1-7),以Mas受體為主要效應器傳遞Ang-(1-7),介導血管舒張及抗細胞增殖、抗纖維化和抗炎作用。RAS軸中的明星分子是AngⅡ,故研究RAS多以AngⅡ為研究對象。
  • 木犀草素對人脈絡膜黑色素瘤細胞株C918血管生成擬態形成的影響
    Maniotis等[2]發現,人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中存在除腫瘤血管生成這一經典途徑以外的腫瘤血供方式——血管生成擬態,即具有侵襲性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細胞可以在無血管內皮細胞參與的情況下,通過自身變形和基質重塑形成由細胞外基質界定的微循環血供管道,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3]。
  • Int J Cancer:抗血管生成藥物多巴胺或可用於癌症治療
    2015年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一種當前用於治療心臟、血管及腎臟疾病的藥物—多巴胺或許可以安全用於癌症治療中,來遏制腫瘤組織血管的生長,相關研究發表於國際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
  • 成年期血管新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成年新血管形成通過血管發生、血管生成和動脈生成3種方式進行。血管發生是指骨髓內皮幹細胞遷移到血管形成部位,從頭形成毛細血管叢並最後形成成熟網絡的過程。中科博生。血管生成是指從已存在血管上出芽形成新血管的過程。動脈生成指的足動脈閉鎖時在可切力、巨噬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的作用下,經基質再第和平滑肌生悅形成代供性動脈的過程。中科博生。前面提到,機體血管網的形成分為兩個不同的過程:血管發牛.和血管生成。
  • 科學家發現能促進血管動脈化的關鍵細胞和分子機制!
    截至目前為止,血管的動脈化被認為依賴於祖細胞分化為動脈細胞,這一過程需要轉錄激活以及DNA的重塑。而最新研究發現,動脈化反而涉及到新陳代謝和細胞周期的及時抑制,這一事件即是觸發動脈分化和發育的必要條件,也是充分條件。
  • 肉瘤患者TP53的突變狀態可用於預測帕唑帕尼等抗血管生成靶向藥...
    國內叫培唑帕尼(pazopanib),是一種抗血管生產靶向藥,由於是唯一一個FDA批准適應症的藥,所以對肉瘤患者有很大可能會嘗試,所以預測是否能夠有效很關鍵,帕唑帕尼有效率中位OS為11. 7月,36%的患者PFS超過6個月,34%的患者總生存期超過18個月,中位隨訪時間達到2. 3年,不良反應主要是疲勞(65%)、腹瀉(59%)、噁心(56%)、體重減輕(48%)、高血壓(42%)、食慾下降(40%